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豫章節度使
-
2 # 威海紀事兒
春秋戰國,500多年的紛爭,經歷了完整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過程。這期間,多國稱霸,卻無一能一統天下。最後,原來的蠻夷之地、邊塞小國秦國異軍突起,統一天下。
顯然,秦國能勝出,靠的並不是函谷關。嚴格地講,是天時地利人和。
1、從天時來說,天下一統是人心所向。為此,出現了眾多有志於統一天下的能人異士,並逐步聚集到秦國。
2、從地理看,當時的科技革命有力地推動了生產力發展,八百里秦川的優勢得到了極大的釋放。
3、從人和看,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從奴隸制逐步轉變為封建社會,人力資源得到極大釋放。這恐怕是秦朝一統天下的最主要的原因。打個不恰當的比喻,中國從封建社會轉變為新民主主義社會的過程中,整個社會所迸發出的激情與活力讓世界為之震驚。這一點可以作為佐證。
綜上所述,函谷關的地理優勢是其中一個因素,但絕不是決定性因素。
以歷史的眼光看,如果沒有函谷關的地理優勢,秦國仍有可能一統天下,只是時間長短罷了。
-
3 # 小北的泡泡
十分榮幸做此回答
在下認為秦國能夠一統天下其地利優勢還是很重要的,但是秦國的地理優勢似乎有誇大之嫌。(不是因為秦國有地理優勢而統一天下,而是因為函谷關等地理優勢有了秦,方能一統天下)單就地理而言,比如秦國和越國不乏相同之處,都是地處一隅,周無強敵,得天獨厚,佔盡地利。況且越國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更兼長江天險,比秦國有過之無不及。可是進入戰國以後,曾經的春秋霸主越國卻山河日下,毫無作為,被楚國輕易滅掉,白白辜負了大好地利。
所以本人以為,秦國能脫胎換骨,由弱變強,最終統一天下,主要還是秦國的歷代努力加之合理利用地利優勢換來的,轉折點從秦孝公重用商鞅變法,加之從秦惠文王開始秦國一直以東出征戰為目標,而且秦國從秦孝公開始沒有出現過昏君,歷代君主都是以強國富民為目標。在戰國初期秦國還是列國中比較弱小的國家,魏國當時算是對秦國威脅比較大的一個國家了,但是卻沒有幹掉萌芽狀態下的秦國,或許國家方陣不同沒那份野心。列國若是賢君則秦國是明君
如果沒有函谷關,秦國最核心的關中平原將無險可守,歷代失潼關必棄長安,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具體看下他的地理位置:
秦國,東邊是潼關函谷關,南面是大山。它剛好處於漢中平原上,農業也是戰國比較發達的一個國家。這樣,秦國在有戰事時,它不用擔心有人打進來,因為他有兩座關口可以讓別的國家的部隊不敢進來,事實上,六國的部隊就沒有能進入過秦國的國境的。前期因為這樣的地形,他的國內經濟發展得以一直不間斷,不用像其他國家那樣,在工作時會有別的國家的部隊來進攻問題。這樣,秦國在經濟上就領先六國了。
與六國的經濟發展有不同的道路,秦國的其他的方面的發展也有與眾不同的特點。六國的人在中原,過著安逸的生活。秦國處於西部,長期與當時野蠻的少數民族長期敵對,這樣造成秦國計程車兵和國民不會放鬆自己的警惕,養成一種彪悍性格。這樣,在打仗時六國計程車兵體力上就比不上秦國士兵加之變法的效應。因此,六國在打仗時往往不是當時強悍的秦國士兵的對手。要不是由於當時秦國對武力過分推重而對農業不夠重視,讓六國在經濟上超過他恐怕會早一步統一。
治國方陣:
由於處於西方,秦國對於六國的那些重禮重義的方式不予理睬,要用自己的文化方式來治國,因此產生了和六國不同的文化方式。在許多史料中,我們可以發現秦國在與六國的交戰中往往不同於六國,不講信義,不重道德,砍盡殺絕等都是秦國的手段。由於是在外交上,秦國更是用盡當時六國所看不起的詭道之術,而且是無所不用其極。這樣,秦國在這樣的情況下一點一點吞掉六國的土地。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秦滅六國與他地理優勢是有著重要作用,加之秦國能人賢才之多。周平王恐怕永遠也想不到,他當年封給秦國的那塊別人都不想要的土地,竟會成了日後秦國統一天下的一個因素。這與秦國國策方陣是分不開的。
綜合來看秦能夠後來統一天下,地理位置有這不小因素,但這並不是列國一個一個被滅掉的理由。還是那句話秦不是因為函谷關而一統天下,而是函谷關等地理優勢因為有了秦。因此,綜合以上個人認為函谷關對秦統一固然重要,但秦國若沒有函谷關地理優勢還是有很大可能統一天下。
-
4 # 使用者67724358697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秦統一天下,與地理關係不大。
眾所周知:
周朝,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後,豐鎬(西安)被犬戎殺得片甲不留;唐朝,西安(長安)關中地區被吐蕃攻破,以至於西安(長安)唐朝年間“天子九逃、國都六失”。
外加黃河幾字形繞開陝西,西安沒黃河,導致民國十八年年饉(餓死兩百萬人)。
西安關中是中國風水最不好的地方。
真正的原因是:
秦發源地甘肅,陝西不過是當年東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後,豐鎬(西安)被犬戎殺得片甲不留。
秦國發源地在甘肅天水,秦公墓在甘肅隴南禮縣大堡子山。
秦攻破豐鎬(西安),趕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陽。
秦準確說是滅七國,還有當時殺死周幽王後,佔據陝西西安(豐鎬)的犬戎一國。
只不過當時佔據陝西的並不是漢人,而是殺死周幽王這些漢人敗類的遊牧部落犬戎。
秦武公滅陝西的時候更快。
-
5 # 潁川耳東
歷史沒有如果,真的要如果一下,我覺得沒有函谷關秦國也是可以統一的。
“固國不以山河之險”。道理很簡單,沒有相對強盛的國力與軍力,四面都是函谷關也不過是六國的取款機。秦國統一的根本是商鞅變法,歷代堅持法制,個個勵精圖治,方有一統天下。函谷關固然重要,但是也不是沒有山東六國聯軍破關的事情,秦國不是仍舊挺過來了嗎。
列國攻伐達到吞併統一,從來沒有待在家裡,守著不攻就能達到的。秦國能夠統一說白了,並不是善守,是善攻,名將多入繁星,軍力優於列國。試問,秦國憑藉函谷天險,就據守在家,不去與六國對抗,難道六國的土地人民會自動跑到秦國?
所謂“金角銀邊草肚”,秦國的天然地勢就已經足夠優秀了,保證沒有四面受敵的窘境,早期秦魏百年之戰,心心念唸的想拿回函谷,是人窮志短怕捱打,後來長平之戰後,函谷關作用還有那麼明顯嗎?
總體來說,函谷謂之秦,錦上添花大過於雪中送炭。統一是靠攻伐與國力,而不存在死守關上門就能當皇帝。
-
6 # 左右眼互跳
其實秦國的政治制度,註定了秦國會統一天下。
自孝公重用商鞅,實行變法,以及秦惠文王繼續推行商鞅之法,國力大增。變法以後的秦國,重耕戰,何為耕?破阡陌,開荒地,糧食種得好還有爵位可以拿,這極大的提高了農民的積極性,其效果幾乎等於當時中國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何為戰?士兵因功可以受爵,這對於當時的奴隸和普通平民來說,幾乎是前所未有的鼓舞,於是人人好戰。
商鞅之法的秦國,糧食充足,戰爭動員力強,士兵好戰,有沒有函谷關都能一統天下。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當時只有秦國能統一中國,因為其它國家的貴族都捨不得自身的利益,不能做到真正的讓利於民。
-
7 # 比兔子跑得還快
地理對於歷史的作用,再怎麼估計也不過份。
當年,趙匡胤去世之前,打算遷都洛陽,甚至是西安。趙光義問他為什麼,趙匡胤說有山河之固,地形上的優勢。趙光義說,統治者在德不在險。趙匡胤不語。等趙光義走了後說,在德不在險,道理當然是對的,但是沒人保證自己的子孫個個都是德行很好的人,萬一有一個不肖子孫,開封是易攻難守,則會一下失守。在這個不肖子孫後面即使能出賢君,山河也難復。再說了,開封難守,必然會囤大量的軍隊,軍費開支也吃不消。
可惜趙匡胤死得早了,趙光義上臺後果然沒有遷都,於是就印證了趙匡胤的預測,北宋猝死了。
關於西安這個地方,秦漢時期還有一次精彩的故事。有人說此地外有淆函之固,內有秦川之富,宜於定都。項羽這個粗人是聽不進去的,所以留下了一個沐猴而冠的笑話。最後定都的彭城,處於四戰之地,後方始終不穩固,這也是項羽敗亡的原因。後來,劉邦就聽取意見,定都西安,國家穩定。
所以說,秦之所以能夠統一中國,陝地的地理是很重要原因,函谷關只是一個,還有一個原因是八百里秦川的富裕。秦國曆史上,也不是一直都有明君的,但是可以自保。一旦遇上明君,則可以進取,終至統一中國。
後來為什麼西安不能再定都?因為地理的變化,秦川變得乾旱,富裕程度下降了。再加上江南的開發,中國的經濟中心東移了。
總之,如果沒有函谷關,秦是很難統一中國的。
-
8 # 月關說
可以的。
秦國和其他諸侯國有很大的不同。
一、秦是一個軍國主義君主專制國家,而其他的諸侯國是貴族政治。
貴族政治對君主有非常強的約束力,君主不能為所欲為,雖然限制了君主的專制,但也限制了國家的組織力和戰鬥力。
戰國時期的秦國君主也沒有那麼強的獨裁權利,也要在既定規則裡遊戲(中國直到明清才發展成君主專制,有了那句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二、秦是唯一一個戰爭收益為正的國家。
秦戰爭支出民眾佔大頭,國家佔小頭,而其他各國則不同。分配上也是如此,秦人打仗收益非常高,而其他諸侯國則很低。好比雙方都是一萬人,秦人人人是股東,而其他諸侯國是幾個大股東領著一大群員工,高下立判。
三、秦是國家幕僚,而其他諸侯國是私人幕僚。
秦可以使用的人才是所有人,其他諸侯國則是貴族階層,戰國四公子就是明證。各個諸侯國不缺人才,但是人才需要依附某個權貴,而這個權貴自身都不一定有多少權利。這些人才,在本國找不到機會,就到了其他國,這就是秦國本華人才大都是武將,但不缺智囊的原因。
四、各國內部的派系之爭,秦是影響最小的。
宋朝、明朝亡於黨爭,而諸侯國也是這樣。秦的黨政是本國的軍事官僚集團和外來的政客官僚集團之間的鬥爭。但一直是以本國的軍事官僚集團為主,外來的政客官僚集團為輔的。
各個諸侯國則不然。本國各個內部的貴族之間就爭鬥不休,外來的就更沒有生存空間了。一個內鬥不止的國家抵擋一個鐵板一塊的國家,難度可想而知,更何況這個國家很強大。
五、秦的失敗只能是內部被攻克。
但我們發現秦的儲君之爭、帝王之爭,其實對整個國家影響並不大。秦是透過官僚集團來統治整個國家,帝國的主人是誰,對整個的官僚系統來說利益影響不大,對單個的人才有重大影響。所以整個的國家意志會推動官僚集團進行自我的組織,當然君主可以算作官僚系統最大的股東,和董事會董事長。
其他諸侯國如果產生儲君之爭或者國君之爭,那麼將是一個集團的興起或者蕭條甚至覆滅,這麼嚴厲的後果,怎麼不全力相博。
所以,秦是可以統一的,只是時間問題,和難易程度而已。
回覆列表
函谷關地理優勢是表面原因,錦上添花。
深層內在原因是商鞅變法後秦國整個體制領先於東方六國,經濟動員和戰爭效率七國中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