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軒轅說文史

    大約公元676年的夏季,被譽為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在交趾探望父親後,乘船再次經南海北部灣防城海域時,因正值夏季,風急浪高,漁船顛簸,不幸溺水驚悸而死。

    那麼王勃為什麼會到如此之遠去探望乃父呢?細究,有其今日之果,必有前時之因。那就讓我們來尋其前時之因,解析今日之果吧!

    王勃大約生於650年,字子安,初唐的文學大家。出生於古絳州龍門,出身在一個世代儒學的官宦之家。

    王勃在幼年時就非常聰慧,據史書記載。王勃六歲時就會作詩文,詩文構思巧妙,詞情英邁。九歲就開始讀泰斗級人物顏師古注的《漢書》,同時撰寫《指瑕》十卷,並能指出顏師古的著作錯誤之處。

    十歲時,便飽覽了六經。十二歲至十四歲時,又跟隨當時的名醫曹元,在長安學習《周易》、《黃帝內經》、《難經》等,對“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匱之數”皆有所知曉。

    由此可以看出,王勃早年就顯示出其傑出的文學才能了,可謂是博學多才的“神童”啦!

    663年,年僅十四歲的王勃,學有所成後從長安回到了家鄉。入仕為官是他的最終理想,但因年歲還小,未到朝廷開科取仕的年齡。

    便用上書地方官的做法去叩門,於是寫了《上絳州上官司馬書》等文章。尋找機會入仕,但這次的結果沒有達到王勃的期望。

    後在664年的秋天, 十五歲的王勃等來了再次上書的機會。正直京城高官劉祥道來地方視察,王勃上書直陳政見,以此表明自己積極用世的決心。

    這次上書的結果是,得到劉祥道的大加讚賞,稱其汝乃“神童也!”

    665年,王勃再次上書,透過皇甫常伯向唐高宗獻《乾元殿頌》,盡表其致仕的理想。

    666年,十七歲的王勃又透過李常伯上《宸遊東嶽頌》一篇,如此幾番的多次上書給王勃也積攢了不少的粉絲啦。

    終於得到了應幽素科試的機會,一路是過關斬將,及第後,被授朝散郎,成為了當時朝廷上最年少的命官。

    至此之後,王勃的才氣有了更大的展示舞臺。才思泉湧的王勃,非常高調的撰寫了詞美義壯的《乾元殿頌》,歌功頌德用以驚動聖聽,仕進之心盡表。

    結果是,唐高宗見到此頌詞後大為讚賞,驚歎不已的讚道:“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真乃神童也!”由此進一步的奠定了其四傑之首的地位。有此結果可見,人無論職位高低,都是喜歡被吹捧的。

    王勃在被授予朝散郎和得到高宗的讚賞後,仕途更加的順了。隨後被沛王李賢看重,授予沛王府修撰,搞搞文學創作,後來的結果表明,其實王勃的一生最適合的也就是做這樣的工作啦。

    有一天,他的主子沛王李賢與英王李哲玩鬥雞的遊戲,神童的王勃可能是為了討好主子的原因吧,也或許是有才不表現出來難受的原因吧。竟然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用此法來討伐英王的鬥雞行為,你說這是個什麼事。

    此文一出的結果可想而知啦,王勃小弟須知,你現在是當今聖上欽定的神童,粉絲人數是天量的級別,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受到關注,更別說洋洋灑灑的檄文了。

    唐高宗也是王勃的粉絲呀,高宗閱後,怒而嘆道:“歪才,歪才!二王鬥雞,王勃身為博士,不進行勸誡,反倒作檄文,有意虛構,誇大事態,此人應立即逐出王府。”

    作為一個天天處在政治漩渦中的老手,高宗對此文立即上綱上線了,從政治的高度提出此篇是有意在挑撥離間。

    嘿嘿,這頂帽子一戴,王勃老弟你還會有好結果嗎。曾經朕怎麼給你的,你就得怎麼還給朕,於是欽命將他逐出長安。

    正所謂來得快,去的也快,眼看你起高樓宴賓客,眼看你樓塌了。這就是人生,這就是官場,這就是政治,和智商無關,任你是什麼神童也吧,奇才也罷。

    至此,王勃曾經憑著自己執著的才情和苦心經營剛剛獲得的仕途,就這樣幾乎歸零了。

    在離開長安官場後,王勃便把仕途的失意揮灑在了遊歷和訪友上。天無絕人之路,直到671年秋冬時節,王勃再次等來了人生的又一次入仕途的機會。

    朝廷的科考開始了,於是從遊歷的蜀地匆忙趕回長安參加應試。

    可造化又會弄人,就在回京準備參加科考之際,遇到了身為虢州司法的朋友凌季友。王勃人生的轉折點又來了,這位凌司法說虢州藥物豐富,老弟你知醫識藥草,定會助你宏圖大展,便許了一個參軍之職。

    鬼使神差的是,王勃走馬上任了。原因是什麼呢?還真不好說,是興趣愛好的原因嗎?似乎也有。怕科考時因前科不能肯定入仕,似乎也不能說是沒有這種可能。

    就是這次在虢州任參軍期間,因先藏匿後又殺死了一個叫曹達的官奴罪犯,而犯下了死罪。因為此事,歷史上坑爹的一幕真實的上演了,他的父親時任雍州司功參軍的王福疇,被貶謫到南荒之外的交趾也就是今天的越南當縣令。

    幸運的是,王勃遇到了大赦的機會,命是保住了,但仕途有可能就從此無望了。這件事導致了意想不到的人生拐點,便如文章開頭所述了。

    對於這次殺人事件,有人懷疑是忌才之人陷害的,本人推斷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對於官場的政治事件一切皆有可能,由此看來,從京城被貶的這段期間,似乎這個王勃增長得似乎只有年齒和文采,情商和政治的嗅覺靈敏度絲毫沒有增長吧!

    王勃在大赦出獄後,在家裡清閒了一年多的時光。人生是長跑,處處有風光,時時有轉折,這不,朝廷派人來宣佈恢復他的官職了。

    這時的王勃似乎對官場有了畏懼,沒有接受,從此遠離了官場。說來還是恃才傲物文人清高的性格所致吧,多經歷幾次風雨,漲漲情商,誰知以後會怎樣呢?嘿嘿,哥就是不,哥不玩了。

    於是幹了多數文人仕途失意後都愛做的決定,世界那麼大,出去看看唄。這次去哪呢,老爹因為我的錯被貶那麼的偏遠,趁此就去看望他老人家吧。說真,王勃的這個出發點無可厚非,還應加以褒獎的。

    於是,675年的秋天,王勃從洛陽出發沿運河南下。也就是在這次南下看望老爹的途中,留下了幾段文壇的歷史佳話。

    話說,在王勃探父路過南昌時,正巧趕上了都督閻伯輿新修的滕王閣落成之時。此時閻都督正在滕王閣大宴賓客,王勃是不請自來。

    王勃的名氣可謂是家喻戶曉,粉絲滿天下,閻大都督怎會不知,於是便請他也參加了宴會。

    各位你道這次宴會是幹嗎的,呵呵,內有隱情呀,原來閻大都督的這次聚會,是為了向來賓誇耀一番自己的女婿孟學士的才學呀。

    閻大導演的劇情原本是這樣安排的,事先讓愛婿準備好一篇為滕王閣落成典禮用的序文,假裝是席間即興而作然後書寫給大家看,這當然就會顯得其愛婿是高大上了。

    各位,在做的這些個可都是酒精和久經考驗過得老甲魚了,誰個不知你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嗎。於是又上演了一番千年不變的戲路,各位都推辭不寫。

    正在閻大導演要按所定劇本上演之際,場面狀況突發。啥事,那個仕途屢經挫敗,智商滿滿,情商待考的王勃竟不推辭,欣然接過紙筆,當眾揮筆急書。

    這如何是好,這小子全不按常理出牌,是個愣頭青呀,早知就不要你入宴了,此時又不好不讓寫,只能看看寫得怎樣吧。

    最後的結果大家在教科書上都知道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之句使王勃的《滕王閣序》成為了不朽的名篇。

    諸如“一字千金”的滕王閣“空”字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在人生的最後時刻,經過廣州時,到訪寶莊嚴寺,撰寫寶莊嚴寺舍利塔碑記。“高宗三嘆”等人生軼事,更加奠定了王勃的文壇地位。

    也許是天忌英才吧,就這樣王勃在其人生只有二十七歲時就英年早逝了。在這個年齡上,太多的人,人生或許還沒有真正開始吧。

    從傳統意義的角度來看,縱觀歷史上的那些成功的名人們,那個不是經過人生的長跑。又有幾個曾經贏在起跑線上的,最終也贏得了傳統意義上的人生呢?

    嘆王勃

    軒轅

    博學多才未弱冠,神童美譽天下揚。

    自古英傑多磨難,人生何處偃疏狂。

    涼風遣雨任蕭索,詩文漫旅話蒼涼。

    滕王閣序傳千古,一曲悲歌空斷腸。

    文:軒轅

  • 2 # 碧海晴天58930576

    675年的秋天,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此時的他,已遊歷了東南西北,胸中萬卷書,腳下萬里路,得意過,失意過,眼界胸境都已成熟,最有才華的青春,崢嶸勃發卻無處發洩,內心剛好需要一場勢不可擋的傾吐。

      外環境上,滕王閣巍峨新聳,閻都督高朋滿座,再加秋高氣爽,勝餞醉人……恰如王羲之在惠風和暢的大自然寫蘭亭序,佔盡一切飄逸的風情,王勃在滕王閣上潑墨揮毫,也得了高情萬古的天時地利人和。所以,他的才華噴薄而出,洋洋灑灑的《滕王閣序》,如西山的風雨,鋪天蓋地;如南浦的朝雲,絢爛多姿。

      一切都是那麼地巧合!

      所以,好事的後人,還特意為王勃捏造了一個“時來風送滕王閣”的神話:王勃在贛皖交界處的馬當山,船行遇阻,夜間有白眉神仙對他說,明日重九,滕王閣有高會,若赴宴會,作文章,可不朽。雖然兩地相距六七百里,然神風相助,王勃只覺祥雲縹緲,一夜時間,竟然真趕上了滕王閣的大宴。

      王勃前往拜見,閻都督早知其名氣,欣然相邀。閻都督此次宴客,是為慶祝新閣落成,同時想借機誇耀女婿孟學士的才學。為此,他讓女婿事先寫好詩文,熟記於心,席間假為即興之作,以博才名。

      當閻都督讓人備好紙硯,假意請諸人作序時,與宴人士,都非常識趣,只答應寫了詩歌應付,而寫序的重任,就推託自己才識不足,當需孟學士執筆。誰知筆墨推到王勃面前時,他竟毫不推辭,當眾揮寫起來。

      閻都督不高興了,懶得為王勃捧場,起身離席,轉入帳後,暗中派人盯著王勃,寫了些什麼,及時彙報。

      王勃開筆:豫璋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都督說:老生常談而已。再往後聽,越來越精彩,都督開始沉吟不語。當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都督把女婿都忘了,驚歎道:“天才也!”。於是,閻都督重新入席,為王勃鼓掌。《唐才子傳》記載:“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

      讓我們多摘兩句,複習一下這千古絕唱: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這些話語,多麼大氣磅礴,多麼雄渾蒼勁!雖然身陷困境,依然自信樂觀,盛唐精神,在王勃身上光芒萬丈。

      在這宴上,王勃除了亮瞎眼的序,同時也寫了一首流傳千古的詩。因為序太有名了,詩就被淹沒了。他《滕王閣詩》,其實也同樣鏗鏘有力,時空絕美,讀起來如大珠小珠落玉盤:

      滕王高閣臨江渚,

      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

      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

      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

      檻外長江空自流。

  • 3 # 謳歌勝利

    直到今天,中國文學史上,找不到文采超過《滕王閣序》的文章;也找不到《再別康橋》那樣美的現代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楊陵區和武功縣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