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上的白橙君

    對於項羽為什麼不選擇東山再起而選擇自刎,白橙君認為有以下個原因:

    第一個:性格原因

    大家都知道史書上有說過的有關項羽的幾個故事,第一個是破釜沉舟,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項羽是一個勇猛,霸氣的人,楚霸王人如其名!還有一個是鴻門宴 ,從這個故事就能看出就可以看出項羽的弱點,柔憂寡斷,缺乏果斷。之所以不選擇東山再起是性格上的孤傲,這使他無法接受失敗,曾經可以任他宰割的劉邦,奸詐狡猾的劉邦,在項羽眼裡,可能劉邦就是個宵小之輩,輸在這樣一個人手裡,是不可原諒的,楚霸王烏江自刎,是性格使然!項羽終究不是劉邦,隱忍的項羽就不是霸王了!

    第二個:不願牽連江東父老

    項羽很清楚,劉邦是不會放過他的,一旦逃到江東,那麼江東父老將受到無情的殘殺,當初從江東帶走的幾千士兵,如今一個都沒帶回來,項羽又怎麼能再去連累這些江東子弟呢?自刎便是最好的選擇!

    第三個:為了虞姬

    項羽對虞姬的感情世人皆知,虞姬已死,項羽已無心留戀人世,隨虞姬而去是對愛的忠誠!

    不過這個回答不是很可信,畢竟當初楚軍四面楚歌時,項羽悲道:“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自刎,因此後世流傳著霸王別姬的悽美故事。那麼問題來了,如果項羽捨不得虞姬,他就應該在那時就隨虞姬而去,不應該等逃到烏江!

    第四個:逃不掉了,為了尊嚴自刎!

    個人覺得這個是最真實的原因!

    項羽逃到烏江,其實根本就跑不了了,項羽為了不受侮辱才選擇自刎。

    很多人可能覺得項羽只要上了漁夫的船就能逃走,哪有這麼容易,逃跑了那麼久,身邊計程車兵所剩無幾,又沒有吃的。其實項羽根本就無法再逃,上船隻能拖延時間而已,體面的死去才更有尊嚴!

  • 2 # 史鑑說文老夫子

    喜歡歷史的老夫子回答您的問題。

    項羽為什麼烏江自刎?又為什麼不渡江而圖東山再起?這個問題似乎從項羽身死的那天起就開始在人們心中變成疑團。如果按照一般人理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應該就是人們疑惑項羽這種做法的關鍵之處。可是項羽不是劉邦,遠了說,他不是勾踐。他好像沒有忍辱負重的精神,更不具備帝王那種能屈能彎的性格。這就是項羽,是那種寧折不彎而又寧死不受辱的性格的項羽。但正是這樣的性格,造就了他最終悲壯的結局。

    老夫子曾經在一篇文章中深入剖析過項羽的自身五大缺陷,這種性格的缺陷不僅在當時,就是現在看來,也是制約甚至是毀滅他成為帝王的最大主因。項羽絕對稱得上是英雄,而且還是大英雄。但是若論他的雄才大略基本上與劉邦是沒有可比之處的。正是因為這些讓他成為英雄的因素,卻正是他不具備帝王之氣的原因。

    其實從當時外在的客觀條件下看待當初的楚漢爭霸,不論從哪方面講,項羽都在劉邦之上。但也正是項羽的外在條件掩蓋了他的性格不足,如果不是他的婦人之仁,劉邦怎麼可能到最後成為了他的對手而將其圍至垓下唱起四面楚歌?說到底,項羽的性格是英雄的性格,但他的性格之中卻不具備帝王的氣質。

    項羽兵敗被圍垓下,當船伕駕船接應項羽上船,併力勸項羽放下心中的英雄氣而過江再圖東山的時候,項羽卻自覺無顏以見江東父老,於是抹脖子自殺求得解脫。在這裡,項羽的胸襟似乎不及一介船伕,項羽的見識不如一介平民。如此項羽怎能成就大業?如此項羽,安可統一天下?

    說到此,項羽為了名節而身死,卻不能為了大義而偷生。如此看來,項羽不自刎,那還真就不是項羽了。因為他是英雄而不是皇帝!

  • 3 # 少顏翁

    兩大強者的出生不同,成長的環境差異,造就了性格上的挫折承受能力不同。

    先來說說項羽!他的一生可謂傳奇!出生楚國貴族,其祖父項燕乃楚國大將軍。那個時候的項家可謂是權傾一時的門閥,隨秦始皇滅楚,王翦60萬秦軍兵臨城下滅楚殺項燕而終結了項羽的豪門生涯。年幼的項羽心中從此埋下了仇秦滅秦的火種,這其不僅有國仇還有家恨!項羽的性格離不開成長因素!出生在楚國貴族自幼接受的教育可沒有忍受屈辱,忍辱偷生。放下身份求生存這一課!用人以自我為中心!看事以主觀視角為落點,得人才而不能用其所長,易憤怒而聽不進他言。綜上所論,總結:死要面子活受罪,其要有曹操一半政治謀略,天下何故姓劉?

    我們在來品品劉邦!

    劉邦小名(劉季)他爹的第四個兒子,沛縣人!劉幫兒時在故里可算的上一個“名人”。當然這個名人可不是什麼好的名聲。由於劉邦兒時家裡很窮!劉邦只上過一點學就輟學了,閒來無事,就整天在街上混。日子久了劉邦就成了鄉里的潑皮無賴,在混日子的時間裡劉邦學到了識人,用人所長補其所短的心得,在這種環境下臉皮想不厚,上帝都不願意。雖然都說他無賴,可是他人緣很好!至於他如何做上泗水亭長的’我們無從考證。至於他斬白蛇那段,那是他老婆編的。

  • 4 # 長城說歷史

    項羽不東山再起,原因有:無臉見江東父老,自尊心強輸不起,張良計謀導致。

    項羽能稱作戰神,力大無窮,自尊心強。

    一:無臉見江東父老

    核下之戰後,只剩下項羽一個人活著,獨自來到烏江邊。

    拿著長劍,落敗不堪,一臉不悅。

    心裡想:出來的時候,帶了一個軍團的將士,回去的時候,只剩下我一個人。如果坐船回到江東,我怎麼給父老鄉親交待。項羽想到這些,促使他沒有東山再起的慾望,進而也有了必死的決心。

    二:自尊心強輸不起

    項羽只剩一個人,來到烏江邊。突然他想起了自己的虞姬,想起了自己是那麼強,從來都沒有敗得這麼慘。虞姬會怎麼看他,會怎麼說他。造成了他自己沒有自尊心,更別談東山再起。

    三:張良計謀導致

    怎麼會說計謀導致?

    相傳,在沒有核下之戰前,張良就算到項羽會到烏江。所以,事前張良就在烏江邊樹上刻下“楚比亡”這三個字。然後在這三個字上塗蜂蜜。等項羽兵敗來到烏江邊,看見樹上螞蟻組成“楚比亡”這三個字。而後,項羽心裡想:這是老天要亡我,楚國。因此,項羽沒有了東山再起的慾望。

    這也說明了張良對項羽比較瞭解,才能做到料事如神。

    這些原因都造成了,項羽烏江自刎,不東山再起。

    因而,成就了劉邦一統天下。

  • 5 # 割不動的韭菜

    項羽他是一位大英雄,秦朝的暴政很大程度上是靠他推翻的。所以他骨子裡是高傲的,他從江東帶來的八千子弟兵已經全部戰死,他覺得自己沒有臉面去見這些士兵的父母,無顏面對江東的父老鄉親,所以選擇了自殺。

    項羽與虞姬的感情很深,虞姬自殺後,項羽必定痛不欲生,如果此時渡江,以劉邦的性格,必定不會放虎歸山,那時又會連累江東的父老鄉親。此時劉邦的實力遠勝於自己,自己身邊的好兄弟也不在了,索性沒了捲土重來的豪氣,用自殺換來最後的尊嚴。

  • 6 # 大東北的小豆包

    事實上不是項羽非要自刎,不想東山再起,而是真心起不來。

    項梁、項羽叔侄起兵的江東之地會稽郡就是現在蘇杭地區,這裡在春秋時代屬於吳國和越國,後來越國滅掉吳國,這裡就完全成為了越國的地盤,戰國後期楚國向東發展滅掉越國將這裡吞併成為楚地,後來秦國滅亡楚國,這裡也成為秦國的領土。

    江東之地在戰國後期成為楚國地盤

    現在蘇杭被稱為“人間天堂”是聞名中外的魚米之鄉人口稠密地區,可在秦漢時代這裡仍舊是偏遠的落後地區,這裡與南方少數民族相鄰,經濟落後,生產力低下,與當時經濟上發達的中原差距實在是太大。當年項梁、項羽幹掉秦國的會稽郡守起兵,從整個江東也就組織起8000子弟兵,而當時在中原起兵的諸侯動輒起兵數萬、數十萬,可見當時的江東地瘠人窮。

    所以項羽即使渡過烏江回到江東,即使江東父老仍舊擁護他,可是江東的實際情況,也無法支撐項羽組織起力量與當時重兵雲集的數十萬漢軍爭鋒,被戰敗是必然。這從來後英布和劉濞的遭遇也可以得到證實。

    項羽分封天下諸侯形勢圖

    英布投奔劉邦並協助劉邦擊敗項羽之後,被封為九江王,封地也在江東附近,後來韓信、彭越等相繼被殺後,英布擔憂劉邦要對其下手於是就積極準備謀反。英布的能力自不必說,而且在封地也準備很長時間,結果在反動叛亂後,劉邦親自帶兵與英布對敵,這時候劉邦陣營中已經沒有了名將韓信等人,但是還是將英布擊敗,最終逼得英布逃奔湖南,後來被小舅子殺掉。

    英布的叛亂被平定後,劉邦覺得東南不安定,於是將自己的親侄子劉濞封為吳王,封地仍然是江東的吳越之地,劉濞在江東經營數十年,甚至有鑄造錢幣的權利,結果吳國成為西漢最富裕的諸侯國,即使自這種情況之下,劉濞熬死劉邦、呂后、劉盈、劉恆等三帝一後四代君王,直到漢景帝劉啟是才謀反,可謂蓄謀已久,準備充分,並且在起兵時聯絡當時劉姓諸王一起配合發動“七國之亂”但是在這樣的情況,吳王劉濞仍然被周亞夫率軍平定。

    西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時,吳王劉濞幾乎在江東經營40多年,仍舊失敗。

    所以說秦漢時代,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都在中原,或者更為精確一點說集中在關中地區。想要依靠江東之地就要與來自關中的力量作對,是不可能成功的。直到南宋以後,中國的經濟中心才完全遷移到了南方,江東之地也才真正的成為了富庶之地。

  • 7 # 寅哥解惑

    垓下之圍後項羽的關東子弟兵已經消亡殆盡,孤家寡人的項羽回到江東能有多少號召力?惶惶如喪家之犬,誰會響應你?江東雖說是人傑地靈,但人都會考慮你有沒有發展前途,值不值得投資,失敗後的項羽已經沒有爭霸天下的資本了!這使得他即使回到江東也無濟於事,這已經不是他隨叔父發跡的時代了!

    再就是江東還不是後世的經濟發達地區,華北和關中才是中國的經濟中心,人口中心。這些地區都在劉邦的控制之下!就像後世的諸葛亮六出祁山無功而返一樣,決定戰爭勝負的還是綜合實力!連彭城都丟失的項羽,失去了江淮富饒土地的項羽,已經沒有了最基本的條件!勝負早已分曉!項羽看的很透!

    項羽的性格不允許他自己失敗,尤其是面對他看不起的劉邦!他的心裡已經崩潰了,什麼也鉤不起他的慾望了,只有一死才能消除他的不甘!缺陷的性格也促使他不會回到江東!

  • 8 # 高了高

    根本上是由項羽的性格和身份決定的。

    他是絕世英雄的性格,這個英雄並不完全是褒義詞,英雄的對立面,是枯骨。

    他貴族出身,身份高貴。

    身份,性格,決定了他的複雜人格。

    先說身份。

    他爺爺項燕,是楚國名將,叔父項梁,是秦末農民起義中的領袖。

    雖然楚為秦所滅,但項梁、項羽家族沒有放棄,他們的唯一使命,就是恢復楚國,消滅暴秦。

    戰國貴族,即便淪落為平民,也是“士”的階層,在士農工商中,排名最高,是僅次於貴族階層的平民。

    士的精神,是崇尚武力,崇尚光榮就義,不屑於使用小計倆、陰謀詭計。

    春秋時期圖謀爭霸的宋襄公,敵人沒列好陣不打,敵人撤退了不打,敵將傷了還去慰問,就是這種貴族精神的表現——雖然已經有點極端了。

    項羽也是有這種貴族精神的人,寧可戰死,決不偷生;這和世代農民、帶有痞子精神的劉邦,截然相反。

    再說他的性格。他的性格,源於這種貴族精神,但又不完全相同。

    他是軍事天才,古今罕有;因為這種天才,讓他極其自負,戰場上從來不搞陰謀詭計,從不貪生怕死,從來身先士卒。

    二十來歲起兵,經歷無數大戰,也讓他視生命如草芥,殺人如麻,極其殘暴,多次屠城乃至坑殺降卒。

    這種性格,決定了他可以義氣酣暢、淋漓盡致,痛快殺敵之後,毫不猶豫地自刎身亡,他的字典裡沒有偷生二字。

    所以項羽是司馬遷最讚美的英雄人物,他的精神,正是司馬遷所欣賞的貴族精神,甚至將其列入了只有帝王才可以進入的“本紀”,雖然項羽並沒有稱帝;

    但他同時也是最矛盾的歷史人物之一,既是絕無僅有的英雄,又是殘暴的將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餐館怎樣取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