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93567226855
-
2 # 錦繡中華一捧土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把題目中的“孩子”做這個界定。一般情況下3歲以內我們稱之為嬰兒。3歲以上7歲以內叫做幼兒。7歲以上到初中畢業我們把他們看做孩子階段。對於不同階段自私的孩子,家長往往採取不同的方法。
嬰兒如果自私自利,那不是自私自利,那往往是孩子自我意識覺醒的主要體現。因為他們沒有太多的私利,只是在成長過程中,他需要與母親,家庭成員,甚至其他小朋友區別來來。甚至也萌發出物權意識,具有屬性意識。所以能夠佔有謝謝物品,也是孩子自我意識萌芽的必經階段。往往與自私自利沒有一點關係。所以家長,不僅僅不能貼標籤,而是要知道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裡,沒有所謂“自私自利”的表現,長大後也不會建立物權意識,與別人的關係也不可能做出理性的判斷與處理。
幼兒期的自私自利,那是家長的示範引導不到位。所以只要家長做好身教,教育孩子學會與小朋友分享自己的食品和玩具,堅持一段時間,幼兒就知道自己可以透過分享物品,增加自己住人的魅力,也可以分享其他小朋友的物品。因此引導教育孩子最高的辦法,就是說教的同時,家長一定要做好示範。
小學與初中階段的孩子,如果表現自私自利,那麼家長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家長做好示範,讓行為成為孩子楷模。
第二,與孩子老師加強聯絡,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配合學校活動,讓孩子在參加學校活動中,向其他同學學習。也許在不知不覺中就可以擴大視野,擴大胸懷,學會交流與溝通,在活動中也會慢慢改自己的斤斤計較自私自利的毛病。
-
3 # 雙寶老媽
人的本性就是自私的,你敢拍著胸口大聲的說“我絕對不自私”嗎?
我相信沒有一個人敢這麼做,就連現在網上的那些所謂的大神也不過是更懂偽裝的自私者而已
不要責怪孩子,孩子太過純真,還不懂偽裝,他們只知道把最真實的自己展現出來
而我們父母只需要做到教會孩子明辨是非對錯,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懂得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道理,不能因為自己的私慾而不擇手段,不能去做傷天害理的事情
同時也要讓孩子明白,自私是正常的,但不能因為是正常的就不去節制,要學會控制自己,理性對待事情
經過我反覆的思考之後,我認為惟有一種東西能與自私抗衡——愛心
愛心真的很神奇,愛心可以溫暖冰冷的人心,可以改變人的本性,愛心既可以改變自己也可以改變他人
所以我們一定要讓孩子擁有一顆仁愛之心,只有這樣,孩子才能不被這個浮華的世界矇蔽雙眼
-
4 # 何金衛育兒
首先我想知道大家對於自私的定義,比如兩歲左右的孩子會說這是我的,記得我兒子三週歲的時候,出去吃漢堡就會說這是我的,不讓爸爸媽媽吃。這不是自私,孩子兩週歲萌生了自我,這個時候不分享,是年齡特點。
其次,孩子生下來真的是非常美好的,她們不知道什麼是自私,所以家長儘量不要給孩子定義為自私,遇見事情可以多聽孩子說。聽完孩子解釋,也許我們就明白了。
-
5 # 侯媽家庭教育
現在很多孩子受到父母的溺愛,養成自私的性格,如果父母不加以引導,長大後很容易成為一個自私的人。父母發現孩子有自私的行為,如果引導的孩子呢?
一、鼓勵分享
父母要鼓勵孩子學會分享,讓孩子明白分享不代表著失去,分享能夠獲得友誼和快樂。
二、父母做好榜樣
父母要做好言傳身教,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言行,平時做事情大方不小氣,對孩子能夠起到正面的影響。
三、不以孩子為中心
父母在家裡不能溺愛孩子,不以孩子為中心,不給孩子特殊地位,多讓孩子動手做家務,讓孩子明白只有付出才有回報。
四、參加集體活動
父母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讓孩子瞭解集體的力量,需要別人幫助的前提是先幫助別人。
-
6 # 一度甄選
你必須明白,不願分享是寶寶的天性。尊重他,而不是用哄騙的方式讓他“分享”。這種態度會讓寶寶有安全感,同時會鼓勵他變得大方起來——因為他不用帶著“可能被騙”的猜忌心來守護自己的東西。
自我意識敏感期,我的我的我的成了孩子的口頭禪其實孩子在2歲左右的時候,許多的媽媽都開始注意到,當其他的小朋友來家裡玩時,自己的孩子不願意和別人分享玩具也不願意讓別人看他們的書,就算是他自己不想玩的、不願看的也決不讓別的孩子動,誰一拿,他立刻就說:“我的。”有的小朋友在戶外玩耍時,見到別的小朋友玩東西,就要跑過去不由分說地搶過來,而且振振有詞地說:“我的。”然後強行據為己有,媽媽們總是被弄得哭笑不得。但其實孩子是處於自我意識敏感期,並不是自私,而是自我意識的萌芽。
我們在幼兒園也能看到處於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上幼兒園時帶的所有東西都不許別人動,也不讓老師幫助他們提書包或別的東西。有時候書包特別重,有時候還要帶被子,孩子就寧願把東西拖在地上拉著走,也不讓老師幫助。必須親自拿著,因為那是他的。即使是進教室時脫下的鞋子,也要堅定的放在自己的書包裡,當然就更不願意給別人分享任何東西了。在這個年齡的孩子,什麼都是“我的”,拿什麼都是“我的”,總之全都是“我的”,好像這時候他們唯一的事情就是看著“我的”所有的東西,除此之外的任何事情都不重要了。
這些時候父母常常感到不解,感到難堪,覺得沒法改變和說服孩子,甚至習慣性地把孩子的這些行為解釋為自私的表現。如果這種現象再持續下去,家長們就會說,我這孩子怎麼越來越自私了,什麼都不讓別人動,動不動就說這是我的這是我的。實際上這個時候的孩子跟自私是毫無關係的,我們一定要區分清楚自我和自私的關係。自私指的是在利益上發生衝突的時候,我們選擇了損害他人的利益,而滿足我自己的利益,這樣的情況才叫做自私。那麼自我呢?指的是一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情感、心理和意志的需要行使自己的計劃、支配自己的行為。
那面對孩子這樣的行為,我們該怎麼做呢?一、是不必太焦慮。有的孩子性格強勢,所謂的“自私”表現的就明顯一些。有的孩子性格柔和,就會顯得很大公無私。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幼兒自我意識形成和發展的最初階段,他們心理活動都單純圍繞自我出發,獲取自己想要的一切東西。隨著時間推移和閱歷的豐富,這種自我中心行為將逐漸轉為接納他人和減少利己行為。
二、是要從“吃”上著手讓孩子學會分享。吃是孩子最看重的東西。現在從外面買回來好吃的,只要是能分享的東西,我都會當著孩子面,分出一些給家裡其他人。一開始,孩子會大哭大鬧,但久而久之孩子也習慣了。上週參加一個小朋友生日聚會,帶回來一塊兒蛋糕,女兒還主動給爸爸留出一小塊兒,等著爸爸加班回來後一起吃。
另外,我們還可以透過模擬遊戲和讀繪本的方式教給孩子一些分享的技巧,但更好的是在實踐中引導。前一段帶孩子到外面玩兒,孩子想騎一個小姐姐的車,遇挫後孩子眼淚汪汪得回來了。我說:“你再去試試,拿你的玩具和姐姐交換,看看怎麼樣?”孩子順利成功地騎到了車,很開心。
三、是營造家庭分享的氛圍。我跟老公約定,父母做完飯後,我們都主動幫助把飯菜盛好;一些好吃的菜,主動給父母多夾一些;吃完飯後,讓父母坐下休息休息,我們主動把碗洗了。相信這些舉動,會對孩子有示範作用。
四、是為孩子創造與小夥伴交往的機會。孩子在家比較強勢,我就經常帶她到朋友家玩,去時還要帶上自己的一些玩具。到一個陌生環境,孩子就沒那麼“囂張”了,能夠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了。我還發現,孩子在一起多接觸,熟悉了過後,大家就能玩得比較融洽。前幾天,朋友帶孩子來我家玩,孩子開始哭鬧,不願意分享。我堅持讓朋友帶孩子留下來。半小時過後,兩個孩子熟悉了,玩的特別高興,孩子把很多好玩的玩具都拿出來和小朋友一起玩。離開時,兩個小朋友還在一起熱情的擁抱,並說:“把我的牛奶讓姐姐帶回家喝吧。”最近還一直嘟囔,要讓朋友家孩子來玩兒。
總之,在孩子所謂“自私”問題的教育上,不要恐慌焦慮,要在示範中言傳身教,在生活上潛移默化,在互動間耳濡目染,相信問題一定能妥善解決。
-
7 # 瘋狂爸比
我們常常說:“這個孩子怎麼這麼自私,只想著自己?”或者說:“這孩子怎麼這麼任性?一點都不體諒我們。”
其實我們所謂孩子自私、任性,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說孩子對別人缺乏理解、關心和體諒,而這些其實都是他對別人缺乏愛心的具體表現。
要想幫助孩子不在自私任性,那我們就得知道原因,對症下藥。
原因其實是非常多的,我們常見的有以下兩點:
第一,家庭太過溺愛孩子。如今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典0型的“四二一”家庭結構使得家中幾代人的寵愛都傾注在一個孩子的身上。所有的大人們事事以孩子為中心,久而久之,孩子將會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更會逐漸形成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的自私心理和行為習慣。
第二,家長們所謂的回報心理。什麼是回報心理呢?不少的家長認為自己在孩子小的時候對他好,萬般疼愛,那麼孩子以後一定會回報自己,事實上,從小被溺愛、養尊處優、唯我獨尊的孩子,長大以後是很難回報父母的。因為他在成長過程中一直是愛的接收者,只學會瞭如何接受愛。而不知道該怎麼樣去付出愛,他沒有任何的意識。
孩子自私任性,作為家長,我們該怎麼辦?如何趁著孩子還小去培養孩子的愛心,讓他不再自私任性呢?
1.進行情感交流。首先,我們要多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我們所說的情感交流,並不是將孩子摁住,然後強迫他跟我們進行一對一的交流,而是一種閒談似的隨性的交流。任性自私這樣的習慣一旦養成,孩子就會以“我”字當頭,自我情感意識就會非常的強烈,在這種情況下強迫性的一對一教育,會令孩子十分的反感,容易產生逆反去牴觸這樣的教育。因此,採取閒談式的聊天,如果可以適時地抓住孩子談話中某些抒發情感的內容,也真誠地講述自己的感受,既給孩子製造了了解父母的機會,也可以使得他對父母產生朋友似的親近感。建立在這種關係的說服教育也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作為回報,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表現的更為友愛。
2.做到以身作則。以身作則這句話可能已經被說爛了吧?當好孩子的榜樣,確實是十分重要的,家長對他人的一言一行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如果家人能用有愛的行為去對待他人,那麼孩子也會去模仿父母的行為,強化對愛的意識。
3.有意識的引導。有意識的引導也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孩子在小的時候沒有特別的感受能明白自己是自私的。那麼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引導他去辨別自私的行為,或者去做一些“給予”的事情。就比如媽媽要過生日了,可以提醒他:媽媽馬上要過生日了,你覺得怎樣才能讓媽媽感受到你對媽媽的愛呢?而當孩子付出行動,真誠的為你送上祝福,或者是自己做一個小禮物的時候,你就應該以讚揚的語氣,及時的表揚他。讓他體驗到付出的喜悅,能激起他關愛別人的強烈慾望,也可以慢慢的養成關愛他人的健康心理。
4.注意環境影響。最後,要注意的是:環境總是會影響一個人的生長,對於孩子來說就更為明顯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學校,因此創造一個溫馨愉快的家庭氛圍是我們必須要做的。幸福和諧的家庭環境會使孩子在良好的環境薰陶下學會做人,不光影響他去改變自私,更會影響他的一生。
回覆列表
如果發現你的孩子自私,那就得從父母那找問題了,因為父母的行為會影響到你的孩子,各位家長應該知道你的孩子為什麼自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