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陽光沐浴大道
-
2 # 江東汪郎
“魏忠賢不死,明朝不亡”是假的,而且這句話根本就不是古人說的,是現代某些網友為了黑崇禎帝故意給魏忠賢洗白的!
明朝的滅亡是多方面原因,如天災、人禍、政治腐敗,財政枯竭等等,但和魏忠賢的死沒有半點關係,一個皇室的家奴而已,並沒有什麼翻天的本領!閹黨之所以成形成禍,關鍵在於皇權的縱容,讓一些心智不堅的文人加入了魏忠賢的組織,進而影響了明朝政局!
崇禎在登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處理魏忠賢,處理閹黨,在當時的政治格局下是非常正確的。
只是魏忠賢被處死後,崇禎為了彰顯自己明君的特性,受到了文官的忽悠,沒有建立一支真正屬於自己的特務監察組織,還將錦衣衛、東廠限制在北京城中,失去了和文官集團相抗衡的政治勢力,造成了權力失衡。
而最重要的是,崇禎並沒有對閹黨成員進行深究,只是處死了明面上的關鍵人員,如除了魏忠賢和客氏外,還有五彪五虎等爪牙,而那些隱藏的閹黨都被他放過了。這樣的後果就是,沒有了錦衣衛和東廠的監察,崇禎根本就不清楚民間的實際情況,往往被文官牽著鼻子走;而他對閹黨的不深究,也造成了後期黨爭的延續,從而使權力中心再次出現迷離!
當然,崇禎本身也沒有受到過良好的帝王系統教育,性格上不僅優柔寡斷,加上他的刻薄寡恩,最後才出現了無法逆轉的局面!
所以魏忠賢的死,根本對明朝沒有絲毫的影響!
-
3 # 一杯陳年美酒
這種說法真是奇葩,是最近這幾年才聽到的。魏忠賢的所作所為已經人神共憤,他的存在只能加速明朝的滅亡,無論哪本史書寫到魏忠賢都是出奇的一致。東林黨雖然不是什麼好東西,但與閹黨相比還是有些底線的。
明朝滅亡,原因很多,但兩千年來,中國的封建王朝都始終沒有找到一個長久安定的辦法,江山永固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明朝也不例外。歷史大勢這東西很神奇,說不清道不明,但就是存在,如果明朝不是兩線作戰,如果萬曆能勤政,如果李成梁能恪盡職守,如果薩爾滸之戰能集中兵力,如果李自成被洪承疇剿滅,如果陝西不發生旱災,如果黨爭不那麼激烈……,有太多的“如果”,只要有一件事能改變,大明似乎都不會滅亡,但唯獨如果魏忠賢不死,是絕對挽救不了大明王朝。
-
4 # 魔方歷史觀
魏忠賢,明朝末期權宦。而且,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權臣中,魏忠賢也能排的上名次。而正如問題所問的,是否真的是在明朝後期,若“魏忠賢不死,明朝不亡”呢?當然不是,明朝這個王朝的滅亡,不是說一個魏忠賢就能改變了的,明朝的滅亡有多方面的原因。
就說明朝後期,如崇禎帝繼位時,整個大明王朝已經是內憂外患,搖搖欲墜。不說吏治,單單就只是農民起義,便足以讓崇禎帝焦頭爛額,更不用說遼東那邊的皇太極了。而從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的農民起事,就可以看出明王朝的情況何等嚴重了,本國的百姓,如果能吃飽穿暖,安居樂業,誰會起義去玩命呢?再說說皇帝,一個國家的覆滅與國家的統治者有著直接並且很大的關係。崇禎帝繼位時,確實勤於政事,但其性格多疑,剛愎自用,不說其濫殺官員,單單在圍剿李自成一事上,崇禎帝便頻繁更換圍“闖軍”的將領,而且崇禎帝頻繁地調整官吏,造成國家人才匱乏,有心報國的志士既不肯也不敢請纓效命。
雖說崇禎帝對於國家的情況,曾“六下罪己詔”,但也於事無補,罪己詔就相當於認個錯,但對現實沒太大作用,百姓該吃不飽還是吃不飽,該起義還是起義。
而魏忠賢此人呢,雖是權宦,但在崇禎帝繼位不久,就把他給清除了。按魏忠賢的權勢來說,他有這樣的下場也很正常,畢竟新皇帝需要掌權。魏忠賢若是不死,明朝還是會亡,上面也說了原因了。但若是魏忠賢還活著,對當時的明朝確實是有作用的。因為你不能不承認,像魏忠賢這樣的人,是有他獨特的作用的。就拿“軍餉”一事來說,崇禎帝時,戰爭頻發,國庫空虛,軍餉方面是緊缺的。而若是魏忠賢在,軍餉方面魏忠賢是有著方法弄到的,而且能辦的妥妥當當。
還是那句話,一個王朝的滅亡有多方面的原因,明朝也不例外,不是說一個魏忠賢就能改變這個結果的。
-
5 # 循一往復
歷史上為什麼皇帝為什麼願意給太監放權,因為太監的權利來源是皇權,皇帝容易控制。反之大臣的權利來自仁義道德,也可以說披著仁義道德,容易威脅皇權。九千歲一死,政治平衡世紀瞬間打破,崇禎獨鬥權臣,造成被圍攻的局面。所以九千歲不死,或許不會亡的那麼快。
-
6 # 皓月凌空故事會
不可能,沒有魏忠賢,還有張忠賢,李忠賢,而且人壞到極點,群忿也會把他淹水!為什麼最後沒了魏忠賢明朝還是滅了呢??
-
7 # 眸子8552
說:″魏忠賢不死,明朝不亡",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魏忠賢不死,明朝還可延續若干年,是可能的。
魏忠賢之死,是因為"威脅"到了皇權。熹宗一死,崇禎上位,即滅魏忠賢,也就加速了大明朝的滅亡。
正確看歷史,客觀的去評價歷史人物。而不是隻看他的"惡",而是要看他″惡"的同時,都做了些什麼?
萬曆年間,魏忠賢從新設立被東林黨廢除的工商稅和海稅,卻不給農民加賦。對當時河南遇災時,還能免除賦稅,並撥款賑災。收刮東林黨人投資的″壟斷企業",錢款用於維修幾十年沒有維修過的黃河水道。
他推行:薄收農業稅,重收工商稅,可以說:善待或善養黎民。同時增加了國家的稅收,保證了前線將士的軍響。任用有識之士,如:趙南星、袁崇煥、孫承宗等一批能臣。為國家能夠穩定,作出了貢獻。
明代文人腐敗,致國家安危不顧。東林黨可以說是:禍國殃民的,是地主階級的代表。魏忠賢狠狠的打壓他們,火燒東林書院,收刮他們的錢財,為國用。
魏忠賢掌權時,明朝抵禦遼東後金的入侵,很是得力,大有光復遼東之勢。魏忠賢還有一些戰略眼光,認識到:遼東與京師的唇齒關係的重要性。否定:龜縮山海關的決議,技持孫承宗的:出擊進功戰略。
在袁崇煥掌管遼東時,幾次大捷,都發生在魏忠賢掌權時。主要原因是:當時的關寧鐵騎不用裁員,軍響正常發放。皮島軍隊不用簡員,收入依然穩定。而當魏忠賢一死,遼東守邊將士沒了軍響,邊彊很快瓦解!說:″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滅",是有充足的理由的。要不然,事後崇禎怎麼又後悔,重新厚葬了魏忠賢。
片面的看事情,易出現偏頗。正確的看歷史,全方位的去看每一個歷史人物,給予公平、公正的評價,是對歷史的尊重,也是對歷史人物的尊重。
小說與現今的電視劇的描寫,是極不客觀的。是嚴重的歪曲、篡改歷史及其人物,是對子孫後代的欺騙乃致極其不負責任。
-
8 # 滄海一粟7528
歷史不容假設,我認為民間之所以有這種說法,原因在於:明雖亡於萬曆,但明思宗朱由檢的剛愎自負,缺乏戰略眼光亦加快了明朝的滅亡。他的勤政固然值得肯定,但並不足以彌補他的缺乏戰略眼光以及性格上的缺憾。而且他當政時期的一些舉措明顯失當,解散驛卒就是其中之一(李自成參加農民軍之前就是驛卒)。多次在起義軍即將被消滅時,由於種種原因下令明軍撤圍。比較而言,魏忠賢的領導魅力明顯強於崇禎,在魏忠賢當政時期雖然未能消滅女真和各地起義,但基本處於可控狀態,也未出現崇禎朝對農民軍越剿越多的情況。魏忠賢在後世名聲那麼臭,除了他的一些做法確實不當外,還在於他政敵的推波助瀾。他的政敵就是東林黨。《雍正王朝》唐國強老師有句臺詞意思是,只要不是一黨無論對錯都要反對;如果是一黨,哪怕是相隔千里也要百般維護。說的就是東林黨。雖然東林黨在魏忠賢當政時,被整的很慘,但當政後依然貪汙,不作為。明朝滅亡後,李自成從王公大臣中搜刮出了白銀7000萬兩。所以,崇禎曾言“滿朝文武皆可殺”,並且在自殺前重新安葬了魏忠賢。
-
9 # 125878215蜂獾
謝謝悟空邀請,朱由璋建立大明王朝,開創大明王朝長達二百八十年,大明王朝在中國歷史上是最後一個漢人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硬氣的朝代,更是最有血性的朝代,也有豪言壯語,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說話得讓人服氣,要講道理,縱觀中國歷史只有大明王朝,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不割地只有大明王朝能做到,每個朝代都有他的壽命,關於明王朝的覆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和認識,現在廣為流傳的就是,魏忠賢不死,明朝不亡,說起來讓人不可思議,這個觀點有沒有道理,我們可以分析一下,以理服人,不管是古代和現在你要想辦成一件事情手中必須要有權力,沒有權力你什麼事情你也辦不成,而且寸步難行,不但辦不成事情而且還會人頭落地滿門抄斬,政治鬥爭你死我活,天啟皇帝朱由校重用秉筆太監魏忠賢,朱由校心裡明白朝廷由東林黨把持,怎麼辦,只能重用魏忠賢來整治這些朝中重臣,而且魏忠賢也知道怎麼整治這些朝中大臣,而且把這些朝中大臣壓得死死的,從古至今,有很多朝代的覆滅都是因為沒有錢,而天啟皇帝朱由校和魏忠賢看出也明白大明王朝問題根本所在,是向既得利益集團開刀拿銀子,還是向貧窮的老百姓加稅拿銀子,讓國家走向滅亡,走向分裂,走向貧窮,走向兩級分化,榨乾老百姓最後一滴血汗錢,讓老百姓官逼民反,魏忠賢敢於向既得利益集團權貴富商巨賈開刀,不但交稅而且依法加稅,如商業稅,礦產稅,各種雜稅收入,為朝廷多收入一百二十多萬兩白銀,魏忠賢活者的時候,朝廷不缺銀子花,而且決不向苦難的老百姓加稅,老百姓不會沒有飯吃而起兵造反,事實上大明王朝也是亡於農民起兵造反,大量金銀財富集中在少數既得利益集團手中,他們置人民國家生命安危於不顧,最先投靠滿清,滿口仁義道德,滿口的仁義禮智信,滿口的忠君愛國,喪失民族氣節,為虎作倀,甘當滿清鷹犬,甘作滿清的漢奸走狗,瘋狂屠殺自己的同胞,剃髮易服,魏忠賢非常重視軍事,在魏忠賢掌控朝政時明王朝的軍隊可謂非常強大,他給軍隊配置火器,火銃,紅衣大炮重型武器,打得滿清滿地找牙,而且魏忠賢全力保障前方的後勤保障,大家知道打仗打得就是後勤保障,如果當時崇禎皇帝沒有殺魏忠賢歷史將改寫,繼續壓制管理東林黨讓他們老老實實幹活,交稅而且向既得利益集團富貴巨賈加稅,而不是向貧苦的老百姓加稅,但是歷史只有結果,沒有假設,有的只是國破家亡,正是祟禎覆滅閹黨重用東林黨大臣,從而加速大明王朝的滅亡,而那些世家大族富商巨賈家纏萬貫,向吃不起飯的老百姓加稅,魏忠賢十分重視遼東戰事,在後勤全力保障前方將士,不克扣軍餉,而東林黨上臺後導致與滿清戰事重新激烈起來,在戰事後勤保障,將領用人方面存在很大問題,祟禎打掉閹黨勢力集團,點為了樹立自己一人的威信,從而牢牢抓住權力,但是東林黨變成一家獨大,失去制衡東林黨最後勢力,崇禎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崇禎自認為可以控制管理東林黨,從他頻繁更換內閣首輔大臣達十幾人,就可以看出崇禎在管理朝政上的無能無知,沒有看出朝廷問題根本所在,還說什麼眾臣誤我,有得力干將你不用,而且以快速剷除而後快。所以說魏忠賢不死,明王朝不會滅亡還有道理的,剷除閹黨加速大明王朝的覆滅。
回覆列表
蝴蝶效應,有時候我們不經意的小事就能改變人生,改變歷史。魏忠賢倒臺後,舊的政治生態平衡被打破,新的政治平衡不了各方關係及勢力,導致了暗流湧動,人心不穩,直至混亂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