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塵啃教育人
-
2 # 極客數學幫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對孩子的教育有言傳身教的榜樣作用,當下社會,由於物質生活的日漸充盈,父母總想著:孩子穿不好會被老師和同學看不起。會盡可能多的給予孩子物質包裝,然而就是這樣無形中給予孩子人格發展錯誤的導向。
不僅如此,父母之間的攀比也會孩子造成一定影響,家長群裡常常會曬旅遊、曬豪車,有時候,為了孩子在學校有很好的待遇還會攀比送給老師禮品、禮金,時下吐槽最多的,莫過於家長群變“炫富群”:
有的家長曬出帶孩子出國旅遊和吃大餐的照片;
有的家長曬出孩子的全身名牌的照片;
有的家長則曬出孩子過生日時的奢華場景……
這些都給孩子樹立了錯誤的價值觀導向。
在孩子世界觀、價值觀並沒完全形成之前,這種的行為是要不得的,孩子是沒有分辨能力的,這些炫富、名牌、奢侈品的資訊,長期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思維方式,從而使學生出現效仿和相應的攀比行為。
父母除了停止這些攀比行為,還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孩子之間的攀比,有很重要一部分原因是好勝心強,父母要教孩子懂得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在學生時代,比起這種物質上的攀比,學生應該比學習成績,比體魄、比德行、比上進心。父母要引導孩子,堅定意志,不受外界影響。比起物質,學到真本事,拿到好成績,才是安生立命之根本。
同時父母還要告訴孩子,不要怕孤單,優秀的人,從來不會降低自己原則去將就合群
若變得優秀,自然會吸引同樣優秀的人成為同伴。對於孩子來說,不攀比的心理要從小培養,如果能夠引導孩子,建立健康、向上的價值觀孩子也會受益終生的。
-
3 # 一介書生945
告訴孩子:人比人,氣死人。
人生在世,不可能不和其他人比較,但一是要注意分寸;二是要注意比較的是什麼;
而對於題主來講,用詞是攀比,肯定說明孩子在比較的方向上出了問題。
對於孩子來講,比吃穿用,是常有的事。
在書生看來,想比是正常的,如果孩子對其他孩子的一切都無所謂的話,才是可怕的。
面對孩子的攀比心理,不要想著幾天就解決掉這個問題,需要慢慢來引導。
就說孩子和別人比吃穿用,就要先弄明白孩子是和一個人比,還是和不同的孩子比;
相對而言,和一個比還好;
家長可以和孩子說,那個孩子吃穿用的好,是因為他們家長和孩子有約定,只要孩子學習成績有提高,就獎勵他,所以他才會吃穿用的好。
只要你學習努力,一樣可以達到那個同學的吃穿用水平。
雖然,書生這個辦法,有點欺騙孩子的意思,但可以先穩定住孩子的情緒。
同時,也可以激發起孩子學習的勁頭;
給家長也留出了足夠的時間,去引導孩子的往正確的比較方向上走;
而如果孩子是和多人比較,是比較麻煩的;
其實,家長們也容易犯這樣的錯誤,就是總拿著自家人要和不同的人進行比較,然後發現自家人一無是處。
很多女人喜歡如此比較自家男人,是不是?然後覺得自家男人就是個廢物!
當然,也有男人如此拿自家媳婦和別人比較的,結論就是別人家的媳婦好!
家長們,希望從此不要如此比較!
回到主題,還是說孩子的事,
不過呢,這個又好引導;
因為我們打籃球不如姚明,打乒乓球不如劉國樑,游泳不如孫楊,這麼多不如,並不影響我們。
如果找不同的優秀人才和自己比較,肯定自己是不行的;
讓姚明去游泳,能比得過孫楊嗎?可能連劉國樑都比不過呢。
同樣的,在吃穿用上,也不要如此比較,把孩子引導到和一個人比較上來。
當然,最後,必須要讓孩子明白,和別人比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因為,從主觀和客觀條件上,有的時候,我們都無法戰勝對手。
而最好的比較,是和自己,今天的我們,比昨天進步了嗎?
只要我們的明天會更好,就知足吧。
其實,在此,書生更擔心的是家長會不會總拿別人要求自己的孩子!
如果家長能做到正確的比較,正確的進行攀比;
相信一定能將孩子引導到正確的道路上來,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成長!
希望對題主有所啟發和幫助。
-
4 # 寒冬暖語
現在孩子的攀比心理真的很強,最好給他從小就養成一個好的習慣,現在已經不是我們小時候了,有錢沒錢差距不是很大,記得那時的人們有的吃就行,現在可不同孩子們不剛是吃好喝好的問題了。
孩子的攀比心理雖然很強,但是大多數的主動權還是在父母那裡,我都是按自己的經濟能力來,努力讓孩子們過的好點,畢竟他們還是孩子,只告訴他們別人的東西我們不眼紅,用不著東西再好不能買,不比別人家裡有什麼,你缺什麼我們會努力給你買,但不代表你要什麼都可以。
其實每個孩子的命運都不同,誰不向往好的生活呢!努力讓他們在成長的路上開心快樂健康的長大才是最重要的。
-
5 # 積木育兒
大約在3、4歲的時候,小孩子相互之間經常能看到互相比較的情況,比文具、比吃的、比家長、比家庭、比寵物......任何人和物都能成為他們相互“攀比”的物件。但對於孩子而言,他們本身沒有關於攀比的認知,也就是說,不懂攀比是什麼、代表什麼,所以家長在遇到這樣的情況不要武斷阻止,首先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並且運用正確的方法,將攀比變成一個積極正面的鼓勵方式。
別太“心疼”孩子不要太“心疼”孩子,指的是:在物質上,不要因為別人家有的,但自己的孩子沒有而無條件的快速滿足,看不得孩子眼饞的樣子。這種滿足屬於無原則的滿足,無形中助長了孩子的攀比之心,而且也會覺得理所應當,別人有的自己就應該有,沒有就代表低人一等。而家長這樣的做法背後,真正的目的並不是在滿足孩子自己,而是在滿足自己,是家長內心有了自卑感,在行為方面投射到了孩子身上。所以,孩子之間的攀比,其實是家長“教會”的。
要“心富”不論家境條件怎樣,家長本身一定要心富。心富,代表一個人內心充實,能積極樂觀的面對人生,不論家境如何,努力讓每天都過得有意義,內心具有正能量。心富的家長,不論是金錢觀、價值觀還是人生觀,都很開闊,反之,就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不忿、嫉妒。不論是“心窮”還是“心富”,家長平日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對生活、物質等方面的認知和三觀。
將物質的攀比轉移到目標上如果想把攀比變成積極正面的,家長要在平時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向健康、正面的方向去“攀比”。比如家務活看誰做的最好、跑步誰能堅持最久等。當家長活出了健康的生活狀態,孩子自然會去學習。
-
6 # 普華育兒三部曲
對於過度攀比的孩子,我建議如下:
1、減少過多的表揚和評價
孩子做事本身就可以獲得價值感,感受到快樂。大人如果經常表揚,孩子會產生為了得到表揚而做事的動機,所以,在家庭生活中,要減少對孩子過多的表揚和評價,更多地讓孩子在做事的過程中獲得價值感和快樂的體驗。
2、幫助孩子減壓
減壓是一種矯正人際關注過度的有效方法。比如,平時空閒時,可以輕柔地給孩子按摩全身;睡覺的時候,可以溫水給孩子泡腳,幫助孩子緩解壓力等。
3、保持平常心,避免孩子壓力大
父母完美主義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對孩子的成長是一種極大的傷害。這種心態直接讓孩子感覺自己不好,不被媽媽接納。建議父母要克服完美主義,保持平常心,既積極主動、盡力而為,又順其自然、從容淡定,不苛求事事完美。
-
7 #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孩子一進學校,就產生了愛攀比的心理,經常回家抱怨自己的衣服、鞋子、書包沒有同學的好看,看到同學用漂亮的,或者名牌的衣物書包,心裡就極度嫉妒。必須要父母滿足自己。
網上有一個貼圖,據說是女兒要求母親買高階手機,母親勸買低端但是也可用的手機,女兒堅決不同意,無奈之下,母親給女兒跪下,一臉無奈.
與其說如何消除孩子的攀比心理,不如來探索一下孩子養成攀比心理的源頭。1. 不合理的獎勵行為。
父母經常用獎勵來激發孩子的求知慾,一種透過積極的正強化方式來達成影響孩子行為的教育方法,以此達成孩子的正確認識以及正確行為的養成。滿足孩子的一部分合理的獎勵,可以激發孩子的積極性,但是一旦滿足成為不合理的獎勵時,會使得孩子進入一種誤區,使得孩子認為自己的要求是合理的。
不合理的獎勵行為,反而養成了孩子對物質的偏駁認識。
那麼怎樣的獎勵才是正向的呢?比如與父母一起郊外互動活動,與父母一起打羽毛球等增加親子關係的獎勵才是積極有意義的存在。
2. 家長自身的攀比心理。
有一些家長,在經歷了社會歷練之後,形成的價值觀與物質觀有些偏激,認為別人的孩子有什麼,自己的孩子也要有什麼。孩子在同伴中的優越感逐漸形成,一旦不能滿足時,孩子的心理落差非常大。這些都是源於家長自身的“培養”。
3. 孩子的自卑心理。
孩子天性單純,但是模仿能力極高,好奇心也強,孩子在心理發育尚不完全的時候,競爭性也強,喜歡錶現自己,正是勤奮克服自卑的時候,然而,這樣的勤奮用錯了地方,就變成了愛與人比較,在不能全面認識自己的同時,又特別希望外界環境給予他們讚美。於是,可能在物質上一味地攀比,以此找到尊嚴,受人崇拜的感覺,來掩蓋內心的自卑。
該怎麼做?才能避免或者消除孩子的攀比心理?1. 改變攀比的方向。
原來是物質上的攀比,改為將重心放到學習和日常獨立生活上。
2. 把攀比變成動力。
愛比較是天性,存粹物質攀比,可以改變成為了獲得某項獎勵,而努力奮鬥用自己的智慧換得的獎勵。比如:買不起生日禮物,可以自己親手製作有意義賀卡;又或者積極參與義賣活動,存得的錢下次買漂亮的生日禮物。
3. 在思想上樹立正面Sunny的價值觀。
金錢不是萬能,會使用金錢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才是金錢的使用者。
在孩子下一次想要得到更多更好的物品時,先問一問孩子,得到這樣的物品後的心情是如何的?那種興奮的感覺能持續多久?為得到這樣的物品,父母要花費多少精力和時間去換的?你覺得父母值不值?如果超出了父母的預算,你又會怎麼辦?父母對你的愛減少了嗎?你呢?
不斷與孩子交心談談物質與生活的真諦,也許孩子能給出一份滿意的答案。
回覆列表
我是塵啃老師,專注家庭教育領域優質經驗分享,感恩關注!
面對孩子的攀比之心,怎麼辦?請解決以下問題?
1、先肯定後引導,與孩子同頻,後面的教育才會更輕鬆。孩子。你有這樣的意識,先要恭喜你又長大了,審美能力又提高了是好事。然後在進行引導
2、引導教育孩子書立正確的價值觀。有需求有目標是好事,但是需要自己努力去獲得而不是隻懂得向父母索取,父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給孩子設立過程,家長堅持住立場不能動搖!只有孩子自身的價值觀正確了,意志堅定了,才是解決此問題的核心所在。
3、父母做好榜樣,如果家庭教育環境出了問題,孩子再怎麼教育也改變不了。比如孩子的攀比之心本身就來自父母的耳濡目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