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趙寒翔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印象畫是介於古典油畫和抽象油畫之間的一種畫風。莫奈受弗洛伊德夢境的啟發,描繪物件不再僅僅注重於它的細節,重在於感覺。和中國畫講究寫意有一點同工異曲。如莫奈的”日出”。

    一般來說,大多數人都能夠看得懂印象作品,它沒有抽象畫那樣看著費勁,也沒有古典繪畫那樣直接了當,更沒有現代派那些作品看著那樣恐怖……

  • 2 # 含嶺02BH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對西方的現代畫派進行一個梳理。梳理的結果如下:

    (先驅)理想主義——古典派,浪漫派

    現代畫派—自然主義——寫實派,印象派,新印象派(點彩派)

    —表現主義——後期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未來派,抽象派,表現派,達達派

    為了方便理解,我會盡量的把和印象派有關的前後派別說得更加清晰一點。

    (1)寫實派

    米勒、庫爾貝倡立。其主旨在於客觀的忠實的描繪表現。在作家的頭腦中,一掃古典主義壯麗的型範與浪漫主義甘美的殉情,而是用冷靜的態度來觀察眼前的現實,在技巧上務求形狀色彩的逼真,題材上也不似從前專門選擇貴的美的東西而取於人生自然。

    米勒 播種者米勒的人物通常沒有太多細節,五官表情,常以藏在暗影之中。他絕不誇張個人的喜怒哀樂,讓土地中的人民如同雕塑,成為大地上永恆不朽的標誌。在他的畫面中,地平線成為重要的一條線,人的身體被承載在這大地之上。米勒是人們重新估量土地與勞動的倫理價值。

    (2)印象主義

    19世紀的歐洲體現了人類歷史最多重的矛盾,也同時激發了最豐富的思潮與藝術形式。19世紀的這一代人在城市中長大,他們不再懷念農業,他們對工業有著亢奮的信心。他們沒有歷史的包袱,沒有沉重的使命,只有要書寫愉悅的心情——描繪那些跳動在水面和樹葉上的光。他們是城市的一代,是工業的一代,他們和長久的歐洲傳統告別,走向自己的時代,他們被稱為“印象派”。

    印象派是西方古典美術的終結者,也是西方美術通向現代的起點。

    工業革命帶來對科學的崇信,人們對自然有了審視的底氣和審美的機能。印象派意識到色彩因為光而產生,因此對光的研究和表現特別注重。例如畫紫色不像從前取紅藍二色,在調色盤上塗勻,而是用紅藍兩色條並列排在畫布上。觀者自遠處觀察,這兩種顏色就在視網膜上合成紫色。另外,他們發現自然物的顏色並不固定,而是隨著光的變化而變化。因此,他們主張到戶外去,強調以瞬間的印象作畫。努力捕捉大自然的色彩、光線、氣氛和現場感,將視覺、聽覺等官能全方面開啟。同時畫材進一步擴大,不刻意追求畫畫的物件,觸目所及都是光與色的合奏。這完全是科學的研究態度,是科學時代的畫風。

    馬奈 草地上的午餐馬奈將印象派的光與色彩帶進了人物畫。把裸女紳士畫在一起,用色鮮豔明亮,對比強烈,近乎平塗的簡括色塊,對外光和深色背景做了新的嘗試。莫奈 睡蓮莫奈一生對造型都不在意,對光色明度差別極度重視。因常年在外光下作畫,視力受損,一度白內障失明,但他憑藉記憶仍畫了許多睡蓮。後來做了手術,視力恢復,用色更加強烈,大量運用高明度的黃和藍。

    (3)新印象派

    代表人物是修拉和西涅克。從前的印象派用一條一條的色彩來組成物體。新印象派則要求光與色表現的徹底,改用圓點,畫面上就像五色的散沙,因此新印象派又稱為點彩派。

    修拉 大碗島的星期日下午

    (4)後期印象派

    這一派別的主旨是把自然融化於主觀——不是客觀的再現,而是把客觀翻譯為主觀而表現。這派的畫家在當代差不多全世界的人都曉得,即塞尚、梵高和高更。

    塞尚 聖維克多山塞尚的作品大多數是自己藝術思想的體現: 忽略物體的質感以及造型的準確性,強調厚重、沉穩的體積感。梵高 星月夜梵高以狂烈的筆觸去畫他心中的風景——起伏的山石、翻滾的麥浪、扭卷的雲團。畫裡如火焰般晃動的筆觸和色塊,是其內心的燃燒和迸發。

    以上是對印象派的簡單梳理。整理自蔣勳和汪曾祺。草筆粗就,掛一漏萬。還請方家批評指正。

  • 3 # 燈影書畫

    印象派是十九世紀下半葉從法國興起進而影響歐洲影響世界在二十世紀大為流行的一個油畫畫派。與古典主義寫實畫派、抽象主義畫派並列,是油畫三個主要畫派之一。

    雷諾阿《浴女》

    印象派的作品給我的印象是有點朦朦朧朧的感覺。它不像古典主義寫實畫那樣形象逼真直白,但也不像抽象畫那麼“抽象”,一般讀畫者大抵應該是看得懂的,至少能看出其中的一些意思的。

    德加《跳芭蕾的女孩》

    像莫奈的《日出》就是描繪的海上日出的風景,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是一幅人物(人體)畫,與古典寫實大師提香的《田園合奏》似有異曲同工之妙。德加的芭蕾舞系列大多描繪的是少女學舞練舞表演舞的場景,雷諾阿就不用說了,他的印象畫更多地揉和了寫實手法,像《浴女》系列、《船上的午宴》等,都是一目瞭然,一看明瞭的。

    塞尚《玩紙牌者》

    後印象派如梵高、高更、塞尚等大師們的畫作似乎稍難懂些,像梵高的《星空》,高更的《我們從哪裡來》,塞尚的《玩紙牌者》等,但也不至於看不懂,多看幾遍還是能悟出幾分畫意的。

    畢加索《手拿抽菸斗的男孩》

    印象派是因法國畫家莫奈在1870年創作的油畫《日出》而得名,莫奈也因此成為印象派的創始人。印象派是在文藝復興以來的古典主義寫實發展到巔峰再難有新的突破的情況下應運而生脫穎而出的。印象派強調畫家對外部事物的直觀感受,強調戶外寫生,強調對光和色在不同日照不同氣候不同環璄下的不同變化的描繪,由此而極大地豐富了油畫藝術的色彩理論和實踐。與以往的古典主義寫實相比,印象派畫作色彩更豐富、更飽滿、更活潑靈動、更富於變化,畫家主觀印象感受情緒渲染表現更為強烈,這也是印象派得以發展並保持強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梵高《星空》

  • 4 # 詩夜城主

    自從西方藝術大師莫奈開創了印象派之後,人們對繪畫藝術的審美就發生了突破性的改變,傳統中的“形美神韻”不再可以滿足人們的視覺效果,對藝術的好奇心是越來越重了,不得不說,印象派的出現讓西方油畫藝術達到了質的飛躍,它與自然越來越接近,

    那麼有多少人能看懂印象派的畫作呢?這麼說吧,單從油畫的“寫實”角度來講,幾乎沒有多少人可以看懂印象派,道理很簡單,因為印象派畫作純粹就是筆觸,而且還是瘋狂的筆觸,幾乎很難感受到“光影明暗對比、空間透視效果”,整個畫面都被筆觸佔領了,主次都難以分清楚,

    “色彩和線條”永遠都是油畫藝術的載體,在印象派的畫作中除了看到濃厚的色彩之外,物象的形體簡直就是“霧裡看花”模糊不清,更不用說人物的豐富表情了,試問一下,這樣的畫面場景能輕易讓人讀懂它的繪畫語言嗎?估計除了印象派畫家自己之外,沒人可以看懂了,

    其實真正意義上來說,印象派是屬於“無主題、無內容、無思想”的藝術,它有的只是物象及藝術家的情緒,只有瞭解藝術的內心世界、生活閱歷才能看懂印象派畫作,所謂“印象派”無疑追求的就是類似於國畫中的“寫意”境界,只是印象派畫作筆觸瘋狂、視覺效果強烈而已,

    所以說能看懂印象派畫作的人,必然對印象派藝術風格佈局瞭解清楚透徹以及有一定的藝術認知,跟所謂的專家沒有一點關係,被稱之為藝術大師的藝術家少之又少,又怎還會有所謂的評論藝術的專家呢?欣賞一件藝術作品,不是說了解藝術的基礎知識就可以把作品完全欣賞懂,欣賞藝術也是個複雜的過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 5 # 全球藝術精選

    但是印象派的主要貢獻在於它推翻了文藝復興以來確立的古典空間,它開始把古典主意的畫面要素弱化,而加入了近代物理的光學色彩原理應用。所以畫面看上去古典主意的差別很大。但是印象派還沒有完全走出古典的系統,它只是在弱化古典的繪畫要素,並沒有完全拋棄古典繪畫要素,比如說畢沙羅的畫還有透視。梵高畫的麥田還是有遠近關係的,只不過是在弱化而已。

    印象派跟古典繪畫是有很大的差別的。大家說看不懂印象派的畫面,為何看不懂呢?主要是以古典的眼光重新去審視印象派的畫,就會產生一個看不懂。看不懂的原因在哪裡?主要以古典的思維體系去衡量印象派藝術就產生這樣的現象。還有一個看不懂,就是你對畫面的東西總是很不經意的跟現實中的某個東西對比。比如說畫面中的一棵樹,你非要和現實中的樹作為參考去比較。這樣就會產生不像或者說是看不懂的問題。

    在古典繪畫當中去發現古典的要素,你需要一個古典的思維。在印象派的畫面中去發掘印象派畫面中所傳達出的要素,那麼需要一個近代和現代性的思維,這個是必須的前提。只要不已逼真程度去衡量印象派的畫,要從光色原理上去欣賞印象派的畫,就不存在所謂的看不懂的現象。所以看不懂印象派的畫,並不是說你不是專家你就看不懂。所以說一定要用適合的思維方式去欣賞藝術作品。

  • 6 # 名師巨典

    藝術史走到印象派這一節,其實有著涇渭分明的界線。

    要想看懂印象派的畫作,印象派的誕生,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這三個要點是不可繞過的環節。

    印象派的誕生,帶著對寫實油畫的膩味,帶著推翻傳統的桀驁不馴,也帶著對藝術出路懵懂無知的彷徨和破繭而出的努力。

    自文藝復興時期開始,古典寫實主義在結構的嚴謹,細節的完美,造型的準確方面做出了大量的探索和不謝的努力,大約在17世紀末期,古典主義的學院派就走到了一個極致,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當時的古典主義與今天的超級寫實主義幾乎就差了那麼一步兩步了。

    當時,一些自由的畫家開始繞開古典學院派照相機一樣的繪畫風格,重點在光影和色彩方面嘗試開拓創新。

    印象派認為,在光與影的領域,藝術家可以自由發揮,他們開始把主觀感受融入到畫面當中,甚至是色彩的使用也帶著主觀的感受。

    特別是在後印象主義代表塞尚、高更和凡·高的藝術觀念中,繪畫不能僅僅像印象主義那樣去模仿自然光中的客觀世界,而應該更多地表現畫家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感受。

    作為一個帶有顛覆性與革命性的畫派,印象派誕生了一批大師級的代表人物:馬奈、莫奈、西斯萊、雷諾阿、塞尚、德加、畢沙羅、高更、梵高等等。

    與別的流派不一樣的是,印象派偶然或者必然地在他們的發展過程中付出了不少的代價,這個過程中,高更犧牲了他的家庭和他的小女兒,梵高割掉了他的耳朵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這樣的代價,對藝術而言是細節的豐滿,對藝術家個人而言卻是不堪承受的生命之重。

    看懂印象派,必然要了解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比如莫奈的《日出的印象》;馬奈《草地上的午餐》、《吹笛少年》;阿爾弗萊德·西斯萊《洪水氾濫中的小舟》;雷諾阿《紅磨坊的舞會》;塞尚《一籃蘋果》;高更《海邊的兩個塔希提婦女》;梵高《星月夜》、《吃土豆的人》等等。

    沿著印象派這些主要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軌跡,細細品味,那麼我們就對印象派有了一個基本的瞭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一種人,他對男女都沒有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