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承昊
-
2 # 戰鬥的平頭哥
輩分在農村是不可逃避的,即便是國家總理,回到老家一樣得按輩分來,輩分是中國傳承幾千年的傳統,在農村很重視,城市已經淡化,甚至消失,但是在農村他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符號,德高望重的人會很有威望,能夠團結鄉里,它在社會底層中是一種基本的社會關係,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社會關係也在慢慢淡化,年輕人很少去注重這個東西,就拿我來說,在我們老家我們輩分是屬於比較高的,和我一樣年紀的人甚至有五輩分差距,一些七八十歲的老人見到我還要喊叔,喊老爺,有時候感覺挺好笑,但是確實存在輩分差距,這個也沒辦法
-
3 # 一哥於一
一哥“俗眼看社會”之——
該叫啥叫啥
農村是個親情社會,家族血脈承載著厚重的人文情懷,年齡大的叫年齡小的小叔小爺很正常,你應當高興才是,如果說你的輩份較“免”,證明你家在這個家族中是長門,向上追是老大,多數是長子長孫一門才與此“殊榮”,過去大戶人家,兒孫眾多,長門的孫子與末門的兒子同齡或是小於長門的孫子的多的是,如此反覆數代,輩份差異就大了,這是同一家族的。還有同村不同族、不同支的,如果你們幾家輩份免於同姓人家,追到N年前,一般說你們這一枝是外地來的,投靠了本地同姓人家,又沒有直接的族譜記載印證,就自動降下輩來,喊人家的祖先叔叔爺爺了,甚至有可能是人家的長工僕人,自是下人,人家認下這門親給以活路已經是大造化了,還說什麼輩份。不同姓氏之間的輩份也多有此因素在其中。鄰村同門之間的輩份也多是不亂的,鄭州附近郭姓老人有句俗話,“進了臺郭、有肉有饃有酒喝”,意思是說周邊的郭姓大都是從臺郭這個地方搬出去的,先族把幼子一門留下,輩份長的很,外出的進門喊爺都不會錯。還有個觀音堂據說是蔣氏發祥地,有“天下九支蔣、跪進觀音堂”之說,也是一個道理。
分享一下俗人家實事,祖父十七得大伯,四十八歲有我父親(非一母),大堂哥比我父親大一輪(12歲),父親38歲時有我家幼弟,比大堂哥小整整50歲,半個世紀了,幼弟結婚時已經是滿村多有人喊“花奶奶”了,弟妹有點茫然不知所措。
再說一實事笑談,俗人單位有一二B哥,自以為單位混得不錯,但在老家輩份特免,屬於逢人矮三輩的那種,一日在老家好煙好酒招待了鄉親們後,藉著酒勁說從今往後,我要長輩了,眾人鬨堂而去,此兄痛挨母親兩巴掌後一臉茫然,真是不知人qiu樹根之人啊。
有人說,輩份這種事不可認恁真,俗人說血脈人倫事,必須認個真,該叫啥叫啥。
-
4 # 深漂哥欣盛
在老家輩分太高生活中會有一種優越感但有時又太嚴謹、拘束。
在老家,特別是農村,人們對輩分看得非常重。受世俗傳統的影響,一直延續著尊老愛幼的良好家風。因為輩分高德高望重,會得到小輩們的異常尊敬和愛戴。凡事都擁有優先的特權,生活中會充滿優越感。
但輩分高也會有煩惱,處處要為小輩做出表率,無論是言行還是舉止都要非常嚴謹,做什麼事都要有一種長輩的姿態,沒有小輩們那麼隨便,生活比較拘束。
-
5 # 深圳偉哥
說到輩份太高我一臉無奈,今年五十不到己是太爺級別,以前兄弟姐妹多,所以後輩也多,哎,一年到頭的人情還有紅包掏得我沒了脾氣。
-
6 # W一家之言
我家輩分就高,我出生在老家,長在別的省,所以很少回家,對於輩分沒有什麼感覺。有一年回老家,那年我19歲,家裡人可能因為多年不見吧,見面都很親熱,一個六十幾歲的老太太,見面問我,還認識她嗎?我哪裡認識她啊,看人家看我沒吱聲,就說,我是你嫂子啊。我直接蒙圈了,他孫子見面管我叫爺爺的,弄得我一臉尷尬的。不過這些晚輩一般都不叫的,歲數大的或者年齡差不多的輩分小,見了長輩也不叫的。也就是過年叫那麼一次兩次的
-
7 # 嘮嗑拉家常
這個問題我有發言權,因為在老家我的輩分就很高。
在農村老家街坊鄰居對輩分很重視,它代表著優良的家風,長輩的德高望重和小輩們尊敬長輩的修養。
長輩嚴謹的舉止,小輩的恭恭敬敬在我老家仍然傳承著,見面該叫什麼叫什麼,不論年齡大小,只談輩分高低。
記得結婚時,婚禮現場那個鬧啊!小輩人多,婆家又興鬧新媳婦,寓意以後日子紅紅火火,熱熱鬧鬧。長輩不能鬧小輩,小輩鬧長輩不分年齡大小,哎呦,要是脾氣不好當時就有可能鬧出不愉快。
但是,婚禮過了三天去各家拜訪,該喊啥喊啥,闆闆正正,工工整整。由於輩分大,有一個老太太一見面直接喊奶奶,我趕緊雙手扶著她說,這可使不得,她竟認認真真地說這是咱們的傳統,應該這樣叫。既然人家這樣叫,咱就要拿出足夠的熱情來迎接。
平時,一出門見面老遠就打招呼,正兒八經的拉家常,似乎顯得有些拘束,我提議無拘無束的交往,他們卻都不習慣,認為這是老輩的傳統,不能改變。
到了春節這一天更熱鬧,還不等開大門,一幫老老小小就陸陸續續來拜年。小輩必須給長輩磕頭。給公公婆婆磕完,再給我們這一輩磕……。
只要輩分低就得磕,有時這一輪下來,輩分小的老人都搞得上氣不接下氣,長輩除了請頭外,要拿出香菸,糖果和瓜子招待,關係近一些的坐下喝茶聊天。
所以,我們家除了辦常規的年貨外,還必須準備多多的香菸和零食,過年圖的就是愉快和熱鬧。
現在,雖然早已不在老家居住,每次回去,鄰居們還是那麼熱情,還是那麼尊敬,拉著雙手久久不肯放開,非要到家喝杯水,敘敘舊。
由於在外工作多年,對輩分的理解好像比從前要淡了一些,交往不再透過輩分。但一回到老家,這種氛圍又感染了我,覺得透過論輩排輩拉近了人和人的關係,增加了彼此的感情。
-
8 # 天高雲淡任心遨遊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其實在老家輩分太高而年齡小相處起來還是會感覺到不自在,畢竟當一個大自已幾十歲的中老年人喊自已“姑父”或“爺”輩的稱呼時還是會尷尬的很呀。
筆者的輩分在老家村子裡是很高的,這個輩分關係是祖宗們那會就確定了的,我們這些後世子孫也只能夠按族譜排位去稱呼鄉族鄰里,這個規矩可不能亂。
那還是筆者十歲的時候,因為村裡族姓要重新“洗譜”我們一家人回到老家,由於距離不算近,所以回老家的次數並不多。午飯時分在村裡的宗祠中,整個族姓的老老小小都來了,按照族姓中資歷最深主事人的安排,大家按照各自的輩分一一落座,我發現我們坐的是第三桌。在主事人講過必要的開場白及相關事項後,正式的午飯時間開始了,這時成年的男人們都倒好了酒,在主事人“喝”的口令中,酒席開始了,大家先是從自已所在桌子的人喝起,然後端杯紛紛向第一桌走去,開始按順序挨個敬酒。就這麼的很快到了我所在的第三桌,幾個看起來有60多的老人過來喊我爸“太,咱們該喝一個了。”老爸也不推辭和他們一起喝了一杯,這時一個老頭說“這就是太的兒子吧”,老爸給他們做了一番介紹,教我喊他們每個人的名字,我當時就覺得心裡怪怪的,這要是在別的地方,見了這個年齡的老頭都得哦“爺爺”了,可是大人讓喊名字就喊吧,入鄉要隨俗呀。叫過他們的名字後,他們反倒是舉起酒杯說“爺,咱們一起喝個,我們敬你。”我暈,這一群60多的老頭叫我“爺”,沒聽錯吧。這時老爸說“他還小,你們就別那麼講究了”。可老頭們卻很認真“年齡小可規矩不能亂,按輩分來”看來今天這個“爺”是當定了,在老爸的教授下我也舉起杯(沒有酒,倒的涼白開),和他們一一碰杯當是還禮了,老頭們敬完酒又轉向了下一桌,這時其他的人又圍了上來,在老爸的帶領下我與這些幾乎未曾謀面的族人一一相識,並在一片“爺,父,叔,兄弟”的稱呼中度過了那個有些慌亂侷促的時光。
現在回過頭來想想,這也正是我們中華民族根脈文化傳承的體現呀。不管你在何方也不論你的身份年齡,在宗族的族譜內定然有你自已所處的位置。
-
9 # 鮑美男
這個我太有發言權了,輩分太高,感覺挺不錯的,是一種非常特別的體驗
給大家講講我是什麼輩分差不多和我同齡的叫我叔公(跟他爺爺一輩的),然後差不多比我大20歲的叫我叔叔,這個是什麼感覺呢?反正在老家裡基本上跟我同齡的都是我的小輩,哈哈,有種當皇帝的感覺,萬人之上,這種體驗還是很有意思的。
然後,輩分比我小的,結婚的時候,我的席位都是比較大的,做的位置都是那種爺爺叔叔輩的,然後一桌子就只有我一個年紀小小的,這個時候怎麼說呢,感覺有點尷尬,然後吃席的時候,他們交流的話題,我都插不上,就自己一個人死命吃東西,哈哈,這樣也不錯,起碼好東西吃了不少。
大家有什麼不一樣的體驗呢? -
10 # 小陳打工生活記
我老家魯西南地區,由於是儒家文化發源地,傳統文化氛圍濃厚,在老家排輩分就顯得很重要。好多人也是享受著這種輩分高帶來的自信!
我們家輩分不是很高,但是也不低。由於自己常年在外,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回家。每年大年初一串門拜年的時候,這個輩分論的就無比的清楚,因為我們那裡拜年要磕頭的,都怕磕錯了頭,尷尬。
記得有一年我跟我媽去一個鄰居家串門拜年,由於他家有個80歲老太太,聽說我是誰之後就很熱情的握著我的手叫我二兄弟(我在家排行老二),搞得我一臉懵逼,什麼情況?一個80歲的老太太叫我弟,當時我也沒敢答應,就呆在那裡支支吾吾。等剛出了人家大門我就很興奮加疑惑的語氣問我媽為什麼?我媽理直氣壯的說:"他們家輩分小,這老太太和你是一個輩,應該叫你弟啊"!當時我那個神氣啊,哈哈!感覺自己就是高高在上了!
我還有個同村的發小,我們兩個關係一直不錯。他就比我小一輩,我每次去他家的時候看見他的父母就叫哥,嫂子。然後沒人的時候我和我同學又是稱兄道弟的,因為年輕人之間的輩分意識已經不是很強烈了,我們也不願意那樣去論,彆扭的很。唉,感覺亂套了!沒有辦法,在我們那場合上還是很重視這個輩分呢,尤其是吃大席敬酒的時候,不能亂,有的人年齡很小,但是按照輩分也要坐到應該坐的位置。我們那裡有句老話形容小孩子輩分大的話叫:人生的雖不大,但是卻長到背(輩)上了!
唉!有的時候感覺輩分大,於上一輩人交流的時候就是在占人家便宜似得,但是我們那裡就那風俗,輩分小也是沒有辦法改變的,只能接受而已!
感慨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啊!
回覆列表
第一,我和樓主有同樣的困惑,因為我的備份太低,低的都不想出門,因為不知道怎麼排資論輩,所以少出門為好
第二,可能輩分大的人都會正大光明的在街上來來回回吧,反正我不敢
第三,只能幫你這麼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