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180900734
-
2 # 心理測試學
我喜歡馮鞏牛群的,在當時的年代,也算是新潮的,創新的,並且他們兩個捧逗不明確,誰說的都有包袱,都搞笑,說的內容也不低俗,並且已經成為經典,現在拿出來看出來也是有意思的。
郭德綱和于謙,走的是商業路線,並且已經到處去商演,並把相聲推向了世界,一直在堅持,其實是很厲害的,只是沒有去其糟粕,中間經常有黃段子出現,所以他們的沒有經典,聽過就過了,不會給人留下什麼需要回味的東西。我覺得還是看個人喜好,郭德綱和于謙的雖然說的內容沒有什麼價值,但是隻要觀眾開心就行了,能舒緩了你的壓力,幹嘛去想那麼多呢?你覺得呢?
-
3 # 元芳有看法
我對相聲的要求比較低,而且個人口味也不高雅,我聽相聲目的就是一個:好笑!不管是誰的相聲,在聽的過程中總能會心一笑,我感覺於我而講就是好的相聲演員。
馮鞏和牛群相比,其實我更喜歡牛群一些,馮鞏這三十多年來給我留下的最大印象就是那句“我想死你們了”,只不過觀眾不怎麼想他而已。馮鞏牛群、姜昆戴志誠、劉偉趙偉州等這些人的相聲,感覺在形式和套路上基本一致,我喜歡稱之為“職業化相聲”,中規中矩,在民間商演相聲團體還沒有發達的時候,他們勉強支撐著相聲的門面。
我並不是排斥以前的相聲,相反我還非常喜歡像師勝傑、楊少華這些人的相聲,感覺還是挺逗的,不端著也不怎麼拿捏,相對比較接地氣一些。
郭德綱和于謙,你說他低俗也好,非主流也罷,但我就是願意聽,至於備受詬病的一些葷段子,我感覺無傷大雅,商演本身就是逗樂嘛,不必擔負那些高大上偉光正的重大使命,我們朋友之間還相互說葷段子呢,文學作品中不也有隱晦的描寫嘛,那麼相聲中捎帶一點也沒什麼不可。
馮鞏牛群們的相聲倒是從嬰兒到百歲老人都能聽,可有什麼意義呢?
-
4 # 取捨大智慧
比較喜歡郭德綱于謙的相聲 但是也不反感馮鞏牛群 畢竟商演和小劇場的相聲電視臺聽不到 聽相聲本身就是聽的個樂呵 不願意聽歌功頌德式的相聲
-
5 # 使用者11905157991
商人是社會上最聰明的一個群體,我們不要低估商人的智慧和對商機的敏銳。
我們假設下,馮鞏牛群的相聲真象某些人誇的那麼厲害,為什麼沒有一個演出商出面幫忙籌劃商演?別說什麼淡泊名利的套話,真淡泊名利可以把獲得的酬勞用來捐助貧困山區。
最近幾年相聲的演出市場空前繁榮,可以說只要相聲演員有真本事,有的是觀眾願意買單。為什麼沒有演出商願意幫忙策劃商演?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他們其實沒有想象的那麼好,甚至包括某些吹捧他們的人也不一定願意花自己的錢去買票捧場。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邏輯判斷,馮鞏牛群和郭德綱于謙都是相聲演員,觀眾願意買票的目的很純粹,就是因為相聲,跟其他的都沒關係。
煎餅果子賣的是口感風味,你就算是全國勞模或三八紅旗手的身份,煎餅果子做的不好吃,顧客還是不會為你買單。相聲也如是,“貨真好的話,還怕沒人買嗎…?”。
話有點糙,但道理就是這個道理。
-
6 # 退休老頭兒2
我喜歡郭德綱于謙的相聲
以前喜歡老侯爺馬三立的,不過那會兒想聽一回也是難吶
至於馮鞏牛群的相聲,實話實說,不喜歡。包括姜昆的都不喜歡聽,為啥,原因大家都懂。
八九十年代起來的所謂的大師有幾個是聽眾捧起來的,官樣的文章還沒聽夠啊。
-
7 # 幸福來敲門78842367
先不說水平高低。馮鞏牛群是什麼時代的了?有什麼好比的。喜歡郭德綱的覺得誰都是渣。不喜歡的覺得誰都比郭德綱強。有什麼意義呢?誰站在市場的浪頭上?
-
8 # 志遠
謝邀請,他們的相聲我都聽過,馮鞏牛群二位相聲演員在那個年代家喻戶曉很有名氣的,是人們比較喜歡的兩位相聲演員,就內容而言符合當年的社會現象。歌頌的大多是社會的真、善、美。而後者郭德綱和于謙二相聲演員他們說的相聲大多是搞笑的段子,有的段子拿于謙的父親說事,逗得人們捧腹大笑,他們的段子適合於當前年輕人的口胃,人們的工作壓力大,聽聽老郭他們的段子哈哈大笑緩解一下壓力而已。
總之,透過以上分析,二者ⅴs來看人們喜歡郭德綱于謙的較多。
-
9 # 隨意241059814
沒有可比性,馮鞏牛群以歌頌形相聲為主,相對別的相聲演員他倆作品還算多的,在那個時代還算比較受歡迎的,但和郭德綱于謙比,差的不是一點半點,儘管郭德綱于謙的相聲,以調侃砸掛為主,但從知識量,包袱及現掛的技術技巧程度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再說觀眾又不傻,票價又那麼高,而且還買不到票,而馮鞏牛群他們恐怕想都不敢想。
-
10 # 岑詮
馮鞏牛群和郭德綱于謙雖然在相聲界同輩(牛群大一輩),但是屬於兩個“時代”的相宣告星,為什麼這麼說呢?馮鞏和牛群出名得早,上世紀末就紅遍全國。郭德綱和于謙是2005年才開始走紅,持續到現在。今天的觀眾肯定比較喜歡郭德綱和于謙,以及德雲社的相聲。
能形成黃金搭檔的相聲組合,都有那麼一段機緣巧合的“對眼”經歷,馮鞏牛群和郭德綱于謙都是。在和牛群搭檔之前,馮鞏的搭檔是劉偉。1988年馮鞏和牛群在拍電視劇《那五》時認識並結下了“藝緣”,從此開始了長達十年的合作,表演了一批膾炙人口的經典相聲,如《小偷公司》、《拍賣》、《點子公司》等。
馮鞏和牛群的相聲型別都是屬於在馬季主導下的電視相聲,題材也都是切入當時的社會熱點和時事,像《點子公司》,其創作背景就是改革開放後,國內湧現了許許多多營銷策劃和企業改制的“點子”名人。
在題材上,馮鞏和牛群的相聲雖然不少是諷刺時弊,但“歌頌”型也佔了不小比例,這當然是離不開當時的相聲環境和時代大背景。那個年代,港劇、粵語歌、外國電影等只要是新的都很容易接受,傳統的東西幾乎銷聲匿跡。
郭德綱是打著“恢復傳統相聲藝術”的旗幟立足說相聲的,所以都是穿著大褂表演,所說的段子很大一部分是整理、挖掘傳統段子得來的。不管從形式上和內容上,和馮鞏牛群的相聲差異還是很大的。
觀眾之所以能接受並喜愛郭德綱的相聲,是因為經過二十年的改革開放及思潮演變,盲目“崇洋媚外”的思維已經被逐漸遺棄,老百姓在不排斥新事物同時,開始關注老祖宗留下的文化藝術,這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從個人曲藝結構方面說,郭德綱和于謙顯然造詣更深,太平歌詞、小曲小調、河北梆子、評書、大鼓(京韻、西河)、京劇等傳統藝術都能做到信手拈來,這點上,別說馮鞏和牛群,恐怕現如今的體制內相聲演員都找不到幾個人能做得到。
現在觀眾比較追求個性和多元化,既能喜歡盧鑫玉浩的新式相聲,也能迷上張雲雷唱小曲小調,各有各的粉絲群體。馮鞏和牛群也是一個時代的弄潮兒,曾經輝煌,但說實在話,已然時過境遷了,經典只能拿來懷念了。
回覆列表
個人而言更喜歡馮鞏和牛群,畢竟是有社會反響和營養價值的,反觀郭德綱和于謙的相聲就是喜皮笑臉的胡說八道,頭上一腳地下一腳,沒有值得讓人反思和學習的地方,純粹就是笑料一堆,一笑而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