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濟世論事
-
2 # 劉一千五
項羽給的官太小了,他才不在乎,更不想吊死在一棵樹上。
所以韓信就走了,走得義無反顧。
秦末亂世,群雄並起,各自逮住機會就拉隊伍,佔地盤稱王。六國後代自不必說,象陳勝,武臣,臧荼之類,自稱為王。韓信也想幹一番大事。但他手中無人,他就光棍一個,連書生張良謀事,好歹也有百號人跟隨,就不要說項梁,劉邦,彭越這些大頭了。韓信找到聲勢正旺的項羽,他也積極建言獻策,但項羽不喜歡。給個小官"郎中"噹噹,讓他扶把長戟站崗放哨。韓信自然是"胸中有才就要鳴"的自視甚高何的人。所以,跳槽到能人劉邦手下。沒人推薦又犯了事,生死之間碰上太僕滕公,總算接近漢王身邊的人了。滕公引見後,漢王沒反應。韓信又跑,跑哪兒去後人不知道。反正是跑了。蕭何與韓信有幾次交往,知道這人有能耐,就去追。追回來,強烈要求漢王重用。漢王沒見相國這樣反常,就見了韓信一次,覺得這人有點意思。就給他個平臺,讓他去折騰。這韓信有自己喜歡乾的工作,就在漢王手下打工,再不跑了。
如果漢王不給大點的平臺,韓信還要跑,跑上哪兒,沒人知道,反正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亂世還怕沒事幹?
-
3 # 不胖的胖達
這個問題,個人以為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韓信個人的追求;二是項羽並不能知人善用;三是劉邦有長者之風,能用人。
首先是韓信個人追求,也就是理想和抱負。這個問題跟韓信從小生活的環境有一定的關係,韓信年少時,大家都清楚,又窮又沒品行,是吃百家飯混日子的(放到現在就算是36K純屌絲青年了),為此,背地裡還不知遭人翻了多少白眼,還被當地小流氓當街羞辱,逼著鑽褲襠,可以說年輕的生活過的非常悲慘了,此時的韓信心裡疾呼:遲早有一日,我會讓你們刮目相看的,今日之辱,暫且記下了;
韓信劇照
後來日子也不好過,就投軍了,在項梁跟章邯開戰的時候,韓信就跟著項家軍衝鋒陷陣,但混的不太好,也沒什麼人知道他,估計也就覺得他長的壯一點,個子高一點,有時候莫名其妙的嘀咕,反正大家都是粗人,也聽不懂,就這樣,由一個新兵蛋子,變成了一個老兵油子;
項羽不能知人善任,韓信的才能無處發揮不久後,項梁因中了章邯的驕兵之計,戰敗身死,韓信也因這樣,分配到了項羽手下繼續打工,估計項羽覺得這個年輕人有點墨水,身板也夠結實,偶爾還有一些古怪的想法,就提拔做了自己的護衛陪從(就是個身邊使喚打雜的),韓信開始內心肯定是狂喜了,覺得肯定遲早有一日能出人頭地,畢竟大領導面前也混了個臉熟啊。
韓信-執戟郎 劇照
在做項羽跟班的這段時間裡,每天盡心盡責,他可能真的把項羽當自己的伯樂了,每當有新的戰事,總是會摩拳擦掌,不像其他將士整裝待命,而是拿起地圖,向項羽分析自己的看法:
韓信:“大將軍,依卑職所見,該戰應該避其鋒芒,借地勢埋下伏兵,並由一隊人馬引敵軍入圍,再圍而殲之,如此,既可大獲全勝,又可讓我軍損失最低,請將軍定奪!”項羽:“嗯!敵軍雖蜂擁而至,但我軍戰意正盛,宜正面挫敗敵軍,如此可打擊敵軍計程車氣,又可打出我楚軍的威風,讓其他秦軍聞風膽寒,不必再勸,正面迎戰!”各說各有理,當然最後結果是以項羽的意見為主了,即使是這樣,韓信依然每次都會向項羽獻計獻策,但最後結果往往都以失望告終,慢慢的,那顆曾經火熱躁動的心,開始變的冰涼......
經過仔細分析後,當今天下十八路諸侯,只有劉邦那比較適合展現他的抱負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後,韓信已經對這份工作不抱任何希望了,項羽仍然只是把他當一個可有可無的侍從看待,可放眼天下,誰又是項羽的對手呢?
章邯,司馬欣,董翳,彭越,英布,魏王豹,申陽,司馬卬,趙王歇,張耳,吳芮,共敖,韓廣,臧荼,田市,田都,田安,劉邦。劉邦 劇照
十八路諸侯王一個一個在腦海中略過,思來想去,覺得劉邦風評不錯,看起來也像個長者,他手下能臣勇將也多,或許是個好去處,從封地來看,也佔盡了地利,從以往的資訊分析來看,不殘暴,也是個好的長官,就是手下沒有什麼出名的大將,如沛公能慧眼識珠,那就正合我意了,於是“信亡楚歸漢”。
-
4 # ZSI看庭前花開花落
早期無依無靠貧民百姓出身的韓信,身無長技,為了活命,他只好四處吃白食。時間久了,人們都很討厭他,想方設法避開他的糾纏。
沒有地方可以混飯吃,韓信只好到家鄉附近的淮河岸邊釣魚謀生。但狡猾的魚兒偏偏戲弄這位釣魚人不肯上鉤,其中有一漂母見韓信飢寒交迫,每日都給韓信帶飯吃,韓信感激萬分。
韓信雖身無分文,卻擁有一顆不肯屈服的心和凌雲幹日的豪情壯志。他目睹秦王朝橫徵暴斂和嚴刑苛活帶給人民的苦難,敏銳地覺察到即將要爆發一場反秦烈火,因而一直在暗暗地習文練武,等待著大展身手的有利時機。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點燃了反秦的烈火。四方豪傑雲起響應,天下大亂,韓信盼望已久的時機終於來到了。
其中在楚地興起的一支起義軍特別引入注目。這就是項梁、項羽叔侄率領的義軍,在楚地有較大的影響。因而韓信投入項梁帳下。尋求施展抱負的機會,不久,項梁被秦將章邯殺死,於是韓信又跟隨項羽南征北戰。
韓信多次向項羽提出重要的建議,項羽卻都不理解而未採納,韓信不被重用,不能施展自已的才華,韓信大失所望。
秦亡後,項羽分封諸侯,韓信從項羽分封不公已預見到其必然失敗的命運,於是,韓信毅然離開了項羽投奔劉邦。
-
5 # 關東俠客
韓信是南韓貴族後代雖然家境落迫到靠漂母贈飯的地步,但他是飽讀兵書腹有良謀渴望建功立業的,陳勝吳廣起義後加入項梁的隊伍不被重用。項梁在定陶戰死後,韓信跟了項羽做執戟郎中,可能是項羽大帳前的護衛。韓信人微言輕,他的話沒有人聽,計策不被採納於是就離開項羽投奔劉邦。開始當個小官還被同事牽連要被斬手。等十二個人都被斬首輪到韓信了,他對監斬官夏候嬰說:漢王不是要爭奪天下嗎?為何要殺壯士。?夏候嬰見韓信說話氣宇不凡經過談話發現韓信是個人才就引薦給漢王劉邦。劉邦給他個治粟都尉的官做,就是管理後勤糧食供應的。劉邦來到都城南鄭以後,手下的將領大部分都是關東的人思鄉心切,都不願在這個荒避的地方待跑了十幾個。蕭何在這期間也何韓信交往知道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大將,同劉邦談了幾次都沒有得到答覆。韓信見在這裡也不被重用想另選明主也跑了。蕭何來不及向劉邦報告就去追韓信了,留下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千里馬長有而伯樂不長有,蕭何的極力引薦成就了韓信的赫赫威名,打下了漢室四百多年的江山。
-
6 # 史來想趣
看了其他的回答,大致都說的差不多。首先指出其他的回答中錯誤的觀點,這就是其實韓信不論投靠項羽或者劉邦,按照這兩個人對韓信的使用方式來看,最終的結局應該是一樣的,因為項羽和劉邦都是對韓信及其的不信任,並不存在什麼劉邦慧眼識珠的說法。
其實重用韓信本身就是是一個極其大膽的選擇,韓信早年出身貧窮,隨身佩帶一把劍,並且靠鄰居的救濟過活,並且之前從來沒有帶兵的經歷,但是為什麼韓信最終被封為大將軍,起了關鍵作用的人就是蕭何,感興趣的人可以搜一下蕭何月下追韓信這個典故。
再說一下為什麼韓信追隨了項羽又要去追隨韓信。首先韓信是一個胸懷大志,並且自信到自負的一個人,韓信早期投靠的是項梁,但是那幾年都是默默無聞,終於到了把項梁熬死了之後,受夏侯嬰的推舉到了項羽的軍隊裡當郎中。期間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不予採納。所以韓信就產生了懷才不遇的感覺,就索性逃出項羽的軍隊。
之後韓信並非直接投靠了劉邦,一開始韓信覺得劉邦不是一塊當皇帝的料子,但是機緣巧合之下蕭何與韓信結識,一番交談之後蕭何覺得韓信是一個天下無二的軍事奇才,並且向韓信保證,讓他進入劉邦的軍隊之後當上大將軍。蕭何開出的條件直接俘獲了韓信萌動的“春心”,試問還有什麼條件對此時的韓信來說更加誘人呢?所以他直接加入了劉邦軍團。
加入劉邦軍團之後,韓信還是過著和項羽軍隊中差不多的懷才不遇的對待,但是之後蕭何向劉邦立下軍令狀,極力推舉韓信,才讓韓信當上了大將軍,在這期間韓信也有過逃走的決斷,但是被蕭何及時制止(月下追韓信就是出自這裡)。剩下的發展就是很理所當然的,韓信掌管軍權之後,統帥三軍所向披靡,推動了楚漢戰爭的提前結束。(圖片有彩蛋哦)
以上圖片摘自網路
-
7 # 夜航船水手
說起韓信,其人高大魁梧,一表人才,胸懷大志,然而一直鬱郁不得志,甚至被好友嫌棄,被市井之徒欺辱,卻並未失去志向,待天下滔滔,項梁率兵經過,韓信前去從軍。
這次從軍,跟陳嬰投項梁,劉邦投項梁的目的差不多,當時的反秦義軍,也就是項梁有些出息,跟著項梁能指望一個好的前途。
再好的平臺不是你的也白搭我一直認為,韓信在項梁和項羽軍中成長不少,尤其是在項羽麾下任執戟郎期間,否則,項梁應該起用他了,但是淮陰侯列傳記載,當時韓信未知名。
韓信任執戟郎之時,已經成長起來,數次給項羽提供建議,但是項羽本來就打得挺順利,哪還用聽別人的建議。你看,劉邦打匈奴的時候,不是也不聽婁敬的嘛。
這個時候,項羽身邊,謀臣有范增,武將有龍且,季布,鍾離眛這些人,韓信又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所以感覺很難出頭。可以說,這時候的韓信就跟玻璃房裡往外看的蒼蠅,前途一片光明,出路一點沒有。韓信是個很有韌勁的人,想出人頭地,不是一天半天,到現在也不曾熄滅。
近水樓臺先得月韓信做執戟郎,有個好處,各地風吹草動只要報到項羽這兒的,他都知道,項羽的一舉一動,他也都門兒清。項羽殺降卒,讓他有點不祥的預感。馬上又一個訊息,卻引起了他的好奇。劉邦進關中之後,一改貪財好色的老毛病,封府庫,不住皇宮,退居霸上。范增一個勁的要項羽幹掉劉邦,說劉邦是爭天下的重要潛在對手。
後來,鴻門宴上,劉邦,張良,樊噲以出色的演技打動了觀眾韓信的心。他開始認真琢磨起劉邦和項羽的優缺點,預測事件的走勢。
見項羽劫掠關中和分封諸王之後決定另謀出路鴻門宴後,項羽西進咸陽,縱容手下大肆搶掠,洗劫財寶,擄掠婦女,好好的關中可資建立帝王基業之地被禍害個乾淨。項羽放棄關中,執意東歸。
為了謀求自己的政治地位,分裂原來各諸侯的地盤,分封諸侯將領為王。雖然分化了對手的勢力,減小了諸侯王的地盤,但是必定引起魏豹等人對其不滿。又不注意政治力量的平衡,對田榮,陳餘,彭越幾乎不給予適當的安排。留下隱患,天下必定又起紛爭,此乃大丈夫當有為之時。
而且,項羽玩弄文字遊戲,違背懷王約定,把關中留給三個秦將,用於堵塞劉邦,把劉邦的十萬兵馬削減為三萬,讓他至蜀地。可以說,這是要玩死劉邦。可是,鴻門宴上,劉邦之精明幹練,韓信是見到了,他怎麼能束手就擒呢,而失去民心的秦降將必定不是其對手。
他看到,劉邦陣營,文有蕭何,張良,酈食其,陸賈,隨何,武有樊噲,曹參,周勃,灌嬰,劉邦缺的就是一個‘帥才’。如果自己前去,正好能擔當此職。而且,聽說劉邦極討厭儒生,然而不一樣用了陸賈這樣的儒生嘛,說明他用人很靈活的。如果能得到任用,劉邦的抱負很可能能夠實現,韓信也能成就不世之功。如果跟在項羽這兒一樣不得任用,再想他路不遲。
本來,韓信與項羽就沒建立起感情,就是純粹的工作關係。從後來濰水之戰前龍且對韓信的態度看,項羽應該數次輕視韓信,龍且他們也認為韓信膽小。韓信在項羽團隊體會不到溫暖,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於是韓信決定冒險一試,前去投奔劉邦。
回覆列表
感謝邀請。韓信之所以會已開始投奔項羽,是因為韓信覺得項羽有能力,也有眼光和實力,而他覺得自己也是一個絕對的大才,在他的思維當中本能的以為英雄自然會識英雄,但現實卻用一種最為直接的方式告訴他,他看錯了。後來他是有聽說劉邦有識人之明,所以又去投奔劉邦,然而一開始劉邦也沒重用他,所以才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名典故,當然這是後話,還是那句話選擇很重要,正確的選擇,可能會讓你走向成功的彼岸,而錯誤的選擇,則會讓你迎來失敗的結局。希望可以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