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快樂老頭4196
-
2 # 天和Auto
微型電動三輪車、低速四輪車被禁止上路原因是管理難、難管理,兩個詞看似是相同的但背後有不同的無奈。
管理難是因為這類車巨大的保有量和用車群體,包括電動三輪車、三輪篷車、低速四輪電動車,這幾種型別的車保有量超過7000萬臺,而這7000萬臺車背後就是上億沒有經過駕駛培訓的駕駛員,而且用車群體基本以中老年人為主。
沒有經過駕駛培訓、車輛沒有專用行駛道路,那麼這些車就是在和非機動車或是汽車搶道行駛,在非機動車道上這類車整備質量過大尺寸也比較大會影響整體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在機動車道上這類車速度又過慢,駕駛員沒有經過系統培訓,分辨其他機動車駕駛意圖判斷應該如何駕駛的能力也有些欠缺,所以在哪條道上這類車都是有些安全隱患的。
而且車輛沒有保險,出現肇事責任事故沒有賠付能力,只要出事故多數最終會成為老賴;被動碰撞事故又是違章在先,走法律程式車輛不需要賠償所以最終後果還要自己承擔,不論是哪種情況影響都是很惡劣的。
然而自己選擇的交通工具造成的結果自己需要承擔,但這83萬起事故里有多少是按照正規程式辦理,由肇事人擔責?
想來大多數可能還是被引導定責最終由機動車擔責賠付,那麼這裡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責任的機動車如果被引導擔責,這種行為是【事實騙保行為】,協調定責的工作人員和車主都需要負法律責任,在這種意識普及之後再發生這種事故沒有人會為這類車的錯誤買單,那麼就會造成更嚴重的矛盾。
再看難管理的問題,目前警察有180萬左右,其中分類有很多但交通警察的數量並不佔多數,即使假設有100萬交警,讓這100萬去管理7000萬成比例嗎?
面對這些無牌無證無保險的車輛,得幾個人才有能力攔停一輛車,出現事故如何能快速協調處理,如何追責?
近期協助車友處理的事故有兩次,一臺無牌三輪電動車碰撞行人導致一死一植物人,肇事人年近80沒有賠付能力,子女斷絕父子關係任其負法律責任;另一起是低速四輪車倒車碰撞行人致腰椎斷裂,目前還在治療過程中,這類事故如果留意的每天都在發生,事故組每天都在處理這類事故。
管理難、難管理,這兩個問題幾乎是無解的,如此巨大的保有量裡有多少人願意去考駕照、去給車輛投保險?比例可能是微乎其微的,沒有保障而且有很大的不確定因素,這類車被禁止也是無奈之舉,但錯誤需要自省,不能一味的推給他人。
-
3 # 高山流水242926588
微型三輪車要比二輪電動車安全的多,禁限微型三輪車行駛是人極為不妥之舉,不負責任的,微信三輪車適應老人適用的代步工具,應當關照老人的出行。各種電動車應當和諧共存,絕不能以禁限而草率行為禁限微型電動三輪車!只要老人有駕駛微型電動三輪車的能力,遵守交通法規,有關部門應當大開綠燈!
-
4 # 東拉西車
但這種車的行駛穩定性很差,舒適感也不好,更不用提安全性。現在回鄉下坐這種車,雖然現在已經村村通,道路成了水泥路,我都還是提心吊膽的。
除此外,因為上牌管理混亂(它不屬於國家工信部目錄在內的車型,無法上牌),治理起來很困難,直接導致了很多這類車型的駕駛員駕駛習慣很差,像闖紅燈、逆行、隨意橫穿馬路等交通違法行為是屢見不鮮。
之前的“麻木車”和現在的微型電動三輪車/四輪車沒有本質區別,由它們所引起的道路堵塞、交通事故、肇事逃逸嚴重,已成為全國道路交通管理一大安全隱患。
而且作為城市管理者來說,它得存在也挺影響城市儀容的。有資料統計稱,電動三輪車、三輪篷車、低速四輪電動車,這幾種型別的車保有量超過7000萬臺,雖然不一定準確,但確實驚人。
除此外,電動三輪車和四輪車還無法上車險,如果遇到事故極容易引起糾紛,考慮到駕駛者多是年齡大的朋友,這不論對事故雙方還是城市管理都極為不利。既然無法有效治理,對交通助益又不是很大,自然就不會受到政府部門的支援了。
當然了,現在也不是說全面禁止微型電動三輪車和四輪車上路了,許多車型屬於特種車輛,是可以在特定的區域,比如廠礦企業、公園景點等內部區域行駛的。
-
5 # 星情聊吧
40天前吧,我們這一個大叔騎著這種電動三輪不帶棚子的那種,把路口一90歲大爺撞死!一下子就撞死了!現在面對的就是刑事責任和幾十萬的賠償!大叔家裡窮的要死!這種車說真的,速度在45-50 之間,幾百公斤重,撞上去,基本老人不死也殘!
但是現實裡,農村地區確實廣泛存在著!我覺得還是一條,要麼禁止生產,要麼就將其為劃為機動車,上牌、保險、駕照等等!
我自己的車在14年被一個非法運營的三輪帶棚子的,闖紅燈把我車撞了個大坑!車上兩人受傷!我就納悶,大白天三輪闖紅燈看不到車嗎?女的是個瘸子,她很淡定的說,自己轉過頭和客人說話的,沒注意!交警一看,原來她是交警隊熟人——出了第三次事故了!而且每次都是她的責任!交警很無奈,她是個瘸子,老公是瞎子,直接和我說,讓我自己想辦法修車!後來我爸看她可憐,就沒說什麼,走了。
我最近一直在做交通安全的宣傳策劃,發現農村地區,電動車、電動三輪車事故不斷,警察無可奈何,管多了,要出現群體事件,不管,經常出事故,都沒保險,然後扯皮打官司鬧騰。我爸廠裡有一個工人,自從買了三輪,每天要早走20分鐘,後來才知道想載人做生意。結果一個月出了兩次事故,賠了5000多,修車3000多,還差點進去,我爸找人才撈回來!現在老老實實上班。
這種車輛容易出事故、撞人、翻車、超載、超速、起火!
我能理解這種需求,但是希望大家小心騎車,也希望國家能出臺更規範的政策
-
6 # 青竹長青君者
禁止微型電動,三輪四輪車是一腦殘的方法。不復合國家實際情況,違背底展勞動人民意願。阻礙了它們生活便利。可以說是在傷害它們對國家的感情。
電動三輪四輪在它當中起重要做用,農忙收運糧食,買肥買種子。做買賣運貨物,己經滲透個個方面,四輪還可以接
送孩子等。所以禁是錯誤,正確法是叫它們知道,交通規則懂規則,不要違規。多做宣傳,不要闖紅燈不要逆行。發放行車牌照,以便做交通事故查實。同時也應有年齡限制,如果有需要也可培訓持證,但不要錢太多了。因為他們收入低,價高他們難以接受。國家也應讓他上保險,這樣才能複合民情。現在有些人是在挑撥民眾與國家對立是很可怕的。這些人在個領域都有,提防加提防才對。
請記住民眾永遠是民眾,不是某個人。他們是水,所以為民眾之所想,以民之利益為本,才是發展道路根本基石。沒有民眾全是錯誤的。
-
7 # 曉路的農村生活
微型電動三輪車和四輪車確實存在問題,這一點不可否認。但為此就禁止它們上路的這一做法,我認為並不可取,也不能做到讓電動三輪車和四輪車的使用者心服口服,可想而知管理起來的難度較大,要想徹底禁止並非易事。
任何車輛只要上路行駛,就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是不可避免的。平心而論,誰能保證汽車上路就沒有一點問題,如果出現問題就禁止,估計現在道路上被禁的只剩下人了。有著交通規則約束的汽車尚且如此,更別說那些長期缺乏約束的電動三輪車四輪車了。所以,電動三輪車四輪車真正需要的是規範管理,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的一禁了之。
電動三輪車四輪車出現問題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包括它們的生產者,銷售者,使用者和管理者,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剛開始,讓生產讓銷售卻不讓用,加上管理又不到位,到最後所有的鍋都讓使用者來背,這對使用者來說,是否有失公允?
既然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那麼想更好的解決問題,就需要多管齊下共同努力各盡其責。源頭上,要麼徹底不讓生產銷售這兩類車輛,要麼儘快制定相關的行業標準,讓生產出的車有標準可依,質量和安全都有保證。
-
8 # 夜雨如書
關於電動三輪、四輪車可以規範管理但不應該一刀切地禁止。
客觀地講,電動三輪車、四輪車上路違規的情況的確很多,由於它們沒有牌照,且無需考證,闖紅燈、逆行、超載等等情況屢見不鮮。一些汽車司機尤其深受其害,因為它們可能從任何角度或方向竄出來,拐彎也很隨性不用亮燈,在路上更是見縫插針,讓人防不勝防。建議透過上牌照、考駕照、違規罰款扣分等行為來規範和約束駕駛員,幫助其提高安全意識,養成良好的交通習慣。
不過,如果簡單地禁止上路就有些不合常理,也不近人情了。畢竟,人們對於電動三輪車、四輪車的需求也是很現實的。例如一些腿腳不方便的老年人和殘疾人,出行選擇本來就不多,依靠電動三輪車或四輪車,可以讓他們走出家門,幫忙接送孩子,上街買菜等等。況且,還有一些快遞員、送貨員等職業也離不開方便快捷的三輪車,在某些狹窄路段,騎三輪車更方便。在農村,三輪車更是方便了很多農戶,無論是去趕集還是裝載蔬菜雜物,都離不開電動三輪車的助力。總而言之,對於三輪車和四輪代步車,可以加強管理但不應該禁止。
不知道別的地方是什麼情況,我們當地是有幾條路段禁止電動三輪車上路的,這樣的確可以減少一些安全隱患,但對於那些三輪車主來講無疑是不公平的。人人都有路權,只要嚴格遵守交通規則,為什麼不讓上路呢?如果違規你可以依法處罰,但不讓上路就說不過去了。客觀來講,治理電動三輪車和代步車違規行為,應該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科學的過程,簡單粗暴地一刀切不可取。
隨著交通安全意識的逐漸提高,現在大街上騎電動三輪車違規的情況越來越少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因地制宜的管理下,電動三輪車和四輪車也能做到安全上路。
總而言之,對於電動三輪車和四輪車上路問題,個人認為可以加強管理,但不應該完全禁止。
-
9 # 珞珈社
這種直接禁止的規定當然並不能算是好事,但是限制或者規範化電三輪或電四輪上路還是有道理的,如果說直接禁止並不是好的方式,對於這個說法,無疑就是針對電動車氾濫成災,嚴重影響交通,加重交通事故比例所實施的一個方式。
但是一旦這樣做,勢必會帶來很多的影響,首先會加重公交車的擁擠,會帶來許多人上下班的困難,會出現交通混亂的情況,這是一旦實施以後會帶來的影響。
筆者還是那句話,不是禁,應該是限,說白了就是讓電動車規範化,比如說電動車駕駛證的考取,違章的處罰,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處罰這方面去入手,限制電動車帶來的交通壓力,來緩解交通暢通,這才是對於交通工具的管制。
而直接禁止,這是非常不可取的一個方式,像電動車還是相當環保方便的出行交通工具,再加上電動車充電方便,價格便宜,隨便一個家庭都能買得起,不像小車,而且在城市不容易堵車,上下班最方便,停放不像機動車那麼麻煩。
所以說直接禁止電動車,肯定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就像福建提出的2024年主街道限制電動車通行,並沒有說直接全省禁止電動車,這說明對於電動車直接禁止的說法,並不確切。
交通規則的遵守,需要全名去學習並遵守,而不是說那個交通工具造成了堵車就要禁止,這肯定是不合理的,希望加強對於電動機的管制,讓電動車能規範化,能做到像機動車9一樣遵守交通規則,來規範道路的通行,減少事故的發生。
-
10 # 元芳有看法
從電動車甫一上市,就迅速佔領了市場,成為千家萬戶最鍾愛的交通工具,和汽車比起來,它的價格更低廉,而且機動性更強更快,和腳踏車比起來,它的效率更高,運載能力和出行效率更高,所以在短短的數年之內,電動車就呈蓬勃之勢得到深入全面的普及,不管是經濟發達的城市,還是偏遠落後的鄉野,我們都處可見三輪和四輪電動車,尤其是在農村,電動車已經成為絕對的首選交通工具,幾乎家家戶戶必備的交通工具。
但是在行業管理上,電動車行業明顯是滯後的,而且在電動車研發上市之初,基本上是處於粗放生產和經營的模式,沒有嚴謹科學的行業標準,沒有科學規範的使用限制,所以在電動車全面深入的進入市場之後,弊端越來越明顯。而據權威統計,電動車引發的車禍是最多的。
我們在平時的出行當中,經常可以看到,電動車因為其便捷,隨意違章的現象很突出,因為其動力的充沛,也給行人安全帶來了隱憂。
為了規範電動車行業,從去年開始,對電動車的行業標準進行了嚴格的限定,對不達標的進行停產,對投入市場的不達標產品,給予一年的整改期進行消化,最終的目的是重塑整個電動車行業,確保使用者和交通安全。從今年五月份開始,各地已經全面展開該項工作。
-
11 # 酷愛28314540
為了給汽車開路唄氣死平民百姓了。
-
12 # 昆7799
要是你被這樣的不守規矩的車撞傷了,車跑了,人找不到,你就知道了,這樣的事太多了。
-
13 # 千里眼91515446
無牌無證禁止上路。如果不限制不禁止,我也買。
-
14 # 虎哥148881284
微三,四輪電動車應該上牌,適當的培訓,適當收取工本費給老年人發證,這樣便於管理,也尊重和重視了老年一代。因他們年輕時為國家,又為孩子吃過苦受過罪,現在也應該享享福了。
-
15 # 相發3
"問,現在非機動車,都是些什麼車?
-
16 # 唐煥梅787
把路上事故出事的責任都推到了綠色環保的三輪,四輪車上。交通部分可以統計一下一年汽車出事故是三輪,四輪的十幾倍。老百姓買個三輪,四輪為代步工具又防礙哪個專家開路虎走路了,不讓百姓開三四輪上路,這不是害農嗎:?
-
17 # 阿忠8
國家沒有禁止這類車上路,只不過是規範管理。要符合國家標準,工信部目錄,廠家3C認證併合格出廠,交通管理部門登記上牌,買交強險,並持有效駕駛證才可上路。
-
18 # skysea4
兩輪的要上牌, 3輪 4輪的隨便跑, 你覺得就合理了嗎???????
-
19 # 使用者99684312051
要在根源上下手,生產必須有標準。上路要有專用車道。與機動車分道行駛。上牌免費,買車時就直接帶牌,賣車的不準賣無牌車。必須身份證購車,老年人必須子女協議購車(無需駕照,但必須學習交規併合格)。賣車的必須和管理部門無縫對接。執法要有力度。違章4次直接扣車銷燬。沒有交錢就放行一說。累計4次違章扣車後終身不得開車上路。如4次違章直接拘留判刑1年(危險駕駛)並處罰金(車輛等值金額)。管理參照機動車標準。
-
20 # 手機137005127
大家還不懂嗎?都是城市化影起的後果。為啥農村不堵車呢?學生都進城了家裡要去人照看,就要租房還要車接送,你叫人家怎麼辦呢?可以說學生不進城,一定城裡很冷清。
回覆列表
電動三輪排出的尾氣汙染空氣,還造成城市嘈音,還不節約能源,不方便太貴,給城市街道造成堵塞,大人物和有錢人用著丟人,不禁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