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軍abc

    蘇軾吃河豚的故事?

    毫無疑問,蘇軾是中國歷史上最具盛名的美食家。不僅僅因為他發明過一味至今廣受歡迎的佳餚東坡肉,讓他久負吃名譽滿饕界的還因他的那首關於河豚的詩,即《惠崇春江晚景》,詩云:“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宋人孫奕撰《示兒編》,載有一則蘇軾吃河豚的軼事,寫得頗為生動。話說蘇軾謫居常州時,愛吃河豚。有一士大夫家,烹製河豚有秘方,想請大名鼎鼎的“蘇學士”品評,大約想製造點如時下的廣告效應吧。待蘇學士前來品嚐,全府上下一干人等皆躲於屏風後,想聽“蘇學士”高論。但見蘇軾只顧埋頭大啖,不置褒貶,眾人不免相顧失望。當此之際,只見飽嗝上湧、酒足飯飽的蘇軾,忽又下箸,口中大讚:“也值得一死!”聞者無不雀躍。這大約即是蘇學士“拼死吃河豚”典故的來歷吧。

    僅此以“笑傲食林”譽之,已絕非溢美之辭。況東坡先生又不僅於此,《觚剩》有載:“味之聖者,有水族之河魨,有林族之荔枝,有山族之玉面狸。河魨於桃蘇春漲時,盛鬻於吳(今江南)市,偶中其毒,或至殺人;荔枝初擘絳囊,狀若晶丸,液玉染指,啖之甘芳溢口;玉面狸以果為糧,至秋乃肥,面裹蒸食,脂凝無滲。”可見蘇東坡之食不厭精。

    吃荔枝當是蘇軾貶至惠州時,詩云“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且他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詩,即雲:“似聞江瑤聽玉柱,更喜河豚烹腹腴。”江瑤柱即新鮮乾貝,有荔枝吃,還念念不忘江瑤柱與河豚魚,這種“吃一看二眼觀三”的境界,著實令人豔羨不已。

    然謹以此斷定坡翁乃饕餮之徒則過於武斷,東坡先生雖食不厭精,追逐口舌之奉幾近痴迷,但也不過是“君子略嘗之味”而已,恐怕吃的不如說的多,近於魏晉名士的清談,也許是以此來掩飾仕途的不如意吧。君不見凡是大談食經皆在他仕途最黯淡時。其實東坡先生在吃的方面是很節儉的。請看《東坡志林.記三養 》篇:

    “東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過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饌則三之,可損不可增。有召我者,預以此先之,主人不從而過是者,乃止。一曰安分以養福,二曰寬胃以養氣,三曰省費以養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秘書長古特雷斯說聯合國經費已被美國等國欠費2-3億,因經費不足可能關門,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