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潤物細無聲的愛
-
2 # 貓臉先生的野望
成為作家是很籠統的一種說法。因為術業有專攻。作家也可以繼續細化的。比如有些作家擅長寫詩,比如徐志摩。有些作家擅長寫散文,比如朱自清。而有些比較擅長寫雜文,比如魯迅。(魯迅比較全才。所以人家是文學家。)有些就比較擅長寫戲劇,比如莎士比亞。有些比較擅長寫小說比如魯迅,巴金,茅盾,曹雪芹……
所以你說想要成為作家,要看你希望成為哪一種作家。
我個人因為對小說關注比較多,所以就在寫小說方面說說自己的經驗。
寫小說就是講故事。重點是故事。小說三要素,時間,人物,情節。最重要是後兩點。而主要用來吸引人的卻是情節。因為人物也是透過情節來塑造的。一旦一個人物脫離情節,我們單說這個人多麼多麼的好,多麼多麼的厲害那是很空洞的。所以重要的全在情節。一個小說好看不好看主要的關鍵就在情節。語言風格,結構模式這些雖然能夠給小說加不少分,但小說的本質還是故事。故事讓人看不下去,你的語言再優美也不過是一堆空洞的詞語在堆砌。很容易讓人審美疲勞。所以要寫小說首先要告訴自己,自己要寫別人讀的下去的小說。寫真正有好故事的小說。
在故事確定之後,對於語言和結構的問題,那就要多讀名家的書,向名家學習寫作技巧。講故事的技巧。其實我們中學學的那些最基礎的技巧能夠掌握牢固,寫出一個好看的故事已經差不多了。因為早在先秦時期《左傳》《戰國策》之類的散文已經將故事的敘述技巧發揮到了極點。幾千年來很少有人玩出新花樣。國內如此,國外亦然。總之,中學學的已經夠用了。無非就是有的人用的精,有的人用的拙。
再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故事的修改。其實所有的文學作品都是如此。不是你寫出一個初稿就完了。有個著名作家說過,作家的初稿永遠是一堆臭狗屎。誰說的我給忘了。卻是真理。要想作品經得住考驗就要不厭其煩的修改。
修改完了,小說就出來了。永遠不要怕自己的小說不成功。因為不成功是成功他娘。最重要的是耐住寂寞,堅持下去。
我要去碼字去了。
-
3 # 卉少罌粟
個人觀點,
首先古人所提倡的詩詞歌賦,無需瞭解無疑,但是也要多讀多看多分析,培養語感和詞彙積澱。
其次,於細小之處必細察其紋理,這個也很重要,同樣的事物,特別是當今社會,物慾橫流,如若不能平心靜氣,懷一顆感恩又寧靜的心,那就無法專注,無法寫出好的作品。
再次,作品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需要細細感受生活的智慧與愉悅,以一身正氣,至少是正的三觀感受生活,表達生活,才會有好的作品,引發共鳴的作品,以上為鄙人拙見,祝題主早日成為一位作家!
-
4 # 大悔憶智周
首先呢你要有生活積累。
這生活積累包括你自身經歷和你所觀察瞭解到的他人生活和社會事件、歷史變遷。
生活積累是文學創作的原材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生活積累,寫出的作品就是空洞的,編造的。
其次你得比讀者更能思考,你所解讀和再現、表現的生活是經你獨特深刻的思考的生活,不是依葫蘆畫瓢。
當然,現在後現代新新聞寫作,可以是現實事件的忠實記錄,但這所謂“新聞”,實際上已經過作者三觀的解讀。
過去作家的生活積累,必須是“三大革命”的實踐和工農兵的生活,現在看來,其實生活無處不在,在田野,也在書齋,在火熱的奮戰裡,也在平淡的生活裡。
《紅樓夢》就是些家長裡短,但它是社會人生和歷史變遷的折射,內容、文化豐富,主題宏大深刻。
要想成為作家,除了多體驗多思考,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多讀書。
讀書讓我們思想深刻,讀書讓我們的寫作找到標杆,學到方法。
最明顯和最起碼的好處就是讀書讓我們詞彙豐富。
詞彙越豐富,我們的表達越精確。
其實古典作家的經典和先鋒前衛的作家作品的閱讀,是一個熱愛文學的人感興趣的事而不是枯燥無味的工作。
我曾經說過,“所謂文學,就是對一切的理解與同情”,我們的文學目光,是經過閱讀養成的,我們個人,沒有那麼寬闊的視野,沒有那麼多方面和層次的思考。
最後,做作家是需要天賦的。
作家天生敏感,情感豐富,善於形象思維,書面表達能力強——即使他(她)在現實生活中口頭表達能力極差。
口語和書面語是兩個系統。
有的大作家在現實生活中笨嘴拙舌,甚至語無倫次。因為想得深刻,想得複雜。
文學作品的語言是千錘百煉的語言。
能言善辯、巧舌如簧被清高的作家視為世俗,視為油滑。
大言不辯。
-
5 # 淨土法圓
阿彌陀佛 首先擺正三觀
其次 明瞭因果 建議 讀 地藏經或者太上感應篇
再次 明瞭作者的作品可以影響很多人 所以要多宣言正能量 甚至於其中加入教育人走正道的言語則功德無量
最後要明白寫黃色 暴利小說的 很多現在還在地獄裡 受苦難和因此造成的惡果 比如 紅xx 金xxx等等 等等 要明白因果不虛 作品必須利國利民
-
6 # 歐比旺羅克
一、積累知識,不怕多,也不怕雜,相容幷蓄,廣泛涉獵。因為無論寫哪類體裁,都需言之有物。即使寫神話、魔怪,也是現實的鏡子,是依照現實的邏輯代入的。在我看來,《西遊記》是批判現實主義,《三國演義》是浪漫主義。
二、讀點哲學,至少對大多數哲學流派,思想,主義,思潮有所瞭解。因為你寫著寫著,可能想要發表點感慨,說點大道理,自以為是自己獨特的心得,殊不知早有著作宣揚,又遭到後世著作無情的駁斥。
三、錘鍊語言,一件事用多種表達方式寫出來,體會不同的深度,可讀性,嚴謹性,趣味性,語體的感情色彩,節奏感和韻律感。這個恐怕要學點音樂,讀點詩歌。
四、邏輯。一部作品也好,一篇文章也好,必須保持內在邏輯的一致性,能自圓其說,形成閉環。這需要基本的邏輯訓練,如果能學點程式語言就更好了,劉慈欣能寫出雨果獎,我猜很受益於軟體工程師的背景。
五、學打字,盲打。靈感轉瞬即逝,及時記錄下來。不因打字影響思路,佔用精力,增加勞動損耗。
只想到這麼多,希望有幫助。
-
7 # 執誠而守
我來簡單的說上幾點吧!
1.首先必須是你要熱愛寫作,如果你把寫作當成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那恭喜你。
2.你要多讀書,腹有詩書氣自華,書讀多了,你的思維才會有靈感。多作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有時候讀書的時候會有感悟,馬上把你的感悟寫下來,因為靈感這個東西,不及時處理,會很快忘記的!
4.多請教那些在寫作方面有成就的前輩,如果有機會能當面請教那簡直就是機緣!
5你所接觸的人肯定是三教九流都要有,因為描寫人的內心世界,你不去接觸就永遠無法掌握!
6.要堅持,因為寫作是很辛苦和清苦的,要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要想成為一個好作家,你就不要去想著發財的好事了!
7.最重要的就是立刻開始行動!這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行動了,一切才會去實現,不然就是一種空想!
-
8 # 惜樂集
作家有很多型別。劇作家,小說家,散文家,詩人,等等。所有的,可以統稱為文學家。
為了培養文學素養,需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1. 大量的文學閱讀積累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文學的表達,首先要有一定基礎的文學經典作品記錄,順序可以從便於理解的現當代文學讀起,再擴充套件到古代文學,外國文學。
2. 培養對生活的觀察力
作家善於將生活中的細小點滴用文學化的手法描寫出來,因此要開始細心觀察平日的生活,周圍的人與環境,在觀察中,培養自己的文學敏感度。
3. 多加練習
再聰明的天才作家,如果不勤加練習,也會逐漸泯然眾人矣。好的作家在成名之前,都有大量的練習,在練習中,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磨鍊自己的文筆。因此一定要多加練習。可以從堅持寫日記開始。
4. 多看新聞,多點評時政。
經常看新聞,根據資訊給出自己的觀點集理由。慢慢形成觀點
-
9 # 紅塵彌勒
不要祈求哪本書上有助你成為作家的金科玉律和不二法門。世界上也壓根就沒有這種籍此可以一勞永逸一步登天的所謂點石成金的典籍。
否則的話,這人間就成了芸芸眾生全是作家的尷尬。
其實這是每一個初學者的疑問,代表了一個龐大群體的心聲,總是希望在雜亂無章的寫作頭緒裡找到這條捷徑,其實大錯特錯,謬極矣。
一個作家,不是從哪本書上汲取了什麼成為作家的養分,而是透過學習穎悟,在現實生活中得到了某種醍醐灌頂的啟發,從而開啟了自己的創作歷程。
這麼說吧,任何一本書,不過是一種工具,也是一把鑰匙,可以為你的寫作助力,卻不可能成為指導你通向作家的必由之路。
有志於成為一個作家,就要紮下心去向現實生活討要創作的素材和靈感,而不是汲汲以求於書本理論。
應當說,任何一個作家的作品,都是生活給予他的最豐富饋贈,也是最寶貴的人生體驗。這裡面很有可能含辛茹苦甚至捨生忘死,但這是能夠使你成為作家的唯一通途,是生活的養分孕育滋補了你的作品。任何一個脫離了生活現實的作者,都不可能在文壇上有上好的表現,古往今來,概莫能外,無不如此。
所以說,不要祈求什麼靈丹妙藥秘籍捷徑,社會的贈予才是一個作家的最好創作財富,也才可以促使閣下成為一名真正的作家。
書本中那種客觀而冰冷的理論說教不過是給你的創作鋪設了一道華而不實的彩屏,生活的沃土才是培植你成長為作家的溫床。
這一方面要感謝生活給予我們的無私饋贈,也更要感謝磨礪和艱辛造就我們的靈魂,我們必須感謝苦難,銘刻苦難,多難興邦,玉汝於成。
回覆列表
想成為一個作家一定多讀一些偉大的作品從中吸引養份,多做筆記把所思所感記錄下來。多練筆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
寫作是一種興趣不是為名利去寫作,不是為媚俗而寫作。要有獨立的人格。作家一定要貼進生活不可閉門造車,要深入社會做一個冷眼旁觀者不帶主觀情緒,人物命運隨著潮流走向不可逆轉。一喜一悲一笑一怒都不是無中生有,人物逼真不做無病呻吟。
我不是作家,只是一個讀者。作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想寫出有靈魂的作品一定要激情,寫作是一場"馬拉松",沒有激情就寫不出震撼的作品,沒有激情運動員只能甘拜下風。一個作家要具備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沒有想象力作品趨於乾癟。
作家一定要有社會責任,不是為寫作而寫作。一定要表達自己愛憎,身體力行地為了自己偉大的目標筆耕不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