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裡的墨水典故?
人們常以“喝墨水不多”自謙才疏學淺。當然,這只是一種比喻。古今文人墨客作書畫、寫文章乃至書信,都離不開毛筆,而且習慣於書寫(畫)前把毛筆尖放到嘴裡,用牙齒輕咬、舌尖潤舔,藉以把粘結著的筆尖化開、潤軟,於是,墨汙了自己的唇、齒、舌,“喝墨水”的比擬也因此而來。說起“喝墨水”,還真有兩則鮮為人知的名人趣聞哩!據史載,西晉文學家左思在創作《三都賦》時,由於構思太專致,經常錯拿兩支毛筆當作筷子,吃起他妻子為他送來的飯菜,結果弄得滿嘴墨汙,也把一些墨汁隨飯菜送進肚裡去了。但他的《三都賦》名篇也由此而聞名於世。無獨有偶,中國現代革命家、軍事家陳毅同志,也有一個“喝墨水”的故事軼聞。那一次,陳毅同志到親戚家去過中秋節,進門後發現書桌上有一本他愛讀的好書,就高興得忘了步行幾十里路程的疲勞,立即拿著這本書躲到一個空房間裡,專心致志地讀了起來,還找來筆、硯,邊讀邊用毛筆批點。主人幾次來催他去客廳一起吃飯,看書入迷的陳毅不肯去,主人只好把一盤餈粑和一碟糖端來讓他充飢。誰知陳毅注意力仍集中在書上,邊吃邊讀,不是把餈粑蘸碟子裡的糖,而竟把餈粑伸到旁邊的硯臺裡蘸上墨汁,直往嘴裡送,弄得滿嘴墨黑,他卻還全然不知。當親戚們發現他這般模樣時,大家都捧腹大笑不止,而陳毅同志省悟後卻風趣地說:“喝點墨水沒關係,我正覺得自己肚子裡的墨水太少哩!”從上述兩則趣聞中,我們不難感悟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真諦。如果一個人從小愛讀書、勤用筆、多動腦,那麼,他就會開拓眼界,增長學識,博學多知而學有所獲、事有所成,並能為祖國、為人民多作貢獻。
肚子裡的墨水典故?
人們常以“喝墨水不多”自謙才疏學淺。當然,這只是一種比喻。古今文人墨客作書畫、寫文章乃至書信,都離不開毛筆,而且習慣於書寫(畫)前把毛筆尖放到嘴裡,用牙齒輕咬、舌尖潤舔,藉以把粘結著的筆尖化開、潤軟,於是,墨汙了自己的唇、齒、舌,“喝墨水”的比擬也因此而來。說起“喝墨水”,還真有兩則鮮為人知的名人趣聞哩!據史載,西晉文學家左思在創作《三都賦》時,由於構思太專致,經常錯拿兩支毛筆當作筷子,吃起他妻子為他送來的飯菜,結果弄得滿嘴墨汙,也把一些墨汁隨飯菜送進肚裡去了。但他的《三都賦》名篇也由此而聞名於世。無獨有偶,中國現代革命家、軍事家陳毅同志,也有一個“喝墨水”的故事軼聞。那一次,陳毅同志到親戚家去過中秋節,進門後發現書桌上有一本他愛讀的好書,就高興得忘了步行幾十里路程的疲勞,立即拿著這本書躲到一個空房間裡,專心致志地讀了起來,還找來筆、硯,邊讀邊用毛筆批點。主人幾次來催他去客廳一起吃飯,看書入迷的陳毅不肯去,主人只好把一盤餈粑和一碟糖端來讓他充飢。誰知陳毅注意力仍集中在書上,邊吃邊讀,不是把餈粑蘸碟子裡的糖,而竟把餈粑伸到旁邊的硯臺裡蘸上墨汁,直往嘴裡送,弄得滿嘴墨黑,他卻還全然不知。當親戚們發現他這般模樣時,大家都捧腹大笑不止,而陳毅同志省悟後卻風趣地說:“喝點墨水沒關係,我正覺得自己肚子裡的墨水太少哩!”從上述兩則趣聞中,我們不難感悟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真諦。如果一個人從小愛讀書、勤用筆、多動腦,那麼,他就會開拓眼界,增長學識,博學多知而學有所獲、事有所成,並能為祖國、為人民多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