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世繭

    首先,司馬懿是司馬防的次子,司馬防在曹操為出道時有過提攜,這就是恩…以後的仕途會輕鬆很多…司馬懿出道時也算曹操的中後期了,雖然剛過赤壁的坎兒,但仍風采依舊,沒道理另投他路。

    大德在曹操這兒,雖然孫權提過“挾天子以令諸侯”那種口號,但在東漢末年是扯淡,連江南都不可能有人信這種鬼話,劉備剛剛滅了比自己更正統的漢室宗親劉璋,他打的漢室正統更是個笑話。

    關於仕途的問題,司馬懿在曹操的地,他就是豪門,雖然曹操的求賢令講的是“唯才是舉”,但真進入官途,寒門想得到提拔還是不輕鬆的事兒,司馬懿在這北地順風順水的,抽了腦子也不會朝別地兒跑。劉備沿襲漢朝的舉孝廉,就算他不腐敗,提拔到要職也不是三朝兩夕的問題;孫權那兒更是被本地豪族把持,朱陸顧張四大家,你可以算算位及權臣的除了這四姓外還剩幾個人。

    最後,雖然有點兒年紀了,但易中天的品三國勸你還是看看。

    其實司馬懿的想法是報國,但是沒有找到明主,後來曹操知道後三翻五次請他出山,然而司馬懿認為曹操是叛國賊,所以裝了兩次病來拒絕曹操,但第三次的時候曹操抓住了司馬懿的把柄(歷史上沒有寫出是什麼)無奈之下,司馬懿只好投靠了曹操。

  • 2 # 風從東方來163590821

    司馬懿與楊修,都是曹魏集團一時才俊。兩人在曹操手下做事,司馬懿一活與楊修一死,其實是互有交集的。焦點在於,兩人都參予了曹操繼承人曹丕與曹植的繼位之爭。

    司馬懿不死,是因為兩個原因:

    一是司馬懿是曹魏集團中少數支援曹操稱帝的文臣之一;

    二是暗中支援曹丕爭鏑而未被曹操識破,而使曹丕得以繼位,最終還被曹操委為託孤之臣的重任。僅憑這兩條,曹操雖疑忌其才,謂司馬懿“鷹視狼顧”,卻最終轉而信任和重用。司馬懿的才具,遠勝於楊修。三國時期民間傳言,三國當世異才“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幼麒(姜維)、冢虎(司馬懿)”。可併為異才,特異之才也。有“冢虎”之稱的司馬懿,29歲即出來做到中央樞紐官員。那時同齡的諸葛亮和龐統還在家裡卷被窩呢!

    楊修之死,主要原因也是參予了曹操繼承人的繼位之爭,支援並多次點撥曹操次子曹植矇混曹操對曹植的考驗,卻沒有司馬懿幸運而被曹操識破。曹操因此非常憎恨楊修,並曾致信楊修的父親楊彪表明了憎恨楊修的態度,但楊修不聽父勸,依舊我行我素,終為曹操藉故殺掉。

    糾其兩者,司馬懿成則因其性沉穩持重,懷才不彰,韜光內斂;楊修敗則因其性恃才張揚,不識時務,依才傲物。

    性格,決定了兩人一榮一損的不同結局。而且,但凡介入帝王家事者,皆為賭命,非榮即損!

  • 3 # Timorscream

    謝邀 。聰明人往往都有驕傲的通病 許攸 呂蒙 楊修包括關羽和功虧一簣的鄧艾 自恃聰穎 剛愎自用。最典型的就是楊修,王者身邊不乏善於揣測自己心意的人,關鍵要回在該說的時候說,不該說的時候千萬不要說。平常也就算了,兩軍對壘,形勢瞬息萬變,楊修自以為猜對了曹操想退兵的心思,在沒有請示領導的情況下擅自在軍營裡散佈撤兵的訊息,曹操能不殺他?相比荀彧,司馬懿兩人,楊修真的顯得浮誇愚蠢的太多。司馬懿荀彧比他還善於揣度曹操心思,但是荀彧善於說該說的,司馬懿則更能隱忍,典型的大智若愚,更可怕。最終如曹操所預料的,曹家江山易主成司馬家的了。聰明人不少有,懂得低調說話的人卻很少,懂得會審時度勢說話的人更是鳳毛麟角。

  • 4 # 是哦吼呀

    楊修終於被曹操殺了。

    楊修覺得死得冤,死得太不值了,所以他的魂魄不願投胎。等啊等,有一天,他見到了曹操的亡魂,急忙上前問道:“明公慢走,你當初為什麼要殺我?”

    曹操一看是楊修,便停住了腳步,笑了一下,答道,你想知道我為什麼要殺你嗎?聽我慢慢道來:

    你的智力過人,非常聰明,你上知天文,下查地理,懂奇門,會八卦,可以說是一個奇才。但是你恰恰忘記學習一門人生的必修課,那就是領導者的心態。今天閒著也是閒著,我給你補上這一課。

    領導,作為一個成功人士來講,曾經遭受過多少坎坷,又遭受過多少艱辛,還遭受過多少他人的冷眼,你知道嗎?在創業階段流過多少汗,淌過多少淚,吃過多少苦,你知道嗎?成功後又承受著多大的壓力,面對著多大的困難,忍受著多大的指責,你知道嗎?

    他們不缺錢花,也不缺衣穿,唯獨缺少的就是他人的認可,希望的是別人來讚美他幾句,哪怕是違心的,起碼讓他覺得他的努力沒有白費。

    而現實呢,沒有人這麼做,他們招來的只有嫉妒的目光和無窮的排擠。這些你知道嗎?孤獨是領導者的難言之隱,他們不敢奢求其他人來讚美他,讓自己的下屬讚美一下,這個要求過分嗎?不過分!一點兒都不過分!但是你,楊修,沒有做到,相反處處和我作對。

    記得有一次我拿給你們一盒點心,只不過想讓你們來和我說一聲想吃,我不會不給你們吃的,興許我還會多給你們幾盒。我在盒上寫了‘一合酥’,意思就是讓你們不知道其中的含義,而來向我請教,然後我會告訴你們,‘合’字下面沒有‘皿’,也就是說,沒有東西盛放,你們無法吃,我把盤子給你們,你們不就能吃了嗎,這樣顯得我既聰明,又和藹,有什麼不好?可是你偏要把它理解為‘一人一口酥’,全給我吃掉了,你說,當時我的面子往哪兒擱啊,我的心裡能平衡嗎?不能!

    記得有一次,好像是工人修一座門,問我是寬一些還是窄一些好,我身材較胖,當然想讓門寬一些,但是我要是如果這麼直說,顯得我太沒有水平了,於是我靈機一動,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同‘門’字合在一起就是個‘闊’字。

    有話不明說,這是領導顯示其尊嚴的一種手段,當人們無法猜出的時候,我再給予解答,你知道嗎,這樣的感覺是多麼多麼的爽嗎?

    然而,就是因為你,楊修,我沒有爽成,反到讓你爽了一下,你毫不留情的把謎底給我揭穿了。你知道後來他們說我什麼嗎,他們說:‘我們的丞相怎麼這麼愛賣弄啊,簡單的事非要搞複雜了。’你讓我的尊嚴蕩然無存,我能不恨你嗎?

    我要在我的兩個兒子中選出一個來繼承我的大業,曹丕和曹植都是可造之材,我有心考核一下他們的能力,這是關係到我的千秋大業的事情。結果你,楊修,偏要給曹植出謀劃策,嚴重影響了我對他們績效考核的真實性,從而誤導了我的選擇方向,你罪不容誅!

    曹植的落選,和你有直接的關係,你難辭其咎!你的魔爪已伸向了我的家庭,破壞了我們的父子關係,你無情的撕下了我隱私的面紗,你太可恨了!

    大家公認我愛才,求賢若渴也是我所追求的目標。當年,禰衡是多麼的囂張,當眾脫光衣服,敲著鼓罵我,我沒有生氣;徐庶之母當眾數落我的不是,還用硯臺打我,我還是沒有生氣;我待關羽如同至親,上馬金,下馬銀,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還把赤兔馬給他,但他還是棄我而去,我仍然沒有生氣。

    他們這些行為,我都可以忍,唯有你,楊修,讓我忍無可忍,你比他們更可恨一千倍,一萬倍,因為你是我的下屬,是我一手把你栽培到今天,所以你最可恨。那個時候,我就已經暗下決心,要把你殺死,只是缺個機會而已。

    我帶兵去漢中攻打劉備,久戰不勝,反而損兵折將,當時確有退意,可是我並沒有表態,而你卻自作聰明,把我的口令‘雞肋’引申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說我要退兵,搞的軍中將士心無戰意,我被你逼的沒有選擇了。

    我真不明白我這個領導者在你面前,居然被你左右,你是我的領導,不,你是我的祖宗!不過這次你還不知道,你聰明到頭了,正好給了我殺你的機會,我不能錯過這個機會了,如果我錯過這次機會,今後在你面前,我永遠都是孫子。

    我還是那句話,你的確很聰明,但正是你的小聰明,把你的性命害了,應了古訓,‘聰明反被聰明誤’。你太愛耍小聰明,已達到了忘我的境界了。你眼裡跟本就沒有‘領導’這個概念。所有的人當中,就你敢拿領導‘開涮’,就你敢挑領導的毛病,就你敢違抗領導的命令。

    有句俗話,你應該知道: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你偏要摸,可想而知,你是在自尋死路!

    楊修聽到這裡,“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曹丞相,我服了,我楊修是生的窩囊,死的活該。我這輩子算是白活了,不過今天這節課補得好啊,我全明白了。時候也不早了,咱們一同去投胎吧,來世我還做您的下屬。”

    曹操哈哈大笑,挽著楊修的胳膊走向了奈何橋。但由於他們談話的時間太長了,比別人晚投了一千多年。

    從此,人世間多了一對君臣:乾隆與和珅。

    司馬懿則不然,綽號“冢虎”,是當時世間唯一可與諸葛亮匹敵的大才,這在曹操的臨終遺言裡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必須用他,但是,得永遠防著他!

    與司馬懿之才相比,楊修可謂雕蟲小技了。

  • 5 # 丷縹緲丶

    就是說曹操在曹植和曹丕兩人中要選接班人。曹植本事大,但是狂妄一些。曹丕水平雖然低一點,但是為人穩重,辦事牢靠。所以曹操選來選去,最後就選擇了曹丕做接班人了。

    都知道,選接班人後就是要培養接班人的勢力了。司馬懿是曹丕的謀士,楊修是曹植的謀士。所以曹操就藉機除了楊修,修理一下曹植的勢力。

    做人做到曹操這個水平,不可能還存在嫉妒阿,感恩阿什麼的 。政治家心裡只有利益,所有都以這個為中心的。所以漢武帝選了小太子的時候,就連小太子他媽也不放過,因為怕他媽跟呂后學阿。

    再補充一下,其實楊修對曹植培養還是蠻成功的,畢竟才高八斗不是編的。可是文學家天生狂傲,切做事有善惡標準,自然鬥不過政治家。但是培養一個土皇帝算什麼呢,曹植對國家的貢獻遠遠大於曹丕,千年以後,曹操的後人只會以曹植才高八斗而自豪,以曹丕七步詩軟禁曹植,而心裡難受,誰才是曹家的驕傲呢?曹家後人心裡明鏡似的,而我等看客,所謂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而已。

  • 6 # 天香雲外飄

    個人認為,曹操必殺楊修的原因主要有:

    (1)曹操的出身問題。按《三國演義》原著小說的描述,曹操出身於宦官家庭。深埋藏於心底的莫大的家庭出身自卑感,讓曹操生性多疑而嗜殺。

    (2)楊修太恃才放曠,累犯曹操的大忌。譬如原著小說中描述的,曹操假裝於睡夢之中,殺死了自己的一個貼身侍衛。事後,楊修居然揭穿曹操說:“……丞相(曹操)非在夢中,你(指侍衛)自己才是在睡夢中……”(其意指該侍衛死得不明不白)。

    (3)楊修直接參與了曹操立儲(立太子)之事一一這也是曹操必殺楊修的根本原因了。因為:其一,立儲立太子(選繼承人),在中國封建社會,歷來被認為是帝王家的“家事”,是大忌中的大忌;其二,楊修所支援扶植的曹植,是曹操所不看重的;其三,曹植性格懦弱,而楊修的一貫表現很強勢。這使得曹操擔心,自己百年之後,曹氏集團再無人能駕馭得了楊修了。

    然後,曹操當時不殺司馬懿的原因:

    (1)自赤壁之戰和濡須之戰以後,曹魏集團的高層人才日漸凋零,而曹操本人也日益年邁了,此時的司馬懿,正是曹魏集團的翹楚、國家的揀梁之材,以及股肱之臣。

    (2)在選立誰為(儲君)太子這件事情上,相比於楊修的飛揚拔扈,司馬懿則要低調成熟得多;更重要的是,曹操自認為以曹丕的精明強幹,駕馭司馬懿完全遊刃有餘。

    當然啦,到最後,包括曹操在內的所有人都始料不及:司馬懿那麼能活!

  • 7 # 笑看三國風雲

    司馬懿和楊修在三國時期確實屬於頂級人才級別,他們都非常聰明,可是曹操殺了楊修,留下了司馬懿,究其原因還是為了進一步的鞏固曹魏的江山社稷而採取的措施。

    我們就從以下兩個分析一下,曹操為何要殺掉楊修,而留下司馬懿呢?

    曹操為何要殺掉楊修?

    楊修之死的緣故在很多文章中做了詳細說明,在這裡,我就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一下。

    首先,楊修深度地介入了儲位之爭。

    曹操自立為魏公之後,其兒子為了儲位爭論不休,而朝堂內外的大臣們或深或淺的捲入其中。

    派系之爭被曹操所忌諱,特別是各自擁立一子而討伐另外一個更是為曹操所痛恨,因此許多朝臣在明面上不敢有所偏袒,可是暗地裡卻大力支援自己擁立的人,併為之出謀劃策。

    楊修就是這樣一個深度介入儲位之爭的人。楊修並不是曹丕身邊的人,而是在曹操麾下做事,但是楊修多次藉助在曹操麾下做事的機會為曹植牟利。楊修確實非常聰明,經過多年在曹操身邊工作的經驗,已經完全可以揣度曹操的心意,這就為曹植謀奪儲位開啟便利之門。

    表面上,楊修是在為曹操工作,實際上是在為曹植上班,就如曹植安排在曹操身邊的一個細作一般,時刻為曹植服務。

    曹植的深度介入帶來了極壞的影響,從而引發朝臣們明爭暗鬥,如此一來,楊修的所作所為極大地觸犯了曹操的忌諱,最後採取了極端措施除掉了楊修,結束了這場明爭暗鬥。

    其次,儲位之爭已定,楊修必須被除掉。

    在早期,曹操確實有意讓曹丕和曹植之間進行競爭,從而讓他們各自表現,以此來促進他們去努力。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儲位之爭的惡果也逐漸顯露,在朝中出現了兩大派別互相鬥爭,極大的影響了曹魏的穩定。

    到了曹操晚年時候,為了穩定局勢,曹操痛下決心,立曹丕為世子,從而為儲位之爭一錘定音。

    曹丕為世子就意味著世子之爭不再繼續嗎?其實不然,因為不到最後,沒有人會服輸。即使曹丕即為世子之位後,曹植這一派的勢力依然在興風作浪,伺機反撲,這對於曹魏的政局其實非常不利。

    特別是對於晚年的曹操來說,穩定才是上策,因此曹操決定透過處死楊修來顯示他的決心,打掉曹植一派依然尚存的野心。

    楊修被殺之後,儲位之爭才真正的穩定下來。

    最後,收拾不服從的世家大族。

    我們只知道袁紹是四世三公,其實在東漢末年還有另外一個大族同樣也是四世三公,這個家族就是弘農楊氏,楊修的家族。

    袁氏家族傳到袁紹這一代已經顯現出極強的個人野心從而被歷史淘汰,可是弘農楊氏對於漢室天下卻是忠心耿耿,不是其他世家大族可以比擬。

    無論在董卓時期,還是郭汜李傕時期,楊氏家族一直圍繞這漢獻帝周圍,作最後的掙扎,這些掙扎雖然最終沒有能夠挽救頹廢的漢室天下,可是彰顯了他們對漢天下忠貞不二的決心。

    楊氏家族是天下有名的家族,他們的一言一行引導著天下人的風向,楊氏家族的倔強同樣支撐著漢室天下的命運。

    楊氏家族雖大,但是真正出來為仕的不多,最有才的大概只有楊修一個。隨著曹操年限的逼近,已經沒有更多的時間來和楊氏家族周旋,於是採取了極端措施除掉了楊修,逼迫楊氏家族在大是大非的面前站隊,從而逼迫其他世家大族屈從曹魏的正統統治。

    曹操在收拾完楊修之後,接著收拾了崔琰,從而讓天下人看到了形勢已經倒向了曹氏家族,趨勢已經不可阻擋,因此在曹操去世之後,曹丕順利的實現了禪位,登上了帝位,取代了四百餘年的劉氏漢天下。

    由此可見,曹操誅殺楊修確實不是一時激憤,而是有目的有步驟地鞏固曹魏政權,實現最後的禪代。

    曹操為何要留下司馬懿?

    以我們後世的眼光來看,曹操應該殺掉司馬懿而不是楊修,司馬懿不是有狼顧之相嗎?其實這個只是《晉書》裡面的一面之詞,有提拔和顯擺司馬懿的嫌疑。

    即使曹操如此多疑,可是擺在曹操面前的景象和我們看到的形勢是不一樣的。

    那麼曹操面對的司馬懿又是一個什麼情況呢?正是在這個情況下才讓曹操並沒有殺掉司馬懿而是留下他來輔佐曹丕吧。

    首先,司馬懿並沒有深度介入儲位之爭。

    曹操希望曹丕和曹植倆兄弟能夠互相競爭,但是非常忌諱朝臣各自擁立一個來互相爭鬥,這是曹操的大忌,畢竟袁紹的幾個兒子的下場就擺在前面,印象異常深刻。

    在某種程度上來看,司馬懿比楊修更加聰明,那就在於表現得沒有那麼急切,能夠讓人一眼看穿其意圖所在。

    和楊修明目張膽的支援曹植不同,司馬懿雖然支援曹丕,但是隻是暗地裡,旁敲側擊式的支援曹丕,很難讓人抓住把柄。

    其次,曹丕的勝利讓司馬懿的地位更加穩固。

    司馬懿一直都是曹丕的人,這點曹操也知道,但是司馬懿不似楊修那樣深度參與了儲位之爭,司馬懿更像曹丕的摯友,反觀楊修則是更像曹植的死黨,為了一己之私而牟利的朋黨。

    公元219年,司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魏太子曹丕,隨著曹丕地位的被立為太子,司馬懿的地位也隨之更加穩固。

    司馬懿位置的變遷也是為曹丕未來繼承曹魏大業打下鋪墊,因此曹操完全沒有必要殺掉司馬懿。

    最後,司馬家族早已是曹魏的鐵桿支持者。

    弘農楊氏是漢室天下的鐵桿支持者,而溫縣司馬家族則不是。早在司馬懿還沒有入仕做官的時候,其他的兄弟早已為曹操效力。

    司馬懿是曹丕的摯友,而司馬孚則是曹植的幕僚,其家族早已如同廣撒網多撈魚一樣投身入曹操麾下,深深地和曹魏綁在一起。

    在曹操逐步剝奪漢室大權的過程中,司馬家族不僅只是一個旁觀者,更是在某種程度上是鼓動者和支持者,正是如此行徑,司馬家族才深得曹操的信賴,並獲得大力提拔。

    總而言之,曹操選擇誅殺楊修而放過司馬懿是從多個方面的考慮,其根本原因是出於穩定曹魏基業的需要,才做出這樣的抉擇。

  • 8 # gcw860823

    實際上曹操殺的是“保漢黨”-楊修、荀彧(逼死)孔融等。像司馬懿、陳群之類的只要世家大族的利益不受損誰當皇帝無所謂的人他沒殺

  • 9 # 呆萌小索隆

    加入曹營後,司馬懿得到的第一個職位是文學掾,主要工作是教曹操的兒子曹丕讀書。

    曹操的用意很明顯,想把司馬懿作為第二梯隊的人才儲備,而司馬懿也非常滿意:從資歷上來講,新員工司馬懿絕對比不上荀彧、荀攸、賈詡這些元老,即使從能力上講,那些青史留名的頂級謀士都是在東漢末年最動盪的歲月中生存下來而且爬到金字塔頂端的人精,那絕不是世家公子司馬懿所能比的。反正已經錯過了曹操時代的末班車,不如再等等,等待後曹操時代的頭班車。

    然後,正在耐心等待下一班二路汽車的司馬懿漸漸發現一個很嚴峻的問題:曹操並不信任自己。

    應該說司馬懿那七年“臥病”生涯確實給曹操留下了一些印象,可惜不是什麼好印象,直到現在曹操也不太相信司馬懿真的病了。如果是真病倒還好說,如果是裝病的話,能連續裝上那麼多年,連我派去的密探都騙過,這樣的人城府太深,太可怕了。

    所以曹操一直在關注司馬懿,越看越覺得此人城府極深,論智謀水平恐怕比不上郭嘉、荀攸、賈詡,但是要論心機,曹操把自己手下的謀士掃了個遍,覺得沒人比得上司馬懿。

    從司馬懿的身上曹操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有心計,有城府,做事不擇手段。但司馬懿卻比曹操更內斂、更理性。

    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情更讓曹操更加不安。

    一次開完會後,大家都紛紛散會走出朝堂,不知誰在司馬懿背後喊了一聲:“仲達。”

    司馬懿回頭,應聲。

    兩人之間說了什麼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司馬懿這個小小的動作讓曹操頓時大驚失色。

    原來剛才司馬懿回頭的時候,居然做出了一個正常人類不可能完成的動作:肩膀不動,只把脖子擰了一百八十度,那一瞬間,司馬懿的臉和後背是平行的!

    不過,曹操之所以詫異,不是懷疑司馬懿是外星人,而是司馬懿剛才做的那個動作在相面學上有一個專門的稱謂,叫“狼顧之相”,據說有狼子野心的人才能做出這種高難度動作。

    常言道:同行是冤家。野心家最怕誰?怕另一個野心家。曹操是靠著欺負漢獻帝小朋友發家的,他很擔心自己的後代也會被人欺負。

    可是擔心歸擔心,司馬懿是自己花了大力氣請來的,結果就因為人家轉腦袋不動肩膀就把人殺了?似乎有點說不過去。於是曹操暫時把這事兒壓下了。

    結果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沒幾天曹操就做了個很奇怪的夢:這個夢沒有故事沒有人物,只有一個場景:三匹馬,在一個食槽裡吃草。

    古人很看重夢的預言作用,而曹操又是個極度敏感(否則也成不了詩人)而且多疑(否則也成不了奸雄)的人,所以夢醒來曹操就犯嘀咕了:槽,不就是曹嗎?馬,不就是司馬嗎?這不就是預示著司馬要吃掉我老曹家嗎?

    但還是那句話,擔心歸擔心,曹操不會因為一個夢就隨便殺人。他只是叫來了曹丕,對曹丕說:“司馬懿身上有股潛藏的王霸之氣,將來恐怕要對咱們老曹家不利(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幸運的是,司馬懿跟曹丕的關係搞得非常不錯,更重要的是,曹丕極度需要司馬懿這樣的一個盟友,他才不會因為司馬懿的脊椎或者曹操的夢這種莫名其妙的事情去疏遠司馬懿。

    於是曹丕賠著笑臉替司馬懿說了一大堆好話,轉頭就把曹操的話轉述給了司馬懿。

    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猜想,司馬懿聽到後肯定嚇得屎尿橫流。

    雖然司馬懿將來不負曹操所望成為一名出色的野心家,但這時候的司馬懿剛三十歲出頭,走入仕途都沒幾年,只想著怎麼樣出人頭地,頂多有時想象一下取代荀彧、荀攸、賈詡成為曹營首席謀士,他怎麼可能會去想取代曹氏家族這種事情?

    這不是司馬懿的陰謀被曹操揭穿,而是司馬懿覺得自己被曹操無端扣了一項莫須有的罪名,而且還是要命的罪名。

    真是無事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司馬懿當時的困惑、鬱悶和恐懼簡直無以復加。

    “我到底幹了什麼?為什麼丞相會對我產生這樣的誤會?”這恐怕是當時的司馬懿想得最多的問題。

    司馬懿百思不得其解,他所能做的就是像烏龜一樣把自己的腦袋縮起來,不高調,不出頭,總之千萬不能再讓曹操產生那種莫名其妙的想法了!這段時間,司馬懿工作起來簡直是廢寢忘食,而且不怕苦,不嫌髒,連養馬養牛這種事情都親自去做(至於芻牧之間,悉皆臨履),成了名副其實的“司馬”。

    和荀彧、荀攸、程昱這些一入曹營就立下汗馬功勞的前輩相比,司馬懿新入職的那幾年可以用碌碌無為來形容,雖然每天起早摸黑地幹活,卻什麼成績都沒有幹出來。按理說司馬懿跟他的前輩們差距也不該這麼大,究其原因,恐怕不是司馬懿無能,而是他得不到曹操的信任,所以不敢不無能吧。

    也就是在這段時間,發生了一件讓司馬懿更加戰戰兢兢的事情:荀彧自殺了。

    那是公元212年,也就是司馬懿入職的第五年,不知道是不是出於曹操自己的暗示,居然有人上表“請求”曹操晉爵國公,並且加封九錫。

    曹操心裡當然被撓得癢癢,但是在曹操之前被加封九錫的還有一個人,他的名字叫王莽,也正因為如此,加封九錫幾乎被預設為是篡權的前奏。曹操知道自己這麼做輿論上會很不好看,為了檢驗天下的反應,他先偷偷諮詢了一下荀彧。

    讓曹操沒想到的是,荀彧的抗議居然無比激烈。作為曹操的創業夥伴、資深謀士兼好朋友,荀彧一點面子都不給,指著曹操的鼻子教育道:“你身為漢朝的臣子,應該全心全意為大漢王朝服務,虛心地收斂自己的權力。你現在這樣做,根本就是小人嘴臉!”(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

    曹操怒了。倒不是因為荀彧說話不給他面子,而是因為他不能忍受在這樣的時刻,自己麾下最核心的謀士居然發出如此不和諧的聲音。

    這不是普通的意見爭論,而是基本路線的分歧,在這樣的問題上如果不能站在曹操這一邊,就只能站到死亡的那一邊去,即使是荀彧也不例外。

    或者說,正因為是荀彧所以更不能例外。在曹操最信任的位置上,荀彧做了最不該做的事情。

    不久之後,荀彧收到了一份來自曹操的禮物——一盒食物。可是開啟之後,荀彧卻發現裡面空無一物。

    這是聰明人之間的對話,曹操什麼都沒說,但荀彧卻什麼都聽懂了。當天晚上,荀彧服毒自盡。

    在荀彧死後的許多年以後,司馬懿還是常常會想起這個走路步步留香的優雅男人,“不管是從書裡讀到還是親眼所見,我從來沒有見過任何一個像荀令君那樣的賢才啊”(書傳遠事,吾自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惋惜之餘,司馬懿更加低調、更加內斂,恨不得把吃飯睡覺的時間都撲到工作上,但又小心翼翼地把每件事情都做得看上去無比平庸。

    這段時間裡,司馬懿一直以庸才的面貌示人。不要以為做庸才容易,讓一個天才收斂鋒芒本身已經很難,而每件事情都要做到不好不壞恰好在平庸線上徘徊,更是難上加難。

    和所有庸才一樣,司馬懿熬著年齡中規中矩地升職:先是升為黃門侍郎,然後轉議郎,再進入丞相東曹屬,最後做到主簿。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司馬懿最終會停留在某個不高不低的職位上,然後坐等退休。

    當然,司馬懿相信自己的人生軌跡不會如此平庸,他可以等,等到曹操的時代結束,就是他大展宏圖的時候(說得通俗點就是他在等曹操趕緊死)。

  • 10 # 寒正

    除了考慮這兩個人本身之外,還要考慮這兩個人背後的勢力。楊修是漢朝太尉楊彪之子,本身就有漢朝舊勢力的影子;而司馬懿背後的家族,是曹操在統一北方過程中刻意團結的勢力之一,也就是後來士族形成的基礎。因此楊修喪命,司馬懿保留,是一個政治選擇。

  • 11 # 鴻哥iouyh福小鋪

    曹操自然是生性多疑,但也不是能夠隨意殺人,否則早就因為其暴虐而聞名於世。

    他的屠刀舉起都是有經過考慮的,不是喪心病狂的亂屠戮。

    比如那些被曹操屠戮的城市,還有被曹操用來作為夢中好殺人的工具人,被借頭的糧草官,曹操是經過一番思量才作出的決策。

    古時候屠戮被征服的城市,一般就兩個目的,為了提升士氣,在手頭窘迫的時候只能拿對手的生命財產作為賞賜,雖然血腥,但確實起到了作用;另外就是震懾作用,用狂暴殘忍的手段樹立一個與其為敵的悲慘命運,使得後續的征服行動能夠不受阻礙,甚至可以傳檄而定。

    至於工具人和糧草官,那些都是無名之輩,更是卑微的階層,與楊修、司馬懿這類出身名門大族的級別士子在身份上是存在很大差別。

    這也是古代的人與人之間的不公,但也是事實,畢竟得罪一個毫無背景的平民與得罪一個有背景計程車子,後果是有很大差別的。

    話雖如此,但掌控大權的曹操也不是完全懼怕那些名門大族,無非就是殺那些名門大族計程車子總得給個說得過去的理由吧,不可能用那些喜歡夢中殺人,或者私底下忽悠人再翻臉不認賬的嘴臉。

    楊修是一個刺頭,而且又牽涉於世子之爭,司馬懿的鷹視狼顧也是聞名遐邇,其謀略也是很有才幹,曹操對此二人肯定是早存有殺心。

    但楊修就不同了,就是一個愣頭青,多次將自家頭顱送到曹操的刀下而不自知,並且還沾沾自喜,結果讓曹操逮一個藉口,削去腦袋。

  • 12 # 爐邊古今暢談

    楊修是小聰明,在曹操的佈局中,是可以犧牲的人物,也是可以用來威懾儒家士族的重要手段,司馬懿一方面根基深厚,在地方上很有威望,另一方面,司馬懿有大才,是與諸葛亮可以相匹敵的人物,也是可以作為託孤重臣的人物,所以,在天下未平定之時,不能殺掉司馬懿。

    司馬懿

    楊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坭秋魚吃的做法,怎樣做才能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