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任馳贏天下

    1912年清廷宣告結束,本來享受著特殊待遇和特權的滿族八旗子弟,隨著清王朝的滅亡地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八旗子弟不再享有特權,直接成了庶民階級。

    於是這些曾經滿清的紈絝子弟們,為了怕被壓迫,更害怕遭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報復。於是就將自己的滿族姓氏改為了漢姓,這樣的好處就是很快就能容入這個新社會,而且還可以隱瞞他們的身份,所以說,後來滿族姓氏就逐漸演變成現在的漢姓。

    那麼原來滿族的八旗子弟姓氏如今都變成了那個漢姓呢?

    我們都知道滿姓特別長它們同漢族姓氏大不一樣,漢族是一個字的姓,而八旗子弟的姓氏都是多音多字的,比如說我們通常熟悉的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還有慈禧太后的姓葉赫那拉氏等等,這些都是具有滿族代表姓氏的名字。 滿族八旗子弟的姓一般都是加了一些地名在裡面,例如葉赫那拉氏,寧古塔氏,馬佳氏,完顏氏等等,都是有地方名字在裡面的。再就是以滿族語言代表的吉祥富貴寓意之類的詞為姓。所以說滿姓看起來很長,讀起來卻很有意思。

    那麼清朝滅亡以後,八旗子弟都改成了那些漢姓呢?

    下面就以八旗子弟的八大代表姓氏為例,它們分別是佟佳氏、瓜爾佳氏、馬佳氏、索綽羅氏、富察氏、葉赫那拉氏、鈕鈷祿氏、赫舍里氏。

    如今這八大姓氏改為漢姓排序如下:

    佟佳氏——佟、董。

    瓜爾佳氏——關、白。

    馬佳氏——馬。

    索綽羅氏——曹、索。

    富察氏——富、傅。

    葉赫那拉氏——葉、那、南。

    鈕鈷祿氏——郎、卜。

    赫舍里氏——高、赫、張、康。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大名鼎鼎的滿清皇室愛新覺羅氏,也被部分人改為了漢姓金、依、肇。其實滿姓改漢姓也是一件好事,畢竟從以前的繁瑣姓氏變成了現在的精簡模式。無論是寫名還是讀姓都著實方便了很多。

  • 2 # 駱可自話

    1.受漢族影響:滿族人的姓氏是其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的反映之一。在滿族共同體形成時期,其姓氏是多音節的,用漢字寫就是二個或二個以上漢字共同組成。滿族入關後,其姓氏逐漸向單音節過渡,即與漢族單字姓氏相同,其姓氏實質上既有原多音節姓氏的內涵,又有與漢族姓氏相同的單音節的表現形式,形成了滿漢兼融的姓氏文化特質。

    2.迫於生計:1912年,清帝退位後,長期不學無術的八旗子弟沒有其他生存技能,對於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來說,做小商販是唯一的出路。賣水果、賣魚、上鞋底……根據調查,在辛亥革命之後,終日流落街頭,到處打零工的滿族人約佔到20%。與經濟上的窘迫相伴隨的,是更加讓人難以容忍的歧視。為了生存,八旗子弟埋名隱姓,隱藏滿族身份。婦女脫下旗袍,改穿漢服,家家戶戶收起懸掛著的從東北老家帶來的祖宗袋,只在除夕夜,才敢偷偷拿出來拜祭先人。一時之間,滿人改姓的風潮興起。

    3.避禍:當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時候,孫中山先生提出“驅除韃虜”的口號,北京以及分散在全國各地的滿族旗人並沒有因此逃回老家去,而是紛紛改成漢姓,使用漢文漢語,就地包裝成漢族。

    4.新時期的政策影響:新中國成立後,新中國實行民族大團結政策。通婚方面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首先打破了各民族貴族與平民的界限,各族通婚不受到限制,只依據傳統習俗“同骨同姓不通婚”,遵守氏族外婚制,嚴禁氏族內聯姻;其次,徹底打破了在本民族內通婚的狹隘觀念和民族偏見與歧視,發展了民族通婚。北方各民族與大批漢族實行雜居,原各少數民族貴族和平民普遍與漢族結親。

    滿族人的姓氏是其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的反映之一。在滿族共同體形成時期,其姓氏是多音節的,用漢字寫就是二個或二個以上漢字共同組成。

    滿族入關後,其姓氏逐漸向單音節過渡,即與漢族單字姓氏相同,其姓氏實質上既有原多音節姓氏的內涵,又有與漢族姓氏相同的單音節的表現形式,形成了滿漢兼融的姓氏文化特質。

    滿族姓氏尊貴排名滿族的姓氏中有八大姓排在所有滿族姓氏的前列,這八大姓主要是佟(佟佳氏),關(瓜爾佳氏),馬(馬佳氏),索(索綽羅氏),赫(赫舍里氏),富(富察氏),那(那拉氏),郎(鈕祜祿氏)八姓。

    這八大姓非常有代表性的是佟大為和關悅,他們兩個人都是滿足人,也就是說他們的祖先在當時也是滿族中比較尊貴的人。

  • 3 # 新鐵湯元

    辛亥革命,孫中山率同盟會一舉推翻了統治中國三百多年的滿清封建王朝,建立了中華民國。其間,皇室家族和八旗紛紛改姓流竄,融入民間。

    清皇帝擁有的姓是愛新覺羅,滿文意思就是金子,故皇室家族便紛紛改姓為金。

    清朝滅亡後,八旗中最大的一個姓是佟,佟姓本是漢姓,仍為佟姓。八旗中,大都以自己的生地地名為姓,如付,石,關等等,慈禧太后姓那拉氏,便改姓那,如那英就是那拉氏後人。其中,說不定你的姓也是滿清後人……

  • 4 # 山海君的山海經

    這個問題裡面有兩個主體,一個是滿八旗子弟,一個是蒙八旗子弟,至於漢八旗子弟,基本上恢復原來的姓氏。

    我們先來看滿八旗,滿八旗裡面最耀眼的肯定是愛新覺羅。

    順便跟你講講,愛新覺羅這個姓吧,第一,愛新覺羅,應該是愛新·覺羅,愛新代表大金,覺羅就有兩個分支構成,因為覺羅有兩重意思,滿語發音上一個是aising jero,一個是aising gero,但是寫成漢語就都是覺羅,只有愛新覺羅家的人知道,第一個是遠方的意思,就是大金的遠方,是居住在很遠地區的大金人後裔,而另一個覺羅的意思,是統治者,所以這個愛新覺羅的意思是大金統治者,這名字很直接吧,沒錯,這支被稱作愛新覺羅(宗室),另一隻叫做愛新覺羅(遠房),所以在改姓的時候,宗室一般改為金,遠房的那一隻,基本在老族地生活,沒怎麼改,所以你現在看到的身份證上愛新覺羅的人,往往是遠房,並非皇室。

    剩下的滿族八大姓,具體可以看下面兩幅圖,這是我專門繪製的。

    佟佳氏:改同姓、佟姓、董姓、趙姓、高姓。比如說男演員佟大為,至於陳思成老婆佟麗婭,她是錫伯族,一個跟滿族有著千絲萬縷聯絡,直到被趕到了新疆聯絡就少了的民族。

    瓜爾佳氏:改成關姓,代表人物,”十三姨“關之琳,”全民閨女“關曉彤。還有“石”、“鮑”、“汪”、“顧”等。

    馬佳氏:改姓馬。

    索綽絡氏:改姓索、曹、“石”,對了,石這個姓是由來歷的,不是在清滅亡後才改,而是大學士索綽絡·英和的先祖曾因掌管國庫一絲不苟,被康熙皇帝賜姓“石”,後來都姓石了。

    赫舍里氏:改成赫。

    富查氏,改姓富、福,都有。

    那拉氏就複雜了,有納蘭、那、比如說那英,就姓了那。

    鈕祜祿氏,改郎姓,因為鈕祜祿本身的意思就是”狼“,所以乾脆改成了郎。

    另外還有一些老女真姓氏,比如說完顏就改成了王為主。

    說完滿八旗,我們再稍微了了蒙八旗。

    蒙八旗裡面的姓氏,變化特別大,姓什麼都有,同一個姓氏都有N多個改法。怎麼改呢?按照居住地,我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周星馳的《武狀元蘇乞兒》你看過吧,蘇乞兒,原名蘇燦,全名叫蘇·察哈爾·燦。

    其實應該是姓察哈爾的,察哈爾是正宗的黃金家族,也就是拖雷那一支傳下來,只是在北元,也就是明朝時期,土默特部的俺答汗太強了,把察哈爾部給趕到了現在的大興安嶺以西的地界,後來察哈爾部出了個林丹汗又牛逼了一把,之後就衰落了。

    總之,內察哈爾部和科爾沁部被併入了蒙八旗,這裡面就出了很多官員,其中有一支在蘇州一代做地方官,他們的子孫就叫蘇·察哈爾,後來這一支裡面有一個做了廣州都統(電影裡叫廣州將軍其實是方便理解的改動),就是蘇察哈爾燦的老爸。

    所以歸結起來,現在有很多用城市名稱或者簡稱做名字的人,很多都是蒙古族的後裔

  • 5 # 小鎮月明

    滿族的姓氏不同於漢族,其實所謂的愛新覺羅或者是大家都所熟知的鈕鈷祿氏都是滿族人氏族的名稱,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姓氏。

    雖然說滿族屬於少數民族,但是人口並不處於劣勢,可是如今還是很少聽到關於滿族人的姓氏,而我們所熟知的人物也皆是以漢族姓氏居之,這要源於清朝的滅亡。

    清朝滅亡之後,中國大興改革之風,作為前朝統治階層的滿族人自然不能被天下臣民所容忍。雖然說服裝在人群中無法辨認,但是就單單說名字,恐怕就要被暴露出來,所以,為了活命,原來的八旗貴族們紛紛拋棄自己原來的母姓,改名為漢姓,這是滿族人的第一次啟用漢姓。

    而這第二次,就要到了新中國成立了,當時很多滿族人在上戶口的時候,為了避免自己受到區別對待,因此啟用漢姓,把自己的氏族稱號儘量的向漢姓靠攏。因此我們今日所熟知的一些大咖的姓氏,就是來自於當時的滿族貴姓。

    首先烏拉那拉氏,像《甄嬛傳》中的皇后就屬於這一脈,取與之相近的諧音,因此改為漢姓‘吳’,這裡面的代表人物恐怕就是大家都熟知的吳京了。

    類似案例也有很多,像瓜爾佳,祺貴人就屬於這一脈,改為關,像現在知名的影視明星關曉彤原本的家族就屬於這個姓氏。

    其次在原姓氏中取一個字,像葉赫那拉氏,這個姓氏其實與烏拉那拉氏屬於同一支,同屬於那拉氏,只是後來才分離。葉赫那拉氏以慈禧為代表人物,現代改為那(第一聲)姓,這其中歌手那英就是代表人物。

    沿用金代所冠的漢姓,像鈕鈷祿氏,像電視劇《甄嬛傳》中雍正帝親自為甄嬛冠以此姓,不用想就知道這個姓氏有多尊貴了。而鈕鈷祿氏在滿語的意思為狼,相當於漢語中的郎,因此以郎作為漢姓,比如說現在著名的鋼琴家郎朗即源於此姓。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姓氏,因為滿族在入主中原的時候,還是明朝統治時期。當朝者一般會為了安撫叛亂者,或者是獎賞一些有功勳者,都會將皇室一些較為尊貴的姓氏賜予。所以女真族的祖先自然而然有此殊榮得到漢姓。所以在清朝滅亡之後,會有一部分人繼續使用當年明朝皇室賜予的漢姓。

    至於其他一些姓氏,像尼馬哈,在滿語中的意思為魚,而當時其祖先為了尋求意思相近的詞,選用了漢姓於,而這其中魔術家于謙就是代表人物。

    而當時清朝最為尊貴的姓氏,愛新覺羅則改為金,一方面愛新覺羅在滿語中的意思為金,而另一方面清朝在入關之前就自立為金,因此對於愛新覺羅改為這樣一個姓氏,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表現了自己的尊貴。

    當然其他的一些人,對於姓氏就沒有那麼考究,既不是接近滿語中的意思,也不是取相近的詞,而是胡亂憑空捏造一個,像著名的書法家啟功。但是根據考究,啟功乃是雍正帝的第十代孫子,屬於真正的皇親國戚型別。

    這不得到讓人想起,之前社會上的一股乾隆後人。真正的皇親國戚仍然低調並且有著大成就,但是這些沒有考究的人,卻仍然延續以往的習俗作威作福,實在是可笑。

    說了這麼多,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朋友的姓氏是不是也屬於其中的一種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新生兒溼疹,媽媽也要忌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