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母嬰工匠圈

    首先孩子犯錯不要批評,學會透過問問題來了解孩子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分享8個提問方式,讓你快速掌握孩子為什麼犯錯以及他的處理問題思維方式。從而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有效的做好引導教育。

    1、問發生什麼事情?讓孩子有機會說話

    2、問感受如何?讓孩子情緒有所表達

    3、問你想要怎樣?這個時候父母不做評判

    4、那你覺得有什麼方法?

    5、這些方法會有什麼後果?

    6、你決定怎麼做?讓孩子自己解釋、自己判斷。

    7、你需要我怎麼幫助呢?表示關心,讓孩子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知道尋求第三方幫助。

    8、問結果怎樣?有沒有如你所料?

     

    分享4個方法在孩子犯錯時既不傷孩子又能透過懲罰的方式,讓孩子明白自己做錯事情需要承擔後果。

    1、罰站,在家裡規劃一個罰站區,地點不要朝著大門,罰站的時間也不要過長,讓孩子靜下來反思

    2、做家務,當孩子不講衛生時,讓孩子做家務,在懲罰孩子的同時養成勤勞乾淨的好習慣

    3、沒收,當孩子亂丟玩具時,把亂丟的玩具沒收。告訴他必須自己整理好。

    4、看書、寫字。當孩子犯錯後讓他先靜下來,比如去寫寫字,讀讀書,化解情緒之後再詢問。

     

    最後說說在管教愛發脾氣的孩子時請注意以下4點

    1、不要打他。孩子不會把體罰和自己的行為聯絡在一起,相反他可能會效仿學會打人

    2、說到做到。嚇唬式管教是教不好孩子的,空頭威脅只會降低父母的威信。

    3、平靜中斷法。將孩子暫時隔離開,讓他自己冷靜一下,等會再講道理。

    4、減少衝突。與其等著衝突不如避免

  • 2 # 桔子母嬰課堂

    最好的就是讓孩子知道錯,說出來但是不傷他自尊,並且父母以身作則做出正確師範,讓孩子有意識去糾正錯誤,改掉壞毛病

  • 3 # 燕媽咪7788

    首先,小朋友犯錯了父母肯定不可以用過激的言語和暴力來懲罰他們。其次,父母需要幫助小朋友來正確的認識自己的錯誤,也就是以非常認真的態度來幫他指出錯誤,讓小朋友自己認識到他做了不該的做的事了,而且這個事是沒有辦法繞過去的,需要自己去面對了。

    然後父母要向小朋友瞭解他為什麼會犯這樣的錯誤,以溝通的方式讓小朋友自己說出犯錯的原因在哪裡,在瞭解了之後父母可以幫忙分析一下,下次我們換一種方式的話會不會就不會犯這樣的錯誤了呢?但是這次你確實犯錯了我們也要受到小小的懲罰哦!比如減少吃零食的機會,比如幫媽媽完成一次家務。等等以這樣幫忙分析加上小小懲罰的方式來幫助小朋友認清自己的過錯,對小朋友的成長來說還是比較有利的。

  • 4 # 華文原創文學

    首先可以肯定,這個問題很有水準!如何不傷感情的批評懲罰孩子?這一點應該說是每一個家長都應該掌握的技巧。因為每個孩子在成長階段,肯定會有許多思想與行為是需要引導和約束的,必要時也要給予一定的批評與懲罰。那麼,如何才能不傷感情的批評懲罰孩子?這一點,我還是用自己的一次親身經歷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在我兒子九歲的時候,有一次貪玩沒寫作業就要睡覺了,當時我並沒有指責他,而是把他叫到我書房陪我寫資料。他問我為什麼很晚了還寫資料?我說我的工作任務沒有完成啊。他說這些東西可以第二天白天去做。我說第二天還有第二天的事情要做,當天的事情必須要當天完成才行。他說,那你的工作沒有完成,為什麼要讓我陪著?我笑了笑對他說,你好像也有沒有完成的事情吧,是不是也應該完成了再睡覺呢?他聽了我的話臉頓時紅了,然後自己取書包與我一起在書房內寫他的作業。

    在我們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之後,我只對兒子說了一句話,從那時之後,他再也沒有因為作業的事情讓我們操過心。那天我對兒子說,你現在所學到的一切知識與技能,都是你將來生存的本領與本錢。我說完後告訴他,這句話每天早上自己都說一遍,慢慢的你就懂得其中的道理了……

    說心裡話,我確實從來沒有傷感情的批評和懲罰過孩子,我明白凡是都有最佳的解決辦法,只要自己懂得這些道理並付諸於實施,肯定要比嚴厲的批評與懲罰效果好。因為我們教育孩子要的是效果,如果在不傷感情的情況下達到效果,那何樂而不為呢。

  • 5 # 尤佩奇與神奇魔方

    我要反駁以下本題中提到的大部分教育孩子的方式,那就是“孩子不能當外人面教訓”這個方式。

    古話說的好,背後訓妻,當面訓子,也就是說,教訓孩子是可以當面訓斥的,這裡面不存在面子不面子的問題,也不存在感情不感情的問題,如果孩子有當外人面做出了過分的事,就應該接受批評和警告,如果因為在外人面前,以傷了孩子自尊和感情為介面,不進行批評或者警告,跟媒體上經常報道的各種熊孩子的父母又有什麼區別?

    讓孩子從小就心存敬畏之心,對他是一種最好的保護,很多優秀的品質都是在敬畏之心下漸漸形成的。

    那麼回到正題,我覺得正常情況下的任何批評或者懲罰,都是不會傷害孩子感情的,只有非正常情況下的批評或者懲罰會傷害孩子感情。

    那麼我們接下來先說,非正常情況下的批評或者懲罰。

    第一條就是“侮辱性”的批評,“你看你笨的跟豬似的”,“你不會動動腦子嗎?”類似的侮辱不管是當外人面不外人當面,都是不應該說的,因為這些侮辱性的語言對孩子提升自信心沒有絲毫幫助,反而讓孩子心生逆反。第二條就是“侮辱性”的體罰,比如打臉,比如打頭,比如罰跪,我一直認為懲罰孩子是可以打的,但需要有技巧,只打屁股或者手心,而且只在5歲以下,超過5歲就不能再用體罰來進行懲罰了,那時候打只會引起各種逆反。第三條就是毫無根據、毫無邏輯、毫無道理的批評和指責,父母如果批評孩子,最後語言上和以身作則上,都無法壓制到孩子,你就別費心批評了,是誰都不會服。只會以“我是你爸爸,你敢這麼對我說話”來結尾,那真是太失敗了。

    只要不是上面情況下的批評或者懲罰,都是不傷孩子自尊和感情的方法。

    如果哪天你批評孩子的時候,孩子用道理把你說服了,你就可以偷著樂了,這孩子絕對是個人才,至少是比他爹媽強多了。

  • 6 # 肯定式教養

    任何不區分問題,採用一刀切的教育方法都是耍流氓。

    面對孩子的錯誤,我們首先應該區分下問題的種類,孩子是因為什麼犯的錯。

    1.因為年齡小,生理、知識不足犯的錯。

    這類錯誤我們不應該批評懲罰,也不用過度教育,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的完善,知識的增長,自然而然孩子就會改了。比如孩子吃東西撒了、不注意衛生等

    2.明知故犯

    有些問題是孩子明知道不對,但是因為意志力不行,明知故犯,對於這類問題,父母應該嚴加管教,該懲罰就懲罰,爭取一次就管住。

    對於懲罰的標準。

    1.懲罰應該與問題相關

    孩子因為看電視沒寫作業,你可以懲罰孩子不看電視,但不能用懲罰孩子不要出去玩,或者取消原來的出行計劃

    2.就事論事,不要擴大化

    出現一個錯誤就針對這個錯誤,不要翻舊賬,牽扯到別的問題。

  • 7 # 尼莫媽媽育兒師

    如何不傷感情的批評懲罰孩子?

    如何不傷感情的批評懲罰孩子,這是個值得爭議的話題。要是家長懲罰過重,怕傷到孩子的自尊心,要是懲罰力度不足,又會讓孩子覺得無所謂。

    自古有著“不打不成才”的俗話,但是現實這個方法卻行不通,這樣打罵給孩子帶來的不但是身體上的傷害,更有可能造成心理陰影,破壞家庭和諧。孩子犯了錯,之所以應該受到懲罰,不是因為他犯錯,而是為了減少孩子犯錯的次數。

    首先,若孩子是無意間犯錯,懲罰以警告為主,若孩子是故意為之,那懲罰就應該加重,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家長在批評孩子時,得先做到幾點:

    1、對眾不責:孩子在公共場合犯錯,家長要把孩子帶到無人的角落進行教導。不僅是大人要面子,孩子也是要面子的。

    2、愧悔不責:批評是要讓孩子知道錯誤,若孩子知道錯了,在自責了,家長還在這個時候批評,等於是在插刀。

    3、飲食不責:若在孩子吃飯時進行批評教育,不但加大孩子的心理負擔,還可能會使孩子飲食消化受到影響。

    最忌這幾種批評方式:

    1、對比式批評:這個現象存在很多家庭,許多父母喜歡教訓孩子說:“你看人家多XXX,你怎麼這麼XX,像XX一樣”,這樣教育孩子不但起不了作用,還會讓孩子起牴觸心理。

    2、威脅式批評:“再犯一次就不要你了”“再犯錯就把你丟了”之類的話語,相信許多家長都是很熟悉的,這樣容易給孩子帶來心理陰影,認為父母愛自己是有條件的。

    3、不講理式批評:“我說不行就是不行”,這樣教育孩子,孩子不但聽不進去,還會覺得家長蠻不講理,自己說什麼都不對,家長認為對的就是對的。

    如何在不傷感情的情況下批評懲罰孩子:

    1、讓孩子承認後果:孩子犯了錯,自然就會有後果,家長不要輕易去幫孩子,應該讓孩子知道,犯了錯就得自己承擔,記住這次教訓,下次不要再犯。如更玩具弄髒就得自己洗、賴床就會遲到之類。

    2、限制其活動:孩子犯錯在所難免,得讓孩子知道,要參加遊戲,就必須遵守規則,否則就不要參加。若孩子在家犯錯,如故意把水杯放在桌沿,把水杯打翻,可懲罰孩子面壁思過,沒意識到錯誤前不許離開等。

    3、沒收玩具:孩子年齡畢竟還小,對於自己喜愛的玩具格外珍惜,若把他喜愛的玩具沒收了,孩子就會知道這次犯的錯,印象深刻。

    4、讓孩子獨自反思:在家可劃個反思區,孩子犯錯,就讓其自行反思,最後再問孩子知道錯了嗎,錯在哪裡,並給予警告:下次再犯就XXX。

    5、在懲罰後不要提及,當做沒發生過,懲罰時和懲罰後分開。給孩子制定規則,讓孩子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孩子犯錯很正常,也可以從這方面看出孩子正在成長,家長應該給予正確科學的引導,讓孩子在犯錯中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自學《傷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