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ucky134624
-
2 # 成長加油小站
孩子隨著年齡和心智的成長,接受教育後步入社會,開始獨立生活,需要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其中多數依賴於家庭教育,所以說孩子的教育在家長。
那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家長應該在哪些方面教育孩子呢?主要有6個方面。
第一,遵守守社會公德。在現代社會,每個人生活在群體中,應該做到文明禮貌,愛護環境,遵守公共秩序。如果‘’霸座‘’、‘’插隊‘’、說‘’髒話‘’,舉止粗俗,任何用人單位都可以將其除名。這一方面的教育應以家庭教育為主,尤其是家長要以身作則,讓孩子從小養成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的習慣。
第二,家庭美德教育。其內容包括:尊老愛幼、與鄰為善、誠實守信、懂得感恩、寬容友善、勤儉節約、樂於助人、廉潔奉公,以及為人處世的禮儀等。這方面的教育也應該以家庭教育為主,家長要從小教育孩子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孩子成為有道德有涵養的人。
第三,行為習慣。一個人的心態、性格、習慣和興趣愛好等,與童年的行為習慣密切相關。想讓孩子長大了成為自信、開朗、熱情、大方,講究個人衛生,沒有不良嗜好,敢於創新和挑戰,不懼困難和挫折的人,家長要注意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一旦孩子大了,家長再矯正其不良行為,往往事倍功半。
第四,身心健康。一個人的健康表現在生理方面,也表現在心智方面,二者不可缺一。健康教育包括:飲食營養、膳食平衡、睡眠時間、個人衛生、體育活動、勞逸結合、預防疾病,以及青春期保健常識等。雖然有的學校開設健康教育、青春期知識講座,但由於一些內容老師不便講述,家長教育孩子效果會更好。
第五,生活技能。有的中學生成績不錯,但在家裡不會洗衣做飯,外出不會買票,遭遇火災不知道逃生自救,遇到壞人不知道怎樣應對,以致被人利用,甚至被電信詐騙騙了學費等,這些都是欠缺生活技能的表現。家長要重視對孩子進行生活技能培養,免得孩子大了到社會上四處碰壁。
第六,法治教育。遵守法律法規是公民的義務。如果缺乏法律常識,小時候打架鬥毆,長大了就可能違法犯罪,網上曾報道,十二三歲的孩子害死父母的案例,這就是家長忽視法治教育的後果。雖然有的學校開設法制教育課,但家長配合老師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
3 # 智愛家長學堂
家長是孩子第一教育人,孩子成長從家庭教育,再到學校教育,最後社會教育,而孩子早期的性格養成,和對世界的認知與看法,離不開年少時候從父母身邊的獲得。孩子的教育在家長,其實有幾點重要含義:
一個新生命,他從襁褓開始,面對的就是父親母親,而他認識世界的開始,也便是從父母開始。當他感覺到家長是安全的,他便認為世界都是安全的,便有勇氣往外走,有勇氣挑戰,更好的成長。當他感覺家長是危險的,他便覺得整個世界都是危險的,於是他會害怕走出去,害怕挑戰,甚至躲避一切外在可能的傷害。
2.幼年是兒童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很多心理疾病的產生,都與當事人早年的成長經歷有關,而這種成長經歷,幾乎無一不與父母親有關。家長的教育,以及家長自身的安全感、對親密關係的觀念等,都直接影響了孩子性格養成、人格形成和人生觀的方向。而一旦這些已經形成,我們期待學校教育或者社會影響,恐怕很難而且力量微弱。
3.孩子的教育自始至終離不開家長
直到孩子成人,他都離不開家庭的環境,即便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逐漸步入了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但家仍然是他安於一隅、撫慰自己的地方。而家中真正能夠給與孩子內心力量的,就是父母。
所以,家長的教育很重要。孩子的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但最重要的還是家庭教育。孩子的教育在家長!
-
4 # 源小米
現在很多家長對老師都有意見,特別是一些小學生的家長。因為小學的一些老師把作業佈置在群裡,然後全由家長來督促完成。比如要檢查孩子的作業對錯,要檢查孩子的背誦,像那種手抄報,手工等活有時都不是孩子的作業,全是家長來完成的,這無形中增加了家長的負擔。
我是老師也是家長,我孩子上小學時,也有過這樣的問題,但是我都讓孩子自己做,畫畫醜就醜,又不想評獎,手抄報難看就難看,不用在意,所以不像某些家長很心累。家長心累有一部分原因是老師的過分要求,還有一部分原因是自己得失心太重。
我舉個例子,親戚家一小學生,成績不錯,老師經常讓她寫作文投稿,但孩子不喜歡寫作文,家長害怕老師責罰孩子或是冷落孩子,經常找我幫忙寫,並且說很多孩子的作文都是家長代筆的。她家孩子的手抄報還是畫的畫也全是找人代弄的。我讓她別這樣,對孩子成長不好,但她卻認為別人都是這樣做的,自己不做怕老師以後不問孩子了。其實老師在佈置這個作業時也沒有想那麼多,只是想讓孩子多練筆而已。
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很多家長總是擔心老師會對孩子不好,其實大多數老師對孩子都像對自己孩子一樣,帶的時間越長感情越深,有時看起來嚴厲了一點,說話語氣重了一點,但是內心真的是想讓孩子好。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第二張名片,孩子的言行裡體現著孩子的家教。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一句老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所以家庭教育特別關鍵。
學校教育一個班幾十個學生,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好,自己家的孩子成績不行呢?別人家的孩子特別優秀,自己家的孩子總是被批評呢?在排除一些勢力眼的老師之外,難道不是家庭教育的影響嗎?
老師對孩子的影響很大,但大不過父母。老師有可能在關鍵時刻某一件事或是某一句話影響著孩子,但是種子卻是家庭教育種下的,老師只是起了一個催化的作用。
所以想讓孩子成才成人,最好的就是重視家庭教育,父母當好第一任老師,學校教育接好第二棒。
-
5 # LoveAndDreamsArrive
之前我曾經說過,孩子的教育實際上也是一個拼媽的教育,也就說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法國著名教育家盧梭,也曾經說過:“家庭是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賴以生存的第一個社會群體,是個人成長的搖籃,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人才的培育首先要在家庭裡,透過家庭教育才可能充分實現。”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永遠不會退休的老師。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逐一分析一下,孩子受教育一般要經歷的三種形式: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
首先,我們來說學校教育。現在的學校一般情況下,一個班級都有100個左右的孩子,一個老師在學校要面對100名左右的孩子的學習和課外活動,而回到家裡,老師也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老師哪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去了解班級裡面的每一個孩子。就是了解了、也知道了一些孩子不良行為背後的問題,但一節課也就45分鐘,老師也沒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去兼顧到每一個孩子的情況,並同時去糾正一些孩子不良的學習習慣、方法呀。所以如果父母把孩子送到學校後,就全部想依附老師來負責孩子所有的學習和行為習慣,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第二,是社會教育。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社會教育的核心。社會教育其實也是一種結果教育,是需要孩子把所學到的能力施展出來的地方。如果孩子的綜合素質不足、綜合能力不強,是不可能適應社會的需求,那麼社會教育的結果就只能是不斷地給他帶來一個又一個生活難題,讓他疲於應付,而不是去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和價值的人。
那麼綜上所述,孩子的教育問題不能僅僅託付給學校老師們,孩子的教育主要在家庭教育上。也只有家長有精力和時間真正做到對孩子的性格和才能瞭解,真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宋慶齡先生也曾經說過,孩子的教育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影響深遠。孩子長大成人之後,社會成了鍛鍊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
一個從健康家庭中走出來的孩子,學校要毀掉他沒那麼容易;而一個被不健康家庭造就出來的孩子,學校要幫助他,非常困難。
-
6 # 我是杜佩玉
如果能夠回答,誰是孩子第一任老師,能夠理解家庭教育為什麼重要。為什麼責任在於家長?
昨天看了日本的一個教育專家所說的一件事情,他強調的就是潛意識,對於人的一生來講,潛意識是我們最重要的一種能力,對於教育來講,孩子的潛意識主要是在家庭中教育完成的。
你這一個觀點我不知道是否正確,我只是在學習,其實它所強調的一個內容就是一個人的成長他是有社會精英的,它是有時代特點的,一個人不可能去改變整個世界的發展只是我們整個環境在不斷的進步或者演化過程中,所以對於未來對於教育的力量我們可以去進行一定的承認,但是不要把希望寄託於太多。
簡單的例子來講,窮人家的孩子為什麼仍然窮?實際上在他的潛意識中他們一直在堅持自己的窮,是因為不會節約甚至需要多努力多工作才能夠賺取錢。
富人家的孩子,他們的思維方式和窮人的思維方式不一樣,這些都會成為教育專家歸結為潛意識,而潛意識的教育完全取決於家長。
當然我們從更多的方面來理解一下,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有哪些重要性。
首先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言傳身教,說1000道1萬,不如家長做一件。
孔子的學生曾子,為了不讓孩子打擾自己,撒了個謊說要殺小豬,結果為了兌現自己的承諾,把小豬給殺了。
學校裡面對於交通規則強調了上千次上萬次,加上一次闖紅燈,就把所有的結果都給帶偏了。
這一點講述的就是言傳身教。當然對於其他的一些行為習慣的影響,大家就更能理解了,喜歡讀書的家長基本上孩子也是喜歡讀書。有些人可能會拿著一些特殊案例來反駁,沒有必要我們只是在強調大多數規律。
當然一個孩子最終的成功還是踩在家庭的基礎上的,所以家庭教育對於孩子來講不僅僅是智慧,不僅僅是人生觀,還包含了財富和創業的基礎,甚至包含她整個的人生起點。
-
7 # 可愛的嚶嚶醬
老師對孩子的影響很大,但大不過父母。
老師有可能在關鍵時刻某一件事或是某一句話影響著孩子,但是種子卻是家庭教育種下的,老師只是起了一個催化的作用。所以想讓孩子成才成人,最好的就是重視家庭教育,父母當好第一任老師,學校教育接好第二棒。
很多家長覺得,等孩子上學了,把孩子送到學校,孩子就是老師管了,不管出了什麼事,都是老師第一時間負責。可是家長要想好了,孩子是你自己的孩子,雖然老師負責傳道受業解惑,但是他同時要負責那麼多孩子的。
家長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孩子的教育在家長。
分享一個識字APP。父母用手機下載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來教寶寶認字。寶寶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所以用手機軟體教,他不會產生牴觸心理,而且軟體的課程豐富,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
-
8 # 燁枰書法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教育,其中家庭教育佔很大的比例,孩子在學校所學到的是知識和文化,真正的習慣養成,性格培養,情商的培養,以及思想觀念的養成都離不開家庭的教育。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直接影響孩子行為,上行下效,所以父母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你自己要先做到,尤其是在習慣的養成上,如果你喜歡看書,回到家裡休息時間就看書,那麼孩子也會模仿去做,時間長了也會養成好的習慣,如果你回家就玩手機,你卻讓孩子去學習,孩子自然是心裡不舒服,學習的效果也不會好。
在思想教育上,家長的思想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整個人生,如果家長向孩子不斷傳遞積極的思想,那麼孩子也會努力去經營自己的人生,思想充滿正能量,如果家長在家裡說話的言語中,總是消極的思想,也會給孩子傳遞負能量,孩子也會消極人生,而且還不會自我反思,總是對自己的現狀不滿,還不會自我改變,這種家庭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性格養成,情商的培養都非常不利,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讓孩子的人生變的不幸福。
家庭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會讓孩子變的更加優秀,而不良的教導方式,往往會導致孩子的性格缺陷,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送到了學校,學校就得對學生負責,自己什麼都不用過問,只關心學習成績就可以了,成績不好就是老師沒教好,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這樣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非常不利,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同步,給孩子傳遞正確思想,形成共同的教育合力,才可以讓孩子健康成長,教育工作可以事半功倍。
回覆列表
孩子的教育在家長,可以這樣理解。
1.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接觸最多的是家長。孩子的飲食習慣、衛生習慣等都是在家裡潛移默化養成的,家長起到的是榜樣作用。孩子學說話、玩玩具、做遊戲,家長對孩子的智力開發起啟蒙作用。
2.家長是孩子終身老師。上學後,孩子的輔導,孩子的學習習慣養成。孩子與同學老師的相處,孩子在學校中遇到問題……。都需要家長的監督指導,耐心教育,家長是孩子良師。踏入社會後,孩子工作中的問題,與上級與同事相處的困惑,家長的勸說點撥,是孩子的定心劑,家長是孩子的益友。
3.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孝敬老人、善待親鄰、努力工作,會影響孩子一輩子。
家長陪孩子走的路最長,家長的教育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