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心理學的確是歸屬於理科的。因為最早的心理學是從實驗室中出來的,自然帶有很重的心理測驗色彩。這就要求人們在學習心理學時,必須掌握數學和統計等一系列知識。中國的學科分佈沿襲蘇聯傳統,很大程度上是忽視人的主動性和個體差異的,所以在最初更傾向於把它列入理科。 但是隨著人越來越關注自身,同時對自身心理狀況越來越瞭解,關於探討人的本性和社會性的心理學分支和流派越來越多。因此,現在的心理學,早已不是隻招理科生的純理科了。大多數學校,對心理學都是文理兼收的。 北師大心理學系並非是全國最好的。但是它在某些心理學分支上,的確是學術帶頭人,而且與國外的交流也比較多。實際上,在選擇學習心理學時,不僅要選擇心理學研究的方向,而且也要選擇心理學的流派。當然,一般學校的招生簡章上並不會談到本系的心理學流派究竟是什麼。但是,在選擇學校時,提前打聽一下這個系裡某個方向最著名的導師是誰,並且從這位導師的作品中瞭解一下他的流派,是很重要的事情。比如說,華南師大的申荷詠和林大的朱建軍,都是精神分析流派的;而清華大學的樊富珉,則在做小組上比較出色。這樣選擇大學時,可以做到比較適合自己的研究興趣。否則,讓一個相信性惡論的權威指導型學生,去學習人本主義流派理論,會是很痛苦的事。 無論文科生還是理科生,學習心理學都是同樣可以的。因為心理學現在的分支眾多。它和每一個其他學科的交叉,都構成一個新的分支學科。例如社會心理學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它是心理學和社會學的交叉。但是在社會心理學內,同樣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研究傾向。一種傾向於社會學的,屬於文科思維;而另一種傾向於心理學,則屬於理科思維。這兩種哪一種都沒錯。中國的中科院和社科院都同時有心理學所,正是因為心理學很難確定究竟是文科學習更有優勢還是理科學習更容易。一般來說,理科生在涉及到測量、統計等數學內容時,會更容易上手;而文科生則在對宏觀理論的分析和把握上更有優勢。無法一言一蔽之,一概而論是理科更好還是文科更好。 醫學心理學是個特例,它對於醫學方面的側重很嚴重。精神病學、病理學,各個方面都要涉及。解剖、腦電也要學習。這對於一個文科生來說,的確是有些難。而且對於成為心理諮詢師來說,並無特別大的助益。只是在確定需要轉診的精神疾病來訪者時,醫學心理學出身的諮詢師會比較敏感。 而如果是想出來做心理諮詢師,個人認為,本科水平還是有點不夠的。因為諮詢師面對的是有心理問題的來訪者,這需要諮詢師本身具備幾項能力:比較全面紮實的理論基礎,可以判斷出來訪者存在的心理問題大致處於某個方面;自身健全的人格,避免諮詢過程中出現無謂的移情,或是自己情緒出現波動而導致諮詢無法繼續;敏銳的眼光,從字裡行間發現來訪者可能存在的心結;足夠的愛心,以保證自己在面對著世間的醜惡和困擾時還能有足夠的勇氣。這裡面除了最後一點,其他三點都是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理論培訓和臨床實踐才能獲得的。幾年本科的學習,知識方面可以保證最基本的內容,前沿一些的就不會涉及;而臨床實踐上,以目前高校本科教育的師生對比比例而言,很難確保每個學生都有實踐的機會,更不用提督導了。所以如果要想做心理諮詢師,我認為碩士學位是比較必須的,同時還需要參加一些國內外的心理學會議或是培訓。在書本的知識外, 要了解國內外最新的心理學動態。此外,國家的心理諮詢師證書也是要考下來的。 如果有機會去國外念心理學,我推薦最好是本科畢業以後再去。一方面,中國的心理學基礎教育雖然薄弱,但是並不比國外的差太多。中國欠缺的是最新的心理學理論和高階的心理學應用。如果可能留學,必須本人具備了一定的心理學基礎後再去。否則那邊一旦教開書,你什麼都聽不懂。更不用提融會貫通。此外,在選擇去國外唸書時,不可冒進。必須充分了解所申請院校的學術淵源和流派背景後方可前往。不然去學了一大通,最後發現和自己的理念完全不符,不單浪費了時間和金錢,很有可能直接就打消了你做心理諮詢師的興趣。
最早的心理學的確是歸屬於理科的。因為最早的心理學是從實驗室中出來的,自然帶有很重的心理測驗色彩。這就要求人們在學習心理學時,必須掌握數學和統計等一系列知識。中國的學科分佈沿襲蘇聯傳統,很大程度上是忽視人的主動性和個體差異的,所以在最初更傾向於把它列入理科。 但是隨著人越來越關注自身,同時對自身心理狀況越來越瞭解,關於探討人的本性和社會性的心理學分支和流派越來越多。因此,現在的心理學,早已不是隻招理科生的純理科了。大多數學校,對心理學都是文理兼收的。 北師大心理學系並非是全國最好的。但是它在某些心理學分支上,的確是學術帶頭人,而且與國外的交流也比較多。實際上,在選擇學習心理學時,不僅要選擇心理學研究的方向,而且也要選擇心理學的流派。當然,一般學校的招生簡章上並不會談到本系的心理學流派究竟是什麼。但是,在選擇學校時,提前打聽一下這個系裡某個方向最著名的導師是誰,並且從這位導師的作品中瞭解一下他的流派,是很重要的事情。比如說,華南師大的申荷詠和林大的朱建軍,都是精神分析流派的;而清華大學的樊富珉,則在做小組上比較出色。這樣選擇大學時,可以做到比較適合自己的研究興趣。否則,讓一個相信性惡論的權威指導型學生,去學習人本主義流派理論,會是很痛苦的事。 無論文科生還是理科生,學習心理學都是同樣可以的。因為心理學現在的分支眾多。它和每一個其他學科的交叉,都構成一個新的分支學科。例如社會心理學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它是心理學和社會學的交叉。但是在社會心理學內,同樣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研究傾向。一種傾向於社會學的,屬於文科思維;而另一種傾向於心理學,則屬於理科思維。這兩種哪一種都沒錯。中國的中科院和社科院都同時有心理學所,正是因為心理學很難確定究竟是文科學習更有優勢還是理科學習更容易。一般來說,理科生在涉及到測量、統計等數學內容時,會更容易上手;而文科生則在對宏觀理論的分析和把握上更有優勢。無法一言一蔽之,一概而論是理科更好還是文科更好。 醫學心理學是個特例,它對於醫學方面的側重很嚴重。精神病學、病理學,各個方面都要涉及。解剖、腦電也要學習。這對於一個文科生來說,的確是有些難。而且對於成為心理諮詢師來說,並無特別大的助益。只是在確定需要轉診的精神疾病來訪者時,醫學心理學出身的諮詢師會比較敏感。 而如果是想出來做心理諮詢師,個人認為,本科水平還是有點不夠的。因為諮詢師面對的是有心理問題的來訪者,這需要諮詢師本身具備幾項能力:比較全面紮實的理論基礎,可以判斷出來訪者存在的心理問題大致處於某個方面;自身健全的人格,避免諮詢過程中出現無謂的移情,或是自己情緒出現波動而導致諮詢無法繼續;敏銳的眼光,從字裡行間發現來訪者可能存在的心結;足夠的愛心,以保證自己在面對著世間的醜惡和困擾時還能有足夠的勇氣。這裡面除了最後一點,其他三點都是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理論培訓和臨床實踐才能獲得的。幾年本科的學習,知識方面可以保證最基本的內容,前沿一些的就不會涉及;而臨床實踐上,以目前高校本科教育的師生對比比例而言,很難確保每個學生都有實踐的機會,更不用提督導了。所以如果要想做心理諮詢師,我認為碩士學位是比較必須的,同時還需要參加一些國內外的心理學會議或是培訓。在書本的知識外, 要了解國內外最新的心理學動態。此外,國家的心理諮詢師證書也是要考下來的。 如果有機會去國外念心理學,我推薦最好是本科畢業以後再去。一方面,中國的心理學基礎教育雖然薄弱,但是並不比國外的差太多。中國欠缺的是最新的心理學理論和高階的心理學應用。如果可能留學,必須本人具備了一定的心理學基礎後再去。否則那邊一旦教開書,你什麼都聽不懂。更不用提融會貫通。此外,在選擇去國外唸書時,不可冒進。必須充分了解所申請院校的學術淵源和流派背景後方可前往。不然去學了一大通,最後發現和自己的理念完全不符,不單浪費了時間和金錢,很有可能直接就打消了你做心理諮詢師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