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陶小曼的90後

    農村現在都是老人在種地,十年二十年以後農村土地由誰來種?

    這幾年,青壯年都出外打工了,都沒有興趣種地,在村裡留字種地的基本上都是五六十歲以上的,就這些老年人種地也都是無奈選擇。他們是為了照顧孫子,有的是為了照顧老父母。不然只要身體健康有勞動能力,七十歲都想出去打工。因為在農村種地不但辛苦,而且根本就賺不到錢。在老家的山村裡,很多外出務工家庭的田地都是讓給別人種植的,可以不至於荒廢。而且田地一旦荒廢久了雜草叢生,渠道堵塞,以後回來就更難耕種了。所以長期生活在村裡的人一般種地都會承包幾個家庭的田地一起耕種,這樣收益會稍好點。

    在村裡如果三十歲在家種地甚至會被村民看不起,連個物件也很難找。過去四十歲以上的村民至少都幹過農活,到了現新一代年輕人基本上都沒有下過田,有很多連自家責任田在哪裡都不知道,他們對種地毫無興趣可言!

    再過十年,二十年,種地的老農越來越少,年輕人又不感興趣,農村的土地由誰來種,這是廣大農民都揪心的一個問題。

    田地規模化種植勢在必行,未來也許一個村莊甚至幾個村莊所有的田地只需要一個人承包種植。因為規模化便於管理,也便於栽種各類經濟作物,有利於提高經濟效益,增加收入。家庭模式操作田地有限,有很多侷限性,不能足夠滿足農村家庭消費支出。現在已經有些村莊村民以入股的方式拔土地集體承包給了個人或者一些公司來進行更好的經濟作物種植,以後可能會有更多方式來進行類似操作。所以,未來也許不要十年,土地陸續都會集中規模化種植了,完全不用擔心十年後誰來種地這個問題!

  • 2 # 農耕老王

    農業農村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系統,

    現在50歲以上的老人佔比高,

    將來這些老人逐步幹不動了,

    年輕人確實佔比少,

    但也不是絕對沒有。

    二十年後農業勞動力總數,

    會快速下降,但同時

    規模化,大機械化,自然會普及開來。

    會大量出現美國式大農場

    農業產出收益高了,

    也會自然吸引來新的加入者

    這是系統的動態平衡。

    不管到什麼時候,

    農業都有一個

    效能—收益—基本生活保證之間的平衡關係

  • 3 # 家鄉葫蘆島

    改革開放幾十年我們國家實現了飛躍式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我們農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兒時記憶裡那些到處可見的土坯房早已經銷聲匿跡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家每戶的兩層漂亮的小樓房;曾經那些濘泥不堪、塵土飛揚的小土路也已經變成了寬闊乾淨的水泥馬路,房屋周圍堆積的那些雜亂無章的柴火垛也早已沒了蹤影,那些沒人居住的空房屋也得到了很好的利用,農民的生活環境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但是,最近幾年我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村在我們周圍屬於一個比較大的村落,一共3000人左右,年輕力壯的勞動力有四分之一左右,但是每年春種秋收的季節在田地裡勞動生產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老人和小孩。 雖然現在播種到收貨都是機械化了,但是像打農藥澆地把糧食裝袋搬車這些重體力的活還是需要人來操作,這本應該是那些青壯年勞動力做的工作,可是他們一年到頭都回不了幾次家。他們為了發展自己的事業,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要麼去了南方一些工廠打工,要麼在外地求學,稍微年長的也大多數在城裡扎穩腳跟安居樂業了。 他們在城市裡面待的時間久了,已經適應了外面的花紅柳綠五彩斑斕,言行舉止和生活習慣也已經發生了變化顯得與農村格格不入,恐怕等老了也沒有多少人願意回農村當農民了,或許他們現在都已經喪失了種田的能力。 現如今留守在農村的勞動力主要是我們父母老一輩的農民,他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再加上年老體邁,已經無法去精心經營田地,直接導致了大片土地被粗放管理甚至荒蕪,形成農業生產惡性迴圈,嚴重地制約了農村的發展。 我認為城市化背景下的非農就業和青壯年人口外流是導致農村人口結構出現斷層現象的主要原因。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城鎮化腳步程序的加快,這一現象勢必會愈發明顯。十幾二十年後,等老一輩走了,“誰來種地,誰來當農民”可能會是中國農業和農村發展中的一大隱憂。

  • 4 # 似水年華笑看人生

    現在農業生產確實大多數60歲的老人在耕耘,就是湖南那些糧食大省都如此,常和米廠老闆接觸時大家也愛談論這話題。大家都認為主要的是種植糧食風險大、不賺錢所至,另外也認為生產力水平低也是主要原因。幹農活是一項又髒又累的苦力活,現在的年輕人基本上也幹不了!

    我出生於農村,也瞭解農村,況且我本來就是做機械裝置出身的,所以對於農村會有一種綜合性的思考!

    我認為,當前農村發展應該還是以機械化農業發展為主,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不能只停留在字面上,停留在形式。並且還必須解決以下幾個勁瓶。

    一、土地流轉政策。分散孤立的土地根本無法實現機械化。

    二、企業化的問題。是否以鄉村為基本單位由村改為股份制的企業還是以個人或合夥人為主的經營企業。

    三、資金問題。農業生產規模過小購置農業機械根本無可能贏利,也不現實。只有成千上萬畝規模的企業購置農業機械才有意義。因為一部普通的較先進的農業機械裝置都要上萬至幾十萬元,個人分散、規模小和短期投資的農業生產單位購買根本毫無意義。因此,國家應制訂政策引導農業生產大企業的建立和制訂相關的金融扶助政策。如低利和無利息貸款等。

    四、雖然力主提倡規模化、專業化的生產模式,但不搞一刀切的做法。經營企業可根據土地特點,生態環境與氣候靈活經營。國家農業科學技術部門應免費向這些單位提供技術培訓與諮詢。

    五、農民安置問題。這是農業改革成敗的關健,也是農村改革的深水區。農民安置問題可以從戶籍改革入手,解決農村低保及貧困戶,參照城市人口相關政策的進行安置。為農村進行機械化、企業化的順利改革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 5 # 瑪塔牡蠣鈣

    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農村勞動力得到解放,大量村民湧入城市打工,種地收入佔村民總收入的比重越來越小。近幾年糧食價格不漲反跌,更是打消了農民種地積極性,部分農村已出現良田被荒置的現象。 1、農村種植大戶

    十年二十年後農村的這些土地誰來種植,

    2、農業高材生

    大學生返鄉創業已經不是新鮮的話題,返鄉創業的農業高材生中有一部分是回老家承包土地,自己做種植。

    十年二十年後農村的這些土地誰來種植,

    隨著大學的擴招,大學生數量越來越多,跟隨而來的就業壓力也在增大,對於學農業的大學生來講,在社會其他行業競爭力相對要弱一些,回家自己做種植,學以致用,也是不錯的選擇。十年後,農村的土地一份會由農業高材生來經營。

    3、其他行業資本家

    十年二十年後農村的這些土地誰來種植,

    如今社會中多數行業發展到了鼎盛時期,有些行業已是過盛而衰。比如說以前非常火的機械廠,現在很多面面臨著轉業,往哪個行業轉?農業是門檻最低且市場前景廣闊的行業。如今已經有很多其他行業的資本家開始向農業轉行,十年後,農村的土地一部分由其他行業的資本家經營。

  • 6 # 小繆說八道

    二十年後,土地還是有人要種的!雖然六十多歲這一代農民成為過去式,但也代表著新時代的到來。

    經濟技術的發展,帶動了農業技術的升級。大農場化普及,機械化種植隨之帶來新的產能和動能!

    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一些問題,並不是二十年後年輕人不會種地,而是不會用六十多歲的這一代農民的經驗閱歷來種地!

    全國農業技術高等學校很多,國家培養農業人才也是為了時代需求而儲備的專業化新時代農民!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回鄉創業,建立新農村經濟模式,加快了新舊動能的交替。

    所以說,二十年後的青年會用專業知識以及高技術機械化生產!

    這也符合黨的改革方針,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注入新源泉!

  • 7 # 田園阿飛

    現在種田大多數都是老一輩的人在種,年輕人大多數是到外面工作,等過二十年後,目前這個農業生產方式不改變的話,我們這個農業肯定面臨大問題,但是、但是我們現在的農業也在不斷的創新,一年比一年好,到若干年後,這個農業方式肯定改變,到時候自然會解決一切問題的

  • 8 # 老粱69065922

    只要種地,有判頭,,地永遠都有人種,要只沒有點生活的利潤,不用幾年,打死,都沒人種地,因為,種地,賠錢,無法生活,

  • 9 # 小曾的三農生活記

    有個人承包田地,實行承包商,田地不會慌的承包商大量種植農業產品,政府還給於補貼,所以很多人搶著去包田地,我們這邊現在就是這樣。

  • 10 # 陳太師

    這個不用擔心,沒人種或者很少人種菜價就會升上去,有利可圖的情況下誰都會去種,現在農村裡那是沒辦法,勞動力剩餘太嚴重,所以沒什麼錢賺,等年輕人都不種了,價格再回升,一大批人搶著去種地,就像挑大糞沒人幹,假如挑一天可以收入1000塊呢?

  • 11 # 陰陽平衡地久天長

    大面積平塊糧田確實不必擔心沒人種,可佔一半糧田面積的小塊地,必須由小農經營,三畝、五畝,陡坡、窪地,溝旁、角地、瘠薄地,大型機械發揮不了,拳頭砸跳騷,這些地荒廢了規模不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對《都挺好》的結局滿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