-
1 # 盧教練6
-
2 # 大鵬說國學
付出後尤其越是貴重的東西你就越是愛惜!
就像送給你的一本書你可能從來也不看!你如果花了幾百塊錢或者更多的錢買的,你就會很珍惜,視若珍寶,反覆的看!細細的研讀!
就像你買的一個玉手鐲,幾百塊錢買的,幾千塊錢,幾萬塊錢買的,你肯定更珍惜那個幾萬塊錢買的,即使兩者差異不大!
就像你買的一個筆記本,幾塊錢買的和幾百塊錢買的,你肯定對待方式不一樣,你會更愛惜那個貴的!
如來的經書同樣如此,如果直接傳送過去,人們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很可能不屑一顧,經歷千難萬險之後取到的經書更加可貴!直接送給唐僧同樣如此,當回到大唐別人問起,你說白送的,別人的感覺是沒有什麼價值的!假如你說花了很多金請過來的,那麼自然的就有很多人認為是很珍貴的,更加的虔誠和愛惜這些經書以及經書裡面的東西!
-
3 # 溫度影評
原文佛祖有解釋: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讀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平安,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
這裡是在反映當時的佛教只是一門營生。這是一本魔幻現實主義的小說要聯絡當時現實來看。
-
4 # 上官聽海之
佛法無邊,意念即達;般若菩提,心蘊蓮香;
苦海普渡,眸光似炬;九天瀚空,鏡水微漾。
我個人如此看,恰好兩種相反意見:
——元明清,均非佛教盛行朝代,作者寫《西遊記》,實則懷念漸行漸遠的佛教!表面上看是唐僧送給如來一個要飯碗,其實真正要表達的是唐王送給佛家一個金飯碗,透過此次取經使得佛教植根於中土,從此寺院香火鼎盛,佛家子弟再也不愁吃喝!
——揚道貶佛之寓意。當師徒四人發現無字經書,惱羞成怒返回靈山“興師問罪”也好、告“御狀”也罷,誰知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你如今空手來取,是以傳了白本。白本者,乃無字真經,倒也是好的。因你那東土眾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傳之耳。”如此看,如來一切皆知,也是他默許,甚至直接授意縱容的。
——當然,也有說是如來給正處於驕奢中的師徒潑的冷水,好讓他們清醒:沒有隨隨便便成功!“革命”尚未成功!你們的命運和“學習改造”,都在我的掌握中!都給我牢牢記住:我,如來,釋迦摩尼,永遠都是佛教至尊,永遠都是天地老大!
-
5 # 豈有豪情似舊時
先說結論,索要的“人事”到底是什麼:不是錢,是犀牛角!
其實書中已經給了按時,且看我一一道來:
一、為什麼說不是要錢?唐僧師徒四人千辛萬苦, 走到了西天, 四眾對如來倒身下拜後, 如來才叫阿儺、伽葉二尊者傳經。
阿儺、伽葉對唐僧道:“聖僧東土到此,有些什麼人事送我們?快拿出來,好傳經與你去。”公然進行勒索。
告到如來處後, 如來卻說, 這個事我知道, 我弟子下山,為別人念一遍經,才收了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收少了!
怎麼辦呢? 沒招! 面對阿儺、伽葉的再次強行勒索, 唐僧只有乖乖地就範, 將唐太宗所賜的紫金缽盂送給了他們。
可是阿儺、伽葉真的只是要勒索錢財嗎? 那個紫金缽盂究竟是銅的還是金的, 這個還不太好說, 就算是金的, 和“三鬥三升米粒黃金”的差距還是很大, 何況人家還只是念一遍, 並不傳經。
舉個例子, 租一本書看, 一天才一角錢, 買一本最起碼也得十塊二十塊, 唐僧他一個用舊了的缽盂就能換回那一大堆經書?
顯然阿儺、伽葉不是向他們要錢。呢麼究竟是要什麼呢?
二、阿儺、伽葉到底在索要什麼?根據上面我們可以做出以下合理推斷:
1. 阿儺、伽葉作為如來的心腹, 應該是不缺錢的, 不至於做出這樣的勾當。他們想搞點外快, 機會多的是, 也不需要搞, 自然有人供奉。
2. 唐僧是個真正的貧僧, 大家都知道的, 即使敲詐, 也不該敲詐他, 敲不出多少錢不說, 還反背個惡名, 有損尊者的形象, 不划算。
經過對比分析, 阿儺、伽葉完全沒有找唐僧要錢的必要。那他們為什麼還要向唐僧索要人事呢?
因此, 我們可以大膽猜測阿儺、伽葉向唐僧索要的東西並不是錢! 那究竟是什麼呢,這個東西可能比較重要, 否則他們不會連要兩次,我們試著從前面的章節中尋找,終於有了發現。
從第九十一回起, 離如來佛越來越近了, 作者開頭第一句話寫道: 話表唐僧師徒四眾離了玉華城,一路平穩,誠所謂極樂之鄉。
“一路平穩,誠所謂極樂之鄉。”這句話放在第一句的位置上, 就是“置頂”了, 吸引大家的眼球, 都來看看極樂之鄉究竟是個什麼樣子的, 從這個地方起到雷音寺, 都是如來的範圍。
四眾遇到一個和尚,對唐僧作禮道:“老師何來?”唐僧道:“弟子中華唐朝來者。”那和尚倒身下拜,慌得唐僧攙起道:“院主何為行此大禮?”
那和尚合掌道:“我這裡向善的人,看經唸佛,都指望修到你中華地託生。才見老師丰采衣冠,果然是前生修到的,方得此受用,故當下拜。”
唐僧笑道:“惶恐,惶恐!”
居住在極樂之鄉的善人,都指望修到中華地託生。搞笑不?!
元宵節, 眾僧陪唐僧進城裡看燈。有三盞金燈, 缸來大小,每缸有酥合香油五百斤。三缸一千五百斤,共該銀將有五萬餘兩, 此間二百四十家香油大戶甚是吃累。一過夜,佛爺現了身,油就沒了。
八戒在旁笑道:“想是佛爺連油都收去了。”眾僧道:“正是此說,滿城裡人家,自古及今,皆是這等傳說。但油幹了,人俱說是佛祖收了燈,自然五穀豐登;若有一年不幹,卻就年成荒旱,風雨不調。所以人家都要這供獻。”
收油的是三個犀牛精, 他們究竟是佛是妖? 不太好確定,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在幫如來佛祖收油! 自古及今都是這樣收的, 人們也都說是佛祖收了, 佛祖既沒有澄清事實, 也沒有懲罰他們, 還讓他們在自己的地盤上繼續收!
惹佛祖見罪,又生災厄。”唐僧算是徹底認清了如來, 他一有災, 就會很自然的聯想到: 又是領導存心在鬼搞!
可是, 他們到了靈山後, 根本就不提犀牛精的事, 那隻犀角也沒有獻給佛祖。佛祖也不好意思要, 阿儺、伽葉問他們有些什麼人事送我們?應該指的就是這! 因為他們沒有別的值錢的東西, 只有這個犀牛角, 這個犀牛角本來就是準備獻出來給佛祖的!
他們卻就是不拿出來!
阿儺拿著個缽盂, 只有發呆!
明明說好了這個犀牛角是獻給佛祖的, 他們為什麼不拿出來?
我們來看一下:
當時, 三個犀牛精來收油的時候, 他們看到的的確是三位佛身,可既然是佛, 為什麼要公然收刮民脂民膏呢? 所以孫悟空說:“不是好人,必定是妖邪也。”他們年年來收, 每年合銀將有五萬餘兩, 這個數額是巨大的, 如果不是在幫如來創收, 如來又豈能容他們在自己的地盤上胡作非為?!
結果, 這三個犀牛精被天庭方乾死一個, 被取經方乾死兩個。雙方合夥把如來佛的人打死了, 面子上不是很好看, 他們是如何處理的呢?
當時, 還有兩個活的, 八戒道:“這兩個索性推下此城,與官員人等看看,也認得我們是聖是神,左右累四位星官收雲下地,同到府堂,將這妖怪怪處決。”
四星道:“天蓬帥近來知理明律,卻好呀!”
八戒道:“因做了這幾年和尚,也略學得些兒。”
以往殺妖怪, 二話不說直接就打死了, 這次可能還不敢, 因為那是如來佛的人, 豬八戒出的這個主意很好, 是透過法律手段判決的,“將這怪處決!”
所以大家稱讚:“天蓬帥近來知理明律,卻好呀!”
知理明律, 就說明他們是以天條來處決這兩個犀牛精的。他們沒有錯。
八戒說“因做了這幾年和尚,也略學得些兒。”當了和尚, 反學了些法律? 不是的, 是學了些辦事的道道。
犀牛精被當眾處決後, 鋸下四隻角來。孫大聖更有主張,教四位星官將此四隻犀角拿上界去,進貢玉帝。把自己帶來的二隻, “留一隻在府堂鎮庫,以作向後免徵燈油之證;我們帶一隻去,獻靈山佛祖。”
他們殺的, 叫星官拿去, 星官殺的, 他們拿著, 萬一以後追究起來, 大家都可以說, 那是他們乾的!
他們留下的這個犀牛角, 說是獻給佛祖的, 其實不是, 是他們自己留著的, 他們可以當證據當把柄一直捏在手裡。因為當時留在地方政府的那隻犀牛角就是當證據使用的! 證明收油的是妖怪, 你們以後再不要送油了。“留一隻在府堂鎮庫,以作向後免徵燈油之證。”
這個犀牛角最後究竟在哪呢? 反正他們不提這件事, 你也不好意思問。
所以,索要的的不是金錢,而是犀牛角,雖說對於大佬們不算特別貴重,但是這是一種態度的表現,類似於投名狀。可是最後唐僧師徒也沒有選擇交出犀牛角,反而裝傻充愣用金缽糊弄,這也無怪乎佛祖後面給他們“無字真經”了。
-
6 # 三條說事
第一,如來佛祖自己說的,道不可輕傳。你們再有功勞和苦勞,但不能壞了我這裡的規矩。 第二,給自己弟子攢資歷,更顯出公平,公正,公開。你看我的二弟子我都要東西,剩下的你就看著辦吧。 第三,最最重要的是不沾因果。聖人最怕碰的就是因果。打個比方,我給你把刀,你可能拿去殺人或者去切菜。如果是給你,那麼我就是源頭,我是因,你為果。如果我賣給你刀,錢貨兩清,因果從此與我無關。或者說因果與我關係很小了。 花生花,而花非花。
回覆列表
世間萬物沒有白送的,佛經也不例外,經不可輕傳,佛經是無價之寶,不論是有緣人還是無緣人,正如佛祖所說:,我的弟子,在舍衛國趙長生家做佈施,唸了一遍金剛經,只給了三鬥三升散碎金子,佛祖說賣的太賤了,以至後來之人沒有金錢使用,經不可輕傳,人事還是要的,所以八戒給了紫金缽盂,才取得真經,經是什麼,經是通往人生解脫的至聖法寶,就象我們學習的課本,各科都有祥細的理論基礎,人要成為一個學子,科學家,總得從初學入手,佛經是超過任何書藉的,經書是經過多代高僧大德的總結,能輕易白給你嗎?我們上學,出國留學,為什麼?不就是為了提高知識,這些知識能白送嗎,做書之人,講書之人,吃什麼,所以世間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