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蕎麥花991

    學習寫詩,第一步就是朗讀,也就是寫詩語句流暢的基礎。

    現在很多人學習詩詞,從格律詩開始,以為學會格律詩,就算詩詞高手了,這是大錯特錯的!

    古人學詩,從讀書識字開始,先生帶著學童讀詩,朗朗讀書聲。這樣就建立起詩的審美參照物~朗讀。

    無論有平仄無平仄,都需要把話說順溜了,這是審美的基礎,連話都說不利索,強調平仄有什麼用!

    思念是美麗孤獨,孤獨之人佇窗前。

    聞得蛙鳴湖邊晚,望斷秋水月光寒。

    這個曾經的練習,沒有平仄格律的參照,只是按照詩的味道朗讀著寫,這就是初學詩詞要經歷的。切記:不要開始就平仄格律,很容易寫成“八股體”或“老幹體”,因為古詩的味道沒有建立起來。

    西風昨夜駐窗前,夢裡青花落地寒。

    都是春耕夏挑水,枝繁葉茂在來年。

    這是後來對照著絕句的平仄格式寫的,其中夏挑水的“挑”字,應該按要求用仄聲,而“挑”“澆”字都是平聲,知道就行了,沒必要改。

    詩言志,勉勵自己、告誡自己等,自己喜歡,別人能看懂,OK了。

  • 2 # 老街味道

    問題:有人說才開始學寫詩,讀起來流暢就行,你同意他的觀點嗎?

    .....

    前言

    剛剛開始學習寫詩的時候,讀起來做到文通字順,這是學詩的基本要求,老街同意這種觀點。雖然詩家語不同於散文用語,但是起步階段不需要了解的太多,可以按部就班而來。

    不過並不是讀起來流暢,每句字數一樣就是詩了。我們的舊體詩有格律詩(近體詩)和非格律詩(古體詩)之分。很多人以為,我不懂格律詩,寫古體詩做到“讀起來流暢就行”,如果這樣認為就大錯特錯了。那是您不瞭解,即使是古體詩也是有規矩的。

    一、什麼是古絕句?

    古體詩有四句的,有六句、八句的,還有八句以上的。老街以為入門時可以從古體絕句學起,不要考慮什麼意境、平仄。

    絕句有近體絕句,必須要符合格律要求;也有古體絕句,簡稱古絕句,就是不需要考慮平仄的絕句, 但是一定要知道怎麼押韻,否則還不能說是會寫詩。

    二、詩的押韻

    詩的第二句和第四句押韻是基本條件,注意要麼同時押平聲韻,要麼同時押仄聲韻。

    1、五言絕句押仄聲韻,王維《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響、上,押仄聲韻。

    2、五言絕句押平聲韻,李白《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光、霜、鄉,押平聲韻。

    3、七言絕句(仄韻)《洛橋晚望 》唐朝 孟郊

    天津橋下冰初結,洛陽陌上人行絕。榆柳蕭疏樓閣閒,月明直見嵩山雪。

    結、絕、雪押仄聲韻。

    4、七言古體絕句,李白的《結襪子》押平聲韻

    燕南壯士吳門豪,築中置鉛魚隱刀。感君恩重許君命,太山一擲輕鴻毛。豪、刀、毛押平聲韻。

    注:古體詩沒有近體詩那麼嚴格,對第一句是否押韻以及最後一字的平仄不是特別嚴格。不過一般來說第一句不押韻的話,要和第二句、 第四句的韻腳平仄相反,這種細節在齊梁時期詩人就非常注意了,這屬於永明體中“八病”之一:上尾。

    上尾詩者,五言詩中第五字不得與第十字同聲。 名為上尾。詩曰:“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三、押韻的大忌

    絕句只有四句,不存在換韻的情況,所以第二句的韻腳和第四句的韻腳平仄不同是押韻的大忌。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就是落韻。無論您的語句再怎麼通順,做出來的也不是舊體詩。例如: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旁。

    第二句韻腳是仄聲:響,第四句韻腳是平聲:旁,這種押韻方式就不是古詩了。

    注:仄聲:類似於普通話的三聲和四聲:馬,罵;平聲:類似於普通話的一聲和二聲:媽、麻。

    結語

    上面說的就是一件事:作古體絕句一定要注意怎麼押韻。

    會押韻了,然後才能說“讀起來流暢就行”,如果您發現某位“詩人”犯了這個錯誤,您可以斷定他是個外行。

  • 3 # 土木tutututuabc123

    同意。剛開始學能做到流暢就不易。

    要求寫出意境合乎格律,那不可能,

    得慢慢來,勤學習,多寫多練才成。

  • 4 # 酌詞習格律

    有人說,學寫詩讀起來流暢就行,對此不敢苟同!

    如果學寫格律詩,只講究“流暢”是遠遠不夠的。學寫格律詩,還須從正格開始,嚴格遵守和講究“粘對”,押平聲韻且一韻到底,詩句避免出現“出韻”、“撞韻”、“擠韻”、“連韻”、“湊韻”,遵守“兩兩交替”的用字原則,規避“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等詩家公認的詩病。律詩還要求中間兩聯必須對仗,除對仗外避免重複用字。現代人寫的格律詩,最好標明所用的聲韻系統,以免新舊韻有衝突時被人詬病!

    在講究格律詩體裁形式規則的前提下,還要聯絡現實生活,表達真情實感,不作無病呻吟,規避堆砌辭藻或無內在關聯的“意象”,學習借鑑古人酌詞煉句的典範,用字準確,切合情理,儘可能避免出現多音字。

    總而言之,思想內容與體裁形式的完美統一,才是格律詩和一切文學體裁作品的最高要求。今以五言律絕和律詩各一首示例,以拋磚引玉:

    此生歲月淒涼

    五絕·仄起(首句入韻)

    小雪月兒圓,

    淒涼照夜天。

    孓身離室內,

    在外有誰憐?

    何有知心憐

    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韻)

    小雪冰輪照①,

    離家苦萬千②。

    野鬼尚沾錢④。

    病樹臨春翠⑤,

    凋花墜地蔫⑥。

    知心人未遇⑦,

    再者,讀起來流暢的,不一定是格律詩,古體詩、自由詩、打油詩或散文、小說、運用文等各種體裁,都要求讀起來順暢才好!

    【註釋】

    ①正值農曆十月十五小雪節令的南方,一輪圓月當空高照。

    ②獨自離開家門外出時孤悽苦悶的心情,五味雜陳,難以表達。

    ④遊蕩在外而無家人供奉的野鬼,也能沾邊得到外族世人施捨的紙錢。

    ⑤冬天蕭條的枯木,到春天時,還能得到春雨的滋潤,重新長出綠葉。

    ⑥可是,寒風摧殘下的花朵,墜落到地上很快萎蔫而失去生命。

    ⑦知冷知熱,相敬如賓的知心人平生未能遇到。

  • 5 # 黃土情愫

    題主也沒標明,這裡以舊體詩為例說。

    是那樣,詩讀起來要自然流暢。好詩,讀起來一定是流暢的。

    學寫詩,從讀到頌,再到寫,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首先要喜愛,如果不喜愛是寫不出好詩的。喜愛,可以說,是最好的老師。

    1,讀,如果連詩都讀不順,怎麼寫呢。

    首先,要有選擇性的去讀,讀一些名篇佳作,在讀的過程中,選擇自己喜愛的詩詞做為重點,能讀出了詩人筆尖那流暢的韻律(也是詩人心中那種對詩衷愛的熾熱的感情)。就可以開始摸擬著練習寫了。

    這時,你即能懂詩,又依然熱愛著它,可以說你已走出了第一步。

    2,頌,就是你在讀的過程中,在心中所產生的試圖呤詠的衝動(讀,是能看到的一個行為;頌,是心理上的共鳴和衝動,也就是靈感的產生過程)。

    當你在讀的過程中,和詩者產生了共鳴,有一種想把這種感情頌出來,或寫出來的衝動,那你就去寫。但是把這種衝動寫出來了,卻不甚盡然,連自己都覺得不象樣子,那也無所謂,只要你熱衷於此,那就一如即往地在心中默默地去頌,有條件最好是寫出來。

    只要這樣讀頌結合,循序漸進,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慢慢地,你就會驚奇的發現,會頌出來很有詩意的一句詩句。這時,你就可以寫了,雖然不甚盡然,讀起來也是順暢的,還有了那麼一點點的詩意在。3,寫,就是把在頌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句子有機地串聯起來。

    如果這時你亦然一如即往地熱衷於此,那麼,可以說你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剩下的,就看你的悟性和勤奮了,常言,勤能補拙,鐵杵磨針,只要不間斷地讀,頌,寫,一切盡在不言之中。

    這裡,也就只有――祝你成功。

  • 6 # 東方神韻2018

    我個人非常贊同這個觀點。

    古往今來,寫詩作詞都是從不會開始,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發展規律,古詩的韻味和格律形成於歷史沿革的過程中,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底蘊。

    如今,對於我們的現代人寫詩來說,有借鑑之路可走,這比起我們古人從零開始寫作,可謂是相對輕鬆了許多。可一味的追求古風古體,過份的強調格律模板般的套用的的確確有商榷之處。

    歷史的傳承很必要,而歷史的發展更重要,敢於在繼承中發展,才是當今社會所應具有膽識與魄力。古人能夠走出一條詩歌的誕生之路,後人為何不能使其光大而再拓新途? 寫出新時代、新意境和新作品,比咬文嚼字,古怪雜語的套用不知要重要多少倍。那些總是強調不按古律韻味寫作非詩的論調者,應當清醒地思考一下。首先,先看一看自己是不是真正的詩人?再者,回過頭來看看自己的“佳作”和“假作”水平如何?如果自己的詩作隨便找來幾個漢字拼湊一個符合押韻和格律的所謂“大作“,然後就把它標榜為是真正的詩作。我真的不敢想象,這樣的作品還有什麼存在的價值?這樣的所謂的“詩家”還有什麼資格對別人的作品來指手劃腳?不懂裝懂者是否該靜心自省?

    總而言之,歷史發展不可阻擋,繼承創新永不停步,中國的詩詞文化必將結出豐碩的成果!

  • 7 # 使用者綠水青山高克林

    詩以言志,樂以達情。

    古代,中國詩歌都是以音樂為協和來表達個人情感:或悅人,或說史,或論世,或表景,或修物。詩,一定要流暢Lavida悠遠幽深,若曲水流觴若風雲變幻若星月迷麗若鳳鳥和鳴若乾天浩海若蒼山玄原,無論怎樣的運辭疊字,終須要讓讀詩之人能夠朗朗上口、感知自如。

    欲提高詩歌的品質,用典也是必須的。即把前人的成句佳詞典故事蹟用在自己的詩歌中,來準確率意地表達情感心志。

    寫好詩歌,詞彙的累積和組織也非常重要。太過白話通俗的詩中能有一句一組震懾人心的佳語,會讓你的詩歌平添姿彩。

    最後,詩歌一定要和韻,無論是寫格律詩,還是寫現代詩,都應該在韻腳上下下功夫,這樣的詩歌朗誦起來就會樂感十足清麗爽朗!

    至於格律詩的平仄對仗等要求,只好慢慢來吧,這個,我是差得太遠太遠的嘍。

  • 8 # 15800889245

    對的,我們新一代不太懂古詩,我們也不要被古詩詞束縛,現代寫現代詩,通俗易懂,容許有不同的文化層,年齡層,參與學習。

  • 9 # 了了山人1

    什麼樣的才算是詩?同樣的句子,你懂了,感同身受,你就可以把它看做是詩,你不懂,覺得狗屁不通,自然你就不把它看做是詩。

  • 10 # 智圓行方wym

    如果你說的是學寫舊體詩,老夫十分同意,雖然我自詡舊體詩已經可以信手拈來。我們不能刻舟求劍而是應當與時俱進。現在早已經不是小農經濟時代了,華人不必把大量的時間耗費在搖頭晃腦地吟詩作詞上面了。所謂的“才高八斗”也不再僅僅是限於玩弄漢文字了。另外,舊體詩不僅僅要糾結於平仄格律,還要會用典。這些都是和現代社會格格不入的。老朽主張應當發展現代體新詩。但是一定要把詩和散文區別開來!並不是把句子排列成詩的樣子就是詩了!詩一定要語言優美,讀起來朗朗上口!須知詩是語言的精華,這一點是靈魂!老朽很推崇小說《紅巖》裡面的新詩!“任你把皮鞭舉得高高!。。。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給你自由!"可是我知道,人的身軀怎麼能從狗洞裡爬出?。。。”讀起來多麼鏗鏘有力!可惜後來新詩走了邪路,如同今天的醜書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我需要獨自站在,遠方的沙場,武器就是我緊握的夢想,朝著心中的方向,哪怕眾神會在彼岸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