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舟小舟的舟
-
2 # 易知命運6595904069
農曆三月初三是北極真武玄天上帝聖誕。湖南民間習俗在初三早晨,到地扯地米菜回來煮雞蛋吃。說是吃了地米菜煮蛋腰不痛的。還有民謠"三月三、九月九,無事莫到江邊走"。意思這兩天會有大風暴。益陽農村老一輩在三月三,到挑江浮邱山進香,朝拜真武祖師的習慣。聽老一輩說過去,湖北人來浮邱山進香的人也很多。_
-
3 # 兔子嘚吧嘚
農曆三月初三是中國許多傳統節日的日子。首先,民間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其次,農曆三月三,還是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傳說西王母原是中國西部一個原始部落的保護神。她有兩個法寶:一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壽的仙桃——蟠桃。三月初三還被稱為上巳節。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至今,於是就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
4 # 花田一分
農曆三月三,穀雨前後,點瓜種豆,播種的季節。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人們甩掉冬日笨重棉衣,天徹底暖和,在溫暖的春姑娘沭浴下,帶著孩子,老人放飛自我,旅遊的季節。當然民間傳說農曆三月三是人類始祖軒轅黃帝的生日,有的地方祭典黃帝的季節。更是小姑娘,大媳婦,老頭老太在野地裡邊挖薺菜,邊東一句西一句地聊天,嘻哈戲鬧,很熱鬧的。薺菜是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富含鐵鈣等各種微量元素,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和高血脂,高血糖多吃薺菜,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是天補人補的季節。各種各樣的花草都發芽了,三月三又是個等待花開的季節。
-
5 # 時光不老176826
在東北地區,農曆三月初三有這樣一種習俗,春回大地,春暖花開,萬物復甦,柳樹開始暴清,大地披上了綠裝,春天來了孩子們都三五成群的在大街上,公園裡放風箏玩耍,嬉戲。放風箏是我們這時候,這地區孩子們的最愛,你看,只要放了學孩子們就跑到村頭放風箏。孩子有大人領著,弟弟妹妹由哥哥姐姐領著,看著他們一個個玩的都不亦樂乎。真是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還有一種習俗,那就是每到農曆三月三,我們這有這樣一句諺語,三月三,青抹菜鑽天。一到這時候,家裡人就到地裡找這種苦菜,大人孩子都去地裡找,這種菜挖回來洗洗蘸醬吃,有時候挖多了,就把它用開水燙燙包餃子吃,這種菜清熱解毒,春天是我們這地區最讓人喜歡的蘸醬菜了。
-
6 # 風箏m82
農曆三月初三是“上巳節”,是紀念皇帝的。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也是“春浴日”,所以又稱“女兒節”。
“上巳”是指以干支紀日的歷法中的夏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先秦時,這天的主要活動是人們成群結隊去水邊沐浴,稱為“祓偰”,此後又增加了祭祀宴歡等活動,魏晉以後,該節日改為三月初三故又稱重三或三月三。杜甫詩中雲“三月三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因為上巳節和軒轅黃帝誕辰是同一天,最近幾年專家倡議將三月三同時設為“中華聖誕節”,以擴大黃帝文化和上巳節的影響。
-
7 # 山水閒人22
三月三薺菜野飯飯。這是我們這邊的一句俗語,意思是到了三月初三,遍地有野菜,帶著米,肉,到野外去玩,燒飯吃。當然還是要帶鍋子的。這是過去了,現在很少了。人們用烤爐了。
-
8 # 寂寞的青花瓷
農曆的三月初三,對於我們魯西北這裡來說,沒有特別的習俗,看起來和其他日子沒有什麼區別,但是,有兩個俗語跟這一天有關,挺有意思,也可從中感受一下當地的傳說和物候時令特點。
其二,"燕子不過三月三,燕子不過九月九。"燕子作為一種候鳥,秋天便飛到南方去過冬,每年春天便又飛回北方來銜泥築巢。這句俗語,準確的說出了燕子來往於魯北大地的時間,那就是,燕子在農曆的三月三日前回來,在農曆的九月九日前離開。我常常感嘆古人細緻入微的觀察,我們這裡燕子的行動軌跡幾乎和古人總結的一模一樣。
-
9 # 為什麼要身份證認證
我們老家,也有三月三廟會,至於廟會紀念什麼?小時候聽大人講,是紀念介子推的,這個廟就叫介山廟,稍大的時候介山廟辦起了一所學校,叫五坡農業中學。老師是一位太原工學院畢業的賈篤功,一位是閻景高中畢業的楊聚財。就這兩位老師,教我們26個學生,後來只剩下我們18個學生,但兩位老師還是堅持把我們一直送出了畢業。謝謝老師,也謝謝這個古老的介山廟,我們每年的二月底就有候馬,翼城的,新降的,西安的,陝西省許多地方的客商都不放過這個每年兩次的商業營銷機會,第二次廟會是在每年的九月九日,就是重陽節。每年的兩次盛古廟會都特別盛大,又唱大戲的陝西的眉戶,秦腔,太原的北路邦子,晉南的各地方戲,主要表現的蒲劇,還有太原蓮花落,瀋陽雜技,趕廟會的地方遊藝。有編羅筐的,剃頭的,修臉的。賣涼粉的,炸油糕的,賣粽子的,賣膏藥,,占卜算掛。等等,社火,羅鼓,雜耍,說書的,看相的,男男女女,大人小孩,情侶,情人,青梅竹馬,愛見的,想看的。等等,都在廟會的熱鬧中行進,足熱鬧半個學,還有餘味難消的,零零碎碎的遊客難捨廟會的餘熱逗留幾天。等莊稼地裡的活催急了,幹活著嘴裡還嗲嗲不休廟會的盛況,這就是我們老家的三月三,還有九月九。千萬別忘了來我們老家的廟會啊!謝謝。
-
10 # 博山廬
祓禊: 古人為了祛病求福而進行的一種祭祀儀式。上巳之節,人們通常有祓除釁浴的傳統,《周禮·春官·宗伯》記載:“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祓除釁浴即在河邊洗浴,滌盪身上的汙濁以求健康之意。
此外,祓除所處的河水位置也有講究,一定要用東流之水。
《漢書禮儀志》:“三月上巳,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痰為大潔。”《時習》雲∶“千里水及東流水,主病後虛弱。揚之萬過,煮藥,收禁神效。二者皆堪盪滌邪穢。此水潔淨,誠與諸水不同。為雲母所畏,煉雲母粉用之。”而釁浴之意也是類似,只是人們要用草藥來燻湯沐浴,同樣是防治疾病,祈望健康。
招魂續魄: 據記載招魂續魄是鄭國的習俗,於上巳日,在溱水淆水進行這樣的一個祭奠。 韓詩注《詩經·鄭風·溱洧》曰:“謂今三月桃花水下,以招魂續魄,祓除歲穢……三月上巳之辰,此兩水之上招魂續魄,拂除不祥。”文中招魂續魄是指招生魂而非死者之魂,與祓禊類似,有祛病除災、養生續命的用意。這種活動直到近現代還在很多地區存在。解神還願: 解神就是還願感謝神明,解神活動通常在河邊舉行。 《論衡》:“世間善治宅舍,鑿地掘土,功成作解謝土神,名曰謝神。”北朝周人虞信有《春賦》:“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邊多解神。樹下流杯客,沙頭渡水人。”祭祀高禖: 從周朝開始,上巳節中最重要的活動便是祭祀高禖,物件是管理婚姻和生育的神靈。 最初的高禖是孕育狀態的女性形象。在漢代的畫像石中,高禖是女性與嬰兒連在一起的形象。再往後,高禖形象又變成了伏羲,甚至還出現了性具崇拜的現象。這反應了人們希望透過這種巫教性質的活動以除災避邪,祈求生育。 從季節時氣來看,陽春三月,萬物萌生,是最適合祈求子嗣的時節,對於農耕時代來說,有利於人口興旺。 但至漢代以後,雖仍是具有求子意義的節日,但更多的是成了人們遊春踏青的日子了。曲水流觴: 根據《荊楚歲時記》所載,曲水流觴源於周王修禊飲於曲洛。到了魏晉時,士大夫在祓禊的同時,還要舉行水濱宴會,期間談文作賦,飲酒取樂。飲酒時,將酒杯置於水中,隨波逐流,酒杯到誰的面前,誰既要飲酒作詩,意為除去災禍不吉。明 黃宸 《曲水流觴圖(區域性)》踏青郊遊: “結伴踏青歸去好,平頭鞋子小雙鸞。”上巳這一天,人們穿著盛裝,出來踏青遊玩,河邊到處都是車馬、帳篷,好不熱鬧。 這種盛大的郊遊活動不止存在於一處,而是遍及全國各處。《祓禊賦》曰:“王侯公主,暨乎富商,用事伊雒,帷幔玄黃,於是旨酒嘉餚,方丈盈前,浮棗絳水,酹酒醲川,若乃窈窕淑女,美媵豔姝,戴翡翠,珥明珠,曳離袿,立水涯,微風掩壒,纖穀低徊,蘭蘇盻蠁,感動情魂,若乃隱逸未用,鴻生俊儒,冠高冕,曳長裾,坐沙渚,談詩書,詠伊呂,歌唐虞。”唐《虢國夫人遊春圖》 盛服踏青,聚餐宴飲這樣的情況,在漢代的上巳日活動裡是非常普遍的,而這些活動也受到了官方的認可。清火防瘟·地菜煮雞蛋: 地菜,即薺菜。薺菜煮雞蛋可以祛風溼、清火以及預防春瘟。民間甚至有“春食薺菜賽仙丹”的說法。活血養顏·桃花酒: 《法天生意》曰:“三月三日,採桃花浸酒飲之,除百病,益顏色。”桃花酒可破瘀、通經、活血、美容、治腰脊痛。補虛益精·枸杞浴: 《萬花谷》曰:“初三日,取枸杞煎湯沐浴,令人光澤不老。”枸杞沐浴一般用的是枸杞葉、枝、和根,枸杞根清熱涼血、清降肺火,枸杞葉補虛益精,清熱止渴,祛風明目。調氣去熱嗽·龍舌拌: 《本草品彙精要》曰:“三月三日取鼠耳草汁,蜜和為粉,謂之龍舌拌,以壓時氣。即茅香草,俗呼為鼠耳草,可染褐色。”散結消腫·夏枯草: “三月三日,採夏枯草,煎汁熬膏,每日熱酒調吃三服。治遠年損傷、手足淤血,遇天陰作痛,七日可痊,更治產婦諸血病症。”
回覆列表
我們這邊有句俗話,“三月三,地菜葉子煮雞蛋,賽過好人參,吃了活到九十九”到了三月三這天,基本上挨家逐戶都會挖地菜煮雞蛋吃。
地菜,也就是薺菜。薺菜是有藥用價值的,據說以三月三這天藥用價值最高。不論真假,反正從我記事起,奶奶就每年三月三都會煮給我們吃。
做法很簡單,先把薺菜和雞蛋洗乾淨,再把薺菜平鋪在鍋底,再把雞蛋放在上面,然後在雞蛋上再蓋上一層薺菜,有一種雞蛋藏在草叢裡的感覺,火不用太大,慢慢煮,如果火太大,就失去了薺菜的藥用價值,所以要文火慢慢熬煮。等到水開始翻滾,雞蛋也會隨著上下晃動,不斷冒出白白的蛋殼來。水慢慢地也就變成了漂亮的淺綠色,空氣中開始迷漫著清苦的薺菜味和雞蛋的香味。
這時候,不要急於關火,要像煮茶葉蛋一樣,要入味兒才行。用勺子把雞蛋逐一敲破,有一絲絲裂縫就成,然後繼續小火煮著,待薺菜的清苦味慢慢由雞蛋的香味掩蓋了,即可以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