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好街區
-
2 # Delusions.
這不能說捨不得帶孩子出去玩。各家的生話方式不同,生活環境也不一樣,不能一視同仁。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每個父母都願把最好的給孩子。給孩子最好的回憶。如父母都下崗,生活都沒有保障,能去遊山玩水嗎?孩子面臨中考,高考關鍵期能出去嗎?平時除上幼兒園外,一上小學就很難有時間陪孩子出外玩了。
-
3 # 真心爸媽
1、帶孩子旅行確實是很好的事,但不帶孩子旅行也不會毀了孩子。
我們自己是喜歡帶孩子旅行的父母,五一十一的小長假和孩子的寒暑假,我們都會帶孩子做或長或短的旅行,這些年也帶孩子去了不少地方。我們的體會是,帶孩子出門旅行,確實對孩子增廣見聞、拓展視野大有好處。
但也並不意味這,不帶孩子出門旅行,就是對孩子不負責任,就可能毀了孩子。有的家庭或者由於經濟原因,或者由於父母和愛好和個性原因,沒那麼喜歡出門旅行,這只是生活方式的不同,不是育兒理念、家教方法上的欠缺或者低水準,所以我認為不存在“錯過孩子成長的年齡階段,多少錢也拯救不回來”這回事,也沒有什麼可值得如題主那般“揪心”之處。
至於要不要繼續交往這些父母,是題主自己的選擇,但如此選擇了,也並不就說明自己是多明智或者多高階。
我們認為,帶孩子出門旅行,關鍵詞是“旅行”,而不是“親子”,密切親子關係、親子一起體會一些美好的事情,隨時都能做到,並不一定要靠旅行。帶孩子出門去玩,其實最重要的是讓孩子走過一些不同的地方,見到不同的人、不同的景緻、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所以核心是“旅行”。
另外有些父母認為親子游是和孩子的早期教育同樣重要的事,恨不得孩子一兩歲就想帶他們到處旅行。我們自己是認為,這為時過早。一是旅行生活畢竟沒有家中舒適,對太小的孩子來說可能不是享受而是受罪,二是,對比較小的孩子來說,你帶他到三千里外旅行,和帶他到三十公里外去玩,並沒有顯著的差異,他的新鮮感是一樣的。
3、熱愛旅行的人才能享受到高品質的旅行這些年我們帶孩子旅行,遇到過不少帶孩子旅行的父母,真是發現,對於不熱愛旅行的人來說,旅行不是樂趣而是負擔。比如,有的家庭,會抱怨住處不舒適、旅行目的地餐飲都不合口味,還有交通不便等等等等,有的父母還會在旅行中不停地教訓孩子,這樣的旅行,對一家人都沒有品質可言,也很難說孩子能從旅行中獲得什麼收益。
總之,我認為,不喜歡帶孩子出門旅行,只是生活方式選擇的差異,並麼有什麼值得批評之處。至於因為經濟原因很少帶孩子出門的,更是非常可以理解。尊重別人與我的不同,尊重別人的生活方式,其實也是成年人的一種教養。
-
4 # 喵子
相信如果有條件,父母一定會多多帶孩子出去玩,因為人天生都有好奇心。但是每個家庭的條件、所處的時期不同,不一定所有的家庭選擇愛孩子方式都是出去遊玩的,比如以下原因:
1、客觀條件不允許,暫時無法開始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比如資金壓力、不會開車、年休假不足、週末時間要用於探望父母、孩子近期體質弱、容易過敏、父母體力狀況等等。
我認識的一位媽媽,是我正上小學的兒子的同學媽媽,從一年級開始,她就帶孩子“跟著語文書去旅行”,讓我非常敬佩。比如,學到“升國旗”,就帶著孩子去北京天安門廣場看升國旗;學到“桂林山水”,就週末帶孩子雙飛去桂林,羨煞我了。
說實在的,我也暫時做不到這樣隨性。只能每年儘可能的帶孩子去不同的城市待待,以滿足孩子出行願望。比如帶孩子去吹海風、遊海底、看魔都炫彩、訪山中幽谷、踏小溪瀑布,最遠的一次是與孩子去了新加坡。這些地方放在以前,我是不會一個人去的,都是為了孩子的眼界呀!
2、帶孩子待家裡看動畫片、去遊樂場泡一天,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是父母在自己能力範疇內,所能給予孩子的最好的愛。
看動畫片與去遊樂場,孩子總歸是開心的,尤其是在父母陪同下看動畫片,父母與孩子被電視情節的代入與情感迸發,也是建立愉快、親密、安全的親子關係的一種,更何況有些動畫片、紀錄片本身就拍得很好。
記得今年五一節期間,在高速旁邊的加油站內,看到一個未成年孩子在洗車,當時在給車身噴塗清洗劑,我想那孩子的願望可能就是坐在家裡看動畫片吧。
3、”要不要交往選擇不同休閒方式的父母”,當然要交往了。原因很簡單,孩子不可能一輩子不看一次動畫片、不如一次遊樂場,小夥伴們聊什麼都插入不進嘴吧。
祝生活開心愉快!
-
5 # 家有雙語娃和喵
首先,我個人覺得還是不要以自己的愛好來評價別的父母。
因為願不願意帶孩子出去玩主要受到父母的時間安排、個人精力和經濟基礎等因素的限制。另外,父母是否喜歡出去玩等等也會影響是否願意帶孩子出去玩。
因此,是否帶孩子出去玩,非常個人化,每個人理解的都不一樣,如果不願意帶孩子出遊,個人覺得其實沒有什麼必要去評價。
第二,釋出訊息出去玩的資訊,是非常好的分享,也是尋找願意帶孩子一起出去玩的志同道合朋友。既然是分享和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就不要太介意那些沒有響應的朋友。分享資訊本身就是一種助人為樂的行為,分享本身就是幸福,不需要別人響應。
而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個人覺得非同道中人,還真的不如不約。
其實,換個角度想想,就算是響應了,大家約了一同出行,由於每個家庭的生活習慣,教育孩子的方式等等也非常不同,說實話也未必就能玩到一起,玩得開心。舉個例子,有的人習慣慢一拍,因此任何活動都需要大家等他們,從而有可能耽誤行程。再比如,有的活動專案需要湊錢,因為消費觀念不同,有人捨得有人捨不得等等。可以看出,即使大家一起出遊,說實話實際要解決的問題也不少。
綜上,我個人建議不必糾結於分享了資訊有些朋友不響應,更不要影響自己的心情。至於評價也大可不必,不如利用想是否要評價這些父母的功夫,再開發些好玩的去處,約著朋友或者自己帶著孩子有空開心去。 -
6 # 眼萌萌的新世界1
作為一個孩子的媽媽,透過觀察和接觸,我發現身邊有各種各樣的媽媽,比如說
我家樓下女孩的媽媽(女孩奶奶住我家樓下,媽媽也在同一小區),她在銀行上班,比較忙,上班路程較遠,開車要一個多小時,晚上下班回到家就差不多七點半了吧,每天在她婆婆家吃完晚飯再帶著孩子回她自己的家。
一般她們回家的時候會經過小區廣場,此時正是我和好幾個媽媽帶著孩子在廣場玩的時候,尤其是夏天,很熱鬧。她家小女孩每次都很想留下來玩,但常常會被她媽媽拖走,好幾年了,我一次也沒見過她們留下來玩過。
也許是工作太累,不想在外面逗留太長時間,但是週末也沒見她和孩子出來玩過,倒是經常見孩子奶奶帶著孩子玩。
聽孩子奶奶說,她媽媽就是不愛出門,除了工作,就喜歡宅在家裡。
另外一個小朋友的媽媽,恰恰相反。這是個以陪孩子為樂的媽媽,孩子爸爸不在身邊,有關孩子的一切她都親力親為,接送孩子,帶孩子去各種地方玩,即使有公婆幫忙她都不需要,除了孩子上幼兒園以及她上班的時間,幾乎是走到哪裡就帶著孩子到哪裡,說實話,挺佩服她的。
我做不到像她那樣,當然了,比第一個女孩的媽媽陪孩子時間多,但是家裡其他人要帶的時候,我也欣然同意,我特別需要自己的時間,我需要每天讀書,寫點文字,全身心地撲到孩子的教育上,我是做不到的。
由我自己,我想到這兩位媽媽,我覺得還是人各有志。有的人覺得陪孩子是一件幸福的事,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孩子身上,而有的人就不這樣覺得。
我身邊的第二位媽媽,經常逢人就說:我今年帶孩子去了哪個海邊玩了,去年去了某個地方爬山,明年我準備帶她出國,後年就上小學了,哎呀,安排得太滿了,真是陪她挺多的,balabala……一邊說一邊帶有某種自我滿足感。
和題主給人的感覺一樣,因為陪孩子多(這一點固然讓人佩服),就有一種“全世界的媽媽都不如我會帶孩子、不如我陪孩子多”的優越感,好像把自己放在了一個鄙視鏈的頂端俾睨天下:看我陪孩子陪的多好,去玩的地方也多,你們呢?你們這樣帶孩子是不對的,對孩子是不好的。
可是,這又有什麼值得炫耀的呢?
陪孩子玩不是競賽,沒必要比來比去,再就是,事無鉅細地陪孩子,未必是真的為孩子著想,有可能是陷入了“全身心照顧孩子”的自我陶醉感裡無法自拔。
-
7 # 親子時光TT
人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偉大教父卡爾威特就經常帶小卡爾威特去野外散步,並給他講解各種大自然的知識;毛澤東也經常和同學們去爬山,利用假期去各地實踐,他們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旅行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各地的地理地貌,風土人情,發現很多不同於我們生活地方的有趣的事物。但是旅行畢竟是比較累的,對很小的寶寶並不適合。
父母不捨得帶孩子去旅行,原因是有很多的:
1.父母本身沒有旅行這種意識,覺得自己小時候哪兒也沒有去過,不是也過的好好的。壓根沒有想到帶孩子去旅行。
2.父母其中一方怕累,想想旅途中又要走路,又要找旅館,又要背行李……想想就累,怎麼也沒有躺在家裡休息舒服。
3.家庭條件一般,父母又捨不得花錢。五零六零七零八零後的父母從小生活條件苦的話,拼命上班攢錢,一旦要透過旅行花掉覺得很不值。說白了,還是怕窮。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活方式,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計劃設想,我們無需強求,只需找到能一路同行的人就好
-
8 # 舒齡媽媽
“捨不得帶孩子出去玩?”
我想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一樣,那就是想把最好的都給孩子!
但各家的:①家庭條件不一樣,像別人家的孩子去了縣裡最受歡迎的幼兒園上學,而我們家才考慮讓孩子在鎮上的幼兒園上學。首先我們家在縣上沒有有權有勢的親戚,其次我們家在縣城買不起房子,再次就是我們家離鎮上的幼兒園就是幾步路。 並不是我們不能給孩子去好的幼兒園就是不愛孩子。
②父母工作沒那麼好,我們一家四口都是靠老公一個人掙錢來養,我也想旅遊,也想像同學們一樣到處走走看看,但我也明白老公一個人不容易。所以放下了所有想到處玩玩的心。 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一家人平安健康就滿足了!
等等很多原因,我只不過用了我的家庭來做分析,不要偏面的評價一個人、一個家庭!沒有父母是不愛孩子的 世界那麼大,我也想去看看。
-
9 # 繪本講師妖媽
有錢有時間的話,哪個父母不願意帶孩子出去玩?我就是那種沒有經濟能力帶孩子旅行的家長,但常和孩子親子互動嬉戲,收益獲得不比外出“旅行”少。
1、戶外嬉戲,強身健體常被關在屋子裡的小孩會悶悶不樂,但最美好的童年回憶,不是隻有旅行才能帶來。
帶孩子在戶外玩,從草坡上滾下來,在公園裡尋找各種樹葉做標本、堆雪人打雪仗,挖蒲公英、山上採蘑菇……很多孩子痴迷這些活動。
我還常在特殊天氣帶孩子到戶外感受,帶孩子雨中漫步,尋找蚯蚓蝸牛;颳大風,帶孩子去放風箏;帶孩子在雪中踩腳印、用木棍在雪地上寫字畫畫……
我沒有帶孩子去過“遠方”,但我孩子的快樂有增無減,不僅能享受新鮮空氣,還能自如行動,增強免疫力,班上很多小朋友都羨慕她。
2、創造性嬉戲,開動大腦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目前所知道的,而想象力則引領我們發現和創造未知”
對於學前孩子來說,想象力是他們人生中的巔峰時刻,我經常陪孩子玩需要且激發想象力的遊戲。
用蠟筆、橡皮泥、拼貼材料、水彩、甚至是泥巴,進行手工製作;教孩子使用廚房用品和家電;玩過家家,披上床單,假裝自己是超人、或者仙女。
我娃對“過家家”遊戲樂此不彼,在各種“假裝”中,鍛鍊了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親子共讀、收穫精神食糧閱讀的好處不言而喻,親子共讀既能增加知識,又能增進親子情感,是高質的親子互動。
每天陪孩子一起讀書,晚上有睡前故事,早上有晨讀故事會,孩子偎在我懷裡,安靜的聽我念書,時不時提出自己的看法,還常把我講的故事講給同學聽。
她的閱讀量是全班第一,也因此比較自信。
旅行當然能給孩子帶來另一種不同的體驗,當條件不允許時,上述三種親子嬉戲的方式,也能使孩子開開拓眼界、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樹立自信心。
即能陪孩子快樂健康的玩,也能讓孩子感官敏銳,思維敏捷,又促進語言能力,還是高質的親子互動,加深親子感情。
我總是會在朋友圈還有群裡發一些自己出去玩的訊息,也希望有人能一塊玩,但是很多有孩子的朋友寧願帶孩子在家裡待著看動畫片,或者去遊樂場泡一天,也不願意帶孩子出來。
其實看到這些很揪心,錯過了孩子成長的年齡段,是多少錢也拯救不回來的。
是否需要把親子游的好處告訴他們?或者不再交往這樣的父母了?
回覆列表
每個家庭的生活模式不一樣,你不能說別人跟你不一樣,就覺得別人的父母怎麼樣了
題主也說了其他父母也會陪著孩子在家裡看動畫片,也會陪著去遊樂場泡一天
這何嘗不就是對子女良好的陪伴了
每個父母都會想給自己子女最好的東西,但這是要建立在自己有能力的前提下
我們不能去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
多帶孩子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增長見聞肯定是好的
但各家有各家的壓力,可能別人在短期的節假日裡,收入只夠帶自己的孩子去就近玩一次,遠距離的外出可能就會間隔時間比較長一些了。
所以帶不帶孩子出去不能成為我們去評判別人摳門的一點,有父母陪伴的孩子肯定是不缺愛的,成長環境一樣的好。
不過看著您也是很熱心的,你也可以跟別的家長進行一些這方面的交流,可以先了解一下再給出出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