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漫說疆字號
-
2 # 稻盛哲學分享
儘可能地多麻煩自己,不去麻煩別人。儘可能地承擔喜怒哀樂,不去大吐苦水。才華配不上野心,就靜下心努力;無法控制的難過,就轉移注意力到喜歡的事上。不誇誇其談,不尋求存在感,和自己友好相處,就是學會了和世界相處。
-
3 # 星原光景
凡人皆有貪慾,靜而不爭,談何容易!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我們每個人在這世上,從出生那一刻起,便要面對形形色色的利益來往。哪怕你是孤家寡人一個,如俗話說的那般“關起大門朝天過”,也總要吃喝拉撒睡。即便你能心靜如水,又如何能靜而不爭,而事實上從遠古時代到現代社會,弱肉強食的法則從未改變。
所以說,靜而不爭,更多的是在心境上,而在現實社會中卻是難上加難。若要靜而不爭,便要無慾無求。若要無慾無求,便要修心養性。靜而不爭的境界,若能從佛法中鑽研,或許能略知一二。
附一篇舊作《閒話偶得》
——我對佛法,一直心存敬畏,舊時略有涉獵,但悟性有限,故未曾深研。一日與朋友閒聊,朋友問:“我欲向佛,你有何建議?”我說:“建議不敢,送你六句話,只是個人淺見!”
一心向佛,
二法不住,
三毒不染,
四大皆空,
五蘊皆空,
六根清淨。
朋友笑而不語,我也笑笑,茶尚有餘溫,飲之坦然……
景曄寫於2018年12月18日
-
4 # 桐柏航拍
首先要有清晰獨立的思想!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默默做事,虛心學習。最主要的是要有學習管理的能力。
-
5 # 牛哥談人生
古人常常會採用某一句先哲的格言警句,用作來激勵、告誡、警示、提醒自己。這句格言是他們立身處世、為人做事的行為指南,古人會將這句格言銘刻在自己座位的右桌角、隨時都能看得到的地方,所以這類格言就被稱之為“座右銘”。
迷茫的現代人已經很少會有座右銘了,但若有人問我有沒有人生座右銘,都無需考慮,我會直接搬出這句: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 老子
人來這世間走一遭,有的人日子過的幸福快樂,有的人生活的簡直一塌糊塗。究其原因,其實皆在各自的心態上。享受幸福快樂的人皆贏在“不爭”,承受煩惱痛苦的人都輸在“計較”。
人生不可能事事順遂,如果總是對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事耿耿於懷、斤斤計較,自己就會一步步淪落為負面情緒的奴隸,最後會活成一副自己都討厭的樣子。
“立志當如山,不如山不能堅定;做人應如水,不如水不能曲達”。做人如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生氣,是在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計較,就是在破壞自己身上的風水。面對生活中的流言蜚語和惡意挑釁,你爭,自亂陣腳、先輸半子;不爭,置身度外、反而會贏。
昔日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回寒山:“只要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當一個人真正悟透了“不爭”二字,便自然擁有了寬恕、包容、諒解、友善、仁慈等美德。當這個人真正做到了與世無爭、與人為善,他便會蛻變得無比強大,因為“仁者無敵”。
生而為人,就應該對自己好點,一切為了自己而快樂的活著。而不能在各種的爭論、爭辯、爭吵、爭執、爭奪、爭搶、爭鬥、爭端之中消耗自己。不爭,不是懦弱、膽怯、逃避或認輸,而是一種人生的大智慧。
人啊,若真正悟透並做到了“不爭”,人生就贏了。道理很簡單,因為: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
6 # 單車工匠坊
歲月不饒人,天天催人老。挫折伴隨著人生,生活充斥著喧囂,什麼是放不下的?什麼是不能放下的?既然憂心竭力、千方百計都無法妀變,不如保持平靜的情緒,接受一切既成事實。
讓傷痕累累的心,在經世間疾風苦雨的搓揉、淋砸後迴歸平靜。理順雜亂的情感,撫平深沉的傷痛,淡泊燥動的心緒。
然後,在平靜中,笑看人間百態,品味人情冷暖,辨悉真心和假意。在平靜中,陪伴家人左右,互享親情關愛,享受生活美好。在平靜中,感受來自內心深處的所有幸福和快樂!
當一切繁雜的憂慮和不快在心底遣散,才能欣然接受命運的安排,厚積薄發、滿懷激情踏上新的征程。
-
7 # 中年英子
人活著總是會想各種辦法讓自己活得更好。“物競天澤,適者生存”雖然是叢林法則,也適宜人類。所以人生存就得有競爭,如何做一個靜而不爭的人呢?
要樹立人生的目標。餘生很短,餘生也很貴,遇事不要和不值得的人糾纏,爭得是非曲直又怎樣呢?無非想證明自己,分清對錯,不相關的人誰會在意呢?浪費了自己的時間,影響了自己的情緒,損失的是自己。不要忘記每天努力做好自己份內的事,實現人生目標。
對於名利、地位、金錢的誘惑,能放下的人是人中龍鳳。放下不一定是放棄,放下的是不爭不搶不與人明爭暗鬥。不放棄的是提高自己,勤奮做好本職工作,等到大家的認可,一切順其自然。明白德不配位,才是職場的大忌。不爭,有能力,也會有屬於自己風生水起的事業。
面對婚姻愛情,付出過,表現過,努力過,所有的優點缺點沒有掩飾過,就是這樣的性格,留不住的人,不爭不挽留,放過別人就是放過自己,有舍才有得。
在生活中,努力做個通透的人,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恬淡中享受生活,不爭就是人生至境,平凡人的幸福。
-
8 # 澡雪堂主談修心
爭是因為貪婪,靜是因為安定,貪婪象火,安定象水,這是兩股截然不同的勢力,而兩股勢力的生滅興衰又各有因緣,貪婪火大,能烤乾水,而安定水盛,則能澆滅火,所以要想不爭,就要培養安定的勢力,只要安定的勢力夠強,就能戰勝貪婪,貪婪沒了,自然也就不爭了。
貪婪是一種煩惱貪是一種煩惱,佛家的《百法明門論》中講根本煩惱有六,隨從煩惱有二十,大小共計有二十六種煩惱,經典同時告訴我們,所有這些煩惱,全都源自於“無明”。
“無明”就是黑暗,我們普通人的智慧,就如同漫漫長夜,放眼望去,到處都是“不知道”,越是不知道,就越害怕,越害怕,就越想知道,但因為“無明”的阻礙,我們又無法如實的知道,如此一來,各種猜測就出來了,這就是煩惱的緣起。
比如在黑夜中獨行的我們,突然看到前面有一個黑影,是什麼又看不清,想走近看又怕是壞人,於是心存忌憚,只好保持一定的距離,憑藉黑暗中微弱的視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去猜測。
如果越看越象壞人,就會越來越害怕,害怕他衝過來,害怕他手裡有兇器,害怕他傷害到自己,這時各種聯想就隨之生起,如果他真的衝過來的話,我應該怎麼跑,往哪裡跑,怎麼求救,怎麼躲藏,等等等等,一系列的聯想就會象癌細胞一樣迅速的擴散。
煩惱也叫“惑”,迷惑,正因為迷惑,道理上不通透,所以才會迷戀一些東西,才會拼命的貪,而且如果有人敢和我們爭,還會引生其它煩惱,比如把這個人當成對手,和他一決雌雄,由煩惱引生行為,然後再去承擔這些行為所引生的一系列後果,這幾乎就是我們的整個人生。
安定能創造智慧智慧是什麼,智慧就象是太陽,是光明,是專門破“無明”的,就象上面舉的例子,在黑暗中進行各種聯想的我們,如果能將智慧這輪太陽昇起,光明頓時照破黑暗,那麼這個黑影馬上就會清清楚楚,無須我們再去猜測。
其實不論它是什麼,只要太陽昇起,一切真相都會大白,敢許它只是根木頭樁子,那麼剛才伴隨著恐懼的一切聯想自然就會灰飛煙滅,話又說回來,即使真的是壞人,那麼在光天化日之下,不是我們忌憚他,而是他應該忌憚我們才對。
這就是智慧的威力,所以佛家將智慧稱為“慧日”,比喻智慧象太陽一樣光明,在“慧日”的照耀下,一切“無明”是無處藏身的,沒有了“無明”這個障礙,道理上自然就通達了,道理上通達了,我們就不會再去“迷”戀,去貪婪,自然也就安靜了。
智慧從哪裡來?智慧從安定中來,古人講“心清水月現,意淨天無雲。”我們的心象水,無明象水中的泥沙,煩惱則象攪動泥沙的輪漿,安定就象是輪漿的制動,把輪漿停下來,泥沙停止了翻動,就會慢慢下沉,水就會恢復清澈,智慧之光自然就會透過來。
總結總之,要想靜而不爭,就要升起慧日,破除無明煩惱,所以不管用什麼方法,首先要關閉內心的聯想,讓心安定下來,這是一切好轉的開始,走好第一步,後面的境界就會越來越好,到那個時候,我們再去談靜而不爭,就不再僅是一個美好的願望,而是唾手可得現實。
-
9 # 天淞子
如何做一個靜而不爭的人?
1、要做一個不爭的人,當然先要“靜”下來,可是人要“靜”下來很難,畢竟活人要吃飯、要喝水、要學習、要工作,尤其是人有幻想、會做夢。人的遠古祖先是遵從叢林原則進化而來的,弱肉強食、你死我活,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格局背景是一場場戰爭、一層層陰謀詭計,人要“靜”下來很困難,甚至有的人一看自己只能“靜”下來了,就乾脆自殺身亡了,可見活人要“靜”下來是非常苦難的,除非你做到一個前提——
2、淡泊名利,人要“靜”下來,先要做到能夠淡泊名利,八十年代之前,中國社會上大批特批名利,高官、教授、學者都被平民百姓給批臭批爛再踏上一隻腳,所以那時候淡泊名利很容易做到,因為名利被強制遏制了,可現在社會提倡功名利祿、追求急功近利、推崇拜金主義,腐敗在上,銅臭味在下,所以要淡泊名利非常困難,八十年代曾經有一個段子,即教授賣茶葉蛋,家裡孩子問教授爸爸你賺多少錢,幾百、一千多,家裡孩子就說人家早成了萬元戶了,怎麼成的萬元戶?做生意啊。可教授說我又不會做生意,孩子他媽說那我做好茶葉蛋你去賣總會吧?結果教授一個月茶葉蛋買下來就賺了好幾千,沒幾個月就成了萬元戶。淡泊名利還要付出非常大的代價,有幾個人能做到?
3、在追求“靜而不爭”的人之前,你還得先問問自己,你為什麼要想做一個靜而不爭的人?“爭”這種行為並不都是壞的、惡的、腐朽的、愚昧的、急功近利的,在升官發財或者商業競爭領域之外,在人的自我修養行為中,完全摒棄“爭”,很多時候也是一種沒出息的懶惰的自我放棄的心態,比如一群人喜歡拍照,都純粹是一種愛好,談不上為了功名利祿,但是追求、競爭一下比別人拍的更好,未必會是一種壞事,因為在這種爭一下的情況下,你可能因此而獲得技藝的提升,對加深攝影藝術修養是正面的,當然時時處處的在遊玩和業餘興趣活動中競爭不已,競爭過度,也未免有違業餘興趣的宗旨。我只是想說,你在追求靜而不爭之前,應該深入的想一想,你為什麼想做一個靜而不爭的人?
——很顯然,要做到靜而不爭,1、先要搞明白自己為什麼要靜而不爭?其中理論性的問題,包括自我動機、心態等等,都分析透徹,2、你還得想通,自己能夠做到淡泊名利嗎?做不到淡泊名利,我勸你別瞎湊這個“靜而不爭”的熱鬧了,3、即便在淡泊名利方面你完全可以做到毫無追求,那麼你還得問問自己,你真的因此可以“靜”下來了嗎?因為還有氣質問題、個性問題、脾氣問題,淡泊名利之後要“靜”下來,你還得好好的加強自我修養,幾年、十多年後,當你看到社會上有違你三觀的事情,你是怎麼想的?你的情緒是否波動?你就知道自己是不是可以“靜”下來了。4、上面都做到了,恭喜你,不用我再告訴你什麼了,你會不爭的。
回覆列表
心靜,以外界誘惑不為動;順其自然,榮譽名利命中有時躲不掉,命裡無時莫強求。做一個心靜的人,各種爭名奪利的慾念都會抵擋在外。心強而靜,心靜而不爭。社會,現實,“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做好自己,守好初心。才能無欲則剛,無慾無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