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泰迪神蹟

    海頓,G大調第九十四號交響曲《驚愕》 本曲作於1791年,初演於1792年。作品之所以命名為“驚愕”,是得名於作品的第二樂章。據說海頓寫此曲的目的是為了嘲笑那些坐在包廂中的對音樂不懂裝懂,而又附庸風雅的貴婦人們,他故意在第二樂章中安祥柔和的弱奏之後突然加入一個全樂隊合奏的很強的屬七和絃。實際演出中,當樂隊演奏到那段旋律時,那些貴婦人們果然從睡夢中驚醒,以為發生了什麼重大的事情,甚至想逃出劇場,這部交響曲因此而成名,於是後人也就給此曲冠以“驚愕”的標題。這部交響曲是海頓最為著名的交響曲之一,與海頓的其他幾部交響曲被認為是古典交響樂的豐碑,樂曲中充滿了生機盎然的民間歌舞氣息和明快歡樂的情緒。

    其中以第二樂章最為出色。

    全曲分以下四個樂章:

    1.G大調,序奏為如歌的慢板,由絃樂回答木管以三度平行的問句始,低音弦反覆應答動機,小提琴則以上行半音階增加緊張度。主部為活潑的快板,奏鳴曲式。第一主題為僅兩個動機構成的極單純的樂句,而第二主題以只有4小節沒有旋律的切分節奏音型始,再由這個節奏音型中除去切分因素,在其上方由第一小提琴及長笛表現音形化音型。發展部的發展以第一主題動機為重心,以D大調呈示主題旋律後,巧妙地完成轉調,並有強烈的和聲變化。再轉入B小調,進入主題再現。終結部很龐大而充分顯示出海頓的架構才能;

    2.行板,C大調,單純的C大調旋律,8小節各重複兩次,第二次重複後,主和絃突然以主體管絃樂強奏出現。然後是它的4個變奏,最後再接12小節強奏的尾聲。其第三變奏以16分音符的旋律開始,後半有長笛與雙簧管隔六度的優美助奏。這個樂章的中間插入小調部分,使全樂章構成3段體;

    3.小步舞曲,很快的快板,G大調,小步舞曲部分以二段體構成,後半部的技巧已非常出神入化。一面重複單純的動機,一面呈現由屬調開始而回到同調並經過巧妙對比的和聲。中段由8小節與19小節二段體構成;

    4.終曲,很快的快板,G大調,奏鳴曲式。第一主題以二段體構成,主題節奏輕快,同樣由兩部分構成。第二主題也是兩部分,在輕快節奏下,12小節的旋律加13小節小結尾。發展部以C音齊奏回覆為原調。第一主題發展後以B小調結束,又回覆G大調、第一主題再現時變成G小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澳大利亞護照去哪些國家是免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