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92333019696
-
2 # 三千年讀史看人生起落
不是,是司馬懿早有預謀,司馬懿從曹操時代一直忍到曹芳時代,足足忍了曹家四代,機會終於出現了,司馬懿豈肯放過。
曹操時代被看出有鷹視狼顧之相,胸懷大志,必不肯久居人下,一旦掌握兵權,必成禍亂。司馬懿因此開始了漫長的忍者過程。
每日細心做事,低調做人,從不參加權力爭奪,溫順的不要不要的,曹操逐漸對其放鬆了警惕,曹丕更是對司馬懿喜歡的不得了,又有才,又不爭權奪利,多好的人呀!
到了曹睿時代,就成了託孤重臣,可見曹丕對其有多信認,開始掌握兵權,藉著四處征討的機會,提拔親信,剷除異已,為以後政變鋪路,河北名將張郃就是被司馬懿借諸葛之手除掉的。
曹睿時代路基本已鋪平,奈何曹睿英明睿智,深得朝臣擁戴,又有大將軍曹真輔佐,曹真此人也是大將之才,並非曹爽之庸碌之輩。所以不得下手,只得繼續隱忍。
曹睿死後,把年幼的曹芳託孤於司馬懿與大草包曹爽,這時條件已成熟,只待有利時機,於是託病在家,曹爽則獨攬朝政,把朝堂搞的烏煙瘴氣,大臣皆有怨言,司馬懿心中高興。
公元249年,曹芳去高平陵祭祖,曹爽兄弟跟隨,離開洛陽,司馬懿則命司馬師看守四門,自己去曹爽大營收繳印信,曹爽在軍營中威信已盡失,加上軍中盡司馬之親信,進展很順利。
智囊桓範用計謀逃出城去,勸曹爽帶小皇帝去許都,調兵勤王,曹爽捨不得家中嬌妻美妾,歸降了司馬懿,被其誅殺,從此曹家勢力徹底被清除乾淨,司馬懿千年隱忍,一飛沖天。
還有就是司馬懿不反,曹爽也奈何不了司馬家,司馬師、司馬昭個個都胸懷韜略,智謀深遠,更何部司馬家兵權在握,親信遍佈軍中,曹爽如何是其對手。
-
3 # 蜉蝣在塵埃
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肯定是各說紛紜,也無謂對錯。蜉蝣君個人認為,司馬懿晚年發動政變不足以算得上是晚節不保。
第一,既然說到晚節不保,也就說明司馬懿早年很有氣節,其實不然。曹操強行拉司馬懿入夥,司馬懿為了司馬家族只能加入,在跟隨曹操祖孫三代的過程中,司馬懿可以說是盡忠職守的,各種計謀也是層出不窮,但是他的氣節我卻從來沒有看到過。個人認為,司馬懿是作為士族階層在魏國效力,榮辱身系家族,對於魏國其實談不上有多忠心。晚節不保,沒有節,又何必去保。
第二,司馬懿雖然篡權,卻沒有廢除帝位。高平陵政變後,司馬懿滅了曹爽,自此帝姓旁落,是為篡權,可是司馬懿又沒有廢除皇帝,改國號,算不得大逆不道。雖然司馬炎後來篡位了,但司馬懿畢竟已經死去,司馬懿還是沒有背上大逆不道的名聲的。沒有廢除帝位,大權在握,歷史上還有周公、霍光這種正面人物的存在,所以司馬懿尚不能稱為晚節不保。
-
4 # 李果果
謝邀,分析這個問題首先要看司馬懿這個人,司馬懿這個人事陰柔,鷹顧狼盼,在司馬家族中屬於素有大志的人,這一點在他出山之前可以看出,官渡之戰之前曹操邀他為官幾次拒絕,甚至以自殘來拒絕,官渡之戰後,形勢明朗,加入了曹操,正所謂伴君如伴虎,幾次潮落,偌不是曹丕的信賴,可能身首異處,曹睿的提防,後期曹爽的逼迫,加之陳群實行九品中正制後,士族勢力又活躍起來,曹族衰弱,老一代老去,新一代難以支撐局面,高平陵政變,司馬懿一開始反撲,為的是翻盤,對於當時來講,不能說司馬懿晚節不保,只要哪天曹爽心情不好,一句話可能就置自己於死地,素有大志的不甘受制於人擺佈,所以不能說晚節不保,站在他家族以及歷史的高度來講,司馬懿是成功的。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他家族完成了曹操沒有完成的歷史使命。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
5 # 日記哥愛讀書
司馬懿發動政變,有其政治與家族的目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諸葛亮本是高一輩司馬氏的人,與曹氏同輩。歷史就這麼個群子,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
6 # 泊圖泊途
歷史想要有進展肯定需要有個突破者。前朝痛罵的人後朝又大加歌頌,這挺正常。
晚節不保到不至於,沒聽過哪個人因為將朝代謀篡後晚節不保的,比如曹丕、楊堅、劉裕這種異姓篡位的,還有朱棣這種同姓篡位的,都沒聽過有太多的罵名。像曹操、曹丕沒少被對手罵,甚至曹操還被荀彧冷嘲熱諷,這都不影響後世人對他們的客觀評價。
時間久了,人們覺得新朝代也挺好,就不去鑽牛角尖了,有飯吃,民安生就可以了。
像題主所說的司馬懿要是什麼都不做就會被曹爽滅族是沒有根據的,比較異想天開,司馬懿裝病後,曹爽就不再忌憚他,一個對他毫無威脅的人,而且還找不到過錯的人,如何去滅人家族?霸道也是需要講道理的。
司馬懿最大的正義還是在於後世的無能,其實司馬師、司馬昭掌權的時候,國家還好,等到司馬炎篡位後就完了,胡族的威脅並不是突然產生,往近了說,至少貫穿整個三國時代,只不過當時處理的好。
司馬氏的八王之亂由於戰火愈加瀰漫,王室就任用胡族人士來壯大自己的勢利,結果就是胡族壯大了,王室完蛋了。
如過司馬氏的晉朝是大統一的國際性王朝,就像漢唐那樣,我想沒人會詬病司馬懿,反而還有對他歌功頌德。
-
7 # 如是史社
司馬懿的“節”,從來都不是依附曹氏,要不是遇到個“混不吝”的曹操,他還真不為曹出仕。所以司馬懿晚年發動政變,我覺得不算晚年不保。這裡既有他一生小心翼翼、兢兢業業背後藏著的“蓄謀”;也有他抓住時機,一把翻盤的契機。
早年曹操聽說司馬懿大名,派人去請他,司馬懿瞧不上曹操“贅閹遺醜”,裝病不出。後來曹操託名“漢丞相”以後,強行將他召出。曹操對司馬懿也是邊用邊疑,預計司馬懿將來一定不會屈居他人之下。司馬懿心中有數,小心翼翼,既不十分突出,又不完全藏拙。據說有一次曹操故意在司馬懿後面喊他一聲,司馬懿回頭看。一回頭,二人都愕然,因為司馬懿露出“狼顧之相”(身體不動,腦袋180度回望),這是“帝王之相”。
後司馬懿支援曹操稱帝,獲得曹操信任,派去輔佐曹丕。司馬懿在曹丕的爭儲時,盡心盡力,深得倚重。曹丕臨死前,把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以司馬懿和曹爽。
關鍵點來了,此時的司馬懿和很多人成了三、四朝元老,而跟曹操的很多大將故吏都已過世。幼帝曹芳年紀還小,曹爽也是“天降大任”,不像司馬懿這樣功勞卓著到這個位置。所以幼帝擔心司馬懿這類老臣專權,曹爽擔心自己沒有名望,於是二人把司馬懿排擠出去權力中心,重用“曹氏親友”,把手伸到了政府機關裡的方方面面。
司馬懿被“貶到”荊州做刺史前,曹爽幾次派人試探,司馬懿不惜“吞碳”顯病容,讓他們覺得自己病入膏肓,好放鬆警惕。自己走後,除了加緊串聯朝中大臣,兒子司馬師還在京城養了三千死士。終於風到了機會,公元249年,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司馬懿起兵,在整個“老臣集團”的協作下,發動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史稱高平陵之變。從此幼帝曹芳的權柄和曹爽經營起來的整個專權體系,全部改姓“司馬”。
251年,司馬懿病死,享年73歲,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諡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諡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所以,司馬懿一生隱忍,等過曹氏四代更替,終於等來了“天時地利人和”,一舉掀翻曹爽一黨,揚眉吐氣的現在實際的權力之巔,為最後子孫稱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司馬氏完全有信心才敢做這種“被滅族”之事,不存在小編擔心的情況,因為“司馬一生唯謹慎”。我是專注歷史原創的如是。關注如是,關注如是。
-
8 # 村夫53210861
司馬懿將幾任皇帝玩弄於掌股之中,想取而代之易如反掌。可是子孫差不多是窩囊廢,無安邦治國之才幹。思來想去,倒不如給子孫狠賺幾筆,跑到高麗去享福。
-
9 # 山西犇犇
歷史是勝利者的歷史,歷史是偏好者的歷史,成王敗寇,勝利者美其名曰前朝腐敗無能懦弱;愛之則美,你喜歡哪段歷史,那段歷史就被賦予了光明,你崇拜信仰什麼,什麼就擁有正義感。例如喜歡三國曆史,你喜歡曹操,那曹操就是中流砥柱,就是正統正義,不喜歡曹操,那曹操就是亂世梟雄,叛逆者;你喜歡劉備,那劉備就是正統正義,不喜歡劉備,那劉備就是大耳賊,大奸似真!司馬懿亦是如此!他是不是晚節不保,在於你對於世事的看法!謝謝點贊
-
10 # 古今通史
謝邀。我覺得不算,因為司馬懿基本就沒有付出過自己的忠心給誰,因曹操出身“贅閹遺醜”,司馬懿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最終也是被曹操強薅出來的,沒辦法的事,只能說是在曹操、曹丕在的時候安分守己。我反倒覺得司馬懿等這個機會好像是等了一輩子,用自己的壽命活活耗死了一群人以後水到渠成的鋪墊好了直通權利巔峰的康莊大道。
首先說曹睿,人如其名,非常睿智的一位君主,不止得到朝堂上臣子們的擁戴,還有曹真的輔佐,只喜歡看演義的朋友很多都會把曹真這個人忽略,其實,回馬射虎的曹真——
征討過反叛的諸胡聯軍,平定河西,《魏書》——“斬首五萬餘級,獲生口十萬,羊一百一十一萬口,牛八萬”
黃初(曹丕年號)三年,分兵三路進攻東吳,曹真擊敗徐盛,又擊退來援的諸葛瑾。
曹真派遣張郃擊敗馬謖,佔據街亭,切斷蜀國糧道,自己領兵擊退趙雲,之後又親自圍降三郡。
在撤兵的時候預測到諸葛亮下一次進攻的路線,“乃使將軍郝昭、王生守陳倉,治其城”,有備而戰讓諸葛亮無功而返。
在這樣的態勢下,司馬懿是死也不敢動的,但是好景不長,曹睿死後將曹芳託孤與司馬懿和曹爽,由此,演出就開始了,司馬懿先是裝病縱容曹爽,好讓其作死作的更甚,曹爽不負眾望,果然讓朝堂之上怨聲載道。司馬懿趁曹芳帶著曹爽祭祖,收繳了曹爽印信,曹爽明知涉險,但又舍不下家業和妻妾,所以在司馬懿的保證下,投降司馬懿,誰知道司馬懿言而無信,另找機會,最終曹爽被屠滅三族。
本來司馬懿的家族就是北方大族,所以,作為可爭取力量,他的父親也是朝中重臣,雖然被曹操所忌憚,但到了曹丕時期,由於出色的能力,司馬懿還是受到了重用,並且接觸到了可以說是夢寐以求的兵權,位極人臣,朝野、軍中勢力也根深蒂固,相對於草包曹爽不知道高出了多少個等級,曹爽的猶豫和怯懦也是出於這些原因,不是不想,是不能,不敢,沒能力。
其實高平陵之變,對於司馬來說是一石二鳥,如果單純為了自保,那就不會出現司馬下套,稱病縱容,一來自衛,二來反擊,隨著位高權重,司馬也擔心某天某人出個混招滅了他滿門,另外就是當時已經沒人能擋住司馬邁向極權的腳步,現成的權柄放在眼前,唾手可得,何樂不為呢,只不過自己老了老了還是要愛惜一下羽毛,而且時機還是有待更加成熟,所以司馬死前沒篡權,也算不上晚節不保,畢竟曹爽這個草包給他找的藉口太好了。
回覆列表
首先,在三國裡,我最喜歡的就是司馬懿,此人並非一般英雄豪傑,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並不存在什麼晚節不保了,亂世中,誰有實力有能力就是霸主!曹操不也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說是興復漢室,根據真實考察,劉備的血統也不屬於漢室中的比較有權貴的子嗣後代,孫堅也是黃巾起義自己創造出來的帝國。說到後來的司馬懿發動政變,大家都知道,司馬懿一直都想成為霸主,只是忍氣吞聲的隱忍,也許在於那時候的思想觀念有所不齒,我覺得他已經給曹家很大面子,還有,就是他過於謹慎,所謂有百分百的把握才會去幹,有點完美主義。
司馬懿本事出生高貴,官二代,家族世代為大官,知識淵博,從小就聞名全國,知道他是少年天才,司馬懿的志向遠大,一心平天下,救百姓脫離水火。三國有個世外高人,此人名叫司馬徽,水鏡先生,傳說是司馬懿的叔叔,當然肯定是司馬懿的老師,這是肯定的。也是諸葛亮,徐庶,龐統的老師,傳說司馬徽早就看透一切,知道大業必是司馬懿所奪。
在三國裡,司馬懿的聰明才智和諸葛亮齊平,為什麼曹操屢次請司馬懿出山,司馬懿裝病?司馬懿本身名聲在外,學識能力超群,二是他覺得曹操不是明君。最後被逼無奈,去哪混都沒有自己的位置,只能去幫曹操了。司馬懿打仗基本戰無不勝,他非常謹慎小心,隱忍到最後。他就好像現在的鄧小平的感覺,一直忍耐,一直面帶笑容,一直對人客客氣氣,所以有這樣大度量的人一定一統天下了。表面上看空城計是諸葛亮贏了,其實還是司馬懿贏了,諸葛亮最後才知道和這樣完美沉穩的對手打交道最後就是被他耗死。
最後一句話就是,有智慧的人一定要隱忍,不要放棄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