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01437663687

    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結束了元朝的殘暴統治,功不可沒,建立明朝以後,當初跟著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那些功臣,朱元璋為什麼要殺死他們呢?我們可以根據歷史史籍推斷,朱元璋在明朝剛剛建立之初,對有功之臣論功行賞,封了六人為公爵,二十八位侯爵。這三十四人戰功很大,在明朝享有很大的特權。朱元璋還給他們一枚免死鐵券。自從有免死鐵券以後不少功臣迅速墮落,殺人傷人、持強凌弱、貪婪納賄,甚至有偷偷穿龍袍的功臣,這讓朱元璋感到害怕,憂慮有一天部下會造反,讓自己的江山不保,子孫後代會做階下囚。越想越怕的朱元璋決定要清洗那些有功之臣,特別是那些對子孫構成威脅的,必須要除之而後快,而殺死他們才能確保自己的江山和子孫後代不受威脅。這就是為什麼朱元璋要殺戮功臣的原因吧,其實在歷朝歷代,功高蓋主的功臣基本上都不會有很好的善終,比如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等等。

  • 2 # 如是史社

    朱元璋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極少真正一介布衣起家,坐上帝位的人。正因為起點低,打天下尤其不易,所以誅殺功臣使江山穩固,成了他的第一需求。朱元璋的開國重臣共有34人,除自然亡故的和四位沒有被殺,其他包括半仙劉伯溫在內,被誅殺殆盡。我們反向看看,什麼樣的人,能得以不死。這四人分別是信國公湯和、長興侯耿炳文、西平候沐英、武定侯郭英。

    信國公湯和:湯和和朱元璋是同鄉,早年一起投奔郭子興的紅巾軍。朱元璋脫穎而出的時候,很多同鄉都不聽他號令,唯湯和雖大三歲,但很謹慎小心的服從朱元璋的命令。後來又率先承認朱元璋的領導地位。明朝建立後,湯和以以“年事已高,不能再指揮軍隊馳騁戰場”為由主動交出手中的軍權,並辭官回家養老。衣錦還鄉後,湯和約束子孫家奴,善待鄉鄰。據《明史·湯和列傳》記載:“和晚年益為恭慎,入聞國論,一語不敢外洩。媵妾百餘,病後悉資遣之。所得賞賜,多分遺鄉曲。”妥妥一個謹慎寬厚的富貴散人,以七十歲高齡得以善終,朱元璋下詔追封他為東甌王,諡襄武。長興侯耿炳文:耿炳文的父親耿君用就跟著朱元璋打天下了,他是子承父職,做了管軍總管。曾守張士誠必爭之地長興十年之久,大小十幾次戰爭,戰無不勝。後屢立戰功,因軍功被封為長興侯。耿炳文所以能受朱元璋重用,我覺得有三個原因:他善守不善攻。對朱家天下威脅不大,反而能加強大明的防禦,此其一。第二,位置站的好。父子二人雖是太祖最早的班底,但不居功。劉三吾作“追封三代神道碑銘”時,耿炳文把一切功勞讓給朱元璋,劉三吾讚歎:“侯爺的功勞也許就像漢高祖說的那樣,皇上是功人,諸臣則是功狗而已!”第三,朱標長女嫁與耿炳文兒子,耿炳文成了皇太孫朱允炆的班底。耿炳文最後在永樂年間,被彈劾自殺。

    西平候沐英:八歲被朱元璋收為義子,十二歲開始南征北戰,因軍功被封西平侯,賜丹書鐵券。沐英和朱元璋,馬皇后他們感情很好,忠心絕對。平定雲南後,沐英留滇鎮守,安定邊疆,次年因馬皇后病逝,悲傷過度而咳血。又因太子朱標的去世,遭受打擊而患病,兩個月後病逝於雲南任所,年僅四十八歲。朱元璋倍感痛惜,命歸葬京師,追封黔寧王,賜諡“昭靖”,侑享太廟。此後,沐氏子孫世代鎮守雲南,直至明末。

    武定侯郭英:朱元璋未發跡時,妹妹就許配朱元璋,後為寧妃。郭英和哥哥郭興隨朱元璋征戰一生,大小五百餘戰,總計擒斬獲俘人馬一十七萬餘,身被七十餘傷。封武定候。郭英知書孝友守紀,雖有隆寵,但四十多年唯謹慎。當時公卿多置產,他沒有。朱元璋問起,他說:“我一個平民,仰仗恩寵,幸有封爵,子孫衣食富餘,怎麼敢增加,使產生奢侈之心。“朱元璋感嘆:“朝廷大臣如某人的忠誠樸實,是做不到的。”郭英死於死於永樂元年(1403年)卒,追贈營國公,諡威襄。

    綜上所述,朱元璋殺的是擅長攻城略地又手握重兵的將領;明朝開國有大功勳又不肯隱退的能臣;自認功大放縱的元勳們。自己布衣起事,尚能稱帝,這群人跟著自己將天下一起打下,很容易有不臣之心。加之皇太子朱標意外身亡,一切都只為自己身故後,皇太孫朱允炆和朱家江山能穩穩的。我是專注歷史原創的如是。關注歷史,關注如是。

  • 3 # 呱呱和胖胖

    朱元璋殺功臣的動機,在他和太子朱標的對話中體現的一清二楚。

    有一次朱元璋欲殺掉大批功臣,太子朱標勸:“陛下殺人太多,恐傷和氣”。朱元璋不作聲,叫人找了一根帶刺的木棍丟在朱標面前,讓他去撿。朱元璋冷冷的看著說:“我殺人就是要替你拔掉這根木棍上的刺,這些都是危險人物。”

    在老朱被壓迫的童年經歷中,他覺得外人,特別是當官的都不可信,他們不是想要謀反就是想騙他老朱的錢,於是,朱元璋殺掉了大批大批的功臣,特別是武將。

    朱元璋有著濃厚的小農思想,所以他清理外人,任用親戚家族的行為並不難理解,朱元璋設計的一整套理念制度看似很適合當下,且一了百了,但從長遠來看則後患無窮,這也是典型的小農意識,但他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他不再是一個普通的,只為一頓三餐奔走的農民,而是一個有著龐大家產的地主,這種情況下,兄弟家人反目太正常不過。

    ,甚至我個人覺得,中國以後的貪汙腐敗和朱元璋的反腐殺人措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歷史證明,一味的高壓只會迎來最激烈的反抗,對廣大百姓來說是(其中就包括他朱元璋)對廣大官員來說也同樣是,微薄的薪水和繁重的工作量使官員們苦不堪言,但明初確實也沒有人敢犯,因為第一做官畢竟家裡牽扯太多,不敢去做這麼大風險的事情,第二也是武將都殺了,中央高度集權(胡惟庸案之後)沒錢沒人哪有什麼造反本錢,於是,被壓迫不堪的官員們只能透過貪腐來反抗,來生存,因為這是朱元璋欠他們的!他們只擔心自己的腦袋,而並不會收到太多道德上的譴責(個人觀點)。不得不說,實在是遺禍無窮!

  • 4 # 奕天讀歷史

    朱元璋在明朝建立之後的大殺戮,是目的性極強的政治舉措,概括起來朱元璋就是為了穩固大明的江山社稷。如果細化了來看,朱元璋主要是為了達到三個目的:一、整治吏治,懲戒貪汙腐敗;二、廢除宰相制度,分散權力配置,加強中央集權;三、除掉權臣,為朱允炆繼位掃清障礙。

    朱元璋當時殺戮的不僅僅是明朝的功臣,更多的是他認為應該被殺掉的各級官吏,及其黨羽。朱元璋的屠殺是有明確目的,並區別對待的。這些殺戮就比較有名的就是明初四大案,據說殺戮的總人數達到了驚人的十萬以上。朱元璋開國之後欽定的二十一位開國功臣,怎麼算都不夠殺的呀。其實這二十一人中,只有幾個人被誅殺,多數戰死,部分是善終,病故的也屬正常死亡。

    一、整治吏治,懲戒貪汙腐敗

    朱元璋因為自己出身貧苦,所以,對於那些貪汙腐敗、欺壓百姓的官員是異常的痛恨,因此在明初時制定了及其嚴苛的法律條文《大誥》。官員貪汙銀子60兩以上就要被殺頭,甚至被扒皮填草,以示警戒。而且百姓可以隨時將發現的貪官汙吏扭送到上級官府承辦。

    有名的大案就是郭桓案、空印案,眾多中央和地方的官員被殺。

    二、廢除宰相制度,分散權利配置,加強中央集權

    朱元璋為了達到廢除宰相和中書省的目的,開始大規模的屠殺朝廷重臣。這些人大都是身居高位,公侯爵的居多,平日多是飛揚跋扈、不知韜光隱晦,而且交往過密。

    有名的就是胡惟庸案,多名開國時被封公侯的功臣被株連。朱元璋透過胡惟庸案,取消了左右丞相,廢除了中書省,其事由分別由六部處理。

    牽涉的重要人物:

    開國功臣李善長(左丞相,開國二十一功臣之一)被族誅。

    開國功臣胡惟庸被處死。

    開國功臣徐達(右丞相,開國二十一功臣之一)應該是病死的。

    開國元勳劉基(劉伯溫)被胡惟庸所害。

    三、除掉權臣,為朱允炆繼位掃清障礙。

    朱元璋原本傾心培養了太子朱標,準備讓朱標繼承大統。結果1392年,朱標卻突然因病去世。朱元璋對朱標感情至深,就準備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繼承人。但是,朱允炆年紀較輕,而且朝廷內的根基不穩,所以,朱元璋就開始了有目的的殺戮,這次殺戮的目標主要是掌握兵權的將領。同時,為了平衡南北方官員的勢力,改革了科舉的錄取標準。

    這個有名的就是藍玉案和南北榜案。

    開國將領藍玉被殺,開國功臣馮勝(開國二十一功臣之一)被賜死,很多開國元勳被牽連。

    總結下來,朱元璋欽定的開國二十一功臣中,只有兩位被誅殺,可見朱元璋的殺戮是有標準來區分的。只有那些結黨營私,可能會威脅到大明統治的才會被殺掉。

  • 5 # 惜花公子

    暢談歷史風雲,看小人物眼中的歷史。從國家局勢、統治需要、社會矛盾、歷史必然等因素,解析歷史。

    一、國家局勢

    國家安定,邊疆穩固,各類制度逐步的完善。中央集權越來越穩定。就有“狡兔死,走狗烹 飛鳥盡良弓藏”解釋為:兔子已經收拾完了,現在是吃狗肉的時候了,鳥兒已經消滅乾淨,再好的弓箭也失去了作用。隨著大局的安定統一,曾在一起打天下的文官武將們,都失去了其價值。又不能審時度勢,去適應自己新的身份,融入到現在社會中。讓帝王產生猜忌,讓皇權的統治受到威脅感。

    二、統治需要

    江山穩固,所有曾經的功臣們都得到了應有的封賞。卻逃不過世俗的燈紅酒綠的腐蝕與慾望的膨脹,心中都會不免存在各種的不平衡。想要過得更加的舒適與奢華的生活,就要違背那些約束與誓言。於是,伴隨著慾望的膨脹就是更多的貪慾與違法。危害一方百姓,再次為國家的動亂埋下禍根。人民生活不是變得越來越好,而是再次回到曾經那個動亂的年代。因此,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與統治需要。可想那些昔日的重臣的命運.......

    三、社會矛盾

    社會的安定祥和,伴隨著的是各行各業的發展。商賈熱衷與貿易往來,農民安居耕田,各行各業都會變得生機勃勃。而一些特權人物的存在就會打破這種祥和的局面,為著滿足自己膨脹的私慾就會利用不正當的手段,巧取豪奪。讓很多人失去本屬於自己的財富與幸福產生民怨。從而形成社會矛盾,讓各類制度失去作用。為社會的發展帶來各種不利的因素,從而對江山社稷的穩固產生威脅。那麼等待他的只有審批,正義從來不會缺席,只是早晚的問題。

    四、歷史必然

    從秦皇漢武、到唐宗宋祖,歷朝歷代的開國功勳。由於隨著社會地位與身份的變化,沒有更加好的審時度勢,讓自己更加的適應社會,卻與社會發展相違背,成為歷史進行的犧牲品。因此,被淘汰出局成為必然性。

    總之,最為無情是皇家,最為有情也是皇家。一方面面上由於各類功臣貪贓枉法,違反法律,保證社會公平正義等。所以,對其進行審批、處斬。另一方面為了皇家後代的子孫能夠更加穩固的統治江山,為其子孫掃平道路。

  • 6 # 一葉富春

    很多有關朱元璋的影視劇中把朱元璋刻劃成陰險狡詐,手段毒辣,殺人如麻的嗜血狂魔。確實在歷史上朱元璋是屢興大獄,大殺功臣的。像洪武13年的胡惟庸案牽連被殺3萬餘人,洪武23年,有人告發李善長與胡惟庸有牽連,77歲的李善長賜死並誅殺全家。

    洪武26年正月的藍玉案,藍玉以謀逆罪被殺,牽連被殺的更達5萬。那麼朱元璋為什麼要殺戮功臣,背後真實的原因是什麼呢?在我看來無非下面幾個原因:1,朱元璋的經歷造成了他的性格缺陷:殘忍多疑,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至正4年(公元1344年)淮河流域發生了瘟疫和旱災。在這場災難中,父母親,大哥,大哥兒子相繼餓死,自己無能為力,不但沒有錢買棺材,連下葬的土地都沒有。迫於生計在皇覺寺出家當和尚,還是逃不過要飯的命。心裡無疑種下對權力的渴求,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像為奪皇位派部將廖永忠把小明王韓林兒沉入江底,然後呢殺人滅口,殺了廖。自稱明王轉世,奪取了皇位。在朱元璋創立偉業的過程裡,不斷有心腹大將,親信背叛。烙印最深的當屬跟陳友諒的鄱陽湖大戰。自己的親家謝再興,侄子李文忠臨陣倒戈。這就養成了多疑的性格。老是懷疑這些人背叛自己。2:整頓吏治。朱元璋出身低微,親歷了元末社會黑暗吏治腐敗,百姓在飢餓現上掙扎的生活。因此很關心底層人民的生活,信奉治亂用重典。很多開國功臣是他同鄉,同村,甚至還有 一起穿開襠褲長大的玩伴。彼此知根知底。帝國建立以後,一些人恃功自傲,飛揚跋扈,結黨營私,貪賬枉法,草菅人命,像胡惟庸等自然成了朱元璋收拾的物件。3:文化水平低。朱元璋草根出身,早年為了生計四處流浪,沒錢也閒讀書。朱元璋是除了劉邦以外的第2個草根皇帝。劉邦好歹還是個泗水亭長。歷史上其它開國皇帝要麼官僚,要麼貴族跟地主出身,文化水平比較高。到了大一統的時候,根本想不出一個很好的來安置這些開國功臣,來個最原始的最直接的就是殺。一了百了。4:為朱允炆的皇位掃清障礙。太子朱標死後,皇太孫朱允炆性格糯弱,朱元璋怕死後他們篡位處置了剩餘還活著的功臣,這樣他就能睡得著覺了。 一家之言,難免出錯,謝謝指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一查老婆手機,她就大吵鬧,是不是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