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辰94

    用小平均分與總平均分的“差距”的“進步分”去評。但是人的智慧發展是不一樣的,很難平衡和公平。最好別考評這一項。

  • 2 # 婷一姐語

    那就用本班的提升說話。

    重視成績的。以第一次的考試成績在年紀的排名為基礎,每次的提高都算是教師的水平。

    重視德育的。以第一個星期或者第一個月的上課紀律為基礎,當學生的記錄有好轉,那就是老師的水平了。

    重視生源的。以原有的學生數量為基礎,流失量和流失率越少,說明老師水平越高。

    所有的評價都是有基礎的,換句話說,你教的班級要是倒數第一,只要以後不再是倒數第一就是老師價值的體現。所以拿到好班教不出好成績才是能力不足呢。

    從這個角度來說,一開始還是不要地點太高的好,有進步才是老師價值的體現。

  • 3 # 在路上的麻雀

    確實教育學校校訓校培到現在就該公開公示於眾,不要停滯不進步如之前,不只是老師和學生之間如此簡單……此事令人深思。成年人沒有耐心害怕解答自己這個階段的現實問題,連提問都不敢,留給後人了……。

    就他們的學習過程,十幾年的學習過程,談一談? 教育留痕一直在。學校裡的孩子!

    教育初始是什麼樣?

    始於教育之初始。希望不遠未來的孩子都有探究自己世界的時間空間不被過多的控制與干擾!

    應不應試教育的學校教育先別提?就這些事兒得必須搞清楚,讓大家都看清楚明白了。

    教育之初始問個問題:教材(各科的)誰定的,具體課時工作量到底誰安排制定的,應不應該公開公示於眾!

    教育之初始學誠信很難嗎?

    普法 ——自清極重要 從這方面開始做吧:究竟誰在搞無底線的比拼,助推劇場效應亂序原因之一——只拿考試分數當做又懶又滑單一滯後的評價管理的遮羞布。 ……(建議省)小學到高中公開公示“真正的課程設定課時設定與公眾”。學生開始上課和下課時間體育活動時間真正課程表的校本課程的落實公開公示於公眾。校訓校培公開公示於眾。 以學生分數基決定老師等級收入的比比逼逼評評公開公示於眾——對於未來成年人,不欺不昧,不矇蔽的教育太珍貴了。這個公示於眾,明白了,老師安心,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 4 # 燦如夏花92227887

    學校在分班問題上貓膩很多,除了有重點班和普通班之分,還有許多人情班、關係班,家長擇校後再擇班擇師,學校受制於家長,其後果十分嚴重。

    1、打亂學校正常管理秩序,評價機制形同虛設。學校分班是進行教學和教學評價的基礎性工作,如果不公平分班,生源質量不均衡,必然無法考核和評價教師的工作,生源差的班級與好的班級在學習成績和班級管理都存在差距,學校領導如何去面對生源差班的老師,是批評,還是鼓勵?不管怎樣都顯得蒼白無力。

    2、嚴重挫傷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不均衡的分班,其實是不平等地對待教師,誰是教優等生的“專業戶”,誰只能教教普通班。教差生源班的老師普遍會想,有重點班撐著,我們努力不努力不重要,這是對學生極不負責任,是分班機制造成的後果。

    3、嚴重影響對學生的價值觀教育。分班雖然是學校的事,但家長背後所做的暗箱操作,孩子是一清二楚的。有錢的家長一手通天,甚至可以操縱學校任課教師的按排,沒錢的家長只能順其自然,心裡明白,卻又無能為力。這樣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價值觀衝擊。

    總之,學校分班的眾多亂象,說重了是一種教育腐敗。陷入此中,必然導致學校走下坡路,質量下滑。

  • 5 # 劍膽香魂

    題主的意思就是,學校給老師分的班等次不一,學生素質不一,教學效果和成績肯定不一,應該如何評價老師呢?

    其實有兩種評價方式,一個是社會評價,當然了,學校和教師無法左右,這是市場化的因素;另一個就是校內評價,而這種方式就可由學校和老師把握了,也可以實現相對的客觀和公平,但是這也需要一套科學客觀的機制。

    下面我就來詳細的說一下關於擇校分班的詳細和如何實現校內評價的建議吧。

    評價老師的確是困擾學校和每一個老師的問題,這就體現了一種基於現實的不公平了,雖然學校領導和老師都很無奈,但現實就是現實。

    學生的擇校方式:

    義務教育學校的學生分校分班,是有一定的規則的。比如我們這個縣城,小升初是劃分學區的,按照學生就近入學的原則,這樣不同學區的學生素質肯定會有差別。我們學校是處於縣城中心地點,周圍居民大多數都是工薪階層,學生的父母文化素質較高,所以學生的素質也較高。而其他幾個中學,就都靠近縣城的周邊,生源素質肯定要差點。

    同時這裡有一個學校的管理質量和知名度的問題。一個學校的知名度和它的考試成績是密不可分的,而考試的成績和學校的管理也是分不開的。也就是學校的知名度和校長的管理有一定的關係。所以很多小升初家長都會問我:你們校長還是***嗎?啥意思?因為我們這個校長是一個實幹家,非常勤勉,管理水平好,比較有名氣。

    所以一個學校的校長就是學校的一張名片。

    題主所說的問題,其實很好理解,如果一個班級大多數的學生家長都是工薪階層,父母文化水平較高,那麼這個班的大多數孩子個人素質就好,就容易出成績,班級管理也容易。但事實上不同的班級學生的整體素質肯定是不一樣的;並且某些班級如果再碰見一兩個學生和家長無理取鬧的,就更讓人鬱悶了--而這些都是事先無法預料的事實。

    關於分班這裡有兩種情況:

    一、義務教育學校,肯定不會分重點班和普通班。

    小升初後的分班,都是按照小升初成績從高到低排序,然後進行龍擺尾式分班,非常公平。教師也是按照抽籤來決定所教授班級,也非常公平。

    二、一般都是重點中學,可能會分重點班和普通班,而這些學校是根據學生的成績來決定招生的。

    這個就非常好理解了,重點中學嗎,必須設定學生准入規則,不可能什麼學生都能進去;這種學校的教學資源和師資都非常強,學校投入也非常大;所以絕不會浪費有限的高質量資源給成績不達標的學生--這就是教育公平,學生和家長在學習上付出的多,學生的成績自然就會好,自然就能進去重點中學;而學生和家長在學習上沒有太多的付出,孩子的成績不好,自然無法進入重點中學,非常公平。

    而對於老師的評價,就比較現實了,就是憑成績,中高考的成績。因為社會和家長看的就是成績。市場規則誰都無法違背,上面的兩種學校都是如此,沒有例外!

    這就是現實,讓所有老師無奈的現實!尤其是義務學校的老師,碰到什麼素質水平的班級和學生,聽天由命了!而重點中學的老師,憑的就是個人的教學水平和成績開啟知名度,而這些就能決定老師是否教重點班了,這個要公平些!

    題主所說的應該是義務學校的情況。

    有那麼一句話:一流的老師教二流的學生,不如二流的老師教一流的學生。

    老師水平再高,但是學生就是不學或理解能力弱,成績也不會太好--這就是現實!!

    老師無奈,學校領導也無奈啊!!!

    其實做為老師都知道一個事實:教學水平高的老師,成績可能會一般;而成績好的老師也可能教學水平一般。

    為什麼如此說呢?

    這種情況男女教師就有很大的差別了,尤其是初中階段。男教師,比較重視理論分析,以傳授理論和道理為主;這樣就少了要求學生記憶的強調;短期成績不理想,但是長期效果相當好,尤其到了高中;但是也容易造成班級成績的參差不齊。而女教師正好相反,強調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而弱於對於理論和道理的傳授;短期成績明顯,但長期效果不好,因為理解的知識紮實,強記的知識易忘,所以高中教師,男教師厲害!

    但也有極個別的存在,比如我就喜歡還讓數學女教師當孩子的班主任。

    所以對於題主所提的問題,怎麼樣評價老師,我認為社會的評價我們無法左右,但是校內評價還是能夠實現公平的。

    其實方法很簡單:

    一、中高考成績作為評價的標準這肯定是不能變的,因為這是一個學校生存發展的根本。二、學校領導多深入課堂聽課。從教案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各個方面,客觀的評價。三、領導評課時多聽聽該教研組內老師的評價。因為不同的學科教師包括校長,也不一定能聽出老師講課的實質。四、多聽聽學生的反應,學生的評價是最有效直接的。包括學優生的喜歡與否,中等生的接受程度,學差生的是否被忽略等等。五、形成一整套集體備課、集體評價的有效機制。

    教師之間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相互評價。這樣有助於教師之間的相互瞭解,起碼在教師選擇搭配的時候,就能體現出公平了--教學水平好的老師肯定會受到歡迎,哪個老師都願意與之搭配!--而事實情況還真是如此!

    所以,對於老師的評價,學校應該形成一整套客觀科學的機制--既然決定不了社會評價,但至少學校能夠決定校內評價,並且能夠實現客觀公正!

  • 6 # 育漁寡歡

    分班不均衡,評價考核時卻用同一標準進行考評,確實是目前學校在教師評價中的弊病。

    分班不均衡,教師評價得講究,不宜用同一標準衡量。

    學校也是社會一個組成部分,在分班這樣的涉及到教師利益的事情中,自然會有一些人情照顧、投機鑽營存在。另外,有些學校實行分層教學,設定快、慢班,分優班、平行班,此時對教師的評價就得考究,不宜用同一評價標準衡量。

    教師評價中,教學成績不是唯一因素,但應該是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說到這個問題,肯定又會有很多人跳出來反對,你這個是典型的“唯分數論”、“唯成績論”,那在學校不談成績談什麼?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評價教師不拿成績說事,就給了校領導在評價教師時,更大的自由裁量權利,在分配績效工資時更大營私舞弊的空間。雖然現在唯考試成績論成敗的弊端也很大,怎樣平衡這個問題,我們既要寄希望於制度,也要寄希望於執行制度的人。就象分班,就象評價教師,普通教師沒有決策權,真無能改變,只能被動適應,適者生存!

    生源不同,教師考核評價標準宜差別對待,可採用入學時成績與現在成績對比,分析學生的進步情況,對教師進行評價。教學是雙向活動,學生和教師兩者都至關重要。離開生源素質評價教師是不公平的,老師一味強調生源素質,不注意改進教育教學策略和方法,也是不負責任的。
  • 7 # 講點你我都懂的

    老師不是教育機器,不可能生產出百分之九十九的優質產品。只要老師踏踏實實的工作,把育人的任務完成了,就不應該再被指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失去父母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