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鼾聲也美麗
不止一次地聽媽媽說,爸爸的鼾聲很有韻味。爸爸的鼾聲不只是一味的“呼嚕”,還有此起彼伏的變化的悠揚之美,彷彿樂器奏出的曲目似的。我撇撇嘴,哼,愛屋及烏罷了,一己之見,鼾聲再美,能像音樂嗎?
有一段時間,小姨從鄉下來城小住。於是我與爸爸同眠,這下還真領略了爸爸的鼾聲之美。
起初幾天,我被老爸的鼾聲折磨得難以入眠,我恨不得掐醒老爸。可當我聽了媽媽的勸,嘗試著用欣賞的心態聽老爸的鼾聲的時候,漸漸地覺得還真是那麼回事。
夜深人靜,只聽見一種細微的聲音從老爸的鼻子裡漸漸地撥出,慢慢地,聲音粗獷起來,就像早晨碼頭邊的搖櫓聲伴著厚實悠揚的號子。一會兒,“呼嚕,呼嚕——”更加清晰了。頃刻間,江南水鄉碼頭上的一片繁忙景象消失了,隨之而來的鼾聲如同一架拖拉機突突地駛過來,它大概行駛在鬆軟的土地上,厚重而蒼茫,這聲音讓人很容易想到北大荒的秋天。
不一會兒,爸爸的鼾聲似乎又提高了點兒,頗有節奏似的,就像一個大型的打擊樂隊,丁丁冬冬地重複著一些拍子。
忽然,鼾聲猛地一提,聲音更加凝重,質感更強了,如同盛夏的一個令人猝不及防的雷聲。漸漸地,聲音緩和下去。“轟——”又一個隆隆的雷打了過來。“咔!”鼾聲一下子消失了,悄無聲息,耳邊像缺少了什麼。片刻,“呼嚕——”重又打破了沉靜,如同飛流直下的瀑布傾瀉到谷底,發出洪鐘一樣的迴音。然後,鼾聲漸漸平緩下來,此時像一組民族樂器背對著落日,在空曠無人的田野上演奏著無比熟悉的樂曲。漸漸地,漸漸地,鼾聲消失了……天亮了,世間恢復了一切形形色色的聲音。我老爸的鼾聲還真有一些韻味啊。
對了,老爸的鼾聲還嚇跑過小偷呢。那是一個月光朦朧的夜晚,老爸老媽幹了一天的活,一上床就睡著了。我卻頭痛得無法入眠。突然,我被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音驚醒,睜開蒙嚨的睡眼一看,不禁倒抽了一口涼氣——一個小偷正探著頭偷偷地往裡面看呢。我想弄醒老媽,她翻了一個身又睡了過去。我想弄醒爸爸,掐了他幾次,爸爸都沒有反應,依然是鼾聲悠揚。正當我再一次用力掐爸爸時,爸爸的鼾聲陡然加大,小偷以為是爸爸故意裝的,調頭跳下去就跑了。第二天,我講起了這件事,老媽以為我是在做夢,老爸好歹不信,直到我讓他們看看小偷留下的腳印,他們才相信了。
生活中,有很多事,換一種眼光或者心境去看,結果肯定會大相徑庭。在我的眼裡,老爸的鼾聲也美麗!
簡評:夜裡的鼾聲本來是挺煩人的,可是在兒子眼裡,爸爸的鼾聲如同多變的樂曲一樣。全文沒有一處提到“親切”“美麗”等字眼,但字裡行間無處不流溢位小作者的自豪。結尾卒章顯志,揭示出以欣賞的眼光看問題,鼾聲也美麗。
記憶中的父親
父親魯迅先生離開我們已經整整70年了。
1936年10月19日清晨,7歲的我從沉睡中醒來,覺得天色不早,Sunny比往常上學的時候亮多了。我十分詫異:保姆許媽為什麼忘了叫我起床?我連忙穿好衣服,這時樓梯上響起了輕輕的腳步聲,許媽來到三樓,只見她眼圈發紅,卻強抑著淚水對我說:“爸爸沒了,儂現在勿要下樓去。”我沒有時間思索,不顧許媽的勸阻,急忙奔向父親的房間。父親仍如過去清晨入睡一般躺在床上,那麼平靜,那麼安詳,好像經過徹夜的寫作以後,正在作一次深長的休憩。母親流著淚,趕過來拉住我的手,緊緊地貼住我,像是生怕再失去什麼。我只覺得悲哀從心頭湧起,挨著母親無言地流淚。父親的床邊還有一些親友,也在靜靜地等待,似乎在等待父親的醒來。時鐘一秒一秒地前進,時光一點一點地流逝,卻帶不走整個房間裡面的愁苦和悲痛……
70年過去,這個場面在我的腦海裡還是很清晰,彷彿可以觸控。在我幼年的記憶中,父親的寫作習慣是晚睡遲起。早晨不常用早點,也沒有在床上喝牛奶、飲茶的習慣,僅僅抽幾支煙而已。我早晨起床下樓,躡手躡腳地踏進父親的房間,他床前總是放著一張小茶几,上面有菸嘴、菸缸和香菸。我取出一支香菸插入短菸嘴裡,然後大功告成般地離開,似乎盡到了極大的孝心。每次許媽都急忙地催促我離開,怕我吵醒“大先生”。偶爾,遇到父親已經醒了,他只眯起眼睛看著我,也不表示什麼。就這樣,我懷著完成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一樣的滿足心情上幼稚園去。
曾有許多人問過我,在對我的教育問題上,父親是否像三味書屋裡的壽老先生那樣嚴厲,比如讓我在家吃“偏飯”,搞各種形式的單獨授課;比如親自每天檢查督促作業、詢問考試成績,還另請家庭教師,輔導我練書法、學音樂;或者在寫作、待客之餘,給我講唐詩宋詞、童話典故之類,以啟迪我的智慧……總之,凡是當今父母能想得到的種種教子之方,都想在我這裡得到印證,我的答覆卻每每使對方失望。因為父親對我的教育,就如母親在《魯迅先生與海嬰》裡講到的那樣:“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願多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內。”
聽母親說,父親原先不大喜歡看電影。在北京期間不要說了,到了廣州,也看得不多。有一次雖然去了,據說還沒有終場,便起身離去。到上海以後,還是在叔叔和其他親友的勸說下,看電影才成了他唯一的一種娛樂活動。
我幼年很幸運,凡有適合兒童的電影,父親總是讓我跟他同去觀看,或者也可以說是由他專門陪著我去看。有時候也讓母親領著我和幾個堂姊去看《米老鼠》一類的卡通片。由看電影進而觀馬戲。有一次,在飯桌上聽說已經預購了有獅、虎、大象表演的馬戲票,時間就在當晚,我簡直心花怒放,興奮不已。因為那是聞名世界、馳譽全球的海京伯馬戲團的演出。按常規,我以為這回準有我的份兒,就遲遲不肯上樓,一直熬到很晚,豎起耳朵等待父母的召喚。誰料當時父親考慮到這些節目大多為猛獸表演,且在深夜臨睡之際,怕我受到驚嚇,因此決定把我留在家裡,他們則從後門悄悄走了。當我發現這一情況後,異常懊喪,先是號啕大哭,後是嗚咽悲泣,一直哭到濛濛地睡去。事後父親知道我很難過,和善而又耐心地告訴我他的上述考慮,並且答應另找機會,特地白天陪我去觀看一次。因而他1933年10月20日的日記中,就有這樣一條記載:“午後同廣平攜海嬰觀海京伯獸苑。”雖然我們參觀時沒有什麼表演,只看了一些馬術和小丑表演的滑稽節目,不過我已算如願以償,以後也就不再成天撅嘴嘟囔不休了。
我幼時的玩具可謂不少,而我卻是個玩具破壞者,凡是能拆卸的都拆卸過。目的有兩個:其一是看看內部結構,滿足好奇心;其二是認為自己有把握裝配復原。那年代會動的鐵殼玩具,都是邊角相勾固定的,薄薄的馬口鐵片經不起反覆彎折,紛紛斷開,再也復原不了。極薄的齒輪,齒牙破蝕,即使以今天的技能,也不易整修。所以,在我一樓的玩具櫃中,除了實心木製拆卸不了的,沒有幾件能夠完整活動的,但父母從來不阻止我這樣做。
叔叔在他供職的商務印書館參加編輯了《兒童文庫》和《少年文庫》。這兩套叢書每套幾十冊,他一齊購來贈給我。母親把內容較深的《少年文庫》收起來,讓我看淺的。我耐心反覆翻閱了多遍,不久翻膩了,就向母親索取《少年文庫》,她讓我長大些再看,而我堅持要看這套書。爭論的聲音被父親聽到了,他便讓母親收回成命,從櫃子裡把書取出來,放在一樓內間我的專用櫃裡任憑取閱。這兩套叢書,包含文史、童話、常識、衛生、科普等等,相當於現在的《十萬個為什麼》,卻偏重於文科。父親也不問我選閱了哪些,更不指定我要看哪幾篇、背誦哪幾段,完全“放任自流”。
在我上學以後,有一次父親因為我賴著不肯去學校,捲起報紙假意要打我屁股。但是,待他了解了原因,便讓母親到學校向教師請假,並向同學解釋:確實不是賴學,是因氣喘病發作需在家休息,你們在街上也看到的,他還去過醫院呢。這才解了小同學堵在我家門口,大唱“周海嬰,賴學精,看見先生難為情”的尷尬局面。我雖然也偶爾捱打捱罵,其實父親只是虛張聲勢,嚇唬一下而已,他在給我祖母的信中也說:“打起來,聲音雖然響,卻不痛的。”又說:“有時是肯聽話的,也講道理的,所以近一年來,不但不捱打,也不大捱罵了。”這是1936年1月,父親去世的前半年。
父親在世時,我還是個調皮愛玩的懵懂孩童。父親的生活起居、寫作待客,我雖然日日看到聽到,父親與朋友之間的談話,我每每在場,他們也並不迴避我。我對他們交談的內容偶爾發生興趣,其實他們究竟說的什麼,我也不甚瞭然。對於孩子的未來,父親自然是希望“後來居上”的,但他也寫下了為很多人熟知的遺囑:“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父親的意思很清楚,寧可自己的孩子做一個能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也不要做那種徒有虛名、華而不實之徒。如今我已年近八旬,一生只是腳踏實地地工作,為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就此而言,自覺也並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
紅臉老師
記憶中最美的印象莫過於三位老師的紅臉了。
第一位是個備受尊敬的老教師。
我們是這位老師的關門弟子,教過我們這一屆,她就要告別三尺講臺了。她是一位可親可敬的老師。走進她的課堂,不會被那頭緒複雜的物理題所困擾,相反,整齊的板書、規範的示圖、嚴密的講解、清亮圓潤的聲音、笑意盈盈的臉,無時無刻不給你美的享受。可是有一次,老師畫圖的時候,本應在一條直線上的三個點卻偏離軌道,跑到一邊去了。同學們小聲議論著發生偏離的原因,老師側身站著,靜靜地看著黑板。我悄悄地瞥了她一眼,竟然發現她原本含笑的臉頰上,泛起一陣紅暈,淡淡的,很美。靜默幾秒鐘之後,她轉過頭來,紅暈不知何故溜走了,面對我們的依舊是那張銀絲襯托的親切的臉。後來,偏離的原因找到了,當她把規範的示圖畫好以後,似乎很輕鬆地留給我們一句難忘的話:“看來作圖是一點兒也不能馬虎的。”
第二次見到紅臉老師是在廣播室裡,外面正舉行升旗儀式。國旗降下來以後,值周老師做一週工作小結。這位老師不標準的普通話剛出口,下面就傳來“吃吃”的笑聲。他似乎有點後悔了,但不能再改變方言,只好硬著頭皮講下去。結果越往下講漏洞越多,下面的反應也越大。他顯然是越來越緊張,拿講稿的手也不停地抖動起來。就在旁人不經意的那一瞬間,他的臉上突然燃燒起一團火,通紅通紅的。這紅色持續了一段時間,直到那顫抖的聲音停止,慢慢地消失。
年輕的女教師臉上盪漾起紅色的微笑,當然是最美的了。記得化學老師當著我們的面宣佈她因為我們而推遲半年結婚的訊息時,她害羞地轉過身去背對著我們偷偷地笑。當她轉過來的時候,一張圓圓的臉蛋全紅了,像一片燦爛的朝霞……還有一次,她誤以為我們解法錯了,當時,她也是窘紅了臉,也留給我們一句很可愛的話:“我弄糊塗了,其實每個人都有弄糊塗的時候。”
生活中有許多不經意的美是令人終身難忘的。白髮與紅暈的交相輝映讓我看到了一位教師勤勤懇懇的工作態度和嚴肅認真的治學精神,中年老師的紅臉讓我體察到他那一顆不斷追求進步的壯心,那一張粉紅的青春笑臉則讓我看到了中國教育事業的希望。
但是,無論是哪一張紅臉,我的老師們都在演繹著一個共同的美的真諦——他們自尊、自愛、不服輸、不氣餒,一步一個腳印地走著人生之路
爸爸的鼾聲也美麗
不止一次地聽媽媽說,爸爸的鼾聲很有韻味。爸爸的鼾聲不只是一味的“呼嚕”,還有此起彼伏的變化的悠揚之美,彷彿樂器奏出的曲目似的。我撇撇嘴,哼,愛屋及烏罷了,一己之見,鼾聲再美,能像音樂嗎?
有一段時間,小姨從鄉下來城小住。於是我與爸爸同眠,這下還真領略了爸爸的鼾聲之美。
起初幾天,我被老爸的鼾聲折磨得難以入眠,我恨不得掐醒老爸。可當我聽了媽媽的勸,嘗試著用欣賞的心態聽老爸的鼾聲的時候,漸漸地覺得還真是那麼回事。
夜深人靜,只聽見一種細微的聲音從老爸的鼻子裡漸漸地撥出,慢慢地,聲音粗獷起來,就像早晨碼頭邊的搖櫓聲伴著厚實悠揚的號子。一會兒,“呼嚕,呼嚕——”更加清晰了。頃刻間,江南水鄉碼頭上的一片繁忙景象消失了,隨之而來的鼾聲如同一架拖拉機突突地駛過來,它大概行駛在鬆軟的土地上,厚重而蒼茫,這聲音讓人很容易想到北大荒的秋天。
不一會兒,爸爸的鼾聲似乎又提高了點兒,頗有節奏似的,就像一個大型的打擊樂隊,丁丁冬冬地重複著一些拍子。
忽然,鼾聲猛地一提,聲音更加凝重,質感更強了,如同盛夏的一個令人猝不及防的雷聲。漸漸地,聲音緩和下去。“轟——”又一個隆隆的雷打了過來。“咔!”鼾聲一下子消失了,悄無聲息,耳邊像缺少了什麼。片刻,“呼嚕——”重又打破了沉靜,如同飛流直下的瀑布傾瀉到谷底,發出洪鐘一樣的迴音。然後,鼾聲漸漸平緩下來,此時像一組民族樂器背對著落日,在空曠無人的田野上演奏著無比熟悉的樂曲。漸漸地,漸漸地,鼾聲消失了……天亮了,世間恢復了一切形形色色的聲音。我老爸的鼾聲還真有一些韻味啊。
對了,老爸的鼾聲還嚇跑過小偷呢。那是一個月光朦朧的夜晚,老爸老媽幹了一天的活,一上床就睡著了。我卻頭痛得無法入眠。突然,我被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音驚醒,睜開蒙嚨的睡眼一看,不禁倒抽了一口涼氣——一個小偷正探著頭偷偷地往裡面看呢。我想弄醒老媽,她翻了一個身又睡了過去。我想弄醒爸爸,掐了他幾次,爸爸都沒有反應,依然是鼾聲悠揚。正當我再一次用力掐爸爸時,爸爸的鼾聲陡然加大,小偷以為是爸爸故意裝的,調頭跳下去就跑了。第二天,我講起了這件事,老媽以為我是在做夢,老爸好歹不信,直到我讓他們看看小偷留下的腳印,他們才相信了。
生活中,有很多事,換一種眼光或者心境去看,結果肯定會大相徑庭。在我的眼裡,老爸的鼾聲也美麗!
簡評:夜裡的鼾聲本來是挺煩人的,可是在兒子眼裡,爸爸的鼾聲如同多變的樂曲一樣。全文沒有一處提到“親切”“美麗”等字眼,但字裡行間無處不流溢位小作者的自豪。結尾卒章顯志,揭示出以欣賞的眼光看問題,鼾聲也美麗。
記憶中的父親
父親魯迅先生離開我們已經整整70年了。
1936年10月19日清晨,7歲的我從沉睡中醒來,覺得天色不早,Sunny比往常上學的時候亮多了。我十分詫異:保姆許媽為什麼忘了叫我起床?我連忙穿好衣服,這時樓梯上響起了輕輕的腳步聲,許媽來到三樓,只見她眼圈發紅,卻強抑著淚水對我說:“爸爸沒了,儂現在勿要下樓去。”我沒有時間思索,不顧許媽的勸阻,急忙奔向父親的房間。父親仍如過去清晨入睡一般躺在床上,那麼平靜,那麼安詳,好像經過徹夜的寫作以後,正在作一次深長的休憩。母親流著淚,趕過來拉住我的手,緊緊地貼住我,像是生怕再失去什麼。我只覺得悲哀從心頭湧起,挨著母親無言地流淚。父親的床邊還有一些親友,也在靜靜地等待,似乎在等待父親的醒來。時鐘一秒一秒地前進,時光一點一點地流逝,卻帶不走整個房間裡面的愁苦和悲痛……
70年過去,這個場面在我的腦海裡還是很清晰,彷彿可以觸控。在我幼年的記憶中,父親的寫作習慣是晚睡遲起。早晨不常用早點,也沒有在床上喝牛奶、飲茶的習慣,僅僅抽幾支煙而已。我早晨起床下樓,躡手躡腳地踏進父親的房間,他床前總是放著一張小茶几,上面有菸嘴、菸缸和香菸。我取出一支香菸插入短菸嘴裡,然後大功告成般地離開,似乎盡到了極大的孝心。每次許媽都急忙地催促我離開,怕我吵醒“大先生”。偶爾,遇到父親已經醒了,他只眯起眼睛看著我,也不表示什麼。就這樣,我懷著完成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一樣的滿足心情上幼稚園去。
曾有許多人問過我,在對我的教育問題上,父親是否像三味書屋裡的壽老先生那樣嚴厲,比如讓我在家吃“偏飯”,搞各種形式的單獨授課;比如親自每天檢查督促作業、詢問考試成績,還另請家庭教師,輔導我練書法、學音樂;或者在寫作、待客之餘,給我講唐詩宋詞、童話典故之類,以啟迪我的智慧……總之,凡是當今父母能想得到的種種教子之方,都想在我這裡得到印證,我的答覆卻每每使對方失望。因為父親對我的教育,就如母親在《魯迅先生與海嬰》裡講到的那樣:“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願多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內。”
聽母親說,父親原先不大喜歡看電影。在北京期間不要說了,到了廣州,也看得不多。有一次雖然去了,據說還沒有終場,便起身離去。到上海以後,還是在叔叔和其他親友的勸說下,看電影才成了他唯一的一種娛樂活動。
我幼年很幸運,凡有適合兒童的電影,父親總是讓我跟他同去觀看,或者也可以說是由他專門陪著我去看。有時候也讓母親領著我和幾個堂姊去看《米老鼠》一類的卡通片。由看電影進而觀馬戲。有一次,在飯桌上聽說已經預購了有獅、虎、大象表演的馬戲票,時間就在當晚,我簡直心花怒放,興奮不已。因為那是聞名世界、馳譽全球的海京伯馬戲團的演出。按常規,我以為這回準有我的份兒,就遲遲不肯上樓,一直熬到很晚,豎起耳朵等待父母的召喚。誰料當時父親考慮到這些節目大多為猛獸表演,且在深夜臨睡之際,怕我受到驚嚇,因此決定把我留在家裡,他們則從後門悄悄走了。當我發現這一情況後,異常懊喪,先是號啕大哭,後是嗚咽悲泣,一直哭到濛濛地睡去。事後父親知道我很難過,和善而又耐心地告訴我他的上述考慮,並且答應另找機會,特地白天陪我去觀看一次。因而他1933年10月20日的日記中,就有這樣一條記載:“午後同廣平攜海嬰觀海京伯獸苑。”雖然我們參觀時沒有什麼表演,只看了一些馬術和小丑表演的滑稽節目,不過我已算如願以償,以後也就不再成天撅嘴嘟囔不休了。
我幼時的玩具可謂不少,而我卻是個玩具破壞者,凡是能拆卸的都拆卸過。目的有兩個:其一是看看內部結構,滿足好奇心;其二是認為自己有把握裝配復原。那年代會動的鐵殼玩具,都是邊角相勾固定的,薄薄的馬口鐵片經不起反覆彎折,紛紛斷開,再也復原不了。極薄的齒輪,齒牙破蝕,即使以今天的技能,也不易整修。所以,在我一樓的玩具櫃中,除了實心木製拆卸不了的,沒有幾件能夠完整活動的,但父母從來不阻止我這樣做。
叔叔在他供職的商務印書館參加編輯了《兒童文庫》和《少年文庫》。這兩套叢書每套幾十冊,他一齊購來贈給我。母親把內容較深的《少年文庫》收起來,讓我看淺的。我耐心反覆翻閱了多遍,不久翻膩了,就向母親索取《少年文庫》,她讓我長大些再看,而我堅持要看這套書。爭論的聲音被父親聽到了,他便讓母親收回成命,從櫃子裡把書取出來,放在一樓內間我的專用櫃裡任憑取閱。這兩套叢書,包含文史、童話、常識、衛生、科普等等,相當於現在的《十萬個為什麼》,卻偏重於文科。父親也不問我選閱了哪些,更不指定我要看哪幾篇、背誦哪幾段,完全“放任自流”。
在我上學以後,有一次父親因為我賴著不肯去學校,捲起報紙假意要打我屁股。但是,待他了解了原因,便讓母親到學校向教師請假,並向同學解釋:確實不是賴學,是因氣喘病發作需在家休息,你們在街上也看到的,他還去過醫院呢。這才解了小同學堵在我家門口,大唱“周海嬰,賴學精,看見先生難為情”的尷尬局面。我雖然也偶爾捱打捱罵,其實父親只是虛張聲勢,嚇唬一下而已,他在給我祖母的信中也說:“打起來,聲音雖然響,卻不痛的。”又說:“有時是肯聽話的,也講道理的,所以近一年來,不但不捱打,也不大捱罵了。”這是1936年1月,父親去世的前半年。
父親在世時,我還是個調皮愛玩的懵懂孩童。父親的生活起居、寫作待客,我雖然日日看到聽到,父親與朋友之間的談話,我每每在場,他們也並不迴避我。我對他們交談的內容偶爾發生興趣,其實他們究竟說的什麼,我也不甚瞭然。對於孩子的未來,父親自然是希望“後來居上”的,但他也寫下了為很多人熟知的遺囑:“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父親的意思很清楚,寧可自己的孩子做一個能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也不要做那種徒有虛名、華而不實之徒。如今我已年近八旬,一生只是腳踏實地地工作,為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就此而言,自覺也並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
紅臉老師
記憶中最美的印象莫過於三位老師的紅臉了。
第一位是個備受尊敬的老教師。
我們是這位老師的關門弟子,教過我們這一屆,她就要告別三尺講臺了。她是一位可親可敬的老師。走進她的課堂,不會被那頭緒複雜的物理題所困擾,相反,整齊的板書、規範的示圖、嚴密的講解、清亮圓潤的聲音、笑意盈盈的臉,無時無刻不給你美的享受。可是有一次,老師畫圖的時候,本應在一條直線上的三個點卻偏離軌道,跑到一邊去了。同學們小聲議論著發生偏離的原因,老師側身站著,靜靜地看著黑板。我悄悄地瞥了她一眼,竟然發現她原本含笑的臉頰上,泛起一陣紅暈,淡淡的,很美。靜默幾秒鐘之後,她轉過頭來,紅暈不知何故溜走了,面對我們的依舊是那張銀絲襯托的親切的臉。後來,偏離的原因找到了,當她把規範的示圖畫好以後,似乎很輕鬆地留給我們一句難忘的話:“看來作圖是一點兒也不能馬虎的。”
第二次見到紅臉老師是在廣播室裡,外面正舉行升旗儀式。國旗降下來以後,值周老師做一週工作小結。這位老師不標準的普通話剛出口,下面就傳來“吃吃”的笑聲。他似乎有點後悔了,但不能再改變方言,只好硬著頭皮講下去。結果越往下講漏洞越多,下面的反應也越大。他顯然是越來越緊張,拿講稿的手也不停地抖動起來。就在旁人不經意的那一瞬間,他的臉上突然燃燒起一團火,通紅通紅的。這紅色持續了一段時間,直到那顫抖的聲音停止,慢慢地消失。
年輕的女教師臉上盪漾起紅色的微笑,當然是最美的了。記得化學老師當著我們的面宣佈她因為我們而推遲半年結婚的訊息時,她害羞地轉過身去背對著我們偷偷地笑。當她轉過來的時候,一張圓圓的臉蛋全紅了,像一片燦爛的朝霞……還有一次,她誤以為我們解法錯了,當時,她也是窘紅了臉,也留給我們一句很可愛的話:“我弄糊塗了,其實每個人都有弄糊塗的時候。”
生活中有許多不經意的美是令人終身難忘的。白髮與紅暈的交相輝映讓我看到了一位教師勤勤懇懇的工作態度和嚴肅認真的治學精神,中年老師的紅臉讓我體察到他那一顆不斷追求進步的壯心,那一張粉紅的青春笑臉則讓我看到了中國教育事業的希望。
但是,無論是哪一張紅臉,我的老師們都在演繹著一個共同的美的真諦——他們自尊、自愛、不服輸、不氣餒,一步一個腳印地走著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