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覺得婚姻很痛苦,但各種原因又不能怎麼樣
3
回覆列表
  • 1 # 栽愣小魔王

    越來越多人因為不願意將就而遲遲不進入婚姻,越來越多人不願意將就而果斷離婚。

    結婚困難,離婚困難。就算是在婚姻中的人士,也是備受折騰。

    父母因為子女遲遲不進入婚姻,一把年紀了天天跑相親角去物色有沒有適合子女的物件。

    大老遠的跑到子女身邊,耳提面命催子女快快找物件,快快結婚。

    一旦子女感情不和,作為父母的也是寢食不安,天天打電話告訴子女,不要離婚,勸說子女多忍讓,多包容。

    擁有婚姻是因為父母嗎?肯定不是。那我們為什麼要放棄個人的自由和獨立,和另一個人相守呢?

    傳統的婚姻意義已經越來越淡薄,我們已經不需要婚姻來傳宗接代,繁衍子嗣。

    每個人都可以有獨立生存的能力,養活自己,照顧父母,生養子女。

    我們需要重新去定義婚姻,才能擁抱婚姻,經營好婚姻。

    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來到這個世界上,什麼都沒有帶來;離開這個世界,什麼都不能帶走。

    人們能夠做的就是享受人生幾十載歲月的過程。

    而和另一個人展開一段結伴而行的人生之旅,探索生活。

    從那以後,不在孤獨,有人陪伴左右,分享快樂與悲傷。

    人都是不完滿的,或多或少都會有不足。

    為了更好的探索人生,人會尋找讓自己完美的方式。和父母相處,是完善自己的第一步。

    年齡的增長,開始擁有朋友,帶領人們擁有更廣闊的人生。

    擁有愛人,這是完善自己的蛻變之路,可以更深層次的瞭解自己,清晰地認識自我和外界的界限,更好地去生活。

    人們行走於社會,就是各種各樣的關係來定義自我的存在,確認自己的價值。

    剛出生的時候,就被賦予各種身份,是誰和誰的孩子,處在各種關係網中。

    這種關係的定義,角色的賦予,是不容人們做出選擇的。

    在婚姻中,選擇和誰作為伴侶,卻帶有自我選擇的最大可能。

    透過和另一個人經營一段親密的關係,來定義自我的存在。

    在這個陌生而孤獨的世界,有一個人可以因為我的存在,而滿心歡喜。

    同時,因為對方的存在,可以放心去拼搏,即使外面的風雨再大,弄得傷痕累累,還可以有一個人可以依靠。

    婚姻給不了人依靠,但至少在疲憊,受傷的時候,有一個人可以依靠,可以休憩。

    養精蓄銳後,可以繼續向前。內心裡有一個人,一直在支援,鼓勵自己前行。

    婚姻只不過讓我們孤獨寂寞的靈魂,有一個伴。

    只是不知不覺中,我們將婚姻賦予太多意義,經濟基礎,長相,人品。

    當婚姻發生問題的時候,又開始指責對方不負責。

    對婚姻奢求太多,最終婚姻不堪重負,折磨婚姻當事人。

    抓住婚姻的實質,用心去經營婚姻,任何人都會在婚姻中活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 2 # sevenSpongeBob

    街角擁吻的情侶並不令我不羨慕,我只羨慕牽手散步的老人。從青絲到白頭,若沒有刻骨銘心的愛,就沒有一往情深的“痴”。老公不只是一種身份,更是一種責任;老婆不只是一種暱稱,更是一種守護。“能彼此扶持、相伴到老”,這才是結婚的真正意義所在。我從來沒有想到原來婚姻可以這麼複雜,還以為一個人做好就行了。可是兩個人在一起,單是自己做得好是不夠的。

  • 3 # 龍四笑

    婚姻是一個承諾。是自我律己,維護愛人,一個承諾一輩子。婚姻是一個承擔。是對家庭的擔當,外對社會,內對高堂,小孩。婚姻又是一個延續。是承前繼後的一個責任。看清楚了吧。這麼多的承擔,承諾,承前繼後。累不累。所以當下年青的不願意結婚,就在於自身沒有擔當。或是婚後之偷情違背自己的承諾。養育一個小孩就累到趴下。但是人無信不立。人更怕孤獨。喜怒哀樂沒人分擔分享。那麼對自身發展就缺乏一定的動力了。這也等同於少年夫妻老來伴,無論貧窮與富有。孤獨終老,必是人生一悲劇。

  • 4 # 圓圓生活錄

    “人需要知道自己為什麼活著”,這是存在心理學治療的核心概念。

    著名的存在心理學家維克多法蘭科曾表示,他在德國集中營的生活中觀察那些能夠撐過納粹折磨,在黑暗的日子裡活到最後的人後發現,這類人的內心深處通常都有一個活下去的目標,有的為了見到孩子,有的為了完成原有的夢想,有的僅僅是為了回家……

    總之,當我們在生活中找尋出意義之後,我們就會堅定不移地挺過最黑暗的時期。回到婚姻上,婚姻有意義嗎?有些夫妻在婚姻中失去堅持下去的意義感,這讓他們的婚姻生活變得索然無味,也讓他們的所有付出再也換不到一絲快樂。

    這種失去意義感的婚姻給人空虛寂寞的感覺,彷佛婚姻的存廢根本無所謂,這時候,婚姻如果遇上任何問題就會輕易破裂,再也沒有讓人留戀的地方。

    換言之,意義感就是我們堅持要做的一件事,這件事讓我們能夠深刻體會到自己的存在感。這就好比我們做善事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會感到快樂,正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我們能夠從做善事中體會到自己的付出是有存在意義的,我們不會因失去一部分東西而感到苦惱,反而會因付出而感到快樂。

    回到婚姻有意義嗎?我們需要從婚姻中尋找意義感,這將會是我們十年如一日地維持婚姻的關鍵所在,我們不能將婚姻的意義建立在迎合父母的期盼或者是迎合大眾的傳統眼光上,這會讓我們身處在婚姻中變得很痛苦,感受不到婚姻所帶來的快樂。

    所謂的喪偶型婚姻也是一樣,同樣是伴侶不在身邊的情況,有些妻子能夠活得很滋潤,過得很開心,但有些妻子卻過成一名怨婦,就算再多的金錢也滿足不了她的空虛,這就是她們的婚姻是否有意義的主因。

    婚姻是什麼東西?不是一紙證書,而是兩個原本不相干的人開始做為一體生活的證明。

      愛情可以讓兩個人走到一起,但兩個人終究還是兩個人。愛情最重的是感覺,而不是責任,婚姻恰恰相反。

      沒有愛情可以有婚姻,婚姻是兩個人互相習慣對方,互相理解對方。婚姻是讓兩個人漸漸的磨去彼此的稜角,從而緊密不可分的結合為一體。

      婚姻,與愛情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與事件。

      愛情可以用來享受,而婚姻卻要用來經營。

      愛情可以很單純,只是兩個人之間的喜歡,只是那一刻砰然的心

  • 5 # 一縷陽光照亮明天

    婚姻就是相互溫暖相互陪伴。婚姻裡還有責任和義務,好的婚姻需要經營和付出。 兒女能在社會上獨立生存,不危害社會,父母能幸福的安度晚年,夫妻間能相互心疼對方,能共同抵擋外部的風雨,這也就是賦予了婚姻真正的意義。不然婚姻就沒意義,。

  • 6 # 雲南小美

    出嫁前,你一定無數次幻想過對方的樣子,皮相好的,有擔當的,慷慨的,溫厚的,亦或是有趣的。

    但我想說的是,我更想跟一個可以跟我一起面對所有事情的人,願意接受和包容我所有事的人結婚,倘若他不行,那我就不想結了。

    因為一輩子太長了,難免會有磕磕絆絆的時候,既然選擇結婚,我就不想還會像一個人時那樣孤獨無助。

    01

    面對人生之災時,那些沒能緊緊抓住另一半手的人,大多也會抓不住婚姻。

    電視劇《如果愛》中,萬嘉玲經歷喪子之痛,精神一直恍恍惚惚的,但丈夫宋喬植不但沒有陪伴,安慰,甚至更冷漠的對她。

    一頭扎進工作裡,整日整夜的加班,就算回來,對她也不冷不熱的。她很想跟丈夫說說話,可有時候說到一半,就被他的電話給打斷了。

    在萬嘉玲受到婆婆張怡狄諸多挑剔,為難,甚至無故欺凌的時候,宋喬植非但沒有站出來維護妻子一二,還常常不問青紅皂白就指責萬嘉玲。

    因為長期受到婆婆的無理欺凌和丈夫理所當然的冷落,萬嘉玲終於忍無可忍勇敢地站了起來,決定不再逆來順受的過完餘生。

    直到萬嘉玲毅然決然地提出離婚,並不顧阻攔離家出走,宋喬植才明白自己的心,做了很多努力想要去挽回。

    可一切都晚了,婚後這些年,他一直把萬嘉玲對他的愛看成理所當然,從沒想過去好好經營。

    兒子死了,他明知道妻子悲痛萬分,可還是選擇了用逃避來冷落她;媽媽刁難她,他明知道妻子很委屈,可還是選擇了視而不見。

    你任她一個人孤獨地面對人生中的風風雨雨,連把傘都捨不得給,她自然會去尋找那個願意替他撐傘的人。

    真正的夫妻,每天一言不合就把離婚掛在嘴上,可真正遇到事兒了,誰也沒法把兩口子分開。

    人之所以選擇結婚,無非是想老來有個伴,遇到難事的時候,有人伸出手拉一把。

    否則,人為什麼要結婚呢?為了多操一份心,為了多做一家人的飯,還是為了多找一個人讓自己傷心難過?

    其實,很多人對另一半的要求不高,無非只是希望在自己一團亂的時候,身旁有個能做主心骨的人;自己遇到事兒的時候,有個能商量的人;自己有難時,有個人會說,別怕,有我在。

    如果你不能與我風雨同舟,那麼,我的船,你也別上了。

  • 7 # 隨自意語

    建立一個社會的基本構成細胞,溫暖對方,讓彼此感覺到愛。這樣人間美好的就更多,社會更穩定。家庭是社會的基本要素。

  • 8 # 風起雲湧899

    走進婚姻的殿堂,除了享受婚姻的幸福生活之外,更要承擔家庭的責任和義務。婚姻最大的意義是繁衍後代,讓人類社會得以沿襲下去

  • 9 # 劉虎池

    婚姻能夠衡量一個人能力大小問題,結婚生子是中華兒女的文化美德,是每個公民應該覆行的義務,是每個公民享有的特權。

  • 10 # FUN格影像

    家裡不缺柴米油鹽醬醋茶!父母健康,兒女孝順,有人等你回家,回家有飯吃,有人暖被窩!偶偶有空一起發發呆,說說未來!

  • 11 # 栽愣小魔王

    越來越多人因為不願意將就而遲遲不進入婚姻,越來越多人不願意將就而果斷離婚。

    結婚困難,離婚困難。就算是在婚姻中的人士,也是備受折騰。

    父母因為子女遲遲不進入婚姻,一把年紀了天天跑相親角去物色有沒有適合子女的物件。

    大老遠的跑到子女身邊,耳提面命催子女快快找物件,快快結婚。

    一旦子女感情不和,作為父母的也是寢食不安,天天打電話告訴子女,不要離婚,勸說子女多忍讓,多包容。

    擁有婚姻是因為父母嗎?肯定不是。那我們為什麼要放棄個人的自由和獨立,和另一個人相守呢?

    傳統的婚姻意義已經越來越淡薄,我們已經不需要婚姻來傳宗接代,繁衍子嗣。

    每個人都可以有獨立生存的能力,養活自己,照顧父母,生養子女。

    我們需要重新去定義婚姻,才能擁抱婚姻,經營好婚姻。

    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來到這個世界上,什麼都沒有帶來;離開這個世界,什麼都不能帶走。

    人們能夠做的就是享受人生幾十載歲月的過程。

    而和另一個人展開一段結伴而行的人生之旅,探索生活。

    從那以後,不在孤獨,有人陪伴左右,分享快樂與悲傷。

    人都是不完滿的,或多或少都會有不足。

    為了更好的探索人生,人會尋找讓自己完美的方式。和父母相處,是完善自己的第一步。

    年齡的增長,開始擁有朋友,帶領人們擁有更廣闊的人生。

    擁有愛人,這是完善自己的蛻變之路,可以更深層次的瞭解自己,清晰地認識自我和外界的界限,更好地去生活。

    人們行走於社會,就是各種各樣的關係來定義自我的存在,確認自己的價值。

    剛出生的時候,就被賦予各種身份,是誰和誰的孩子,處在各種關係網中。

    這種關係的定義,角色的賦予,是不容人們做出選擇的。

    在婚姻中,選擇和誰作為伴侶,卻帶有自我選擇的最大可能。

    透過和另一個人經營一段親密的關係,來定義自我的存在。

    在這個陌生而孤獨的世界,有一個人可以因為我的存在,而滿心歡喜。

    同時,因為對方的存在,可以放心去拼搏,即使外面的風雨再大,弄得傷痕累累,還可以有一個人可以依靠。

    婚姻給不了人依靠,但至少在疲憊,受傷的時候,有一個人可以依靠,可以休憩。

    養精蓄銳後,可以繼續向前。內心裡有一個人,一直在支援,鼓勵自己前行。

    婚姻只不過讓我們孤獨寂寞的靈魂,有一個伴。

    只是不知不覺中,我們將婚姻賦予太多意義,經濟基礎,長相,人品。

    當婚姻發生問題的時候,又開始指責對方不負責。

    對婚姻奢求太多,最終婚姻不堪重負,折磨婚姻當事人。

    抓住婚姻的實質,用心去經營婚姻,任何人都會在婚姻中活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 12 # sevenSpongeBob

    街角擁吻的情侶並不令我不羨慕,我只羨慕牽手散步的老人。從青絲到白頭,若沒有刻骨銘心的愛,就沒有一往情深的“痴”。老公不只是一種身份,更是一種責任;老婆不只是一種暱稱,更是一種守護。“能彼此扶持、相伴到老”,這才是結婚的真正意義所在。我從來沒有想到原來婚姻可以這麼複雜,還以為一個人做好就行了。可是兩個人在一起,單是自己做得好是不夠的。

  • 13 # 龍四笑

    婚姻是一個承諾。是自我律己,維護愛人,一個承諾一輩子。婚姻是一個承擔。是對家庭的擔當,外對社會,內對高堂,小孩。婚姻又是一個延續。是承前繼後的一個責任。看清楚了吧。這麼多的承擔,承諾,承前繼後。累不累。所以當下年青的不願意結婚,就在於自身沒有擔當。或是婚後之偷情違背自己的承諾。養育一個小孩就累到趴下。但是人無信不立。人更怕孤獨。喜怒哀樂沒人分擔分享。那麼對自身發展就缺乏一定的動力了。這也等同於少年夫妻老來伴,無論貧窮與富有。孤獨終老,必是人生一悲劇。

  • 14 # 圓圓生活錄

    “人需要知道自己為什麼活著”,這是存在心理學治療的核心概念。

    著名的存在心理學家維克多法蘭科曾表示,他在德國集中營的生活中觀察那些能夠撐過納粹折磨,在黑暗的日子裡活到最後的人後發現,這類人的內心深處通常都有一個活下去的目標,有的為了見到孩子,有的為了完成原有的夢想,有的僅僅是為了回家……

    總之,當我們在生活中找尋出意義之後,我們就會堅定不移地挺過最黑暗的時期。回到婚姻上,婚姻有意義嗎?有些夫妻在婚姻中失去堅持下去的意義感,這讓他們的婚姻生活變得索然無味,也讓他們的所有付出再也換不到一絲快樂。

    這種失去意義感的婚姻給人空虛寂寞的感覺,彷佛婚姻的存廢根本無所謂,這時候,婚姻如果遇上任何問題就會輕易破裂,再也沒有讓人留戀的地方。

    換言之,意義感就是我們堅持要做的一件事,這件事讓我們能夠深刻體會到自己的存在感。這就好比我們做善事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會感到快樂,正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我們能夠從做善事中體會到自己的付出是有存在意義的,我們不會因失去一部分東西而感到苦惱,反而會因付出而感到快樂。

    回到婚姻有意義嗎?我們需要從婚姻中尋找意義感,這將會是我們十年如一日地維持婚姻的關鍵所在,我們不能將婚姻的意義建立在迎合父母的期盼或者是迎合大眾的傳統眼光上,這會讓我們身處在婚姻中變得很痛苦,感受不到婚姻所帶來的快樂。

    所謂的喪偶型婚姻也是一樣,同樣是伴侶不在身邊的情況,有些妻子能夠活得很滋潤,過得很開心,但有些妻子卻過成一名怨婦,就算再多的金錢也滿足不了她的空虛,這就是她們的婚姻是否有意義的主因。

    婚姻是什麼東西?不是一紙證書,而是兩個原本不相干的人開始做為一體生活的證明。

      愛情可以讓兩個人走到一起,但兩個人終究還是兩個人。愛情最重的是感覺,而不是責任,婚姻恰恰相反。

      沒有愛情可以有婚姻,婚姻是兩個人互相習慣對方,互相理解對方。婚姻是讓兩個人漸漸的磨去彼此的稜角,從而緊密不可分的結合為一體。

      婚姻,與愛情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與事件。

      愛情可以用來享受,而婚姻卻要用來經營。

      愛情可以很單純,只是兩個人之間的喜歡,只是那一刻砰然的心

  • 15 # 一縷陽光照亮明天

    婚姻就是相互溫暖相互陪伴。婚姻裡還有責任和義務,好的婚姻需要經營和付出。 兒女能在社會上獨立生存,不危害社會,父母能幸福的安度晚年,夫妻間能相互心疼對方,能共同抵擋外部的風雨,這也就是賦予了婚姻真正的意義。不然婚姻就沒意義,。

  • 16 # 雲南小美

    出嫁前,你一定無數次幻想過對方的樣子,皮相好的,有擔當的,慷慨的,溫厚的,亦或是有趣的。

    但我想說的是,我更想跟一個可以跟我一起面對所有事情的人,願意接受和包容我所有事的人結婚,倘若他不行,那我就不想結了。

    因為一輩子太長了,難免會有磕磕絆絆的時候,既然選擇結婚,我就不想還會像一個人時那樣孤獨無助。

    01

    面對人生之災時,那些沒能緊緊抓住另一半手的人,大多也會抓不住婚姻。

    電視劇《如果愛》中,萬嘉玲經歷喪子之痛,精神一直恍恍惚惚的,但丈夫宋喬植不但沒有陪伴,安慰,甚至更冷漠的對她。

    一頭扎進工作裡,整日整夜的加班,就算回來,對她也不冷不熱的。她很想跟丈夫說說話,可有時候說到一半,就被他的電話給打斷了。

    在萬嘉玲受到婆婆張怡狄諸多挑剔,為難,甚至無故欺凌的時候,宋喬植非但沒有站出來維護妻子一二,還常常不問青紅皂白就指責萬嘉玲。

    因為長期受到婆婆的無理欺凌和丈夫理所當然的冷落,萬嘉玲終於忍無可忍勇敢地站了起來,決定不再逆來順受的過完餘生。

    直到萬嘉玲毅然決然地提出離婚,並不顧阻攔離家出走,宋喬植才明白自己的心,做了很多努力想要去挽回。

    可一切都晚了,婚後這些年,他一直把萬嘉玲對他的愛看成理所當然,從沒想過去好好經營。

    兒子死了,他明知道妻子悲痛萬分,可還是選擇了用逃避來冷落她;媽媽刁難她,他明知道妻子很委屈,可還是選擇了視而不見。

    你任她一個人孤獨地面對人生中的風風雨雨,連把傘都捨不得給,她自然會去尋找那個願意替他撐傘的人。

    真正的夫妻,每天一言不合就把離婚掛在嘴上,可真正遇到事兒了,誰也沒法把兩口子分開。

    人之所以選擇結婚,無非是想老來有個伴,遇到難事的時候,有人伸出手拉一把。

    否則,人為什麼要結婚呢?為了多操一份心,為了多做一家人的飯,還是為了多找一個人讓自己傷心難過?

    其實,很多人對另一半的要求不高,無非只是希望在自己一團亂的時候,身旁有個能做主心骨的人;自己遇到事兒的時候,有個能商量的人;自己有難時,有個人會說,別怕,有我在。

    如果你不能與我風雨同舟,那麼,我的船,你也別上了。

  • 17 # 隨自意語

    建立一個社會的基本構成細胞,溫暖對方,讓彼此感覺到愛。這樣人間美好的就更多,社會更穩定。家庭是社會的基本要素。

  • 18 # 風起雲湧899

    走進婚姻的殿堂,除了享受婚姻的幸福生活之外,更要承擔家庭的責任和義務。婚姻最大的意義是繁衍後代,讓人類社會得以沿襲下去

  • 19 # 劉虎池

    婚姻能夠衡量一個人能力大小問題,結婚生子是中華兒女的文化美德,是每個公民應該覆行的義務,是每個公民享有的特權。

  • 20 # FUN格影像

    家裡不缺柴米油鹽醬醋茶!父母健康,兒女孝順,有人等你回家,回家有飯吃,有人暖被窩!偶偶有空一起發發呆,說說未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減肥最快的時候一次減了多少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