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柳州小寒隨手拍
-
2 # 鄉村生活猴哥
泥鰍經過多年的繁殖,有著很多的養殖模式,有網箱養殖、稻田養殖以及我們大家比較多見的池塘養殖,今天呢小編就給大家講一下池塘養殖的模式。首先呢我們要選擇養殖的池塘要求能夠避風、向陽、水源比較充足、水質不用太好的地方,泥鰍對於水質的要是不是特別的高,但是一定不要被化學藥劑和農藥汙染。在進行養殖泥鰍之前我們大家需要對池塘進行一次徹底的消毒,然後在適當的培養一些水生的植物,這樣子是為了給泥鰍的生長提供一個遮蔭、安靜的家,也可以提供一些天然的餌料。
放苗:我們大家呢一定要選擇體表光滑、沒有病害、體表沒有損傷的、活力比較強的泥鰍苗進行養殖,還有就是放養的泥鰍苗一定要選擇體積差不多大的,這樣方便於我們對其進行管理,投餵食物也比價好掌握。在發苗期前一定要對苗種進行消毒的處理,可以用含有百分之二的食鹽溶液進行浸泡十分鐘的時間,這樣子可以消滅體表的細微微生物,減少病害發生的機率。放苗的時候要注意養殖的養殖密度,養殖的密度越高,越容易引起病害,養殖的密度越低,就會浪費很多的水資源和飼料,一般三釐米左右的幼苗每平方米可以放養一百尾,而五釐米左右的幼苗每平方米可以放養六十尾,養殖的環境好的話可以進行適當的增加,不好的話可以相應的減少。
水質管理:泥鰍雖然對於水質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水質的好壞關係到泥鰍的產量,除此以外做好水質的管理可降低養殖的成本,既可以提高產量,又可以使成本有所降低,所以養殖泥鰍時候一定要抓好水質管理是實現經濟收益最大化的關鍵。水質要求肥、活、爽、嫩,在養殖時,可根據水質的情況適時的進行施肥,保證水質肥度,使其處於活、爽的狀態,一般良好的水質色綠色,透明度高,水生植物生長良好,而若水質渾濁,透明度低,就要及時注水或換水。
飼料的投餵:要想使泥鰍生長的速度比較快速,快速的進行增膘,飼料是關鍵一點,要求飼料的蛋白質含量要在百分之三十左右,粒徑在二點三毫米以內。投餵量一般是根據泥鰍的體重和水溫來控制的,在水溫十五攝氏度左右時,泥鰍開始生長,這時投餵量是體重的百分之二,而水溫到達二十攝氏度至二十八攝氏度,攝食量增加,生長快速,所以要加大投餵量,這時的投餵量達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還要相應的增加投餵次數。在夏季高溫時,泥鰍會鑽入泥土中避暑,停止攝食,所以這時要注意投餵方法,可以選擇在早晚溫度相對較低的時間進行投餵,避開正午光照最猛烈的時間段。
-
3 # 農村英英
1、池塘養鰍模式
池塘養殖模式是泥鰍最常見的繁殖方式,可以利用現有的池塘、水田或坑窪,適應不同的地區。一般情況下,要求長度為20-30米、深度為2米、水深為50-60釐米的池塘低平。然後,在周圍的網中,採取措施防止外洩,培養水質,種植一些漂浮植物
2、稻田養殖模式
水稻養殖模式是實現生態平衡的一種育種方法。它是對水的雙重使用和對土地的雙重使用。在覓食時,泥鰍可以以稻田中的昆蟲和浮水植物為食,並能起到極佳的生物控制作用。基本上,這是不可能的。減少環境汙染。水稻還可以吸收泥土的排洩物和分泌物,減少化肥的使用,還可以加強水質,降低養殖成本。兩者都能產生真正的無公害、無公害、綠色水稻和泥土。
3、蓮藕塘養殖模式
與稻田養殖模式相似,蓮藕池塘養殖也可實現一水一地兩用,實現生態養殖。但稻田養殖方式略有不同,即蓮藕莖上有小刺,泥鰍在取食和活動過程中易受創傷,易引起疾病感染。因此,在使用該模型時,首先要注意蓮藕的育種數量,其次要選擇幾個蓮藕品種。
4、水泥池養殖模式
該水泥池養殖模式具有投餵和管理方便、易打撈、水質和水溫控制良好等優點。一般情況下,為便於管理,每個水泥池的面積約為100m2,池深為0.81m,池底應覆蓋一層20~30 cm厚的土壤,以營造泥鰍適宜的生長環境。此外,水泥池施工後必須進行除鹼和消毒工作,以便放苗育苗,否則會導致水體鹼度過高,造成泥鰍大量死亡。
5、網箱養殖模式
網箱養殖模式的培養模式應選擇避免Sunny照射的湖泊和水庫。最後,在水質好,無汙染的地區,網箱面積可大或小,可根據養殖環境製作。餵食時,在籠子裡放一層肥泥。此外,籠子的高度應在水面以上30-40釐米處,以防止泥漿跳躍。餵養主要是人工餌料,因此放養苗必須選擇喂人造餌料的。
-
4 # 雲妹兒
泥鰍養殖:
1、專池養鰍:一般為專門從事泥鰍養殖的生產者所採用的養殖方式。池塘以泥底為好,如果是水泥池,則應鋪泥土15―20釐米深。池塘面積不宜太大,以一畝左右為宜,每畝可放3―4釐米長的鰍苗5―10萬尾。在放苗前應鋪施底肥,以有機肥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動物作為泥鰍的餌料。
放苗以後,逐步加強飼料投餵,並追施有機肥料,投餵的餌料主要種類有米糠、豆餅、麩皮、豆渣、蠶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廢棄物等。肥料有人畜禽糞、農作物禾稈堆肥等。如水溫高於30℃或低於10℃時,投餌量應減少。一般飼養8―10個月可以捕獲,高產的每畝可達250―400千克。每尾體長15釐米左右,體重10―15克達到商品規格。
2、稻田養鰍:在稻田放養泥鰍,可以利用田中蚯蚓、搖蚊幼蟲、水蚤和雜草等天然餌料生物,投餵少量的飼料,就可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由於泥鰍生活力強,即使在稻田放水曬田時,能鑽進溼泥裡利用腸道和面板呼吸來維持其生命。所以泥鰍是稻田養殖較理想的物件之一。
稻田建設與養其它魚類一樣,在田中挖掘一個或幾個魚溜,面積2―3平方米,深約50釐米,魚溜與魚溝相通,魚溝開成“田”字或“井”字型。進出水口都要設定攔魚設施防逃。每畝稻田放養體長3釐米左右的鰍苗1.5―2萬尾,注意避免使用石灰和農藥,適當投餌和施肥,秋季收稻穀後起捕,或灌水繼續養殖,於翌年開春耕田時再捕撈上市。一般每畝稻田可收穫泥鰍30―50千克。
此外,在種藕、植蓮、菱白等水生植物的水面裡,可放養一定數量的泥鰍。一般畝放千尾左右,只要飼養管理得當,水面收入可以提高。
3、家庭養鰍:即利用房前屋後或菜園坑凼和蓄水池進行泥鰍飼養。一般可按每畝投入長3―4釐米的鰍苗4000―5000尾放養,也可與黃鱔、鯉魚放在一起混養。平時注意投飼和施肥,如剩飯菜、畜禽糞、菜葉等,飼料要植物性與動物性配合使用。
同時控制好水質,當發現泥鰍竄出水面“吞氣”時,表明水體中缺氧,應停止施肥,並更換新水。泥鰍個體長到15-20釐米時即可捕獲上市。
-
5 # 王煥煥的日常生活
泥鰍養殖有哪些方法?
1、水缸養殖:農家庭院房前屋後、空閒地可用木箱或水缸養殖,用糞肥、泥土、稻草和泥土混合物填入底層,厚30公分,水深30~50釐米,有進出水口,可連成一串或者一片集中養殖。
2、網箱養殖:湖邊、河邊、大泥塘及常年流水不斷的小溪裡可用網箱養泥鰍,面積40~50平方米,網箱四角用竹杆插入底泥,網底緊貼泥面,放入三朵多孔板或二捆秸杆充做人工魚礁即可。
3、魚鰍混養:泥鰍是底棲雜食性魚類,對環境的適應性強,在魚池塘中混養泥鰍不用投餌,一般可以和草魚、鏈魚、鱅魚、鯽魚等一起混養,但是不宜與青魚、鯉魚、黑魚一起混養。
4、稻田養殖:泥鰍稻田養殖泥鰍是將水稻種植與泥鰍養殖有機結合在同一生態環境中(稻田淺水環境)的一種立體種養模式,分溝溜式和田塘式兩種。
①溝溜式:溝溜式就是在稻田中挖魚溝、魚溜作為魚的棲息場所,一般按“井”字、“十”字等形挖掘,魚溝要求分佈均勻,四通八達,寬35釐米,深20~30釐米,佔稻田總面積的8~10%。
②田塘式:田塘式是在稻田內部或外部低窪處開挖魚塘,魚塘與稻田溝溝相通,溝寬、溝深均為50釐米,魚塘深1~1.5米,佔稻田 總面積的10~15%,但是要注意稻田施農藥對泥鰍的毒問題。
5、池塘養殖:泥鰍一般採用天然泥塘比較經濟實用,但對一些池硬較窄或是土帶沙等情況為防止池塘漏水,則應考慮人造池塘。
2019泥鰍養殖的前景和價格怎麼樣?
①天然泥塘:天然泥塘簡單,投資少,食物充足,亦可自繁自育,一次投入多年收益,經濟實用,效益高,無任何風險,適合初次養殖戶養殖,注意泥鰍外逃及工業、農業汙染即可。
②人造池塘:人造池塘可建成土池或水泥池,面積300~500平方米,池深90~110釐米,水深50~60釐米,池壁高出水面40~50釐米,有進水口、溢水口、排水口,適合大規模養殖。
以上就是泥鰍養殖的部分介紹,希望每位養殖朋友都能養出高質量、高售價的水產。
回覆列表
1、專池養鰍:一般為專門從事泥鰍養殖的生產者所採用的養殖方式。池塘以泥底為好,如果是水泥池,則應鋪泥土15―20釐米深。池塘面積不宜太大,以一畝左右為宜,每畝可放3―4釐米長的鰍苗5―10萬尾。在放苗前應鋪施底肥,以有機肥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動物作為泥鰍的餌料。放苗以後,逐步加強飼料投餵,並追施有機肥料,投餵的餌料主要種類有米糠、豆餅、麩皮、豆渣、蠶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廢棄物等。肥料有人畜禽糞、農作物禾稈堆肥等。如水溫高於30℃或低於10℃時,投餌量應減少。一般飼養8―10個月可以捕獲,高產的每畝可達250―400千克。每尾體長15釐米左右,體重10―15克達到商品規格。
2、稻田養鰍:在稻田放養泥鰍,可以利用田中蚯蚓、搖蚊幼蟲、水蚤和雜草等天然餌料生物,投餵少量的飼料,就可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由於泥鰍生活力強,即使在稻田放水曬田時,能鑽進溼泥裡利用腸道和面板呼吸來維持其生命。所以泥鰍是稻田養殖較理想的物件之一。稻田建設與養其它魚類一樣,在田中挖掘一個或幾個魚溜,面積2―3平方米,深約50釐米,魚溜與魚溝相通,魚溝開成“田”字或“井”字型。進出水口都要設定攔魚設施防逃。每畝稻田放養體長3釐米左右的鰍苗1.5―2萬尾,注意避免使用石灰和農藥,適當投餌和施肥,秋季收稻穀後起捕,或灌水繼續養殖,於翌年開春耕田時再捕撈上市。一般每畝稻田可收穫泥鰍30―50千克。
此外,在種藕、植蓮、菱白等水生植物的水面裡,可放養一定數量的泥鰍。一般畝放千尾左右,只要飼養管理得當,水面收入可以提高。
3、家庭養鰍:即利用房前屋後或菜園坑凼和蓄水池進行泥鰍飼養。一般可按每畝投入長3―4釐米的鰍苗4000―5000尾放養,也可與黃鱔、鯉魚放在一起混養。平時注意投飼和施肥,如剩飯菜、畜禽糞、菜葉等,飼料要植物性與動物性配合使用。同時控制好水質,當發現泥鰍竄出水面“吞氣”時,表明水體中缺氧,應停止施肥,並更換新水。泥鰍個體長到15-20釐米時即可捕獲上市。經8―10個月的飼養,畝產可達100千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