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悟軒
-
2 # urna風之度0
這個說法很好駁斥。
如果,書法是一條崇古之路,那麼,書法就會消亡,因為有古而無今,無今必衰亡。
道理很簡單:古,從哪裡來?其實,古,是各朝各代的古人,當時的(今)、自我之書法研究與感悟。
書法:源,是當下的各位,自我對書法技法的感悟及思想情感的線條抒發。
流,是歷朝歷代書法大家對書法認知及實踐的積澱。
合起來,構成源源不斷、生生不息的書法長河。
=
目前,很遺憾,書法界普遍重視技法,忽略靈魂。
即,對作品,梳理技法的源脈、技法的處理與變化。重形輕意,重術輕道,重墨輕人,重技輕心。
或許,他們的師傅,就是這麼教的,而他們一代一代放大這種認知。
舉一個我常說的例子:如果用“啟功體”書寫“楊柳岸曉風殘月”,“啟功體”有精氣神(形),但有“楊柳岸曉風殘月”的靈魂(意)嗎?絕對沒有!
=
書法的本質,是人法,直達心靈,不是技法。
書法的本質是藝術工具,是人的心靈的表達通道,你怒,則字重,你喜,則字飛,你憂,則字滯,你逸,則字靈。
技法,只是基礎,不是本質。
=
中國的書法,到晉,是高峰(自由通靈)。到唐,則被折磨而死(追求技法,忽視?自我),包括詩歌,也是。
中國唐代科舉取士,書法、詩歌都是錄取科目,推動了書法、詩歌的“技法”發展,詩歌有“律詩格律”,書法有“楷格行格”,所以唐的楷書是個高峰,但抑制“自我”。顏真卿《祭侄文稿》的出現算是個意外。
宋人重意,才有“中興”,及至明清,每況日下。
你看到的明清人的作品,都是“戴著面具”的,看不清當下的靈魂。每個作品,都是一個樣子,字有自己風格。
舉例:唐寅《落花詩冊》《漫興》,內容不同,字都是自己風格的字,即“萬意形同”,這能是真正書法嗎?真正技法而已。
=
算了,打住,不說了
-
3 # 師範小王子
崇古是一種思想行為,不是藝術。在書法學習方面崇古是一種學習動力。沒有崇拜就沒有喜愛,沒有喜愛,就不會產生興趣。所以崇拜先賢留下的碑帖是書法愛好者普遍存在的著迷行為。但是不可否認歷代都有人崇拜和學習當代名人的書法。古人云‘’用筆千古不變,結字因人而異。‘’學習古人筆法和結字方法是必要的,但學古不能泥古。學古的最終目的還在創新。這就是歷代都有獨立風格的大家相繼出現的原因。
-
4 # 行書一點通
龐中華老師在談硬筆書法時,說了一句幾乎盡人皆知的名言:“讀古貼,寫現代字!”
對於龐中華老師的這個認識,我是極為贊同的!
我也談下,對硬筆書法的一點認識,當然,確切來講,是硬筆行書的認識:1.書法,是傳統文字藝術,不論哪種書寫工具談書法,肯定離不開傳統!尊重書法,學習古人是應該的。
不然,若僅靠個人的靈感與習性去創造“書法”,怎麼能與數千年來,無數古人先賢對文字美的認識的去比較呢?
2.寫現代硬筆字!不但要尊重“書法”兩個字,你還要尊重“硬筆”兩個字!尊重硬筆的個性,這是很難的!
時下,有人認為:硬筆書法的最高境界,是寫出軟筆書法效果!我感覺很荒唐:那幹嘛不直接用毛筆寫呢?
硬筆就是硬筆,它有自個的特點,它的物理性與軟筆本來就不一樣的,刻意追求軟筆效果,硬筆字必變為美術字式的描字,即使如此,也遠不軟筆的書寫效果!!!
美的實質,絕對是自然,而不是刻意!正如,讓大漢跳芭蕾不合適,讓淑女去跳粗獷的非洲舞也不合適!
硬筆書法最高的境界,不但要表現出書法的結體,還要表現出硬筆的特性!
3、筆尖是硬的,紙卻是有彈性的!
硬筆在自然狀態下,一樣可以寫出靈動的線條!
怎麼樣靈動,執筆上有輕重,結體上有出處,主筆適度誇張,結體上自然流暢。
雖然我做不到,但至少是一種認識,是一種追求!
所以,若說書法是一門崇古藝術,我不完全支援!因為,書法還要吐故納新!一個傳統書法藝術,若是沒有新的東西進來,你能預見其命運嗎?
-
5 # 臨池管窺
現今越來越多的聲音呼籲文化要回歸傳統。其中書法尤為如此:一方面是大眾崇古、復古的聲勢甚囂塵上;一方面又是少數的前衛派以實際行動屢屢挑戰著人們的審美極限。
仔細分析:其實大眾崇古、復古的願望無非是對當前書法現狀失去了信心,因而寄託崇古以復興書法;而另一極端則是以西方審美,甚至行為藝術來尋求書法突破,然而卻適得其反,使得書法進入了死衚衕。
書法是一個很奇怪的迴圈,自魏晉、唐百花齊放、百舸爭流以來;凡宋至元、元明到清,每次書法的興盛,無不是以崇古、復古作為先導,從而開創另一個新局面。
近代書法,開始也是以崇古、復古為作俑者,然而隨著國門被西方打破,文字改革、以及前所未有的文化大割裂和飛速發展的資訊革命等因素,讓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書法無可適從,於是形成了全盤復古和完全脫離實用書法兩種極端觀點的碰撞。
書法是不可能完全復古的,因為古人那種琴棋詩書為底蘊的生活心境已不復存在了,所謂的復古,只能停留於單純技法層面;但書法也不可能是純藝術的東西,脫離了實用,單純追求藝術表現力,也只流於膚淺的形式主義。
不可否認,當代書法是混亂、迷茫、功利的。作為本身就是傳統的書法,要發揚光大,繼承的肯定要多於創新的。書法崇古,更要崇其涉及的傳統文化;書法創新,則更要把融入生活擺在首位。
書法是中國文化獨有的人文形式,就這點而論,它本身就是創新,而且持有了幾千年的“專利”權,旁人從來只能模仿,而從未被超越。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為什麼還要去揉雜一些別人嚼剩的殘渣?當代書法如果沒有來自社會廣泛的原動力推動,創新只是痴人說夢,倒不如多做些崇古、復古的努力來得實際。
不要認為崇古、復古只是簡單地守舊;也不要盲從於所謂創新就都是高大上。相較於祖先幾千年的書法沉澱,短短一代人想推翻無異於蚍蜉撼樹。所以,崇古、復古應是當代書法的首要責任,更應當成為所有華人的驕傲!
-
6 # 翰墨書道
可以說是。因為我們直接學習今人的書法固然不錯,也非常容易進步和掌握,但非常難於突破而寫出自我,不過按照今人或老師的指導臨摹學習古人經典法帖是沒有什麼問題。學習書法為什麼要臨摹古人的法帖,因為古代的經典法帖已經形成高度成熟的技法,今人是難於超越的。而且學今人書法容易產生俗氣,而師法古人初學階段可能要難一些,投入的時間精力大一些,但基本完成一家書法的學習打下紮實的基本功以後,更容易寫出一個自我。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也是為什麼至今人們學習書法都從古人的字帖開始學習的原因之一。特別是歐顏柳趙四家楷書,雖然現代也有建議從行書如《聖教序》或魏碑學起的,但仍然沒有歐顏柳趙四家學起出成就。我們追溯近代書法家,幾乎都是以師古而取得大的成就。
師古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可靠,因為那些經典的古法帖都是經過歷史的篩選而流傳下來的毫無爭議的優秀作品,並且歷代都是以此為師的。
說書法是一門崇古的藝術也不完全正確,崇古的目的是為了出新,寫出一個自我。我們可以從現代的老師或古今書法理論中學習技法知識,包括在老師的指導下臨摹古代經典法帖,但如果不臨摹古帖而直接學習今人書法 ,出新非常困難。
這主要是因為離得近,一切都是具體可見的,面善而容易親近,而古人與我們的環境有一定的距離,要接近古人需要我們花費更大的功夫和精力,也或許這樣的原因,我們獨立的深刻的理解力得到了強化,故師今不如師古。
一管之見,僅供參考。
-
7 # 76651703812笑抒心語
.我認為中國書法是傳統藝術,而不是崇古藝術。這是因為:
一,中國書法是以中國文字為載體的寫字藝術。中國文字的悠久性決定了中國書法是一門傳統藝術。
二,中國書法的技法和法度在唐代已基本成熟,後又經歷了上千年的傳承。我們學習書法,一個重要的方法和途徑就是臨帖。這也說明書法是一門師古的傳統藝術。
書法講傳承,但並不是唯古是尊。崇古是觀念,不是藝術。單靠崇古發展不了書法藝術。只有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才是書法發展的方向和出路。我認為,今後書法的創新應在碑帖的結合上下功夫。
.
-
8 # 古道西風007
答案是肯定的,學習書法必須崇古,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並隨文字發展史至今經歷幾千年無數人的沉澱積累形成的國粹,所以我們學習書法必須推崇古人,學習古人,臨帖讀帖出帖是學習書法的不二路徑。只有很好的繼承了前人理論和書寫經驗,在間架結體、章法佈局、審題立意上我們才會不走彎路,不會閉門造車、南轅北轍……只有很好繼承了前人的寶貴經驗,我們才會繼往開來,在屬於自己的正道上躍馬揚鞭、任意馳騁……
以下借用這位朋友的這段話,恰恰是我們應該學習古人推崇古人敬畏古人的
書法藝術之所以推崇高古,學習的還是其意趣。如鐘鼎大篆的渾然天成、自然情態,學習小篆的渾圓精妙、剛柔並濟,隸書則是上兼篆書圓轉、下啟楷書先河,即使到了唐楷的法度森嚴,仍然是各有情趣、顏筋柳骨各領風騷。
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蘇東坡的《黃州寒食貼》之所以名震古今,更重要的是融入了其個人情懷和胸意,至明清的書法程式化,但其書法基本功也是我們難以望其項背的,如文徵明、沈度、姚孟起等。
今人書法,譁眾取寵者眾,潛心專藝者寡,更有某楷假歐楷之名的傳播,使得面目統一、難辨個人特色,更不值得學習。
以上這位朋友就是我們應該崇古的佐證
-
9 # 狂喜淡墨a
書法藝術崇古,尊古,繼承,延續性,承接性,任何事物皆有上承下接。那麼書法更是如此。
如何做到繼承,若專業書人,必有了解書法史,淵源,知曉,才真正全面理解書法藝術的來龍去脈。
對於一般愛好者,也有必要了解書史,大概之書路,要旨弄清,方有系而統領,學書之方向,且學習之要領。
如茲強調,讀一讀,閱覽,穎悟性,思考性,要比死臨硬摹,要效果大,從而達到有的放矢,針對性,方法性,結合,讀臨相合,互為動作,雙雙有益,事半功倍,
還有書之外,之境,更須參進,俗語,外之功夫,有得於書之豐腴,尤其是學書多年或幾十年者,更有體驗,深遠,厚度,於後學之修造,極大關紐。
崇古,讀經典,學臨侵淫,漫漫其中,一如,熟讀唐詩三百,不作詩卻能吟之。這書境,無書法藝術之臻景,如何入古帖之形之意?
一切題外之話,都圍古繞書而闡悟。與大家學習。共進書妙。
-
10 # 抱庸詩書
不同意。從字面上理解,崇古就是唯古為是、唯古是崇,仰古人鼻息,拾古人牙慧。書法有源流,是歷史的也是運動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不可否認在書法藝術領域,古人曾開創並造就了極大的輝煌與榮光,歷史上頂尖的書法家們取得了震古爍今的巨大功績,但是,一味崇於古、泥於古、食於古,就是把這個時代自絕於書法。
書法不僅要有過去,還應該有將來。有人認為書法是文化遺產,而非生生不息的藝術。他們堅信,書法藝術的高潮已然過去,古人站立的高峰無法超越。這是一種非常消極的認識,在根本上也背離了歷史邏輯。
師古與崇古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所有傳統藝術的發展賡續都要以古為師,因為經過歷史沉澱過濾後的才是精品。後世之人的書法學習取法乎上,古人經典是書法修行最重要的載體,但這並不能說明,古人經典就是鐵律天條,古人觀念就是至高真理。書法不可能跳脫時代精神,書法必須融入時代的印記,這才是規律。
書法之學,割裂歷史、擯棄傳統、閉門造車肯定不行,只有師法古人、敬畏經典,才有望站上巨人的肩膀,才能在傳承賡續中有所最為。唐人出晉韻而得唐法,宋人出唐法而得宋意,盡皆如此。如果一味的崇古追古,書法不就是一門藝術,而只能算是一種技藝,只有技藝才可以原滋原味的代代相授嘛。
文尾,附錄王安石的一句話——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回覆列表
首先答案是否定的。
個人理解的書法是表意藝術。書法藝術透過章法佈局、用筆使轉等方法,無論錐畫沙還是屋漏痕,都是胸意表達的一種方式而已,並非題主所謂崇古藝術。
書法藝術之所以推崇高古,學習的還是其意趣。如鐘鼎大篆的渾然天成、自然情態,學習小篆的渾圓精妙、剛柔並濟,隸書則是上兼篆書圓轉、下啟楷書先河,即使到了唐楷的法度森嚴,仍然是各有情趣、顏筋柳骨各領風騷。
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蘇東坡的《黃州寒食貼》之所以名震古今,更重要的是融入了其個人情懷和胸意,至明清的書法程式化,但其書法基本功也是我們難以望其項背的,如文徵明、沈度、姚孟起等。
今人書法,譁眾取寵者眾,潛心專藝者寡,更有某楷假歐楷之名的傳播,使得面目統一、難辨個人特色,更不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