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不談品牌信仰,不談取景方式,徠卡相機在當下與主流日本品牌相機對比,在鏡頭光學技術、CMOS技術方面是否還保持領先?還是僅僅具有較高品牌價值而已?
5
回覆列表
  • 1 # 龍族ELL

    “技術最先進” 是需要嚴格定義的 不同品牌下的不同機型各有特點 各有傾向 各自能滿足部分人群的特殊需要 所以沒有所謂大一統的“最先進”

  • 2 # 臨風品雨

    我把攝影當成生命的一部分 但不是信仰 最好的相機和鏡頭都在歐洲 這話真不是亂說的 在電子這塊萊卡蔡司等可能不是最先進的 但光學素質那是沒的說 蔡司的每一個鏡片 從進廠到成品出廠要一年的時間 想想他的產量怎麼可能會高 但他提供的確是最好的品質 也因此價格昂貴 好東西就是貴 攝影這塊如果追求極致 就沒有價效比一說

  • 3 # 全利88

    鏡頭稍有優勢,其它的,日本人可以甩它幾條街。

    問題是,就鏡頭那點優勢,如果不需要信仰充值,它現在的價格,保守點估計,賣現價的30%吧,也許都還不值!

    個人比較結果,徠卡雖然鏡頭賣得比蔡司貴,而效果嘛,也可以說不如……

    只要你有信仰,又不缺那點錢,就徠卡吧。

  • 4 # 郭志剛32

    徠卡在光學上依然是世界一流,而另一點就是它依然是所有自已生產的m系列相機同批生產的另件可供應50年之久,這才是關健。

  • 5 # 光影的光陰社

    其實我們在買相機的時候,一般都是找3大廠商的品牌,佳能,索尼,尼康,基本就是這三家,屬於大路貨,大眾都可以接受的。當然不排除有人購買徠卡和哈蘇或者飛思,這些就是我們眼裡的土豪。徠卡

    徠卡情節可以說每個攝影師都有,無論你是經歷那個攝影階段,都會把徠卡作為自己的一個目標去完成和實現,這也就是我們一說到攝影,第一個想到就是徠卡那個可樂標。這也是為何華為和徠卡合作了,銷量會好了那麼多,這是情懷。

    拋開情懷,單說技術,徠卡是否領先

    在我看來徠卡依然是領先的,這麼說吧,徠卡的畫質,不是尼康,佳能,索尼可以比的,還有徠卡的色彩,這些鏡頭和機身自帶的色彩不是你靠後期就可以做到的。

    徠卡旁軸系統,好用,外光漂亮,加上龐大的鏡頭群, 是佳能尼康所不能做到的,攜帶比較方面,你看啊135全幅的M系列。同時,徠卡做工也是無以倫比,怎麼來說呢,當你摸到徠卡的機身和鏡頭,你就知道和其他家的鏡頭的區別了,當你摸到機身,你就知道做工有多優秀了,就衝這兩點,你說值得不值得吧。

    同樣的,安全快門數更低了,比如你拍攝的時候,你可能需要一個安全快門,但是徠卡的旁軸系統的話,把這個安全快門可以降到1/5或者1/8照樣可以出片,這裡的鏡頭是50焦段作為距離的,當你街拍的時候,特別拍攝夜景你會覺得這個引數相當牛逼了。

    所以不管怎麼樣,貴有貴的道理,徠卡有徠卡的好,相信覺得合適就去購買吧,不會錯的。
  • 6 # 使用者6317220047

    說徠卡非常好非常有優勢!是門外漢!

    說徠卡完全沒有優勢,也是門外漢!徠卡在鏡頭的設計和調裝上有優勢。不過現在這種優勢已經非常微弱了。

    覺得徠卡機身很好的朋友,我建議你們和日本富士的機身好好比比,用中檔富士機身比較就可以。

    不過徠卡的品控,不如日本公司是事實。大家去佳能、尼康、索尼維修站看看就知道了。畢竟人不是很多。這和它們巨大的銷量是一個鮮明的反差。

    不知道真正用過大M和SL的朋友是不是有這種感覺?遇到過故障嗎?遇到故障後維修困難嗎?

    大家既然不服,我就給大家露幾手。徠卡目前採用的是傳統的流水線作業方式。凡是做過流水線管理的都知道一個事實,舉例做10萬件產品,前面3000件時,每個工位的廢品率都會很高,所以一條短線開下來,最終的廢品會非常多;在前3000個產品開工時,一條線我們跟一個工程師,幫助員工解決問題,同時他負責改進工位上的看板。隨著產量提升,我們的工位操作看板會不斷完善,工人的操作在10000件以後也會趨向於穩定.所以,這時候,每個工位的廢品率會大大下降,但是產線最終的廢品還會有很多。其中一些是供應商零件的問題,而不是裝配的問題。隨著和供應商協調的完善,後面一個批次的組裝品,質量還會進一步提升。所以,產量越大質量越穩定。而徠卡的問題在於,它的產量非常低,工人還沒有熟悉好看板,工程師還沒有改善好操作看板的機會,這個產品的生產結束了。流水線作業的很大一個問題是:工人並不知道自己裝配的零件在下一個步驟會產生什麼影響。我不瞞您,我以前是騰龍的員工,去佛山工廠工作過的。日本人的產品同樣是件件有質檢的,您說的的抽檢是完全不存在的,是外行話。我們生產的鏡頭不過幾百元的零售價而已,也是每件產品都要檢驗的。而且每條產線都有檢驗。還有工程師巡檢。現在我參與中國產電子產品的售後管理,也經常去工廠參與管理,我們也是這樣管理生產的。徠卡的優勢是他們的鏡頭調裝過程,他們購買了高階的美國軟體,配合干涉儀逐個調裝,所以徠卡鏡頭貴,我是認可的,但是其他產品我都不認可。為什麼呢?因為工作的關係,我非常瞭解日本工廠的管理現在進步到什麼程度。舉個例子來說,駐上海某日本的合資廠在組裝線上都安排每天的檢討和建議時間。工人的建議會在第一時間得到尊重,並且是真的會採取改善措施的。同時,日本公司正在廢棄流水線作業。我瞭解的某著名相機制造商,在國內的工廠很多年前就廢棄了流水線方式,改用更加高效率的小組協調作業法。這樣工人可以清楚知道自己的操作會對其他人產生什麼影響。廢品率大大下降。我最後還要再次強調,日本工廠對產品質檢的高要求,每件產品都要檢驗的。絕對不是抽檢。為什麼不用幹涉儀進行鏡頭調裝呢?因為實在沒有這個必要。第一,照相機鏡頭在光學產品中是一種非常粗糙的光學制品,沒有必要上綱上線;第二,零件本身的高精度,加上簡單的干涉檢驗,已經可以保證鏡頭光軸對準的要求。本人在徠卡的代理興華科儀工作多年,和業內從事維修行業的同行也一直有交情,怎麼會對徠卡和日本產品之間的質量穩定性亂說話呢?現在的人對徠卡的崇拜,是因為對工程的無知。

  • 7 # 鐵齒銅牙紀大嵐

    只說旁軸,不用神話,旁軸在使用上、效能上和單反差距不是一點點,否則也不會被淘汰。作為曾經的m6使用者,對徠卡吐吐槽:

    1.所見非所得,旁軸取景光路不是透過鏡頭的,需要一個極其精密的聯動測距系統來實現對焦,這也是徠卡的優勢。這種取景方式透過框線來顯示不同焦距鏡頭的取景範圍,基本上28以下和75以上的鏡頭是隻能另購取景器或者使用“眼鏡版”鏡頭,想象一下先在熱靴的取景器上取景,然後用機器的取景器對焦是種什麼樣的操作體驗。同時這種取景方式沒有辦法使用變焦鏡頭。

    2.不能自動對焦。手動對焦是種情懷,在某些af失效的情況下是個補充,但要說mf比af好用只能是自欺欺人,除非是拍微距。黃斑對焦強光下看不清,弱光下更看不清,對於非大師級別的使用者來說就只能選好天氣再出門,美其名曰取捨。和現在動輒幾十上百十字點的單反來說真的太落後。追焦什麼的更是隻能靠自己的經驗了。

    3.快門效能不強。徠卡其實也是用精工做的快門,快門速度直到m7也就千分之一秒,不知道50/0.95配合rvp50能開到多大光圈。

    4.測光模式少。尼康使用者言必稱點測聯動,徠卡直到m7都沒有點測光 只有中央重點和區域性。

    5.連拍?這個主要看手速。

    吐槽完了,說說優點:

    1.做工精湛,比起日產相機來,撫摸的價值很高。特別熊貓機磨出包漿之後自帶逼格+10的buff。

    2.鏡頭優秀。在有限的焦段裡面,徠卡的成像的影調是最舒服的,不同於蔡司的高反差,徠卡更厚重沉穩,出片的氛圍十足,不張揚有內涵,非常悶騷,可以說在非強光或著有陰影的環境下,徠卡的表現力是最好的,無論黑白還是反轉,28/35/50每一隻都是精品,75更是神品。只是超廣還是隻有蔡司的標剛才行。

    3.保值,現在的徠卡(特指鏡頭)已經是奢侈品了,動輒幾萬的鏡頭只為少數人服務。

    徠卡很有情懷,但現在的機器還不夠情懷,同樣的價格有太多選擇,選徠卡沒問題,徠卡自有其過人之處,體會熱餐刀切黃油的感覺也是非常美妙的,只是別說是因為徠卡技術強。

    對於膠片而言,買徠卡不如買祿來雙反,6×6的畫質對135的優勢的碾壓級別的 外觀逼格還高出三四層樓去,停產不太久的2.8gx不過一個徠卡鏡頭錢,又或者買個便宜的佳能尼康,鏡頭還可通用。

    對於數碼而言,賓得富士哈蘇的645在成像上依然碾壓徠卡,日系的系統性價比很高。

    最後,對於徠卡這種廠商,如果不僅僅只想當個安靜的奢侈品,依然想在民用攝材上有所發展的話,搞無反才是王道,整合系統出個效能還不錯的機身在現在不難,自己又有鏡頭和品牌的加持,還是很有市場的。隔壁哈蘇不是讓富士幫忙弄了個x1d嗎

  • 8 # 花生視野

    舉個例子,樂高是最高階的玩具嗎?一樣的道理,NASA怎麼不拿徠卡上宇宙呢,去拿m系列拍拍體育試試。單說技術,日系單反秒殺一切,包括哈蘇之類的。但是所謂術業有專攻,有所專長。筆比相機難用,但一樣有人喜歡畫畫,這叫藝術。徠卡哈蘇用起來雖然並沒有日系那樣酣暢淋漓,得心應手,但也許這才叫“玩”攝影。光學素質很多時候不好說,風格各異,難分伯仲,各廠的高階頭都是出片利器。換句話,好頭一定出好片嗎。看看圖蟲的原片,使用徠卡拍攝的片子也充斥著大量平庸之作。與其糾結這些,還是拿起手裡的機器多練練吧。

  • 9 # 千里駒13

    優勢:1,取景亮框線外有多餘視野有助於預測被攝主體動向,有利於構圖; 2,較長基線對廣角鏡頭的對焦精度很有幫助(在大光圈下);3,M旁軸系列機身、鏡頭的體積較小,攜帶方便,負擔輕;4,鏡頭外觀操控品質高,手感極佳,特別是那些老鏡頭;5,旁軸系列歷史悠久,可玩性強。 劣勢:除了優勢之外。 標準:看你需要來選擇系統,不要祟拜品牌,不要成為雜七雜八的器材倉庫守門員。

  • 10 # 庸人良品

    相機技術看我們怎麼理解。如果是純粹的光學技術,那麼徠卡無疑是領先的,那怕是去年上市的50mm f/2AA鏡頭,單從光學技術而言,仍是世界頂級水平。同類產品日本鏡頭是更本沒有辦法相比。而CMOS方面講,徠卡與日本品牌我認為不相上下,但是本人認為徠卡的計算方式要比日本的好,所以徠卡照片的色彩更加濃郁,接近油畫而具藝術性。但是必須承認,如果幹活的話,日本相機要比徠卡好,價效比高而操作方便。

    總之,相比日本相機,徠卡依然能夠保持著比較高的品牌價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蛋雞腹瀉怎麼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