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464706896549

    蕁麻疹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面板病,臨床表現為大小不等的紅色或蒼白色風團伴瘙癢,可伴有血管性水腫。根據病程是否≥6周,可分為急性蕁麻疹和慢性蕁麻疹。然而少數慢性蕁麻疹患者也可表現為間歇性發作。

    高危人群

    容易過敏的人,被病毒、細菌等感染的人,患有某些疾病、身體虛弱的人,以及目前正在使用青黴素、阿司匹林、磺胺等藥物的人,都更有可能發病。

    治療常識

    就診科室

    面板科-面板病科

    預後影響

    病因

    本病發病原因尚不明確,生活中很多方面因素都可能誘發。比較常見的病因有食物及新增劑(如魚蝦、牛奶、蛋類、水楊酸鹽、檸檬黃等)、藥物(如青黴素、阿司匹林、阿托品等)、感染(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肝炎、扁桃體炎等)、動植物及吸入物(如羊毛、花粉、真菌孢子等)、物理因素(如日光、摩擦等)、系統性疾病(如風溼熱、類風溼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精神因素(如情緒波動、精神緊張、抑鬱等)及遺傳因素(過敏體質)等。

    預防

    參照發病原因,儘量避免各種誘因。對病因明確又無法避免者,可在誘發前1小時服用抗組胺藥,以預防復發。對於季節性發作的蕁麻疹應儘早做變應原檢查。注意外出使用防曬霜。避免使用刺激性產品。注意安全,避免受傷。積極治療原有疾病。保持健康心態,加強自身免疫力。

    併發症

    病情嚴重者可伴有心慌、煩躁,甚至血壓降低等過敏性休克症狀,危及生命。

    診斷

    臨床表現

    總體症狀

    典型臨床表現為風團、紅斑,伴有瘙癢,少數患者可合併血管性水腫。不同型別蕁麻疹,症狀也有所差異。

    1.急性蕁麻疹:起病較急,先自覺面板瘙癢,緊隨後瘙癢部位出現大小不等的紅色或蒼白色風團,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表面凹凸不平。皮損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24小時,風團變為紅斑並逐漸消失,不留痕跡。但是新的風團可不斷髮生。

    2.慢性蕁麻疹:是指皮損反覆發作超過6周,且每週發作至少2次。症狀發生與急性蕁麻疹相似,只是較輕,風團時多時少,反覆發生,持續時間較長。慢性蕁麻疹常與感染及系統性疾病有關。

    當胃腸黏膜受累時可出現噁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皮損累及喉頭、支氣管時可出現呼吸困難甚至窒息;由感染引起的蕁麻疹患者可出現寒戰、高熱、脈速等全身中毒症狀。

    本病主要是與蕁麻疹性血管炎相鑑別,後者病理提示有血管炎性改變。

    檢查篩查

    常用檢驗檢查

    根據患者病史及臨床症狀表現,即可診斷。必要時可進行實驗室檢驗。

    1.急性患者可檢查血常規,確定發病是否與感染或過敏有關,更好的指導治療。

    2.對於慢性患者,當病情嚴重、病程較長或對常規劑量的抗組胺藥反應差是時,可考慮相關檢查。如血常規、便常規、肝腎功能、免疫球蛋白、紅細胞沉降率、C反應蛋白、補體和各種自身抗體等。

    3.必要時可開展變應原篩查、食物日記、自體血清面板試驗和幽門螺桿菌感染鑑定,以排除和確定相關因素在發病中的作用。

    治療

    治療方案

    關於本病的治療,旨在去除病因,避免誘發因素,使用抗組胺藥物控制症狀,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1.病因治療:積極尋找發病誘因,並避免再次接觸,有利於皮損自行消退。

    2.藥物治療:常選用抗組胺藥物控制症狀,藥物選擇應遵循安全、有效和規則使用的原則。

    首選第二代非鎮靜或低鎮靜抗組胺藥,包括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阿伐斯汀等,治療有效後逐漸減少劑量,以達到有效控制風團發作為標準。

    對於積極去除病因以及空腹抗組胺藥不能有效控制症狀時,可選擇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可的松、地塞米松等,特別適用於重症或伴有喉頭水腫的蕁麻疹。1∶1000腎上腺素溶液0.2~0.4 ml皮下或肌內注射,可用於急性蕁麻疹伴休克或嚴重的蕁麻疹伴血管性水腫。

    在國外,一種生物製劑(奧馬珠單抗)已被批准用於慢性蕁麻疹。

    3.積極治療原發疾病。

    常用藥品

    常使用抗組胺藥物來治療,且一般首選第二代非鎮靜或低鎮靜抗組胺藥。

    1.抗組胺藥:包括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阿伐斯汀等,用於緩解症狀。

    2.糖皮質激素:可選擇潑尼松、可的松、地塞米松等抗炎治療,用於單純使用抗組胺藥不能緩解症狀者。

    3.免疫抑制劑:如他克莫司、環孢素。

    4.H2受體拮抗劑:包括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

    6.抗抑鬱藥:多塞平也可用於緩解瘙癢,但是可能會引起嗜睡和眩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兒媳婦揍婆婆且要其下跪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