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是辣子雞還有越南春捲,真是hin好吃。還有小時候吃的一種好像是幸運泡麵吧,現在已經不是那個味了,停產了,黃色包裝,背面畫的一個小男孩三種泡麵方式,萬能的淘寶也找不到。有知道的歡迎提供。
3
回覆列表
  • 1 # 胖子的電影情緒

    當然是水煮魚,其實小時候還不知道這種叫法,只是母親很喜歡做,我很喜歡吃,長大了,經常下館子才知道母親做的被稱作水煮魚,其實難以忘記不是菜,而是當時那種情懷!可能這就是味覺記憶。

  • 2 # 赤色傳奇

    如果說記憶中不可割捨的美食,我能想到的只有水餃,我想很多人都給我一樣,第一次吃到的水餃一定時家裡的媽媽或者奶奶包的,雖然味道不一樣但是絕對會是最好吃的,還有就是小學時候校門口德路邊攤,想著都會流口水。

  • 3 # 班長遊戲解說

    小時候的記憶就是唐僧肉,我的天,那味道。

    還有那個大袋的辣片,毛毛蟲麵包,想想都是懷念的味道。

  • 4 # 大檸愛吃魚

    當然是媽媽的味道是記憶中最不能割捨的呀!也是記憶中最深的思念。最普通、最家常、最不能割捨、不光是感情上的,那味道深入骨髓。

  • 5 # 亓嶺生態農場

    要講吃的對於一個美食愛好者那是數不完呢!印象最深的還是草公雞,像麻辣小公雞,沂蒙山炒雞,地鍋雞,香菇雞等等說得我直流口水。清水鵝,全羊湯,哎呀……

  • 6 # 老趙生活365

    少年時期認為最好吃的美食就是媽媽做的飯,家常菜。每天放學肚子咕咕叫不停。這個時候媽媽做的可口的飯菜香味撲鼻而來,餃子、大餅、饅頭、米飯香、酸辣土豆絲、蘿蔔燉排骨、紅燒肉、大鍋菜等等,哇哦 !好吃到起飛。

    其他的一切都比不了媽媽做的美食。

    青年時期,喜歡到處遊玩,喜歡品嚐各地的美食,長沙臭豆腐, 新疆烤饢,陝西甑糕,武漢熱乾麵等等,為了這樣的美食,不辭辛苦也要去追尋自己喜歡的美食、打卡,慢慢的自己知道了好多美食。

    人到老年更加懷念家常菜,家常菜才是最美的食物,手擀麵,打滷麵,炒豆腐,雞湯等等。最重要的美食就是團圓飯,團圓飯不僅是有好多好吃的,最重要的家人的團聚,讓美食更加有感情,更加讓人流連忘返!

  • 7 # 圖圖的一家

    沙縣小吃的拌麵。記得以前在寧波電子廠上班,剛去那邊身上錢花完了,僅有的五塊錢買了拌麵,可能是比較餓,覺得超級好吃,意猶未盡,一天吃了一份面,第二天就發工資了,再也吃不到那種感覺了,

  • 8 # 平涼家長之家

    哪些美食是你記憶中不能割捨的?端午節小吃:油餅抹粳糕初入口,口腔上半部分是柔的軟的粘的甜的清香粳糕,口腔下半部分是酥的脆的爽的韌的葷香油餅,它們各自為陣各自以鮮明個性激發各自領地裡可感知美的味蕾神經,它們卻又相互纏牽,讓清香與葷香、酥爽與粘甜完美逆襲,每一絲每一縷每一念的粘甜軟柔都結進鬆脆韌勁裡,激烈出一種新的口感,口腔上半部分與下半部分剎那便是又一程的豁然開朗1、剛與柔、軟與硬的遇見與驚豔

    油餅抹粳糕,呵,瞧著這五字,笑。每一次的瞧見或者遇見,都是不盡好奇,笑亦無盡。油餅這東西,基本大一統,誰瞧見都知道這是咋個回事,從做法到吃法,雖不見得能說個頭頭是道條分縷析,但一定知道個七七八八;粳糕也一樣,其廣深程度雖不比油餅,但也差不太多。可把這兩樣兒東西以這樣一個動詞給結連起來,就生趣意了,有點動感,有點幽默,有點情致,食物與食物以這樣的方式相遇,一剛一柔一軟一硬以這樣的方式相處,這意思串起來有點好玩甚至驚豔了。

    不盡好奇是因為,許多特色地方小吃亦或譽滿中華的名吃,都是有其本可追,有其源可溯,可平涼這油餅抹粳糕卻是例外。說它特別吧,油餅和粳糕這兩樣兒東西,大江南北比比皆是;說它不特別吧,華夏大地上吃油餅吃粳糕者眾,可油餅抹粳糕的吃法兒,就只平涼有。跟許多老人們打聽過,都說這吃法兒古來就有,至於是從啥時候有、為什麼這般吃法,就沒人能說出個道道來了。

    按理說,油餅和粳糕,做法上無相關處,食材上無相通處,色澤上無相似處,口感上無相應處,冷熱上無相符處,就連形貌上亦無相配處,真不知先祖是被什麼觸動、又如何想到把這二者搭配在一起的,最神奇的是,這搭配居然被後人們承繼了下來,一代一代,不厭不棄,迷之,戀之,樂此不疲。能流傳這麼久,說明這吃法是被接受的,是有市場的,更神奇處便在於,這吃法卻沒有被模仿,沒有被髮揚,沒有被時代與市場給大一統,依舊就只是平涼僅有。還有一點,老話兒分明說“有福不了重受、油餅不了夾肉”,可這油餅抹粳糕又分明是雙份的福分了,分分明明是重受麼,咋就能被認同並且愛喜呢。老祖宗最樸素的哲學,原也自相矛盾著?

    2、“有福不了重受”的樸素哲學

    油餅就其樣貌或口感而言,雖然有燙麵油餅、酵面油餅、軟面油餅、硬麵油餅、大油餅小油餅等等其他分法,但其做法基本大同小異,僻遠鄉村也罷,鼎沸城市也罷,屬人盡皆知的,其身價也是市井百姓任何一個誰都不愁吃不起的。油餅食客的廣泛性,當得是所有面食裡頭之最了,手擀麵拉條子有技術要求,餄餎面麻食子有器具要求,蒸饃燒餅有南北飲食習慣要求,點心甜品有價位要求,可油餅不同,油餅能被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的人們廣泛接受。這是油餅本身的價值,油餅真正的價值還在於其社會學意義上。

    在現時代瞧來,油餅也就是一種再普通不過的吃食,真沒什麼金貴處,可擱多年前,油餅絕對是不尋常的存在。不論是我能記事始的小時候,亦或是往前再推上個千兒八百年,油餅都不是平常意義上的吃食,屬豪奢品,亦屬年三十灶神爺和灶神奶奶必享的供品。不論是普通百姓家還是富足小康家,慣常做油餅的日子長拉拉一年裡只有兩次,一是過年,二是端午。當然,現下里人們生活好了,油餅是常態吃食,可於農村而言,炸一回油餅依然是大事,是得有老親戚貴重客上門等等足夠的由頭才做,沒誰會無緣無故的就做油餅吃,不是不喜歡吃,是“有福不了重受”那樸素哲學在起作用,還是約定俗成的認為油餅是金貴物,需隆而重之食,需遍植善念食。誰見過誰家做了油餅自個一家人關起門來食之的?都是要分享的,正正規規雙數端了在盤子裡孝敬老人,半私密半公開油紙包了送好鄰居好親朋。

    如果說油餅是民間日子豐裕歲月靜好的象徵,是物質的;那麼,粳糕就是由官方推動並且引導的關於忠貞節義的方尖碑,是精神的,是被民間普遍接受並且願意自動自覺履之行之的隆重儀式,是有遠超於其本身價值的鮮明的個性光輝。

    3、”青箬笠綠蓑衣“的清冷與纏黏

    粳糕的紀念意義是大一統的,但粳糕的表達卻各有各的不同。南方粳糕與北方粳糕是完全不同的,首先是名字不同,南方粳糕該是叫甑糕的,取其具為名,是用甑蒸製成的糕,甑是南方蒸米飯的炊具,略像木桶;北方的粳糕嚴格意義上應當叫做晶糕,取其色而名。如今世界都成了地球村,南方甑糕北方晶糕同取其粘性統稱粳糕了。

    其次是食材不同,南方粳糕是由糯米制成,就是稻穀裡頭帶粘性的那個品種,俗稱的粘大米;北方粳糕則是由黏的黍製成,俗稱粘小米。

    其三,南方粳糕大多是要穿衣裳的,綠色柔韌且清香濃郁的箬葉的衣裳,“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句裡頭的那種箬葉,也有用竹筒裝的了生米直接蒸的,謂之竹筒飯;北方粳糕則不同,蒸熟以後直接拿大號平底盆抹平一裝,講究的切成四方方,亦或者也學南方找點葦葉啥的給穿上衣裳,只不過有形而無質罷了,糕裡頭沒有半點兒葉子清香。

    其四,南方粳糕其色玉白透亮;北方粳糕其顏色是真正的黃金也自慚不如的那種誘惑和燦爛。

    其五,南方粳糕內裡頭通常不是實心兒,得裹了棗泥花生泥豆沙什麼的進去,品種花色極多;北方粳糕配料只有一種,即紅棗,色紅個大模樣兒圓潤飽滿的那種紅棗,講究的就只用正宗的陝北大棗或者張掖小棗,且得是大一統,紅色的棗與金燦燦的晶糕是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完完全全融而為一的,任何一塊兒切開來都得要有紅亮亮的棗金燦燦的糕,是專應端午節而生,平常日子裡基本是不做的,——此特指最正宗最傳統的那種粳糕,被油餅抹、亦抹油餅的北方粳糕。

    4、每一絲每一縷每一念的相偎與粘甜

    油餅抹粳糕的神奇處就在於這二者的相遇,它把這樣兩種傳統意義上不能在平常日子裡常態化的食物,以一種最簡單的方式結合,使其常態化成為理所當然,且更入侈衣美食之列。

    最妙是,它們的結合不是1+1=2,而是0.5+0.5=1,這就等同於可入經典的完美婚姻,一男一女兩個人一個家,是兩個圓的重疊,但絕對不是重複,亦不是互不相干的背離,而是恰到好處地保留了各自的鮮明個性特徵同時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另一個新個體新生命新世界。油餅有面香、油香、葷香,入口酥、硬;粳糕有米香、棗香、清香,入口甜、軟。亮晶晶向日葵那樣明朗的淺金色粳糕被木鏟子從大盆裡挑起,一層層在草原兒郎胸膛那樣的紫金色油餅上甜甜抹開,硬朗的油餅就被一個軟柔的嬌軀密密纏牢了,又或者,是軟柔的粳糕被一個韌勁的胸膛密密嵌牢了。

    初入口,口腔上半部分是柔的軟的粘的甜的清香粳糕,口腔下半部分是酥的脆的爽的韌的葷香油餅,它們各自為陣各自以鮮明個性激發各自領地裡可感知美的味蕾神經,它們卻又相互纏牽,讓清香與葷香、酥爽與粘甜完美逆襲,每一絲每一縷每一念的粘甜軟柔都結進鬆脆韌勁裡,激烈出一種新的口感,口腔上半部分與下半部分剎那便是又一程的豁然開朗。

    5、再也瞧不見那安祥足意的守候

    初到平涼那年,現在的文化街是自由市場,你能想得到的、想不到的統統都能找得到,就在那擾攘雜亂裡,有一個油餅抹粳糕的攤點在四中巷與文化街丁字口拐角處,那可真是一景,不論你遲去早去或者路過,那攤兒跟前啥時候都排著隊,很整齊的隊伍,白髮老人稚齡孩童時髦女郎亦或青壯年男子,個個眼眸兒輕喜素臉兒寧安,不爭不搶不起鬨不鬧嚷秩序井然排隊等候,攤主是個上了幾歲的男人,頭髮花白,臉色蒼褐,動作卻極麻利,一鏟抹一餅,量又大,又勻稱。那時候不用塑膠袋,是那種油麻紙,提早裁好的,巴掌般大,四四方方整整齊齊摞在三輪車一角的大紙盒子裡,一個餅抹好了就手抽一張一墊遞出去,再開始下一個,如此迴圈往復,動作流暢,極有律動感。隊排的最長時候一般是早上上班前後,學生或者上班族,大的小的瘦的肥的粗的細的各色的各託一個油餅抹粳糕,心滿意足走兩大步兒吞一大口。

    其實,我到現在也無法理解平涼人為什麼有早餐吃餄餎面的習慣,就像我無法理解人們為什麼迷戀油餅抹粳糕當早餐一樣,這也許便是地域特色小吃之地域文化的神秘與特性吧。居也算久矣,卻還是沒能融化同化成為平涼的至親骨血,就像後孃,再怎麼疼寵那個孩子,瞧瞅在旁人眼裡,卻到底隔了一層,我之對油餅抹粳糕的喜歡類此,是單純的對美好物事的欣賞,就像每每路過,總喜歡瞧看那長長的等候油餅抹粳糕的隊伍,他們臉上的安祥與眼裡頭的足意總讓人一眼一眼的還望。那攤主是有神奇魅力的,後來斷斷續續有三四家攤檔擺在他旁邊,卻沒有一家子有他那般紅火。他只是上午出攤,他說夜裡只能做出那麼多。大頭子賣的差不多了,剩下零散食客,他會順口哼些個小調,或者迷糊子或者秦腔,調兒幽幽長長卻不悽惶,大多時候那詞兒我都聽不太清楚也不很懂,卻還是為他那胡弦似的古意曲回所引誘,會傻站半天聽。

    只是如今,油餅抹粳糕在平涼城幾近絕跡了,那攤位也早已不在了,文化街成了真正意義上的文化街,有越辦越好的中學,有越開越多的書畫店,有越來越規整的垂柳。卻是,再也聽不見那些幽幽長長的古調,再也瞧不見那安祥足意的守候,人們的腳步越來越匆忙,衣裳與口味也越來越時尚前衛國際化,卻也越來越趨同,越來越沒有了性格,沒有了魂兒根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特朗普是政治傻瓜,也有人說特朗普是政治天才,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