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勇。小說多次描述關羽武藝高強,但是細想起來他也沒打過什麼漂亮仗。這一點可以和關羽的同事們做個對比:趙雲曾在長坂坡曹軍重圍中七進七出,一氣殺曹營上將五十四名,而關羽最多也就是過“五”關、斬“六”將,數量上與趙雲相差甚遠;定軍山一役,老將黃忠奮力擊殺了曹操手下四大將之一的夏侯淵,使曹操也痛惜“傷其一股”。而關羽老拿明顯不是對手的對手開心,遇到高手就難見其蹤了,所以死在關羽刀下的多是韓福、孟坦、車胄之流,級別最高的也就是顏良、文丑,含金量根本不能與黃忠相比。大概關羽也知道自己武藝平平,因此關鍵時刻總偷奸耍滑,所以他僅有的幾次勝仗都是勝之不武。白馬之戰,袁紹大將顏良因為對關羽的情況不熟,所以有些輕敵,而關羽違反古時作戰互通姓名的規矩,仗著赤兔馬快,狂奔到顏良跟前,趁其反應不及,一刀將其斬落。後來文丑加了防備,關羽便不敢出頭,任憑張遼、徐晃與文丑苦戰。估計著文丑力竭了,關羽才“大喝一聲”殺出來,輕鬆斬了文丑,搶去大功。而在此之前的虎牢關,關羽也耍滑頭,先是懼呂布之勇,不願應戰;待到張飛大戰呂布,眼看就要得手,又怕三弟佔了頭功自己沒面子,於是忙衝上去“幫忙”,大打小人戰。後來劉備還嫌不過癮,也跑來起鬨,上演了一出三‘英’戰呂布的鬧劇,就這樣還被呂布給逃脫了。類似的戰例關羽在《三國》中還有不少。總之關羽打仗時好像個無賴,淨讓別人火中取栗,而自己坐享其成。
再說謀。為大將者,須足智多謀。蜀國將領中人人都有以智取勝的精彩戰例,如趙雲採取“虛而虛之”的戰術,漢中一戰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大敗曹軍;黃忠詐敗,以驕敵之兵,從而一舉攻取天蕩山。就連張飛這個著名的有勇無謀的將領,也能在入蜀之戰中智擒嚴顏,搶先諸葛亮入關。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關羽除了說大話笑話人外,在這方面乏善可陳,他所獲得勝利多半是聽從諸葛亮的安排,本人既沒有留下什麼高明計謀,又沒有什麼經典戰例,細算來也只有“水淹七軍”勉強可以湊數。而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在“水淹七軍”之前,關羽同魏軍作戰已經明顯處於下風,不但未能打退敵人,自己還險些被龐德射死。要不是因為魏軍主將於禁嫉賢妒能,怕龐德成了大功,因而不聽龐德勸告,違背兵法將部隊駐於窪地,關羽是無論如何不可能僥倖獲勝的。就這樣一個不足掛齒的小勝利,還為關羽掙來了“威震華夏”的美名。而關羽也就把被龐德打得狼狽不堪的樣子忘在了腦後,厚著臉皮接受下來。結果樂極生悲,很快就迎來了他一生中最著名的戰例——失荊州——現在已經成為驕傲自大而失敗的代名詞了。
忠義是關羽最經不起推敲的地方。蜀漢五虎上將中只有他叛變過。而且他還打著是為了“保護嫂嫂”的旗號,投降也不忘往自己臉上貼金。儘管自稱“降漢不降曹”,但是為了逞能,又替曹操賣命,去解白馬之圍。把曹操折騰了個夠,又背棄而去,千里走單騎來尋劉備,看上去是夠效忠的了。可是沒過幾天他就在華容道把已經成為劉備敵人的曹操放跑,令曹操感激涕零,自己回去又裝出一副“不忘舊恩”的嘴臉。真可謂是左右逢源,虛偽之極,十足的兩面派。更為嚴重的是,他驕傲自大,失守了戰略重地荊州,給蜀國造成了嚴重損失。自己卻還不明白形勢,幾次三番地去託夢劉備,為自己報仇。結果劉備一時衝動,不聽眾人勸阻,興兵伐吳,最後一敗塗地,不但又搭上了張飛、黃忠和劉備等人的性命,蜀國也從此一蹶不振。可以說劉備、諸葛亮辛辛苦苦開創的革命事業毀就毀在了關羽手裡。要說忠義,關羽的忠義在哪裡呢?
先說勇。小說多次描述關羽武藝高強,但是細想起來他也沒打過什麼漂亮仗。這一點可以和關羽的同事們做個對比:趙雲曾在長坂坡曹軍重圍中七進七出,一氣殺曹營上將五十四名,而關羽最多也就是過“五”關、斬“六”將,數量上與趙雲相差甚遠;定軍山一役,老將黃忠奮力擊殺了曹操手下四大將之一的夏侯淵,使曹操也痛惜“傷其一股”。而關羽老拿明顯不是對手的對手開心,遇到高手就難見其蹤了,所以死在關羽刀下的多是韓福、孟坦、車胄之流,級別最高的也就是顏良、文丑,含金量根本不能與黃忠相比。大概關羽也知道自己武藝平平,因此關鍵時刻總偷奸耍滑,所以他僅有的幾次勝仗都是勝之不武。白馬之戰,袁紹大將顏良因為對關羽的情況不熟,所以有些輕敵,而關羽違反古時作戰互通姓名的規矩,仗著赤兔馬快,狂奔到顏良跟前,趁其反應不及,一刀將其斬落。後來文丑加了防備,關羽便不敢出頭,任憑張遼、徐晃與文丑苦戰。估計著文丑力竭了,關羽才“大喝一聲”殺出來,輕鬆斬了文丑,搶去大功。而在此之前的虎牢關,關羽也耍滑頭,先是懼呂布之勇,不願應戰;待到張飛大戰呂布,眼看就要得手,又怕三弟佔了頭功自己沒面子,於是忙衝上去“幫忙”,大打小人戰。後來劉備還嫌不過癮,也跑來起鬨,上演了一出三‘英’戰呂布的鬧劇,就這樣還被呂布給逃脫了。類似的戰例關羽在《三國》中還有不少。總之關羽打仗時好像個無賴,淨讓別人火中取栗,而自己坐享其成。
再說謀。為大將者,須足智多謀。蜀國將領中人人都有以智取勝的精彩戰例,如趙雲採取“虛而虛之”的戰術,漢中一戰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大敗曹軍;黃忠詐敗,以驕敵之兵,從而一舉攻取天蕩山。就連張飛這個著名的有勇無謀的將領,也能在入蜀之戰中智擒嚴顏,搶先諸葛亮入關。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關羽除了說大話笑話人外,在這方面乏善可陳,他所獲得勝利多半是聽從諸葛亮的安排,本人既沒有留下什麼高明計謀,又沒有什麼經典戰例,細算來也只有“水淹七軍”勉強可以湊數。而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在“水淹七軍”之前,關羽同魏軍作戰已經明顯處於下風,不但未能打退敵人,自己還險些被龐德射死。要不是因為魏軍主將於禁嫉賢妒能,怕龐德成了大功,因而不聽龐德勸告,違背兵法將部隊駐於窪地,關羽是無論如何不可能僥倖獲勝的。就這樣一個不足掛齒的小勝利,還為關羽掙來了“威震華夏”的美名。而關羽也就把被龐德打得狼狽不堪的樣子忘在了腦後,厚著臉皮接受下來。結果樂極生悲,很快就迎來了他一生中最著名的戰例——失荊州——現在已經成為驕傲自大而失敗的代名詞了。
忠義是關羽最經不起推敲的地方。蜀漢五虎上將中只有他叛變過。而且他還打著是為了“保護嫂嫂”的旗號,投降也不忘往自己臉上貼金。儘管自稱“降漢不降曹”,但是為了逞能,又替曹操賣命,去解白馬之圍。把曹操折騰了個夠,又背棄而去,千里走單騎來尋劉備,看上去是夠效忠的了。可是沒過幾天他就在華容道把已經成為劉備敵人的曹操放跑,令曹操感激涕零,自己回去又裝出一副“不忘舊恩”的嘴臉。真可謂是左右逢源,虛偽之極,十足的兩面派。更為嚴重的是,他驕傲自大,失守了戰略重地荊州,給蜀國造成了嚴重損失。自己卻還不明白形勢,幾次三番地去託夢劉備,為自己報仇。結果劉備一時衝動,不聽眾人勸阻,興兵伐吳,最後一敗塗地,不但又搭上了張飛、黃忠和劉備等人的性命,蜀國也從此一蹶不振。可以說劉備、諸葛亮辛辛苦苦開創的革命事業毀就毀在了關羽手裡。要說忠義,關羽的忠義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