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也就是說,就人是生命、是自我主體而言,慾望的背後還是慾望,一種呈現出來的慾望永遠只是另一種慾望的替代品,深層慾望常常被表象慾望掩蓋著⋯
8
回覆列表
  • 1 # 詩人莊生

    寄往天堂的信(226)

    親愛的爸爸:

    早上六點起。在床上磨蹭一會兒。起床,給采薇蓋被子。洗漱完,換衣服,拿揹包,從冰箱頂拔了一根香蕉,放揹包側袋。穿鞋,下樓,電梯進來一個吃蘋果的穿紅色裙子的孕婦。走到公交車站,剛好810來,上車,刷手機。

    愉園新村下,走路到麥當勞,吃一個早餐,小漢堡加豆漿。到了珍善寶,給初三和高三上課。上完課,坐M361回家。一回到家,寶寶就跟我說,妹妹摔倒了。問了曉雪才知道,采薇從沙發上摔倒下來,額頭有點紅紅的。曉雪自責又擔心。吃午飯,曉雪做了紅豆排骨湯,青菜。吃了兩碗飯。

    看了兩集更新的電視。陪寶寶讀了一會兒書。頭暈,睡覺。一睡睡到六點多,感覺身體還是有點發冷,估計又感冒了。在兩鬢和額頭塗些雙飛人。晚上學生的課推了。想起還有三張卷子沒有改。兩篇作文沒有改。起床,開電腦,工作。

    改完卷子。吃飯。晚餐加了一個花甲炒麥菜。吃完飯,我走路去舊書城給初三學生買教輔,在書城二樓再次翻看森山大道《犬的記憶》裡面的照片。去圖書館換幾本書。兩本繪本,餘華,蕭紅。走回來時,下了小雨。用手機拍了幾張黑白照片。我去和回來走的都是同一條路。去的時候見到一些人,回來的時候見到一些人,我每天都見一些人,可我不認識那些人,也有可能有認識的,不過這種機率很少。我每天都和許許多多陌生人擦肩而過。其實,我們一生也認識不了幾個人。

    回到家。寶寶要我陪她看剛借回來的繪本《巨人的時間》。曉雪在洗碗,我在房間陪采薇。聽到曉雪電話響,她從廚房出來接了微信影片,她二姐從四川老家打過來的,還有岳母和侄女子姍,曉雪走進房間讓岳母看了采薇,然後坐在課廳寶寶的小沙發上,繼續影片。寶寶影片很嚴肅,搞得影片不知道聊什麼,最後只能寶寶跟她表姐說,我愛你。最後子姍也跟寶寶說我愛你。

    等曉雪洗完澡出來。寶寶把散落在客廳的玩具,畫筆,書,還有雜七雜八的東西全收拾好了。小小孩子做事看心情。這也不錯,哪個人做事不看心情。不看心情做事的那就是不願意做的事。有朋友說,生活就是教會我們妥協,然後讓我們幹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成就自己。我已經四五年自由職業,除了錢少點,我沒有覺得不好。有時候不想改變,改變自己活在別人的世界裡,那還是我自己嗎?沒有說這樣那樣的活就一定高階。

    現在時間晚上九點四十五分。曉雪和兩個孩子在看街舞,我看到電視裡打了一句:危險動作,切勿模仿。每次聽到跳舞的配樂我就很想跳舞。跳舞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至少在我看來,比喝酒快樂。但喜歡酒的人肯定不喜歡我這樣的說法。不喜歡就不喜歡,我這樣想,思想自由,關他人屁事。

    信寫到這裡吧。我想睡覺前,看點書寫點詩。或許會找部電影看,看開頭。我經常睡前這樣做。

  • 2 # 小壽需要不鏽鋼的關注

    《淮南子》裡面有一段話:“今夫儒者不本其所欲,而禁其所欲;不願其所以樂,而閉其所樂,是猶決江河之源,而障之以手也”。

    《淮南子》這本書是由漢朝的時候,淮南王劉安組織手下的謀士們編撰的,是諸子百家精華思想的一個整合,堪稱一部奇書。

    而這個淮南王劉安,其實也是一個非常有趣可愛的人,因為他就是著名成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主人公啊,呵呵。

    而上面這段,其實是在批評儒家思想中的片面和不足的部分。

    當初孔夫子、孟夫子其實還是比較客觀公正的。而他們的繼承者們,則往往都把這些看作了洪水猛獸,要麼是曲解,要麼是故意誤導,總之總是喜歡採取一種壓制、打壓的態度,而偏偏忘了他們的老祖宗孟子曾經講過的:“食、色性也”。

    因為慾望真的就是人性,就是我們每個人天性上的東西啊,是可以強制的嗎?又哪裡強制得了呢?哈哈,至少南傑認為,那是不可能的。那麼,對於慾望,我們就沒有辦法了麼?

    面對慾望、面對純粹的物質享受,會出現三種程度,三種不同的思想境界啊。

    第一類人,也就是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了。當我們遭遇慾望的時候,面對那麼多好看的,好聽的,好吃的,好玩的,等等東西的時候,就會心神動盪,不知所措了。我們對待物質享受,打個比方說:就是在石頭上面刻字,不得了啊,一刻下去,就永遠抹不掉了啊,這可是一種銘心刻骨的貪啊。總是會戀戀不捨的,哪怕過去很久了,也還會去咀嚼回味呢,呵呵,好有趣啊。

    第二類人,就有點不簡單了。他們也還是在享受,也吃好吃的,聽好聽的,玩好玩的,但吃歸吃,做歸做,他的心裡對這些可是毫不在乎的。他都不把它們放在心上的,吃過了就吃過了,玩過了就玩過了,並不會太在意,不會放在自己心上,也不會去留戀和懷念,過了就過了,沒有什麼要緊的,呵呵,反正按蘇東坡的說法,就叫“人生如夢”嘛!

    打個比方說:這一類人就好比是用手指頭在水面上寫字,寫的時候好象有一些痕跡,可一旦把手指提起來,離開水面,就什麼都沒有了。也就是說:他們在享受的時候,也和我們差不多,也會很貪婪,很留戀的,但過後,就無所謂了,不再有任何留戀。所以這一類人有點不簡單,因為他們的內心,已經有一定的修養了啊。

    而第三類人,就更厲害了。他們對待各種慾望的態度,打個比方說,就好比是老虎見到青草啊,一點也不在乎,絲毫都不在乎了啊。你想——當一隻只喜歡吃肉的老虎,見到前面的一大把青草的時候,會是什麼感覺呢?哈哈,根本就沒有感覺嘛!他是一點都不會真正動心的,一點都不在乎的!

    所以像這樣的人即使和我們一樣地吃喝拉撒,和我們一樣地唱歌跳舞,經常地玩,但哪怕是在玩、在享受它們的時候,他也不會去沾染這些東西的。在他的眼裡,這些慾望,這些享受,有和沒有根本就是一樣的,他根本就是無所謂的,決不把這當成一回事的。只能用“天真可愛,輕鬆活潑,無憂無慮”來形容他們了,因為別的詞句用到他們身上,都不太管用了啊,呵呵。

    上面說的三類人,三種心態,其實就是大欲、小欲、無慾三種修養。“大欲”就是我們普通人的水平;“小欲”就是那些在不斷進行自己的道德修養的人的水平;“無慾”就是那些真正有道德,真正純潔高尚的人的水平和胸懷啊。如果在古代,也就算是聖人了吧,呵呵

    所以我們由此知道:真正的無慾並不是要扼殺我們的人性,並不是要把我們變成死氣沉沉、毫無生機的木頭哦!

    而儒家和某些學說對於人性、對於慾望的一味排斥、一味遏制與反對,有時候並不是最好、最合適的辦法,甚至常常可能適得其反哦。

    尤其在當前的21世紀,物質的享受已經是如此地豐富,一味的迴避與逃避,都是沒有用的。其實只要我們有高尚的追求,能好好把握自己的道德底線,我們就儘可以去好好地享受人生,享受人生本來的美麗了啊,只要不妨礙他人就可以了。這也是上天所賦予我們的權力啊。

    但同時,我們一定要記住:儘管我們可以去享受,去享用,但心裡面,永遠不要去貪著它們,不要去過於重視它們,不要去過於在乎它們啊。因為不管是什麼東東,只要我們一看重,一在乎,就會被它困住了啊,那就會讓自己沉重起來了,呵呵,人生就是這麼有趣的哦!

    這個世界上的每一種東西都是由各種因素,各種條件所組合而成的。既然是這樣,它們就都不可能是牢固的,都不會是真正永恆的。山河大地尚且逃不過滄桑變幻,又何況這些好看的,好聽的,好吃的呢?——呵呵,它們當然也都是短暫的,暫時存在的啊!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儘管去好好看,好好聽,好好吃,但都只能當成遊戲,可不能去當真哦,不要動手去抓哦,因為一切都是抓不到的餓,都只是暫時的啊。我們在生活中,看過了,就看過了,不要去貪去留戀;聽過了,就聽過了,不要去貪去留戀;吃過了,就吃過了,不要去貪去留戀;……不管對什麼,我們都是採取這樣的一種態度。——看的時候,聽的時候,好象是有,但其實,看過了就過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再也找不到了,呵呵,這和做夢,又會有什麼區別呢?昨天發生的事情,剛才發生的事情,其實都是這樣的哦。

    一個真正有道德修養的人,他的內心會產生一種快樂,是一種真正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快樂啊。這種快樂,是不會因為外界的事物而改變、而轉移的,這種快樂的力量,會超越一切物質的慾望和享受所帶來的快樂的,會超過一切感官的刺激,包括性慾所帶來的快樂的啊。

    `

  • 3 # 品味天山

    人是有慾望的,這是人的本性。慾望需要剋制,這是人的社會性的需要。慾望的表現要與現實社會相統一,不能太出格,社會在發展,慾望也在改變,慾望表現的太突出了,就是反社會了,是小我與大我的關係。

  • 4 # 使用者思己過

    生而為人每個人都有慾望和自私的一面,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只是我們的慾望透過所受教育和所處環境的引導,以及法律和道德的約束,把我們慾望的心魔壓治在內心深處,而儘量障顯善良的,不傷害他人,不違背法律道德的小我慾望便屬於正常慾望,要說徹底沒有慾望或斷了慾望,那是騙人的,一個六根清淨不染紅塵的人都有慾望,只不過人家的慾望是修身養性,是要長命百歲,而不是我們凡夫俗子的物質慾望,不要說人這種地球精靈的高階動物,就是小小的螞蟻都有它們的慾望,要不幹嘛天天忙不停的奔走勞累呢?所以人要正視自己的慾望,要誠實的承認慾望,這沒有什麼見不得人的,做為人,任何人也逃不出慾望的枷鎖,只是大多數人能夠駕馳住慾望,就是好人,就會得到應得到的慾望,極少一部人,駕馳不了自己的慾望,讓慾望佔居了整個內心才幹盡壞事,才成為惡人壞人。所以我的看法是:人,要大膽承認慾望,並且儘量控制自己的慾望,讓慾望在法律,道德,和諧,適度的範圍內存於心底也可促進社會發展,更能促:進人類發展。人類要是沒有慾望,那社會還能進步嗎?人人都吃飽什麼都不去想,不去爭,不去創,那估計還是原始社會吧,何來進步?!個人觀點,謝謝相邀!

  • 5 # 葉凱feng

    人的慾望是永無止境的,人的慾望是分階段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欲求的主體不同,人是善變的,你見過不會咬人的猛獸?

  • 6 # 思考人生的意義

    人生就是由慾望不滿足而痛苦和滿足之後無趣這兩者所構成。你滿心期待著未來的某個快樂,未必理智認知到了它是短暫的而不會持久。

    慾望大概就是物質上的滿足,又想達到精神上的滿足,然而人的一生都在追求慾望的道路上。

    給人帶來最大痛苦的慾望是男女之間的性和愛。人類關於情愛的文學、影視藝術反覆編織著人類世界最大的謊言,對未成年人和沒有經歷過性、愛的人構成了強烈的欺騙性。

    性愛的快樂幸福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情感上的美好、甜蜜、幸福感;第二類是快感。

    在現實體驗中,第一種感受不存在;而第二種感受,與想象中的相比,極為平凡,會給人從天國墮入凡世的失落感。

    每個人都沒有絕對的道德底線,只是誘惑不夠。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能經受得住集體的道德審判。我們要學會寬容,學會原諒別人。

  • 7 # 我就是秦子吖

    人都是有慾望的,不存在無慾無求的人,無慾無求的人無法活在這世界上,就連“無慾無求“本身也都是一種慾望。但這世上缺的是能夠真正認清自己,認清自己慾望和能力邊界的人。

    我們常常知道自己不要什麼,卻不知道自己究竟要的是什麼。通常都是這樣:“你想要來點……嗎?”“你想去……嗎?”回答可能是“不想”“不想去”,但是被問及“那你想要什麼?”“你想去哪裡做什麼”,得到的答案可能是“不知道,隨便”。是無慾無求嗎?並不是,只是我們常常都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比起去發現自己,認清自己,更輕鬆的模式是別人幫我們想好很多種選擇,我們被動的去篩選。沒有自己的訴求,沒有自己的立場,表達不出自己的需求和慾望,哪怕極小的慾望也都好像表達不清。

    因為這個物慾橫流,慾望充斥的世界給了我們太多選擇,太多隨大流的機會,我們好容易迷失自己,看不清真正的自己,忘了初心也忘了本心。要麼不知道自己要什麼,要麼就是被帶偏了節奏。

    還是那句老生常談的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找到自我,認清自我,堅定自我。有正向的慾望,正向的野心,去做想做的事。

    一個人應該活得是自己並且乾淨。——顧城

  • 8 # 春秋悟

    慾望是個敏感的話題,它給人既帶來快樂又帶來痛苦,既讓人愛又讓人恨。

    慾望是與生俱來的,也是人生存發展的基礎動力,通俗地總結一下,三大件:金錢(物質基礎)、美色(性和愛)、權力(或影響力),三者相互影響,可以部分地相互轉化。

    現代人生活條件好了,在食色住行等基礎慾望滿足之後,會生出很多娛樂性精神性的慾望,比如有吃的還要美食,有性愛還要浪漫,有安全感還要名譽,有工作還要權力,有身份還要地位,等等。這些給個人以奮鬥的動力,但也產生了無盡的煩惱。

    哲學家叔本華說:"人生就象擺鐘一樣,在痛苦與無聊之間搖擺:當慾望得不到滿足時就痛苦,當慾望得到滿足時就無聊。"

    當然,滿足和無聊之間還有滿足後那短暫的愉悅,簡化成這麼個迴圈:慾望→痛苦→滿足→愉悅→無聊→新的慾望→痛苦→滿足→愉悅→無聊→,或者慾望不能滿足,壓抑著,一直痛苦,被迫調整慾望或轉向。

    象住房一樣,慾望有剛需和改善型需求之分,剛需不好調整,不能滿足痛苦極大,甚至活不下去,如吃飯、性愛。改善型需求調整和轉向空間大,既使不能滿足人也能過得去,而且還能透過精神的昇華來解決。

    其實好多人在剛需滿足後,對於改善型需求並不清楚具體要什麼,比如你問他喝什麼,隨便;你問他想去哪旅遊,不確定;你問他是去稅局當個科長還是去大學當個老師,糾結,等等。

    慾望不明時不必太強迫,靜一靜,問一問內心和朋友,悠著點也沒什麼不好。

    其實我們真正需要的並不多,不妨放慢身心的節奏,順其自然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羅與梅西均完成600球紀錄,但C羅射門次數多1200次,拋開點球兩人差距更大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