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全村的驕傲先生

    在各種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主角們“飯可以不吃,酒不能不喝”。一言不合就拿著罈子喝。因此就有人對此感到好奇:古代人難道酒量真的那麼大嗎?筆者也查閱了一些資料,才明白為何古代人如此能喝酒。且聽我慢慢道來。

    其實古代人酒量不必現代人的酒量大那麼多,而是醞釀出來的酒存不同罷了。其實他們喝的酒不是蒸餾酒,而是純手工發酵的酒。這種酒也就七八度,最多也就十幾度,類似於現在的米酒和黃酒。因此主角們大喊:“小二,來一壺上好的酒”。其實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解渴。

    據記載,在宋代之前是沒有蒸餾酒的,只有發酵酒。到了宋朝,出現了蒸餾酒,也就是燒酒。到了明朝,人們又不習慣燒酒了,因此才沒有延續下去。到了清朝,蒙古人後裔再次入侵中原,白酒才取代米酒和黃酒等發酵酒,漸漸成為了社會消費的主流。

  • 2 # 翔娛

    自古以來酒代表的是豪情俠義,所謂英雄惜英雄,兄弟相逢三杯酒。我認為梁山好漢喝的是豪情,至於什麼酒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以酒釋情懷。

  • 3 # 歷史兵說

    宋朝時期釀出的酒有兩種:一種是窮人喝的小酒,也就是米酒;一種是富人喝的大酒,也就是非常稀缺蒸餾出來的白酒。

    任何朝代都是窮哥們兒多,所以,宋朝時期的小酒很普及。喝這種小酒,如果還用我們今天的小酒盅慢慢品的話,估計,得把那些豪爽的宋朝基層民眾給活活急死!

    那麼,宋朝的酒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告訴你小酒就和今天的米酒幾乎孿生,這種甜米酒的度數很低,一般都在十度上下。所以,那會兒的老百姓常常用它來解渴。如果想豪飲,就乾脆一碗接一碗,一罈接一罈的整。不過,千萬別小看這米酒度數低,喝多了也會讓你暈頭轉向、霧裡看花上梁山。

  • 4 # 九應

    梁山好漢吃酒,須是大碗,書中有幾處喝酒的描寫,能讓我們從字裡行間看出些東西,登時你便會發現你不是好漢們酒量大,而是古人喝的酒,度數太低。

    印象深的有幾處。

    話說楊志押著生辰綱上東京的時候,路過黃泥崗,眾人熱的不行,突然來了個挑擔賣酒的。楊志疑心有詐,就沒買,卻被扮成棗販子的晁蓋眾人買了一桶“七人立在桶邊,開了桶蓋,輪替換著舀那酒吃,把棗子過口,無一時,一桶酒都吃盡了。”

    七個人用大瓢喝酒,目的是解渴且消暑,如此想來,這酒倒和啤酒有幾分相似。

    還有就是武二郎景陽岡打虎的時候,進了酒店,店主人滿滿篩一碗酒來。“武松拿起碗,一飲而盡,叫道:這酒好生有力氣!”

    很明顯的,武松喝的這酒比比晁蓋眾人喝的那酒勁大多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店主人給武松上酒的時候用的是“篩”字。

    還有,嫂嫂小潘給武松上酒也用的“篩”字:“那婦人慾心似火,……便放了火箸,卻篩了一盞酒來,自呷了一口,剩了大半盞,看著武松道:你若有心,吃了我這半盞兒殘酒……”

    小潘風情,盡顯字句之中!

    糟糕,怎麼說著說就發車了,拉回來拉回來。

    咳咳……我們繼續……

    這說明,那時的酒用的是糧食自然發酵的,酒裡頭有糧食的殘渣,要想喝的口感好,必須等它沉澱過濾再“篩”出來才能招呼客人。

    關於酒裡有沉渣這個現象,古人的一首詩裡也提到過。

    白居易《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詩中的“綠蟻醅新酒”中所謂“綠蟻”就是形容過濾不完全,導致碎米碎渣或酒糟浮在酒面上,時間長了變成了淡綠色像螞蟻一般的糟沫。古代人喝酒的時候會連這些殘渣一同喝下去,渣滓大了還得嚼嚼,如吃飯一般。所以他們也管喝酒叫做吃酒。

    由此可以斷定,他們的酒不但度數低,而且還是渾的,要想好好喝,就得先“篩”一遍。

    那麼,這樣說來,是不是眾好漢都是善飲之人呢?

    那卻不然,別人不知道,最起碼宋江的酒量是不成的。

    話說宋江遛彎,一個人來到“潯陽樓”,叫了一樽“藍橋風月美酒”,又要了些肥羊、嫩雞、釀鵝、精肉,一個人感懷遭遇自斟自飲,不自覺的就喝醉了。

    喝多了就提了首反詩。“宋江寫罷詩……再飲數杯酒,不覺沉醉,力不勝酒……開了房門便倒在床上……酒醒時全然不記得昨日在潯陽樓題詩一節。”

    看這描寫,這是斷片了啊!

    宋江喝了多少?

    一樽。

    樽的解釋:盛酒的器具,下方多有圈足,上有鏤空,中間可點火對器中的酒加熱。

    大概是這樣的

    看起來挺大的,但在宋時一個普通酒店大概不會用青銅器皿,估計會用瓷樽

    宋江一個人,店家估計不會沒眼色的上個大樽,很有可能上的像綠瓶這樣的小樽,也就是最多裝一二斤的一壺。

    這量,就像現代人喝啤酒兩三瓶的樣子,他不但喝醉而且還斷片了。

    看來,但就酒量來說,宋江這人,怕當不得好漢二字。

  • 5 # 香風飄玉蕙

    這酒是什麼樣子的呢?可以從書中找答案。

    1、《水滸傳》第四回描寫五臺山下一家小酒店,有這樣的詩句“破甕榨成黃米酒,柴門挑出布青帘。”由此可知這是米酒。

    2、智取生辰綱,全憑白日鼠白勝的一擔好酒。當白勝唱著“赤日炎炎似火燒”走上岡子來時,眾軍漢看見了,便問道:“你桶裡是什麼東西?”白勝應答道:“是白酒。” 眾軍漢要湊錢買酒吃,楊志不讓。七個販棗的客人買了一桶吃了,眾軍漢見了,心裡癢起來,都想吃。那賣棗子的客人買他一桶吃了,我們胡亂也買他一桶吃,潤一潤喉也好,其實熱渴了,沒奈何。這岡子上又沒討水吃處。從這番話告訴我們,白勝賣的這種酒,可以代替水喝用來解渴。意思是不渾不濁,並不是今天山東的白酒,而且一種榨制酒。

    3、第六十五回寫張順在楊子江遇險後的情景:“張順爬上岸,水淥淥地,轉入林子裡看時,卻是一個村酒店,半夜起來榨酒,破壁縫裡透出燈光。” 榨酒在書中是以各種各樣的名稱出現。從酒的清濁度的質量優劣看,有“白”、“清”、“渾”、“老”、“水”等區別。第五回魯智深道:“灑家不忌葷酒。” 而白勝的酒是指優質純正、色澤清白,次一等的是清酒。

  • 6 # gzj6068

    當年水滸梁山好漢大碗喝的酒是糧食酒,度數比較低。味香醉,色深濁。沒有乙醇,不摻水,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武松連喝十八碗這樣的好酒上山能把虎打死,歷史證明中國古代釀得糧食酒非常優質!

  • 7 # 寒江獨釣z

    對於經典水滸傳,大家是褒貶不一,眾說紛紜。

    其中大碗喝酒的酒,我也贊同是米酒一類的酒。

    我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說梁山的酒。只當是一個喜歡水滸的讀者來湊個熱鬧。

    梁山好漢大碗喝酒,喝出了熱血男兒,喝出了英雄末路,酒中浸滿了平民天真的生存理想,酒中看透了不公平的世態人情。

    對於三碗不過崗的善意,酷愛喝酒的他卻偏要來個十八碗的盡興。官府的榜文和店家的勸告,卻擋不住酒入豪腸的腳步。景陽崗害人的大蟲,最就成就了打虎的英雄。所以,每次看到軍人喝酒砸碗的舉動,就想起那句這才是男人喝的玩藝兒的衝動。喝酒,喝出了熱血男兒 ___武松。

    有時我在想,我們這些人是不是太聽話了。我們習慣了忍辱負重。對的當然要聽,無法判斷的可以拭目以待,假的呢?

    對於那個下著茫茫大雪的山神廟,因為大雪已壓塌了他唯一棲身的破草房,曾經的武功教頭連自己老婆都保護不了。只有大碗酒,不,是葫蘆裡僅有的一點液體稍稍讓他感到一絲溫喛。林沖,喝的是英雄末路。茫茫大雪,也蓋不住人間的醜惡。大碗喝酒的地方成了英雄唯一的歸宿。

    我常想,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肚子吃飽,吃個盡興。人人有酒喝,家家有肉吃,但這個場景,在書中,只有在梁山上才有。

    酒,華人的飲料,從醉臥沙場君莫笑,到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悠悠歲月酒,喝駝牌麴酒。喝出這麼多名堂。

    可樂有嗎?

  • 8 # 無名小草134387980

    宋代酒一般都是米酒,是米東加酒酵母發酵而成,過濾其汁而成,和現代制曲蒸溜酒完不同,其度數與現代卑酒啤酒花度數上下相差無幾,大約在酒精度8到18度之間,比我們喝的啤酒酒精度要高的多,但與現代白酒又低的多,所以才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形成。

  • 9 # 醬酒文化博物館

    謝邀。水滸傳裡面的酒量在他們的那個歷史社會上的確是好,但如果能讓他們到當今的社會,他們的酒量我覺得能喝一斤的基本沒幾個,個人認為,他們那個年代喝的酒也許就是那種米酒,也就像現在那些少數民族釀造的什麼“高山流水”之類的米酒,酒的度數大約也就是9到10多度左右,度數不高,喝酒就像喝水,但是這個酒後勁就特別足,一開始喝覺得沒事,能喝,但到最後你會醉得很慘,還會很飄逸。所以我建議,喝酒還是喝高度酒。 這是小編的觀點,希望大家指點迷津。歡迎關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十怎樣給老祖宗上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