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魏殿松
-
2 # 哈嘍墨痴
趙楷筆法變化多,難掌握,自趙孟頫至今,學趙的就只有董其昌有些許成就,但也只得其形,這也就說明趙楷的難度。
-
3 # 度道書法
首先,學習趙孟頫楷書的人不在少數,相對於歐體,顏體來說比較少而已。
其次,一開始就學趙孟頫楷書有有些難度,因為趙是用行書的筆法寫楷書,連筆,牽絲較多。
第三,我們常見的是小學生學習書法,作為入門,不適合小學生練習。
-
4 # 寵門餓徒
首先,楷書四大家本身就不是標準。
其次,趙書楷書,偏於行楷一類,靈透多姿。
再次,以古為尚,趙為貳臣。
-
5 # 驚龍軒
不是說很少提趙孟頫,要說楷書四大家,就必然會提到趙孟頫。大家都知道,楷書在魏晉時已相當成熟,尤其是小楷,底蘊十足。發展到唐朝後,楷書水準達到了書法史上的巔峰時期。歐、虞、褚、薛、柳等楷書大家爭奇鬥豔,法度謹嚴,風格各異。後世唯有趙孟頫能夠異軍突起,在高手雲集的唐楷諸家中博得一席之地,其實力可見一斑。
趙孟頫之所以能力挫褚、虞等大家躋身“楷書四大家”之列,憑藉的是他獨樹一幟的楷書風格。與崇尚法度的唐楷不同,趙楷偏重於行楷書風,靈動妍美,不失遒勁。然而,初學者學趙體,很容易得其妍美而失其遒勁。所以,學習楷書時大多還是選擇從唐楷入手,以趙體書風名世的書家並不多見。
縱觀書法史,得顏、歐神韻者最為常見,近世歐楷名家輩出。晚清至民國,林則徐、黃自元等歐楷名家精彩紛呈;譚延闓等顏楷大家也享有盛名。及至當代書壇,仍然是是以取法歐、顏者居多。盧中南、二田的歐楷書風影響最為廣泛,啟功先生也將柳體寫出了自己的風格。然而,以趙體書風名世者,鮮有所聞。
從書法水準來看,趙孟頫無疑佔據了楷書的巔峰地位。但是,對趙體有偏見者大有人在。不外乎兩個原因。其一就是趙體書風過於妍美,常常遭到一些崇尚古拙之美的書家詬病;其二便是趙孟頫以趙宋王孫的身份入仕元朝,犯了傳統忠貞思想的大忌,以至於人品受到質疑,其書法亦不被看重。
拋開一切偏見不談,趙孟頫的楷書水準堪稱出神入化,是唯一可與唐楷抗衡的典範之作。但是初學者取法趙體,的確容易流於皮表,需要多花些功夫領域其精髓。
-
6 # 木土練字
趙孟頫主要以行楷著稱於世,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
趙孟頫作為後輩能與前輩其名,可想而知,書法造詣極高,地位也毋庸置疑的。
對於現代學習書法來說,學習歐體,顏體,柳體的人比較多。
其中學習歐體更是佔據主要地位,可能也就是主題說的比較少的原因吧。
比如歐陽詢,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其書法主要特點平正中見險絕,適合初學者學習。
而趙孟頫主要是行楷,對於初學者來說用筆難以掌握,所以相對來說學習歐體的更多,而不是說很少提趙孟頫,只是相對初學者來說比較少而已,但並非絕對。
-
7 # 不二齋
現在說到楷書四大家還是會提到趙孟頫的,他的楷書算是獨樹一幟,在書法史上脫穎而出,和唐代最傑出的楷書書法家並稱。
但是當今學習他的楷書的人並不多,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但是目前對於他的書法還是有爭議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字太過於豔麗,也就是書法家常說的俗氣了,他本身寫字也快,據說一天能寫一晚字,速度快了必然熟,太熟了,藝術的格調就會降低。
2、從訓練的角度來講,趙孟頫的楷書近似於行楷書,相對於其他楷書,不能很好的訓練用筆和結構的技法。初學者不宜練習。
3、唐代的楷書是中國楷書的巔峰,唐代有很多優秀的楷書名家,從格調和技法上都比趙孟頫要高一籌,所以大部分人都去學習唐楷了。
4、當今楷書更加崇尚筆墨的趣味,所以加入行草筆法的魏碑書法更受書法家的喜愛,魏碑在當今也盛行一時。
5、書法史上對於趙孟頫的人品也頗有微詞,認為他是宋室皇族,卻在元朝做了大官,被稱為“二臣”。
碼字辛苦
-
8 # 子衿書法
這就是現代人看習慣了碑刻雕琢工整的唐楷。認為楷書就是一定要寫成碑帖中的樣,才叫楷書。
(我們習慣了的楷書樣子)
趙孟頫的楷書,我們現在見到的,有他的墨跡。墨跡就是原跡。這是學習書法最難得的。墨跡與碑刻最大的區別在於,墨跡是他本人的手寫,碑刻則是是匠人的二次加工。碑刻是隻存其形,筆跡的細節完全喪失。取代筆跡的是方整剛硬的刀痕。缺少了墨跡中的墨韻。(墨跡楷書的樣子)
現代人學習書法,絕大多數首先接受的,是唐代碑帖。這對書法中楷書的認識觀念就是以方整嚴謹的歐,顏,柳為標準的工楷。這樣的觀念一形成,再看趙孟頫的楷書時,便覺得不工整,總是代有行書的味。而現代一些寫楷書的人稱趙孟頫的楷書為“趙書無工楷”。這完全是對手寫楷書和碑版楷書的不瞭解。(唐代手寫楷書的樣子)
先入為主的觀念,是導致現代人習非成是,誤把刀刻的字帖當珍寶,而真正的墨跡,卻不知道珍惜。現代人要想寫出氣韻生動的楷書,趙孟頫的楷書,是最好的選擇。
-
9 # 大水手
四大楷書,分別是顏真卿的顏體,歐陽詢的歐體,柳公權的柳體,趙孟頫的趙體。趙孟頫寫的是行楷,筆意流麗,有日字萬字的速度,趙體能和其他三位唐人的書法排在一起,說明了趙孟頫的水平也是相當高的,趙孟頫是元代大書法家,以楷、行書見長,他提出了“復古”的主張,在元代讀書人和文化不受重視,書法水平相對唐宋有退步的元代,很有意義,極大地振興了書法。他自身則是身體力行,學習晉唐,書法水平很高。
我認為,趙孟頫的楷書即趙體並不少人練,在他所處的元朝,就風靡一時,很多書法家都受他的影響,出名的有俞和等。
到明朝,董其昌、文徵明等書法家都學過趙體。清朝由於乾隆的喜愛和科舉的需要,就更流行了。到現在,學趙的也大有人在。
如果一定要說少,那隻能說是零基礎的人學趙的少,他的楷書屬於行楷,比唐人的楷書靈活,又比行書正規,所以學好唐人後學習趙體,可以讓書寫更靈活,還可以更好地向行書過渡。但這也意味著初學者不好掌握,最好在掌握了唐楷的基礎上再學趙。
總之,趙孟頫的楷書即趙體並不少人練,只不過是由於是行楷,零基礎的初學者相對來說,不那麼適合。
-
10 # 翰墨今香
這是因為很多人對書法的理解出現了問題,一說起楷書,首先想到的就是唐楷例如顏真卿、柳公權或者是歐陽詢。這個問題的起源可能是源自清朝時期的書法理論吧,還有就是清初時期傅山對趙孟頫的詆譭和偏見。
唐楷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法度森嚴,為什麼呢?我們來看看,很多唐楷都是碑刻,而且很多都是皇帝下令書寫立碑的。例如歐陽詢的《九成宮》,是李世民在九成宮避暑時遇見了泉水,以為祥兆,於是下詔魏徵撰寫碑文,歐陽詢書寫,然後刻工刻於石上。給皇帝豎碑寫的字和平常寫字肯定不一樣,寫好字之後再由刻工二次加工刻在石頭上。那麼這個最後看到的藝術效果跟正常書寫在紙上的字肯定差距很大,所以後世真正的那些大書家很少一開始臨摹這樣的字帖的。
趙孟頫的楷書留下來的很多都是墨跡本,而且趙書一直再追求“二王”的書風,所以在用筆上,不像唐楷那樣在轉折處有過多的提按,而是轉折更加自然,追求書寫的流暢性,不然不可能日書萬字。我們再看看被後世學習非常多的褚遂良的墨跡《大字陰符經》是不是寫的很靈動,不像一般的唐楷碑文那麼嚴謹。
另外就是清初傅山對趙孟頫的評價:“行大薄其為人,痛惡其書淺俗,如徐偃王之無骨。”他因明王朝的滅亡而對趙孟頫身為宋皇后裔而仕元意見很大,於是就連累了趙的書法,說趙的書法“淺俗”。而傅山的“寧拙毋巧,寧醜毋媚”的書法主張,直接令後世更是遠離趙體的這種妍美的書風。於是後世很多人就很少再學趙孟頫的字了。還有董其昌對趙孟頫的評價,也是影響後世的因素,董其昌說:“趙書因熟得俗態”,這都是對趙的不公正的評價。但是畢竟影響了後世很多年。
但很少人知道,傅山和董其昌晚年的時候,對趙孟頫的書法評價完全相反了,傅山誇趙孟頫是“奇人”,董其昌更是說:“今老矣,始知吳興(趙孟頫)書法之妙。”
回覆列表
其實,趙體最接近當代書法藝術美學特徵,練的人很多。明清時期的皇家倡導的“館閣體”,大多是傳承趙體,影響至今。啟功趙樸初郭沫若等都有趙體的基礎。本人也崇拜趙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