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下595
-
2 # 小石頭126911304
人的認識論是自然辯證唯物主義和實證歷史唯物主義,這是自然物的效能生成過程所決定的。在生成正果的過程中,單一粒子,複合成份,浸染凝聚,滄桑歲月,塑逆反覆,方成正果。好家在發現把玩、品賞解讀、探究收藏過程中,因學識、科知、閱歷、情感、市場多種因素,採納否定提升觀賞認識品位,是正常的。但人對自然天成精品石的認識是無盡然的。原先的部分“精品”、“寶貝”就自然淘汰。我把玩觀賞石30年頭,撿了成千上萬的觀賞石,淘汰了數車。現在把玩品賞幾百方,還在認讀淘汰過程中。
-
3 # 昆石迷張洪軍賞石畫石
變化是永恆的,不變是暫時的。
玩石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感悟,明白很多人生哲理。
愛石依然,趨於理性,還想把愛石畫出來,石詩書畫一體,練習中...。
-
4 # 石農正君
………每位賞石者的審美觀念是不一樣的,但都是基於對自然美石的喜歡,從萌懂中開始的,隨著撿石,淘石,賞石閱歷的逐步加深,以及石友之間的互相交流和學習,眼光和經驗有了很大的提升,對美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以前自己喜愛的奇石,現在看來也許非常的普通,又或許更值的品味和珍藏了,這只是由於賞石水平提高了,見過了太多的普石,更明白了精品奇石的稀有難得和石的緣分………
………但賞石心態是個人思想追求和精神境界的體現,喜歡奇石經濟價值的人,只看重能變現的石頭;一個真正的愛石者,擁有平和的賞石心態,曾經愛過的奇石,不論是普石還是精品,都是自己的一段美好記憶,只會更加的愛惜和妥善的珍藏;也許賞石的禪悟境界,已經看破了石頭的表相,更重視它帶來的精神感悟和人生啟發吧❗……我是一個普通的愛石者,能在賞石中得到快樂就足夠了,朋友您呢❓謝謝大家閱讀支援❗
-
5 # 視天下i
這種現象是存在的,並非因為“喜新厭舊”,而是隨著閱歷的增多,對奇石鑑賞水平的提高而進入了賞石新境界。
抱著對一塊奇石自始始終,“鍾愛一生”觀點的藏石者,除非這塊奇石出類拔萃,沒有瑕疵,否則就始終停留在賞石的初級階段,對於賞石新境界遙不可及。
在我最初玩石時,撿到一方拳頭大小,上面佈滿各種類似錢幣圖案的奇石,並且圖案之間有枝蔓,被我命名為“搖錢樹”,視為珍寶,時常把玩,並且晚上還要放到枕頭邊欣賞。但是,隨著我對奇石文化有了更多的瞭解,接觸到了更多精彩的石種,賞石觀念與審美觀點發生了變化,這塊曾經被我愛不釋手的奇石被棄置一旁,就在昨天,在我淘汰沒有觀賞價值的奇石時,這塊奇石也被送進了垃圾桶。
這塊“搖錢樹”奇石,我之所以不再喜歡了,是因為我接觸到了更多的精品奇石,見識了外面奇石的精彩,隨著眼界的提高,便會發現它所身上所存在的瑕疵,有些甚至是致命的。在啊這種情況下,它已沒有足夠的魅力吸引我、讓我欲罷不能,神魂顛倒。
小故事蘊藏大道理,人們無論收藏什麼藏品,始終在收藏的道路上闊步前進的,在閱歷、審美觀點、鑑賞水平提高的情況下,關注與收藏的只能是精品,那些曾經被厚愛過的藏品,包括奇石,只能是收藏道路上的一個匆匆過客,就藏石而言,這是進入賞石新境界的必由之路。
-
6 # 太宇永恆
七律【石緣】
新奇石愛不釋手,
老奇石流連忘返。
賞美石心態更好,
悟性久閱歷深奧。
曾經是不離不棄,
現在卻莫失莫忘。
因為心與其結緣,
天道自然成境界。
二O一九年秋
-
7 # 石語845
謝謝邀請:從迷上玩石大概有十幾年了吧,剛開始時沒有對奇石文化有正確的理解,也缺乏基本的奇石審美觀,但是很有勁,沒事就去河邊撿,估計撿回來十幾噸,到後來留在手上的也就十來方吧。到現在對於奇石欣賞審美有一點點體會心得,也藉此認識了很多石友,對於奇石的喜愛程度比之當初更加多。對於渴望得到心儀美石的願望也更強烈。人與石一但建立這種互動的關係很微妙,雖然不一定能撿到好石,想買又囊中羞澀,只好欣賞欣賞罷了。但是很有成就感,長期戶外撿石既鍛鍊身體,親近山川河澤,玩賞奇石陶冶情操,遠離不良生活習慣。所以玩石我不後悔,只要自己還能動,我就還要去撿!謝謝!圖片部份由重慶石友提供!
-
8 # 鴻璐宣說文玩收藏
賞石文化歷史悠久早在古代其就已經流行在達官顯貴和皇親國戚之間成為了一種文化,賞石文化與園林藝術相映生輝形成了極其強大的化學效應其所呈現出的盛世美顏讓無數玩家沉溺其魅力之中無法自拔,這也讓賞石文化得以流傳至今!
賞石的前世今生什麼是賞石?並不是隨便找一塊石頭擺在那裡就可以被稱之為賞石,賞石早在宋代就已經有了明確的定義,具備“瘦、漏、透、皺”這四個特點的石頭才可以被稱之為賞石!這個概念也被沿用至今,人們對於賞石最基本的認識就是來源於上海城隍廟的賞石作品“玉玲瓏”這件太湖石賞石作品與其園林藝術相映生輝即便歷經千百年的風雨洗禮依舊在現代展現出了其絕美的顏值!讓無數玩家為賞石藝術與園林藝術這種奇妙的結合讚歎不已,但是賞石文化發展到現代其處境卻並不理想,賞石對於環境造景的要求較大,因為古代的賞石文化基本依託於較大的庭院和優秀的園林藝術,這兩點的有機結合才是賞石文化的本尊,然而現代的居住環境已經被極大的壓縮,隨隨便便想要庭院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當然土豪除外,所以現如今的賞石文化也只能順勢而為,其體積、造景也更加微觀,雖然微觀的賞石依舊風韻不減但是比起與園林藝術相結合的賞石文化還是差點意思!
賞石文化的千人千面性賞石文化起源於宋代,米芾這個宋代的文學家不僅僅為賞石下了流傳至今的“瘦、漏、透、皺”的定義同時這個人也是一個實打實的石痴!石痴可謂是對賞石熱愛的最高境界,米芾對於賞石已經超越了種族的概念,賞石在米芾面前並不是一塊石頭或是藝術品他將賞石視為摯友每日與賞石作揖答禮,人們問他為何如此,他是這樣說的“賞石屹立於天地之間有成千上百年之久,其經歷的風霜雪雨遠遠要比我們一輩子經歷的都多,難道不該尊敬其經歷麼?”其實想想也十分又到裡,對於賞石的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歲數有不同的感悟,正所謂“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賞石文化的審美、評判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這與玩家的學識、經歷、資質、閱歷等等都有著極大的關係,這也是為什麼人們不理解米芾的行為的原因,但是正是賞石文化的千人千面性卻正是其妙不可言的核心!
結語賞石文化其開放性和包容性讓其歷經千年歷史沉澱依舊熠熠生輝,每一塊石頭都有其獨特的美,所以正像那句話說的“這世上不缺美,只缺發現美的眼睛”
-
9 # 為了明天7077
謝謝邀請!我們每個人的賞石心態觀念和閱歷,都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這就和一個人的成長過程是一樣的。從一開始的無知到懵懂,最後到成熟……這是一個漫長而又充滿希望的過程。賞石也是一樣,從最初的只是感覺好看、喜歡到最後的見石如渴,嗜石如痴,愛石如狂的境地。這也是一個賞石人心態、觀念、水平的一個昇華過程。常言道:“石不能言最可人”,不論是象形石還是畫面石,她們只要進入到奇石的行列,就都會有自己的發光點。要不出神入化,要不栩栩如生。總之她們都學會了取悅每一位賞石者的歡心,給人帶來賞石之外的精神震撼!留給人回味無窮的美感!一個人賞石的開始也是學習的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接觸的奇石也就廣了,交往的奇石圈子就是大了。欣賞的精品、極品石也就多了,這樣一來自己賞石水平也就隨之提高了。最初自己收藏的好多,在過去認為最好藏品也隨著賞石境界的昇華而失寵,有些甚至遭到拋棄和淘汰的厄運。這也應印了自然界“推陳出新、優勝劣汰”的生存規律。這不是主人“喜新厭舊”而是自己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再也抓不住主人愛美的心扉!
-
10 # 樂在石中
這是顯而易見的,隨著閱歷的積累和眼力的提高,每個賞石人的心態都會起到質的變化,因走出自己狹隘的眼界和空間,也對奇石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尖端,於是對自己曾經所謂最愛的石頭,便有了新的看法和重新審視的角度,而自嘆不弗,從而暗自生嘆,正所謂:強中自有強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
回覆列表
賞石是一種心態,現階段最喜歡的跟以後遇到更喜歡的本身並不矛盾,賞石愛好者大多都會收藏或者欣賞好多不同的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