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FanFan和小妹的故事
-
2 # 大寶的美麗世界
許多家長都認為孩子發脾氣是非常不好的,他們總在告訴孩子,不能發脾氣。其實,孩子應當有脾氣,這並不是件壞事,反而是一種心理發育健康、心智日趨成熟的表現。
我們要先了解為什麼孩子總是愛發脾氣?其實家長朋友應當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為孩子做考慮,他們的認知能力、處理事務能力有限,當他們遇到無能為力的事情時,不能夠較好去解決,更讓他們感到絕望的是,他們沒有辦法向父母清楚地表達自己的問題所在,這時父母又不能理解他們,處於這樣一種矛盾狀態下,孩子自然也就容易生氣,而且更多時候他們是在生自己的氣!
我們作為家長,就應該去幫助孩子,體會孩子的感受,與孩子共同成長!這個階段就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階段。所以我們不要過於擔心憂慮!到時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家長的表現往往影響著孩子,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1.接受孩子的情緒
孩子生氣了,家長一定要接納孩子的情緒,每個人都有權利生氣,我們為什麼要限制孩子不允許他們生氣呢?一些我們眼中的小事,就像被人家的孩子搶走了自己寶寶的玩具,我們卻斥責孩子為什麼不分享!殊不知這件玩具可能是孩子玩具中的最愛。
2.引導孩子更合理的方式去發洩情緒
我們可以對孩子說,“如果你還是很生氣,你可以試試去打枕頭、撕報紙,大喊幾聲‘我很生氣’,因為媽媽生氣時也經常用這個辦法。”
3.給孩子一定時間平復情緒,再去解釋為什麼不能那麼做
對孩子的有些無理要求,比如說每次去商場都要買玩具!我們可以靜靜的陪伴孩子,不要隨隨便便說“你要不走,就不要你了”之類的話,這樣會讓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等待孩子情緒穩定,在解釋原因。
4.教會孩子用語言來表達需求和感受
跟孩子溝通,對孩子說“哭是解決不了的問題的,要說出自己的要求,講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才可能得到更多的迴應與幫助”
我們家長要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因為大人的心智是成熟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家長的陪伴是必不可少的,不要煩躁、不要不理解!借用一句歌詞,“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
3 # 素以為絢誒
現在的孩子都挺愛鬧脾氣的,只是有的明顯有的不明顯,有的有理由有的無理取鬧,有的就是任性無法無天,還有的就是青春期思想不成熟覺得自己看清了全世界,給一根羽毛就能上天了
如果孩子小時候性格溫和乖巧聽話,隨著年齡增長變得有脾氣,這個就是孩子長大的標誌,孩子有思想了,對問題有自己的看法與理解,鬧脾氣應該是我們這些自以為是的大人與孩子的想法不一致,然後又想報以說教的態度,導致了衝突,孩子就會有情緒鬧脾氣。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家長先控制下自己的情緒,試著理解孩子,即使孩子是錯的,也不能態度強硬,可以讓他撞撞南牆,再說服教育
如果孩子無緣無故就鬧脾氣,那我有理由懷疑是小時候或者家中有人縱容他,造成的。這個就不好解決了,就是得看鬧脾氣的緣由,然後對症下藥。肯定孩子正確的一面,讓孩子情緒穩定下來,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解決問題
-
4 # 中小學教育公社
首先,家長要明確的告訴孩子,亂髮脾氣的做法是錯誤的,如果繼續這樣胡攪蠻纏,就要承擔相應的後果(經常這樣做的孩子,家長可以與他約法三章,比如如果再犯的話就失去玩某種互動遊戲的機會,比如站反思牆等等),並且家長和孩子約定的要說到做到,不能反悔或打折扣,這時候做家長的千萬不能心慈手軟,否則孩子會把看穿,再也不會畏懼你,那就前功盡棄,得不償失了。譬如一個小孩不小心摔倒在地上了,明明可以爬起來的,但孩子哭鬧耍脾氣非要家長拉起來,這時家長完全可以拒絕他,不理他,讓他自己折騰一會,哭累了自然會自己起來的。
其次,在孩子明確他自己所做的是錯誤的時候,待孩子情緒穩定後,要幫助孩子分析,告訴他下次碰到類似問題要先剋制自己的情緒,自己能處理的,就獨立處理,不知道怎麼處理或者處理不了的事情要請求父母親幫忙,不能再亂髮脾氣胡攪蠻纏了。
最後,我們做家長的要求孩子不能亂髮脾氣,那我們自己要以身作則,平時不能動不動就亂髮脾氣。都說孩子是父母親的影子,父母親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體現在行動上,深刻的影響著孩子。
-
5 # 花姐姐家庭教育
花姐姐問題分析: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分解成三個問題來解答:
1.孩子長大了;
2.孩子鬧脾氣的原因;
3.家長應該如何和孩子相處?
花姐姐問題解析:
一、孩子長大了;
一般來說隨著孩子長大,身體的協調性、生活技能、心智發展越來越成熟,相應的控制感也就越來越好,按常理來說,脾氣應該越來越小才對,但是為什麼孩子越大卻越愛鬧脾氣了?
二、孩子鬧脾氣的原因:
1.需求沒有滿足;
例如,孩子想要一個玩具,3歲的時候父母滿足了,可是4歲的時候父母拒絕了,孩子一定會鬧脾氣。
那你可能會說,3歲要的玩具10塊錢,4歲要的玩具100塊。但是孩子不知道10塊和100塊有什麼差別,他只知道他想要玩具。
2.追求完美;
有的孩子自尊心特別強,事情沒做好就會鬧脾氣。
例如,寫作業的時候,其中有個字怎麼也寫不好,就會著急,這時也會鬧脾氣。
3.身體不舒服;
例如,孩子發燒,或者愛傷了,身體難受也會鬧脾氣,因為不舒服,想要發洩,就開始鬧脾氣。
三、家長應該如何和孩子相處?
1.找到孩子鬧脾氣的原因;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鬧脾氣,所以當孩子在鬧脾氣的時候一定要先找到孩子鬧脾氣的原因。
2.不同的原因區別對待;
如果是需要沒有被滿足,那首先我們要給需求分個類:
a.
合理的需求:能滿足就滿足;b.不合理的需求:要學會對孩子說不,但是要注意肯定孩子,給孩子耐心的陪伴,這也是在培養孩子克服誘惑的能力。
c.能力達不到需求:例如,孩子才3歲,但是卻要自己削蘋果,這時我們也要對孩子說不,並找一些替代物,例如,玩具切切樂之類的玩具來滿足孩子的需求。
如果是因為追求完美,解決方法如下:
a.平復孩子的心情,肯定孩子;
b.給孩子講一些失敗就是成功之母的例子;
c.在生活中注意不要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表揚孩子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例如,儘量不要表揚孩子聰明,而是要說孩子很努力。
如果是因為身體不舒服,那麼就要問清楚是什麼原因,如果不能確定,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
3.注意事項,孩子鬧脾氣,家長一定也非常難受,會非常的焦慮,想要著急解決問題,但是一定要控制住自己,首先找原因,一定要找原因之後再有針對性的解決,不然,只會是孩子越大,脾氣也就越大,這是我們不希望看到的。
-
6 # 菇涼你光芒萬丈500
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和孩子一起度過他們心裡的那道坎,和他們一起解決成長道路上遇到的困難。多帶他們去見世面,拓展眼界。
-
7 # 甄心童子軍教學
孩子喜歡發脾氣的根本原因是慾望得不到滿足,日常生活中會表現出兩種情況會發生。
第一,不讓他做他喜歡的事情,可能這個事情成年的人的世界覺得是不對的。
第二,臨時剝奪他做喜歡的事情,可能我們的爸爸媽媽覺得不應該沉溺於的事或物。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主要是因為我們的父母忽視了教育過程,關於規則的運用,我們說教育如流水,必須細水長流,潤物無聲。
那麼我們的一些父母是怎麼做的呢?我們的一些家長往往在犯錯誤的時候會給予規矩,我稱之為即時規矩,同樣也稱之為傻瓜規矩,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從成年人的角度,你反問一下自己,如果是你,你可以遵守嗎?
潤物細無聲的規矩的設定應該是在平常的生活中和處處可見的環境中,而不是在衝突中或者臨時性起中設定,這叫做潤物細無聲,比如說關於時間的控制,我們的父母可以嘗試買一個時間沙漏,不管是玩遊戲還是看電視,都必須提前給他一個規則,讓他主動去遵守,這樣才能強化他對時間的認識。
細水長流的規矩設定,應該時時刻刻是家長教育孩子的座右銘,家長要有長遠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成長,你比如說看手機這一個事情,孩子可以玩手機嗎?我先講一個案例,我有一個初一的學生,非常聰明,記單詞很快,數學題一聽便懂,但是很遺憾地告訴大家,他的學習非常差,在班裡面是倒數第一,那是為什麼呢?在長達兩個月的調查中,我問他兩個核心問題,第一,幼兒園期間有沒有玩手機遊戲?她回答我幼兒園的時候我玩的比所有孩子都熟,並且在沒有上幼兒園之前,我就開始接觸電腦了。而且爸爸媽媽由他玩。並且很自豪地說我的孩子比其他孩子聰明!
第二,爸爸媽媽在你玩遊戲的時候,有沒有管過你?或者是說有沒有給過你時間限制?
他的回答是小的時候沒有長大的時候偶爾有管過,除了這一點以外,他還說我玩手機,但我的爸爸媽媽他們也玩啊!
這兩個問題給到我極大的思考。有的時候我們認為可以讓孩子變聰明的方式不一定是正確的方式,孩子聰明,並不代表他以後的學習道路會走得更加平穩,關鍵的還是對規矩的認知對自我約束的認知和習慣。這個孩子的家長,他是有教育理念的,但是走偏了,後面加以管理,但是又非常的倉促,所以這個案例裡面的父母是第一責任人。
所以回答是否玩手機的問題,孩子可以接觸任何電子產品或者有意義的事情,但是同時要學會控制,在非獨立期父母的引導佔90%以上,讓他在生活和學習環境中時時刻刻把習慣和規矩當成理所當然的事情,就和吃飯睡覺一樣,但同樣需要把握度,這就需要我們父母細水長流的去遵循一些規矩,並且要做好榜樣作用。
-
8 # 澳洲可媽
孩子脾氣大,都是家長或者長輩慣的,所以自己種下的因還得自己受著。記得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孩子天生就是外交官,懂得察言觀色,懂得何時進攻何時詐佯。故小朋友的教育從小開始,從小立好規矩,家長做好榜樣,每個小朋友的缺點都能在家長身上找到影子。我們發現孩子的問題時就該自己先反省。孩子脾氣大,能大到哪裡去呢?在原則問題下,家長不退一步,孩子能進一步嗎?所以不要看見孩子哭就退讓,哭也是孩子外交的一種手段哦,每個孩子都有脾氣,來脾氣了,讓她ta獨立在一個空間冷靜冷靜,整理好了自己的情緒再來談話,告之發脾氣的壞處,堅持一段時間了,孩子會慢慢發現發脾氣解決不了問題,而且也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緒,這是個長期的過程。我家孩子在控制不住自己脾氣的時候,我們都回避給ta一個個人空間,過不了多久,ta會主動過來和我們談話,也會爭論一些問題,然後道歉,我家爸爸說,我是典型的給個巴掌再給個棗,
-
9 # 養氣萍教子有方
孩子鬧脾氣,家長要崩潰
接孩子回家的路上看見一個十一·二孩子在鬧脾氣,接孩子的是爺爺,爺爺提著孩子的衣袖往回家的路上拽,孩子卻懶著地上就是不肯回家,爺爺說:“回去讓你爸爸收拾你······”孩子:“收拾就收拾!”爺爺氣得很,打了孩子兩巴掌。孩子越發不肯回家,一邊哭一邊說:“不要你管!”旁邊有幾個接孩子的奶奶看不下去了,說:“為什麼要打啊?這大的孩子不要打了”。爺爺回答說:“他每次放學要買這買那,不買就鬧”,最後,孩子被爺爺強行拖走了。
孩子鬧脾氣,是不是有時候會讓你肝痛?你是不是想狠狠的揍他一頓?你是不是恨自己怎麼生了一個這麼不懂事的孩子?
家長應該如何和孩子相處呢?首先,家長要接受孩子鬧脾氣,鬧情緒。第二,要分析孩子為什麼鬧脾氣,鬧情緒。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有他的動機。第三,孩子鬧脾氣,家長應該冷處理,自己應該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我兒子每次鬧情緒,他都使勁的關門,這個時候你不要去管他,該幹嘛幹嘛。第四,隔一段時間問候一下,去關心一下孩子,保證孩子安全第一,直到孩子不鬧情緒了。第五,找到合適的時間和孩子溝通,我每次都是和孩子散步時溝通。
回覆列表
先要搞清楚孩子脾氣越來越大的原因是什麼?就像醫生知道病人的病因在哪裡一樣!從而可以對症下藥。
當認清楚根源在哪裡以後,需要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換位體驗,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一定的判斷和認知以及決策力。
不能以大人的判斷標準來衡量孩子的脾氣過大,也不能以強迫的口吻來教條孩子。
其實與孩子溝通沒有我們想象中的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