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華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節日起源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說法諸多,其中有幾種較具代表性的說法。春節源於臘祭、源於巫術儀式說、源於鬼節說等。其中最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繼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時間演變 春節以前也稱元旦,是在正月的第一天。而中國曆代的正月的設定日期卻並不一致:
夏朝用孟春(即正月)為正月。
商朝用臘月(十二月)為正月。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規定以十月為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歷。
漢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學家落下閎、鄧平等人制訂了《太初曆》,將原來以十月為歲首改為以孟春為歲首,後人在此基本上逐漸完善為我們當今使用的陰曆(即農曆),落下閎也被稱為“春節老人”。此後中國一直沿用夏曆(陰曆,又稱農曆)紀年,直到清朝末年,長達2080年。
把農曆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是辛亥革命後的事。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由於那時要改用陽曆,為了區分農、陽兩節,袁世凱將元旦定義為西曆01月01日,將農曆正月初一改名為春節。
華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華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節日起源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說法諸多,其中有幾種較具代表性的說法。春節源於臘祭、源於巫術儀式說、源於鬼節說等。其中最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繼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時間演變 春節以前也稱元旦,是在正月的第一天。而中國曆代的正月的設定日期卻並不一致:
夏朝用孟春(即正月)為正月。
商朝用臘月(十二月)為正月。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規定以十月為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歷。
漢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學家落下閎、鄧平等人制訂了《太初曆》,將原來以十月為歲首改為以孟春為歲首,後人在此基本上逐漸完善為我們當今使用的陰曆(即農曆),落下閎也被稱為“春節老人”。此後中國一直沿用夏曆(陰曆,又稱農曆)紀年,直到清朝末年,長達2080年。
把農曆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是辛亥革命後的事。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由於那時要改用陽曆,為了區分農、陽兩節,袁世凱將元旦定義為西曆01月01日,將農曆正月初一改名為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