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很多人覺得京劇應該遵循老一輩的傳統和唱腔,不能有一絲一毫改變,但是上演傳統戲又說跟不上時代覺得落後,很矛盾
5
回覆列表
  • 1 # 亞聖七十四代孫孟繁思

    首先謝謝您的邀請!倍感榮幸!

    我是濮陽市範縣人,家住農村,喜歡京劇,愛京劇。對於新編京劇,先重新認識,之後瞭解,然後慢慢接收丶欣賞!任何事物都有開始!新編京劇不能用傳統京劇衡量她的劇情、道具丶唱腔丶服裝丶舞美等等!一切事物都在發展,都有時代的烙印丶歷史的侷限!如果不俱時俱盡,只是停滯不前,那麼它就會慢慢地淡出人們的視野至到被拋棄,至到減亡!京劇也是如此!

    至於對新編京劇的"感冒"的觀眾,只能包容!不能用自已的觀點以標尺去衡量別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毛主席的話說的多好啊!

    以上是我絮絮叨叨的胡說了幾句!望大家海涵!

  • 2 # 隨緣194775874

    京劇的改革創新是歷史的必然,任何文化藝術必須緊跟時代的生活節奏,不然蔣被邊緣化,這是歷史文化不可抗拒的發展規律。因為文化藝術貴在創新,只有讓觀眾看到或聽到耳目一新、喜聞樂見賦有時代生命力的劇目,才算創新改革的成功。比如:八個革命樣板戲,它給京劇藝術的歷史貢獻留下了一筆濃重的精神財富。

    至於對新編京劇不喜歡的人,我覺得只是一個習慣接受的問題。當初樣板戲推上歷史舞臺,也有業內、行外的人說三道四,什麼南轅北轍,不倫不類等等一些明飢暗諷的評論。但經過歷史的驗證,它還是有著極強生命力的。它深刻而豐滿地體現了前輩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它蔣激勵著代代華人民。這就體現了新京劇藝術的無限生命力所在。

  • 3 # 魏青衣

    創新其實一直是京劇界引起是非的字眼,一旦有人改變了一些唱腔,或者將老戲新唱,就會有一大幫子的人跳出來指責,說這人玷汙了京劇,玷汙了流派。而這個年代不繼承流派還不行,比如於魁智,就因為他不宗一些流派,很多人就黑他這個不像那個不像。在我看來,唱京劇未必要宗誰的流派,如果一味的繼承而沒有創新的話,那麼四大名旦也就都是王派了。

    老戲新唱在今日,由於有很多爭議,所以在創新裡也佔不了多少位置了,京劇想要創新又想少些麻煩,最好的還是新編劇目。新編京劇是非常重要的,在京劇的創新裡佔據主流,我認為,一個劇種有多大的發展潛力,就要看這個劇種一年出多少新劇,如果連創作新劇的水平和精力都沒了,那也就談不上發展了。

    在我看來,不喜歡新編京劇的人,完全就是阻礙京劇的前進!因為在京劇歷史的任何時候,京劇一直都是曲折前進著的,它從來沒有間斷創新過。不過是同光十三絕時代,還是四大名旦時代,亦或是樣板戲的時代,唱的最好的、最受歡迎的劇目就是新編京劇,而不是所謂的傳統劇目。

    傳統劇目唱的好,只能讓觀眾覺得這個演員還不錯,因為唱傳統劇目有的是行家。但是如果唱新編劇目那就不一樣了,比如梅蘭芳的《貴妃醉酒》、程硯秋的《鎖麟囊》,前人沒有唱過,他們唱的又富有特色,就一下被人給記住了。所以京劇想要前進,就必須要不斷的創新,不斷的新編劇目,一味地守舊肯定不行,就像《空城計》,當代老生唱的再好,也不敢說超過馬連良了吧?因為這樣一說,絕對會被戲迷給噴死。

    新編京劇是京劇想要發展,必須要走的路,當然老戲也不能丟,畢竟有些老戲真的是達到了巔峰,兩者齊頭並進吧,多編點新劇目,說不定就多了幾個名家了呢!

  • 4 # 手機使用者張和新

    我是喜歡傳統京劇的,不僅是劇情內容,更喜歡的是唱腔與各種板式所的特點。很多新編的傳統古裝戲,打破了傳統的板式特點,更多的融入了音樂舞蹈歌曲的元素,其唱腔的華麗高亢,把上口的韻白變成了普通話,雖然是大膽的創新,但脫離了時代感,讓人感覺更像是“京歌”。聽起來不錯,學起來很難,對拉琴的人和學唱的票友來說,不容易接收和掌握。本來喜歡京劇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傳唱的也是中老年人,沒有他們的喜歡和傳唱,再好的戲也紅不起來。偶爾一兩段唱腔能流傳下來。

    現代京劇樣板戲為什麼能被人接受和傳承下去,主要是那個年代的戲曲沒有百花齊放,而是一枝獨秀,聽也得聽,看也得看,走到哪裡都是這段,不接受也得接受。即便是地方戲也要改良移植樣板戲,況且學唱樣板戲是作為政治任務的,上面要求不學不行。久而久之,大人小孩無人不會。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樣板戲的創作是極其成功的藝術典範,參演演員都是名聲顯赫的藝術家,劇組也是集全國的精英而成,並且江青親臨坐班指導。花了很多年不斷改進而成巔峰之作。而如今的現代戲創編與之是沒法比的。

  • 5 # 詩書棋酒

    新編京劇市場不大。因為,戲曲在現代的社會,正處在沒落的境地,大多數觀眾都是中老年人,年輕人不多。京劇作為戲曲中一個重要的劇種,也面臨江河日下的境地,演出少,收入少,地方京劇團體更是雪上加霜,朝不保夕。怎樣找到一條振興戲曲的道路,這個課題就擺在了戲曲界人士的面前,於是新編京劇就誕生了。

    但是,從演出效果來看,不是很好。因為,新編的京劇腔調脫離了“原版”,雖是一種“創新”,但“戲味”變了,成了“戲歌”,加入了很多現代舞蹈的元素 ,於是戲曲就成了“戲劇歌舞”,吸引人的已不再是唱腔,而是燈光舞蹈了。這些改變,誠然是為了吸引年輕觀眾,但在某種角度來講,背離了戲曲的初衷。

    唱戲,唱戲,要以唱為主。老的唱腔讓人回味無窮。比如程派,在表達“情”的方面獨樹一幟,唱腔曲折婉轉,幽咽,咬字清晰,“腔調時續時斷“錯落有致”,按照人物情感調門忽高忽低,把人物的“情”表達的如泣如訴,淋漓盡致。又如梅派,圓潤甜脆,大氣,平靜,從容,悅耳動聽,清麗舒暢等是其最大的特色。

    京劇,作為一種主要的戲曲門類,門派特色,是其傳承不衰的“秘密”。這如同餃子,好吃也不能天天吃,通俗的比較,就如同餃子,包子,餡餅的區別,雖包裹的都是“餡”,但做法不同,口味則不同。

    扯遠了,話歸正題。新編京劇誠然是想吸引年輕觀眾,但不可脫離戲曲正軌。舞蹈元素及燈光舞美可以加入,但不能因迎合年輕觀眾而舍“本末”,除非你設計的腔調能超越老的“東西”,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京劇是經過百年的研究練習,精心提煉而成的,已成為精華(現代的演員,有幾個能真正坐下來研究的),改變唱腔是“傷筋動骨”,不可取。

    京劇在今天的社會,存在實屬不易。商業化的大潮如洪水猛獸,對人的價值觀形成了極大衝擊,傳統精華的東西正在被侵蝕,“向錢看”的思潮是針對所有人的,是當今社會的趨勢,是難以改變的。但如何保留保護傳統文化,是政府及社會有識之士需共同面對的課題。個人認為,戲曲,京劇要適當離開大都市,放下身段,經常到農村去拓寬市場,擴大觀眾面,這也許是一種思路,也是一種保護(逝去的京劇大師們曾經也是這樣做的)。

    時間關係,對問題未做過多思考,不對之處請指正,和大家共同探討。本人不喜歡噴子,不與噴子對話。

  • 6 # 明揚51

    新編京劇看的不多,沒有太多的發言權。簡單談一點個人看法。

    新編京劇總體來講,無論藝術性、文學性、音樂等各方面來講,相比傳統劇目,如《失空斬》、《大探二》、《群借華》等相差甚遠,絕對點說根本沒有可比性。

    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唱詞文學性很差。要寫出好的唱詞,需要很高的文學修養,精通國學,你讓舞臺上一個歷史人物滿口現代詞彙顯然不行,但創編者都是學院派出來的,設計劇情尚可,真正遣詞造句並不在行。為了不顯直白,用了很多生僻字詞,如孟廣祿唱過一齣戲,忘了叫什麼劇名了,好像扮演的曹操,有這麼一句:“我撫膺自問”,看字幕估計是“捫心自問”之意,但假如沒有字幕,有幾個觀眾能聽懂唱詞?反正我聽了四十多年的戲,這句肯定聽不明白。還是覺得“尊聲老丈聽分明”之類的官中水詞更具京劇特色。

    第二:在唱詞上,京劇傳統的基本格式是七字句和十字句,按2-2-3和3-3-4的斷句規律設計唱腔。新編劇目雖多以十字句為主,但絕大多數句式為3-4-3斷句,類似“他那裡~懲惡揚善~顯神威”,從唱詞到唱腔,重點都在中間四個字,沒有了傳統京劇上下句基本的對仗,唱了十幾句,給人的感覺就是唱的十幾句,彼此缺乏關聯,唱的是一句接一句,而不是一整段。

    第三:唱詞上多抒情,少敘述。唱了半天,乾癟空洞,言之無物,不知所云。如同現在出不來“四大名旦”、“四大鬚生”那樣的演員一樣,現在也沒有了翁偶虹那樣的劇作家了。

    原因值得深思。

    第四:唱腔設計上明顯缺乏京劇特色,由於唱詞句式多為3-4-3,拖腔重點都在中間,最後三個字幾乎都設計為對中間四個字的補充上,致使原有固定旋律的過門,無論慢板還是原板,根本無法銜接,必須重新設計過門。影響了對京劇固有的欣賞習慣。

    第五:人物設計上捉襟見肘,顧此失彼。如果人物過多,則難分主次,沒有了突出的角。人物太少,主角突出了,則缺乏綠葉陪襯,而目前又沒有單憑一個人就能保證票房的真正大角。左右為難。

    第六:現在的新編劇目更多的是為了完成任務,彙報演出、集中調演過後基本束之高閣。國營院團更關注年終總結在創新劇目上有無業績,至於是否叫好,能否叫座,似乎並不是考慮重點,重點是“有創新劇目”,能否流傳下來,基本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基本是為了創新而創新。

    總體來講,新編劇目藝術水平有所欠缺。相比於歷經幾代藝術家雕琢的傳統劇目,相比於集舉國精英之力創編的樣板戲,各方面都差的太多了。

    不喜歡新編京劇的人,基本都是資深戲迷,懂戲。

    覺得新編劇目離心目中的京劇越聽越看越不像。

    我就是這麼看待不喜歡新編京劇的人的。

  • 7 # 乾杯安德烈

    雲南省京劇院青年文武老生範奚文

    新編京劇,本身就是京劇發展的必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推陳出新,才導致流派粉呈。新編京劇的最高水平應是樣板劇,它在宣傳,普及提高等方面可謂登峰造極。很多以前在廣大農村,小城市沒接觸過京劇的人,特別是六零後,喜歡上京劇大多受這些樣板劇的影響。其實現在的一些新編京劇,走的路子也是樣板戲的路。也就是從主演中心制過渡到了導演中心制,說白了不是由主演來主導舞臺,而是由導演綜合考慮設計整個戲的程序。傳統戲多是為唱而唱,耐聽。 而新編戲與現代戲是唱為劇情服務,只強調唱,無法全面的塑造人物的多樣性與複雜性和劇情的衝突性。不易將情境推向高潮。所以新編戲不但要耐聽,還要耐看,比傳統戲還有更高的要求!在雲南我對新編京劇是一定要看的。如雲南京劇院的"天道行","聞一多","白潔聖妃","夢斷碑寒","巾幗小將",,,,,和期待中的"甘寧"等。而且受樣板戲的影響,新編京劇樂京隊也不再是傳統三大件,而是一個有管絃樂性質的規模樂隊。就算在演唱傳統唱段時,也會至少加入倍低音提琴來加強演奏效果!的確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京劇是一門集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為一體的綜合藝術。恰好樣板戲與新編戲能全面的展示這些特質,甚至還利用置景,音響,燈光和與觀眾的交流來進行二次創作。

    孫毓敏先生評現在不太重視武戲

    作為一個五零後,看了六十多年京劇的戲迷,我喜歡傳統戲,更愛看新編戲,因為它給我的是全方位的享受!在公園,票房與比我年長的老戲迷交流時,我時常會受到他們的譏笑。它們堅持懂戲的人過聽,向我這樣的外行才看。這種令人哭笑不得的狹隘觀點,恰好斷送了京劇!因為只是滿足聽的話,只要一把京胡和幾個人或是一個三五十元的收音機就行了,難怪三五十元多一點的戲票他們都不輕易出手!這些人口頭上說京劇如何博大精深,是多麼了不起的全方位綜合藝術。原來只不過是唱兩段消磨時光而以。因為過聽,只不過是接受了唱,最多再加點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他們是怎樣全方位感受的就另說了。所以我說只聽戲的人斷送了京劇,因為他們不看,年輕人還沒學會看,而又被其他娛樂形式拉走,京劇前境當然不樂觀。所以要保護這一份寶貴的遺產,京劇只能按事業編制,走公益演出這一條路。目前按國家的實力,這樣做,不是難事!

    武戲的打出手亮相

  • 8 # 不止看戲

    新編京劇也分新編歷史劇和新編現代劇。幾十年來,新編京劇一方面很受重視,一方面,絕大多數作品又不受觀眾歡迎。主要原因集中在“創新”,有些“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意思。 戲迷們不喜歡新編京劇,很多是因為沒有了熟悉的“套路”,這裡的套路其實指的是“原板”“流水”“導板”“搖板”等這些大家熟悉的行腔板式,腔不順了,自然就不順耳。

    此外,還少了有韻律的身段和唸白,唱腔、唸白和身段都失去了使其協調統一的“韻律”! 韻律與京劇的唱唸做打,技巧和程式都是相關聯的,所以當固有的顧慮和技術被打破之後就難以得到一以貫之的協調與韻律。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戲迷不喜歡新編京劇的原因。 但是,京劇要發展就得創新,所以即便不成熟有瑕疵,包括院團、文藝界、專家、基金等都會給新編戲各方面的支援,尤其是財力方面的支援。由於創作團隊冊參差不齊,由於硬性任務的壓力,很多新編戲在搬上舞臺的時候並沒有打磨成熟,甚至還有很多硬傷。 創新促發展的想法都成了經驗教訓的研究樣本。 新編京劇也有好的,且不說八個yangban戲,在我看過的裡面也有不錯的,比如已經成為樣本的《曹操與楊修》,在近些年新創的作品裡比如《下魯城》《風雨同仁堂》等。總體來說,新編京劇還是要鼓勵,但是要嚴肅嚴謹嚴格。

  • 9 # 完顏總弼

    經典傳統劇二百多年驗證′自″三慶″班蘆勝奎寫就″三國″戲以來″情,理,技,″視聽雙佳,聽兩口兒(文、看兩手兒‘武的寓教於樂.百姓娛樂而來′盡興而歸。新編戲可稱″文人戲″主題先行,立意為中心′不是為″傳奇″抒發情感,而是為″思想性″而高臺教化.。倉抬″版兒戲″看點在哪?飯兒戲若旡好唱腔早己泥牛入海.新編戲的丨唱腔沒有⺍人學唱的原因不是抒情的唱而是使勁的喊0莫正的藝術大家幾勾新腔流傳犁園內外″白毛女″望江亨″趙氏孤兒′赤桑鎮,野豬林,掛帥′覌陣均為新編劇目因為″曲乃戲魂″人皆喜之0新編歷史劇以古頌今,以古諷今更令觀眾莫明誇妙.我為聽戲而來我為聽″課″而去也U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氣壓多少好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