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制和實施“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舉措,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6日召開會議,審議透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共中央主持會議。
會議認為,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從“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出發,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更好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制度性安排。編制和實施“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舉措,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同時,這也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健康治理、履行中國對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承諾的重要舉措。
會議指出,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健康領域改革發展成就顯著,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同時,中國也面臨著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以及疾病譜、生態環境、生活方式不斷變化等帶來的新挑戰,需要統籌解決關係人民健康的重大和長遠問題。
會議強調,“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是今後15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正確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健康優先、改革創新、科學發展、公平公正的原則,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核心,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動力,從廣泛的健康影響因素入手,以普及健康生活、最佳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週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顯著改善健康公平。
會議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要堅持預防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營造綠色安全的健康環境,減少疾病發生。要調整最佳化健康服務體系,強化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要堅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堅持政府主導,動員全社會參與,突出解決好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流動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點人群的健康問題。要強化組織實施,加大政府投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健康人力資源建設,推動健康科技創新,建設健康資訊化服務體系,加強健康法治建設,擴大健康國際交流合作。
會議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抓緊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堅持問題導向,抓緊補齊短板,不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
健康中國2030主要內容(一)
加強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
持續推進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完善城鄉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和長效機制,統籌治理城鄉環境衛生問題。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力度,全面加強農村垃圾治理,實施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工程,大力推廣清潔能源。到2030年,努力把中國農村建設成為人居環境乾淨整潔、適合居民生活養老的美麗家園,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推動城鎮供水設施向農村延伸,進一步提高農村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水質達標率和供水保證率,全面建立從源頭到龍頭的農村飲水安全保障體系。加快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力爭到2030年,全國農村居民基本都能用上無害化衛生廁所。實施以環境治理為主的病媒生物綜合預防控制策略。深入推進國家衛生城鎮建立,力爭到2030年,國家衛生城市數量提高到全國城市總數的50%,有條件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實現全覆蓋。
建設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
把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建設作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抓手,保障與健康相關的公共設施用地需求,完善相關公共設施體系、佈局和標準,把健康融入城鄉規劃、建設、治理的全過程,促進城市與人民健康協調發展。針對當地居民主要健康問題,編制實施健康城市、健康村鎮發展規劃。廣泛開展健康社群、健康村鎮、健康單位、健康家庭等建設,提高社會參與度。重點加強健康學校建設,加強學生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與評價,完善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傳染病防控等相關政策。加強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監測與評價。到2030年,建成一批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的示範市和示範村鎮。
健康中國2030主要內容(二)
深入開展大氣、水、土壤等汙染防治
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推進聯防聯控和流域共治,實行環境質量目標考核,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切實解決影響廣大人民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深入推進產業園區、新城、新區等開發建設規劃環評,嚴格建設專案環評審批,強化源頭預防。深化區域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建立常態化區域協作機制。完善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氣的區域聯合預警機制。全面實施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管理,促進全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改善。推進飲用水水源地安全達標建設。強化地下水管理和保護,推進地下水超採區治理與汙染綜合防治。開展國家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路建設,建立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質量調查評估制度,開展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以耕地為重點,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全面加強農業面源汙染防治,有效保護生態系統和遺傳多樣性。加強噪聲汙染防控。
實施工業汙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
全面實施工業汙染源排汙許可管理,推動企業開展自行監測和資訊公開,建立排汙臺賬,實現持證按證排汙。加快淘汰高汙染、高環境風險的工藝、裝置與產品。開展工業集聚區汙染專項治理。以鋼鐵、水泥、石化等行業為重點,推進行業達標排放改造。
建立健全環境與健康監測、調查和風險評估制度
逐步建立健全環境與健康管理制度。開展重點區域、流域、行業環境與健康調查,建立覆蓋汙染源監測、環境質量監測、人群暴露監測和健康效應監測的環境與健康綜合監測網路及風險評估體系。實施環境與健康風險管理。劃定環境健康高風險區域,開展環境汙染對人群健康影響的評價,探索建立高風險區域重點專案健康風險評估制度。建立環境健康風險溝通機制。建立統一的環境資訊公開平臺,全面推進環境資訊公開。推進縣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監測和資訊釋出。
健康中國2030主要內容(三)
加強食品安全監管
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實現食品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基本接軌。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到2030年,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食源性疾病報告網路實現全覆蓋。全面推行標準化、清潔化農業生產,深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推進農獸藥殘留、重金屬汙染綜合治理,實施獸藥抗菌藥治理行動。加強對食品原產地指導監管,完善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建立食用農產品全程追溯協作機制,完善統一權威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建立職業化檢查員隊伍,加強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強化日常監督檢查,擴大產品抽檢覆蓋面。加強網際網路食品經營治理。加強進口食品准入管理,加大對境外源頭食品安全體系檢查力度,有序開展進口食品指定口岸建設。推動地方政府建設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推進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完善食品安全資訊公開制度。健全從源頭到消費全過程的監管格局,嚴守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線,讓人民群眾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強化藥品安全監管
深化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研究建立以臨床療效為導向的審批制度,提高藥品(醫療器械)審批標準。加快創新藥(醫療器械)和臨床急需新藥(醫療器械)的審評審批,推進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完善國家藥品標準體系,實施醫療器械標準提高計劃,積極推進中藥(材)標準國際化程序。全面加強藥品監管,形成全品種、全過程的監管鏈條。加強醫療器械和化妝品監管。
編制和實施“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舉措,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6日召開會議,審議透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共中央主持會議。
會議認為,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從“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出發,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更好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制度性安排。編制和實施“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舉措,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同時,這也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健康治理、履行中國對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承諾的重要舉措。
會議指出,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健康領域改革發展成就顯著,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同時,中國也面臨著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以及疾病譜、生態環境、生活方式不斷變化等帶來的新挑戰,需要統籌解決關係人民健康的重大和長遠問題。
會議強調,“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是今後15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正確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健康優先、改革創新、科學發展、公平公正的原則,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核心,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動力,從廣泛的健康影響因素入手,以普及健康生活、最佳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週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顯著改善健康公平。
會議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要堅持預防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營造綠色安全的健康環境,減少疾病發生。要調整最佳化健康服務體系,強化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要堅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堅持政府主導,動員全社會參與,突出解決好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流動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點人群的健康問題。要強化組織實施,加大政府投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健康人力資源建設,推動健康科技創新,建設健康資訊化服務體系,加強健康法治建設,擴大健康國際交流合作。
會議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抓緊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堅持問題導向,抓緊補齊短板,不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6日召開會議,審議透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共中央主持會議。
會議認為,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從“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出發,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更好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制度性安排。編制和實施“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舉措,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同時,這也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健康治理、履行中國對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承諾的重要舉措。
會議指出,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健康領域改革發展成就顯著,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同時,中國也面臨著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以及疾病譜、生態環境、生活方式不斷變化等帶來的新挑戰,需要統籌解決關係人民健康的重大和長遠問題。
會議強調,“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是今後15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正確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健康優先、改革創新、科學發展、公平公正的原則,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核心,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動力,從廣泛的健康影響因素入手,以普及健康生活、最佳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週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顯著改善健康公平。
會議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要堅持預防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營造綠色安全的健康環境,減少疾病發生。要調整最佳化健康服務體系,強化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要堅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堅持政府主導,動員全社會參與,突出解決好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流動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點人群的健康問題。要強化組織實施,加大政府投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健康人力資源建設,推動健康科技創新,建設健康資訊化服務體系,加強健康法治建設,擴大健康國際交流合作。
會議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抓緊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堅持問題導向,抓緊補齊短板,不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
健康中國2030主要內容(一)
加強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
持續推進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完善城鄉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和長效機制,統籌治理城鄉環境衛生問題。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力度,全面加強農村垃圾治理,實施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工程,大力推廣清潔能源。到2030年,努力把中國農村建設成為人居環境乾淨整潔、適合居民生活養老的美麗家園,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推動城鎮供水設施向農村延伸,進一步提高農村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水質達標率和供水保證率,全面建立從源頭到龍頭的農村飲水安全保障體系。加快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力爭到2030年,全國農村居民基本都能用上無害化衛生廁所。實施以環境治理為主的病媒生物綜合預防控制策略。深入推進國家衛生城鎮建立,力爭到2030年,國家衛生城市數量提高到全國城市總數的50%,有條件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實現全覆蓋。
建設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
把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建設作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抓手,保障與健康相關的公共設施用地需求,完善相關公共設施體系、佈局和標準,把健康融入城鄉規劃、建設、治理的全過程,促進城市與人民健康協調發展。針對當地居民主要健康問題,編制實施健康城市、健康村鎮發展規劃。廣泛開展健康社群、健康村鎮、健康單位、健康家庭等建設,提高社會參與度。重點加強健康學校建設,加強學生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與評價,完善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傳染病防控等相關政策。加強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監測與評價。到2030年,建成一批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的示範市和示範村鎮。
健康中國2030主要內容(二)
深入開展大氣、水、土壤等汙染防治
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推進聯防聯控和流域共治,實行環境質量目標考核,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切實解決影響廣大人民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深入推進產業園區、新城、新區等開發建設規劃環評,嚴格建設專案環評審批,強化源頭預防。深化區域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建立常態化區域協作機制。完善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氣的區域聯合預警機制。全面實施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管理,促進全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改善。推進飲用水水源地安全達標建設。強化地下水管理和保護,推進地下水超採區治理與汙染綜合防治。開展國家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路建設,建立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質量調查評估制度,開展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以耕地為重點,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全面加強農業面源汙染防治,有效保護生態系統和遺傳多樣性。加強噪聲汙染防控。
實施工業汙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
全面實施工業汙染源排汙許可管理,推動企業開展自行監測和資訊公開,建立排汙臺賬,實現持證按證排汙。加快淘汰高汙染、高環境風險的工藝、裝置與產品。開展工業集聚區汙染專項治理。以鋼鐵、水泥、石化等行業為重點,推進行業達標排放改造。
建立健全環境與健康監測、調查和風險評估制度
逐步建立健全環境與健康管理制度。開展重點區域、流域、行業環境與健康調查,建立覆蓋汙染源監測、環境質量監測、人群暴露監測和健康效應監測的環境與健康綜合監測網路及風險評估體系。實施環境與健康風險管理。劃定環境健康高風險區域,開展環境汙染對人群健康影響的評價,探索建立高風險區域重點專案健康風險評估制度。建立環境健康風險溝通機制。建立統一的環境資訊公開平臺,全面推進環境資訊公開。推進縣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監測和資訊釋出。
健康中國2030主要內容(三)
加強食品安全監管
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實現食品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基本接軌。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到2030年,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食源性疾病報告網路實現全覆蓋。全面推行標準化、清潔化農業生產,深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推進農獸藥殘留、重金屬汙染綜合治理,實施獸藥抗菌藥治理行動。加強對食品原產地指導監管,完善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建立食用農產品全程追溯協作機制,完善統一權威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建立職業化檢查員隊伍,加強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強化日常監督檢查,擴大產品抽檢覆蓋面。加強網際網路食品經營治理。加強進口食品准入管理,加大對境外源頭食品安全體系檢查力度,有序開展進口食品指定口岸建設。推動地方政府建設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推進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完善食品安全資訊公開制度。健全從源頭到消費全過程的監管格局,嚴守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線,讓人民群眾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強化藥品安全監管
深化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研究建立以臨床療效為導向的審批制度,提高藥品(醫療器械)審批標準。加快創新藥(醫療器械)和臨床急需新藥(醫療器械)的審評審批,推進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完善國家藥品標準體系,實施醫療器械標準提高計劃,積極推進中藥(材)標準國際化程序。全面加強藥品監管,形成全品種、全過程的監管鏈條。加強醫療器械和化妝品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