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不知果味

    一、地緣政治的因素

    由於地理跟歷史的原因,19世紀晚期以來,英國政府一直奉行對歐洲大陸的不干預政策。使英國和歐洲大陸一直若即若離。與歐洲大陸國家相比,英國一直遊離於歐洲大陸之外。英國是海洋殖民帝國,對於歐洲大陸國家一直抱有防範心理。作為一個島國,英國最怕的就是歐洲大陸國家統一,對它的話語權造成影響。一直對歐洲大陸國家採取分化策略來保護自己。

    二、現實利益衝突跟相互猜忌

    作為英國來說,不希望歐洲一體化程序推進。在這一點上,跟歐盟成員有有本質區別。這個也是英國加入歐盟以後,保留自主的財政政策而未加入歐元區的原因。使得英國很難融入到歐盟內部的事務中。再加上,歐盟為了迫使英國承擔更大的責任加入歐元區,從而放棄英鎊。在政治戰略中動力英國的根本利益,而引起英國的反彈。與此同時,英國又想享受歐盟內部的優惠政策,又不想承擔它應該承擔的責任,導致歐盟其他國家對英國感到不滿。尤其是歐洲難民潮,歐債危機的爆發,進一步加劇歐盟的經濟負擔跟安全隱患。英國表現的極不可靠,不僅否認歐元,而且不參與歐盟內部的危機方案。雙方的信任度降到了歷史最低點。

    三、歐盟內部主導權之爭

    歐盟內部成員國的法國跟英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德國又在歐盟內部的經濟總量上保持第一。歐盟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在經濟上促進發展,在政治上維護自身利益,提高國際地位。但是英國自加入以來,一直對歐盟一體化態度消極。但在歐盟內部獲得了極大的好處,卻未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德主導的歐盟就很惱火,讓英國拿出20億歐元補繳歐盟預算,迫使英國正真融入到歐盟內部當中。加快歐洲一體化的腳步。但是英國作為一個老牌帝國主義國家,有高度的外交自主權跟軍事控制權。不想正真融入歐盟內部,弱化自身的權利。對於法德的動作不接受,再加上美國一直不希望歐洲成為一個整體。利用跟英國的特殊關係,一直在分化歐盟成員國。英國也為自己得利益,對於脫歐的呼聲越來越高,直到英國全民公投。

  • 2 # 七師弟

    脫歐因素一:國際新型博弈下的英歐關係

    世界右翼思潮的崛起

    特朗普上臺之後掀起的是世界範圍內的右翼政治思潮,甚至是極端右翼政治思潮。這種思潮之中最主要的一個鮮明共同特徵就是:民族強勢與復興。其中,美國,澳洲,烏克蘭,義大利,波蘭等都是較為鮮明的國家。如果我們把這一現象打個比方,那就是:

    “原先大家都在大食堂一起吃飯,雖然吃的一般,但是保證大家都有吃的,但是隨著特朗普領先的右翼思潮席捲,大家都開始打算自己吃小灶。”

    其中脫歐的情緒蔓延最早是2011年前後的歐債危機,其中希臘首先要求脫離歐元區,歐盟成員瘋狂施救與勸說,導致了脫歐情緒的點燃與蔓延。

    在2017-2019的歐洲國家內部政治選舉之中,德國、芬蘭、荷蘭、法國、義大利、波蘭等國家,左翼與中左翼政黨都表現出了相當大的頹勢,一直在德國一覽眾山小的默克爾甚至在2018遭遇了組閣危機。

    在今年4月剛剛結束的歐洲議會選舉之中,挺歐親歐的黨團議席持續縮減,而反歐疑歐的政治勢力呈現野草蔓延的趨勢,作為歐盟監督、諮詢以及立法機構,歐洲議會第一次出現了挺歐勢力疲軟和反歐話語興起的選舉結果。

    【歐洲議會選舉,紅色(左翼持續萎靡)】

    那麼歐洲的右翼政黨想要什麼呢?

    1、首先是更多的國家政府外交與軍事主導權,而並非是北約的一言堂和歐盟之中德國和法國說了算,

    2、其次是更好的國家內部經濟調控,因為在歐盟大鍋飯的情況下,歐盟國家很難利用本國經濟與財政政策進行調整,導致好的產業未必能一直好,爛的方面一直在破罐子破摔。

    3、最後是重新調整的移民政策、難民政策和環保政策。諸多歐盟國家的右翼人士之所以獲得民眾支援的重要原因就是歐洲的難民政策與移民政策導致大量非洲與中東人湧入歐洲,在社會保障、社會穩定和基礎就業方面都給各國造成了很大壓力。右翼政黨的移民牌,是其強勢成長的重要籌碼。

    【法國右翼領袖 勒龐】

    【右翼民眾遊行標語:停止伊斯蘭移民政策】

    英華人的小情緒:心態與現實

    對於歐盟,英華人一直有著小情緒,這一情緒我們換位思考不想而知。英國的光榮革命是現代資產階級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的先聲,第一次工業革命帶動世界產業革命也發生在英國,日不落帝國的輝煌推動了英語與西方文化的世界傳播,二戰時期英國號稱歐洲最後的民主堡壘受盡了希特勒的軍事折磨。

    在種種心態之下,英華人無論是社會精英階層還是政界階層,還是一些社會階層,都覺得英國應該是歐洲的領導者或是在歐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但是英國因為並不是歐盟早期的建立者,也不是歐洲議會當中的多數派,導致英國在1973年加入歐共體之後,雖然地位不低但是一直沒有核心話語權,也就是說,在歐盟內部英華人的意見,會聽,但是多數時候聽了也不理睬。

    英國的內心戲獨白就是“你們不跟我玩,我還有個最厲害的親戚——美國;你們對我不好,那美國就會生氣。”

    濃濃的酸味。。

    此外英國加入歐盟之後的現實境遇也導致最終脫歐公決之中超過半數的選票投向了脫歐,政府的外交與軍事策略被壓制不說,我們就列舉簡單的現象,不少英國的社會中下層勞動崗位被來自中東歐的打工移民所擠佔,其中比如計程車司機,酒店餐廳服務員,交通服務,保姆,這些歐洲打工團在英國掙到的薪水,夠在自己的國家一家人的花銷吃喝,而對於英國本土人本華人來說,這份薪水是遠遠不夠的。此外,英國的高等教育、國民醫療體系以及社會保障體系也遭遇了“人多”的挑戰,這些對於英華人來說都是不滿的。英國警方每次進行交通突擊檢查的時候,幾乎每次都可以從卡車上查到10-20人不等的來自法國、東歐國家的偷渡者。

    【歐盟國家偷渡英國】

    用我們本國熟悉的現象解釋:那就是髒亂差“外來務工團體”太多,“高考移民”太多擠壓了自己孩子的升學前途。

    與此同時,英國傳統強勢的幾個產業之中,漁業無法強勢制霸,軍工和航空被法國所擠壓,倫敦金融中心地位被法蘭克福所分享,一系列的不滿情緒,導致了英華人小情緒的爆發。

    脫歐因素二:英國保守黨玩砸了的政治遊戲

    諸多媒體和英國民間輿論就認為,脫歐本身就是一場鬧劇。這種觀點也確實不是瞎點評。從政治理性的角度來說,一個國家內部觀點對立五五開的情況下,是不應該發起公投的,這種公投從民主的角度來說並不具備實質正義。英國脫歐的公投結果是55開,也就是仍有將近半數的民眾是不同意脫離歐盟的。

    這種民意五五開的政治議題,即使在美國,即使是特朗普這種奇葩,也是不敢輕易討論和開啟政治行動的,比如美國的槍支管控話題,墮胎法案話題,移民管控話題,一旦開啟了,就是大規模的政治鬥爭和政黨拉鋸,比如邊境隔離牆風波和移民話題風波。使得美國共和黨在國會眾議院遭到慘敗。

    之所以說脫歐是保守黨玩砸了的遊戲,是因為英國時任首相卡梅倫為了保證2015議會大選的勝利,承諾了脫歐公投的可能性,拉到了支援脫歐人士的選票,英國民眾也成功被這個承諾所蠱惑,因此保守黨繼續在2015大勝,卡梅倫成功連任。但是卡梅倫也確實在連任之後兌現了公投承諾,但是卡梅倫自己卻加入了勸說民眾留在歐洲的堅定“留歐派”。

    其實以英華人的尿性,卡梅倫的政治一石二鳥之計就是,自己先來個脫歐公投承諾,然後一方面騙到選票連任,另一方面自己以此為藉口,去跟歐盟就英國的地位和待遇討價還價。這就像一個資深員工,自以為自己非常吃重,於是威脅用辭職的方式跟老闆提出升職加薪,但是出人意料的就是,老闆答應了辭職。所以卡梅倫自己就玩脫了。

    其實留在歐洲是英國保守黨普遍意願,因為加入歐盟本身就是英國保守黨的政治遺產,也正是保守黨歷史上幾任著名的首相,丘吉爾,撒切爾,希斯等人,透過努力開拓營造與歐洲的良好關係提升了英國的政治地位與經濟發展紅利。這也正是為什麼卡梅倫自己剛剛連任,就因為脫歐公投透過而黯然辭職。

    師弟說:英國脫歐真的那麼重要嗎?

    英國脫歐就像一個魔盒,既重要也不必太過重視。

    歷史上,1973年時任英國保守黨首相希斯爵士力保英國加入歐共體之後,僅兩年的光景之後,1975年上臺的英國工黨政治寵兒首相威爾遜男爵就發起了確認性公投,其實也就是首次的脫歐公投。

    【1973年 使得英國入歐的首相 希斯爵士】

    【入歐僅兩年後試圖脫歐的首相威爾遜男爵】

    英國脫歐消極的一方面我們已經看到了,那就是英國空前的政治碎片化分裂。

    ·保守黨與反對黨聯盟持續難以調和——為大選拉票造勢

    ·保守黨內部難以調和——首相下臺

    ·政府內閣與議會難以調和——特麗莎·梅遭遇不信任投票,與脫歐協議持續被否決。

    此外還有幾個會領英國政府和女王頭疼的問題,那就是北愛爾蘭和蘇格蘭都是堅定的留歐陣營,蘇格蘭議員一直在英國議會和歐洲議會表示,如果英國確認脫歐,那麼蘇格蘭將發起獨立公投脫離英國,以獨立的身份重返歐盟,這又是未來英國政府的最大難題。

    即使英國一出出鬧劇最後結局是脫離歐盟,那麼過幾年只要是另一個政黨或者另一個風向的首相上臺,又可以再次發起入歐公投程序。很有可能鬧了幾年英國脫歐之後,沒過幾年英國換了領導人之後英國又重新回到歐盟。

    所謂英國丟不丟人,難不難堪,英國政界的人士其實一直無所謂,他們有所謂的,就是可以在這種巨大的政治事件之中撈到自己的政治籌碼和政治前途,拿著英國納稅人的錢四處開會,談判、左右逢源和競選。

    對於這些吃穿早已不愁的英國政界和上流界人士來說,留在歐盟與離開歐盟沒什麼區別。好比一個已經拿著美國綠卡的外國土豪,美國與其他國家或者自己母國關係孰好孰壞,壓根不用關心和操心。

    在這種英美拼演技和演講能力的政治氛圍下,吃虧的永遠是民意。

  • 3 # 東焺

    英國脫歐既有其必然性,也有一定的偶然性,英國的大國心態與現實落差,加入歐盟後雖有受益但也困擾不斷,複雜的國際政治因素,以及前首相卡梅倫錯判形勢等是引發英國脫歐的主要原因。

    一、作為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英華人的大國心態是非常明顯的,在英國加入歐盟之前,英國的外交政策基本上是跟隨美國,在國際事務上和美國亦步亦趨,雖然有甘當美國狗腿子的嫌疑,但英國狐假虎威,還是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英華人的大國心態。

    加入歐盟之後,儘管英國從中受益,但在歐盟的事務上,英國的存在感比較低,歐盟的政治經濟決策權基本上把持在德法兩國手中。進而導致在參與有關國際事務時,英國無法獲得與德法對等的利益分配,還不如跟在美國屁股後面喝點湯。

    二、在歐盟體系內,英國經濟有一定的受益,但獲益比較有限,因為英國作為自由市場經濟制度的西方國家,本身就具備與歐盟達成雙邊自由貿易協議的條件,除了便利性有所降低之外,從經濟貿易層面考慮,與留在歐盟體系內雖有差異,但不會有太大落差。

    而加入歐盟後的困擾對英國而言卻是非常明顯的,由於歐盟成員國之間可以自由通關,因而歐盟內部的人員流動沒有限制。而德國主導的接收中東難民的人道主義政策,導致大量的難民湧入歐洲,進而無障礙進入英國,給英國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同時也使得英國不再安全,暴露在恐怖主義襲擊的威脅之下,英華人對此意見非常大,支援脫歐的民眾大幅增加。

    三、美國不願意看到強大統一的歐洲,推波助瀾甚至幕後操縱不是沒有可能。

    自從德法兩國達成經濟利益共同體之後,歐洲就進入了一體化程序,英國作為老牌的歐洲強國,加入歐盟也在情理之中。

    儘管美國透過北約組織綁架和控制了歐洲國家的政治及軍事事務,但隨著歐洲的統一,歐盟的經濟實力及政治地位不斷提升。除了在思想意識形態上與美國仍保持一致外,歐盟在經濟貿易領域和美國的摩擦逐漸增加,在國際政治事務上與美國的分離趨勢也越來越明顯。

    另外,德國和法國也表示了建立歐盟自己的軍事力量及統一防務的設想,歐盟一旦在軍事上獨立,北約組織距離瓦解也就不遠了,北約解體,則美國將再也無力維持其“世界警察”的角色,有可能就此失去其唯一超級大國的地位,這是美國絕對不願意看到的。

    四、卡梅倫錯判形勢發起脫歐公投,結果英華人投票以微弱多數的優勢支援脫歐,卡梅倫馬失前蹄只好黯然辭職。

    脫歐公投出乎卡梅倫意料雖然具有偶然性,但也反應了英華人的真實態度,具有其必然性,公投只是一個誘發因素而已,即便沒有卡梅倫發起脫歐公投,也會以其它形式爆發,脫歐與否提上議事日程是遲早的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就是我的空氣就是我的呼吸這首歌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