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
2 # 千秋173934865
火星永遠不可能成為第二個地球,即使人類將來去改造。已知的是火星沒有水,沒有水就不可能形成大氣層,沒有大氣層,也就不會產生自然生態。
-
3 # 懷疑探索者
火星會改造成為人類的第二個家園,成為人類文明延續的保障,但不會完全改造成和地球自然環境一模一樣。最大的挑戰,就是:高昂的改造成本。
高昂的改造成本,是比火星上面空氣稀薄,輻射強烈,液態水源位置不明確或者難以開採等困難還有更加急需解決的難題。首先,地球往火星發射火箭,就需要昂貴的代價。地球與火星的平均距離為4億千米,人類最快的火箭到達火星也需要350天以上。距離遙遠,意味著需要巨量的燃料,和複雜的維生系統,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一枚美國的“獵鷹9號”火箭的製造成本為6000萬美金,而製造可以登陸火星的大型火箭,其成本高達10億美金。再加上燃料費用,往返一次火星,耗費的財力是很多的。
這還是花費在路途上的錢。改造火星的第一步,就需要提高火星表面的溫度,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安裝巨大面積的反射鏡,用於融化冰層,讓液態水再火星表面重新流動起來。這些巨大的鏡子,科學家認為每一面都達到240平方千米。一共需要佈置上千塊反射鏡。這顯然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而且,改造火星不是短時間的投入,而是持續至少幾千年甚至幾萬年的事業。這樣來看,昂貴的成本是制約火星改造的最關鍵因素。
-
4 # 麥麥來道
想到的總會實現,
比如地球衰竭,太陽衰竭。
人類與外星高智慧接觸。人類超級變態高科技出現。發現新的宇宙。
-
5 # 一切服務大眾
不可能,有也是極少數人去,像南極一樣,因為氣候條件。除非人類技術特發達,造出超光速飛船帶人類去宇宙類地球的地方。
-
6 # 傲翔鷹
目前的火星研究越來越指向一個可能:在若干年前,火星是有地表水的宜居星球。在46億年的時間長河裡,說一顆有地表水的星球不出現生物,很不符合邏輯。所以火星很有可能曾經是一顆生機盎然的星球,甚至有可能是火星人改造了地球生態環境,影響了生物演化……但是如今的火星是一顆只有二氧化碳大氣層、沒有水、晝夜溫差大,經常颳起巨大沙暴的荒涼星球。說改造火星只是不著邊際的幻想,因為如果真有那樣的經濟與技術實力,不如改造地球本身的沙漠無人區來的實際和容易。畢竟跨越星際去用千年萬年時間改造一顆行星,那是神級文明才能做到的。而我們即便對身邊的環境汙染、溫室效應、海洋開發、新能源利用等問題都束手無策,又怎麼能奢談去移民火星呢?做好身邊事,腳踏實地,然後仰望星空,不要不會走就想跑。火星移民地註定是未來的新疆域,但不是現在能奢望的。
-
7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目前,美歐等西方國家有幾個計劃將宇航員和定居者安置在火星這顆紅色星球上。但是如果我們真的想有一天住在那裡,我們需要進行一次徹底的行星改造。
儘管火星氣候非常寒冷乾燥,更不用說空氣了。地球和火星有很多共同點,包括大小、傾斜度、結構、成分的相似性,甚至表面有水存在。正因為如此,火星被認為是人類定居的首選,包括改造環境以適應人類需求的前景。
話雖如此,火星上的生活也有許多關鍵的不同之處,這是一項重大挑戰。如果我們要生活在這個星球上,我們將不得不非常依賴我們的技術。如果我們要透過生態工程來改變火星,那將需要大量的時間、精力和巨大的資源!
生活在火星上的挑戰相當多。首先,這裡有極其稀薄且不可呼吸的空氣。地球大氣由78 %的氮、21 %的氧和微量的其他氣體組成,而火星大氣由96 %的二氧化碳、1.93 %的氬和1.89 %的氮以及微量的氧和水組成。
火星的大氣壓力也在0.4 - 0.87千帕之間,相當於地球海平面的1 %。稀薄的大氣和離太陽更遠的距離也是火星寒冷環境的原因,那裡的表面溫度平均為- 63℃/ - 81.4℃。除此之外,火星缺乏電磁層,你可以明白為什麼火星表面暴露在比地球明顯的多的輻射下。
在火星表面平均輻射劑量每天大約0.67毫西韋特( mSv ),大約是地球上人們一年中暴露在這裡的五分之一。因此,如果人類想在火星上生活而不需要輻射遮蔽、加壓圓頂、瓶裝氧氣和防護服,就需要做出一些重大改變。基本上,我們必須暖化火星,加厚大氣層,改變大氣層的組成。
提議的方法: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關於如何改變火星以適應人類殖民者,已經提出了幾個建議。第一種方法是在火星上引發溫室效應。這包括從太陽系外弄來固態氨,然後撞擊火星表面。
由於氨是一種強有力的溫室氣體,將其引入火星大氣會導致大氣變稠和全球氣溫升高。由於氨主要是氮氣,它還可以提供必要的緩衝氣體,當與氧氣結合時,可以為人類創造一個可呼吸的環境。
另一種方法與太Sunny反射率的降低有關,在這種方法中,火星表面將被深色物質覆蓋,以增加其吸收的Sunny量。這可能是從火衛一和戴莫斯(太陽系中兩個最暗的天體)的灰塵到顏色較暗的極端微生物地衣和植物的任何東西。著名作家和科學家卡爾·薩根是這方面最偉大的支持者之一。
1973年,薩根在《伊卡洛斯》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火星上的行星工程“,在那裡他提出了兩種使火星表面變暗的方案。這些措施包括運輸低反照率材料和/或在極地冰蓋上種植深色植物,以確保它們吸收更多熱量,融化,並將火星轉化為更像地球的環境。
1982年,行星學家克里斯托弗·麥凱為《地球形成火星》寫了一篇論文英國星際學會雜誌。在這篇文章中,麥凱討論了自我調節火星生物圈的前景,包括實現這一目標所需的方法和它的倫理道德。這是第一次在一篇發表的文章的標題中使用地形這個詞,並且從此成為首選術語。
接下來是1984年詹姆斯·洛夫洛克和邁克爾·阿拉比的書,《火星的綠化》。在這篇文章中,洛夫洛克和阿拉比描述了透過引進含氯氟烴來引發火星全球變暖。
1993年,火星協會創始人羅伯特·祖布林博士和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克里斯托弗·麥凱共同寫道火星地形化的技術要求。其中,他們提議使用軌道鏡直接加熱火星表面。這些鏡子位於兩極附近,能夠昇華一氧化碳冰層和導致火星全球變暖。
在同一篇論文中,他們論證了使用從太陽系中小行星的可能性,這些小行星將被重新定向以撞擊火星地表,揚起灰塵並溫暖大氣層。在這兩種情況下,他們都主張使用電核或熱核火箭將所有必要的材料/小行星拖進軌道。
氟化合物的使用——產生的溫室效應比一氧化碳強幾千倍的“超級溫室氣體”——也被推薦為長期氣候穩定劑。2001年,加州理工學院地質和行星科學系的一組科學家在用新的超級溫室氣體保持火星溫暖“。
這項研究表明氟的初始有效載荷必須來自地球(並定期補充),它聲稱含氟礦物也可以在火星上開採。這是基於這樣一個假設,即這種礦物在火星(地球)上同樣常見,一旦殖民地建立,這將允許一個自我維持的過程。
最近的提議包括建立密封的生物圈,利用火星土壤上的氧培養藍細菌和藻類群落。2014年美國宇航局先進概念研究所( NAIC )專案和Techshot公司開始研究這個概念,它被命名為火星生態生成試驗檯“。未來,該專案打算將小型極端微生物光合藻類和藍細菌罐送上一艘探測飛船,在火星環境中測試這一過程。
“火星綠化”將是一個多層次的過程,涉及氣體和陸地生物的輸入,以在幾代人的過程中改變火星。
潛在優勢:
除了冒險的前景和人類再次開始大膽太空探索的想法之外,有幾個原因可以解釋為什麼要提出改造火星。首先,人們擔心地球是不可持續的,如果我們打算長期生存下去,我們需要擴大和創造一個備份位置——火星。
因此,如果火星曾經是可居住的和“類似地球的”,有一天它可能會再次出現。如果人類真的在尋找一個新的世界來定居,那它就只有在一個儘可能與地球有共同之處的世界上才有意義。此外,也有人認為,我們改變地球氣候的經驗可以在火星上得到很好的利用。
幾個世紀以來,我們對工業機械、煤和化石燃料的依賴對地球環境產生了可測量的影響。鑑於這是地球上現代化和發展的意外結果。在火星上,燃燒化石燃料和定期向空氣中排放汙染將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其他原因包括擴大我們的資源基礎和成為“後稀缺”社會。火星上的一個殖民地可以允許在這顆紅色星球上進行採礦作業,那裡礦產和固態水都很豐富,可以開採。火星上的基地也可以作為通往火星的門戶,小行星帶這將為我們提供足夠的礦物來無限期地維持生命。
挑戰:
毫無疑問,火星地球化的前景伴隨著一些問題,所有這些問題都特別令人生畏。首先,要將火星的環境轉變為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環境,需要大量的資源。其次,人們擔心採取的任何措施都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第三,這需要時間。
但是當然,如果我們最壞的預測成真,我們最終可能會發現我們別無選擇,只能在太陽系的其他地方安家。隨著本世紀的進展,它很可能是火星!
回覆列表
火星會不會改造成為第二個地球?改造需要多久?
個人認為火星絕對不會改造成第二個地球,這對於沒有生存壓力的地球文明來講,成本太過高昂、技術太過複雜、時間太過漫長,基於三個理由,火星是不會成為第二個地球。
五花八門的火星探測器,如此大力的探測真的令人懷疑後續的大規模改造火星計劃即將展開,不是嗎?這些先行官一個個前赴後繼,難道不要成本嗎?如果沒有後續的殖民計劃展開不是打水漂了嗎?
其實改造火星絕對不是探測火星的目的,科學家相信遠古時期的火星是一個宜居星球,有著廣闊的海洋和佈滿綠色植物的大地,當然應該也會有高等智慧生物。但現在的火星入眼是一片荒涼的不毛之地,與我們想象中美麗的殖民目的地樣子是大相徑庭,為何會變成這樣是科學家迫切想知道的,畢竟如果地球也是這樣的未來的話那真是太可怕了。
未來的火星初步實現如圖的基地模式是非常有可能的,火星作為太陽系探測的前進基地是有著非常的天然優勢,火星直徑只有地球的一半,質量只有地球的1/10,逃逸速度是5KM/S,從火星上發射火箭可以大量節省燃料。而且據NASA數量繁多的火星探測器傳回的資料,火星上有水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又有大量礦產資源還有適宜耕種的土地,因此未來的火星發展出中小規模的聚居地是極有可能的。
或者更大規模的穹頂建築,這也不是什麼值得驚奇的事情
接下來我們瞭解下那些不靠譜的火星改造計劃步驟:
1.製造超大規模的強磁發生器在火日系拉格朗日L1點保護火星免受太陽風剝離火星大氣
2.製造超大規模的反射鏡提高火星溫度融化兩極二氧化碳提升溫室效應
3.氧氣製造計劃,裝置與藻類植物同時進行
4.高等級植物移植計劃
5.殖民火星....
先不說效果如何,單單時間就令人無法接受,這個過程可能長達上千年,還有長時間的資金與人力投入,對於還沒有確認三體人來進攻地球之前是不會實施的,所以大家看看了解下也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