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鷹眼財經wu
-
2 # 大學生程式設計指南
作為從事十幾年年齡差不多35歲的程式設計從業者對這個問題有一定的感觸,其實更多是選擇,還有更加直接的是承擔,畢竟35歲的年齡屬於上有老下有小的範疇,不見得是因為年齡變大了能力跟不上時代的潮流了,最主要是顧及多了,遇到不順利的事情不能像年輕的時候那麼衝動了,畢竟每個月家裡的固定支出在那擺著,孩子還小花錢的地方還在後面這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考慮。
現在就本人一些經歷從業十多年,做的一直的技術類的工作,基本上在從業6年左右的時候,差不多開始遇到技術的天花板了,在這個期間沒有及時的轉型而是繼續技術路線一直走下去,到後來因為因為家庭的原因從一線城市回到了三線城市,有幸還是做著技術雖然經過克服心理上的障礙,畢竟習慣了一線城市的規範化,要適應三線城市真的是不容易,直接透過技術能力找到一份還不錯的工資在三線城市幾乎是不可能是事情。
還好找到了一個新成立的小公司,大家一拍即合,一塊去做一個方向還不錯的事情。算是在被迫中完成了轉型,由於屬於創業型的公司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所以危機四伏,起碼還是帶著夢想,遙遠的地方還是能看到東西。
結合周圍35歲的技術人員現在簡單歸納下35歲的專業技術人員幾個出路
1.持續的技術生涯,將技術進行到底,一輩子專注技術
2.轉型做技術管理,同時沒有安全脫離開技術,算是半轉型
3.選擇創業,利用本身的技術作為合作的支撐點
4.完全的脫離技術轉向新的領域
-
3 # 無憂精英網
很多時候,我們會對技術人員說:越老越吃香。但實際上會是這樣麼?
我們能看到的只是——35歲以後的專業技術人員,代表著就是上有老下有小,精力狀態大不如從前、不適合經常熬夜加班,屬於待遇要求不低、競爭沒有優勢、發展沒有潛力,求職將被設定門檻、甚至會被不少公司拒之門外的這樣一群職場人士。
或許有人會說,技術人員有經驗就代表著有實力,但社會上不缺乏人才。35歲後的技術人員,只有掙脫出困境,才會有我們需要的出路。
1、將自己打造成為不可替代的行業頂尖人才
越老越吃香,這句話適用的只是行業裡的頂尖人才。只有你能在技術上有自己的專業優勢,能獨當一面,甚至是具備別人不曾具備的技能,那樣你才是你,你才能更好的做自己主,在自己的去留方面具有話語權的職場成功人士。
2、 技術轉型,你準備好了麼?
技術大拿,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就的。在這種情況下,30歲後的技術人員,就應該多為自己的未來考慮了。目前,技術人才,轉崗最靠譜的做法有兩種,一種就是掌握管理的技能,將自己向管理崗位轉變,成為部門的主管,管理公司的技術人員;另外一種就是憑藉著自己對技術的把握程度,將自己變成公司的銷售工程師。前者對職業發展來說,是比較有保障的一種做法,而後者則是走在公司的最前線,多勞多得,更富有挑戰性。
3、 跳槽至小公司,成為公司的技術顧問
作為技術人員,若在知名企業裡工作,掌握的技術對於行業內其他中型以及小型公司來說,還是具備一定的競爭優勢的。因此憑藉著對行業技術的掌握程度,可以跳槽或者加盟到中小型企業成為顧問,亦是妥妥的做法。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注意簽訂勞動合同時,原來公司對於競業限制條款的要求,不要因此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
4 # 職入龍門1 為什麼對於職業多元化且快速迭代的今天,以程式設計師為首的新興高薪寵兒,在30-35歲時就成為公司裁員的物件呢?主要還是源於這些伴隨高新產業誕生的職業從業者們,很大成程度上跟不上行業迭代的換血速度!
這些快速裂變、迭代的行業透過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特性加之高薪水的“糖衣炮彈”,讓很多年輕從業者們開始忽視身體健康、盲目相信自己現在的“巔峰時刻”就代表永遠。在重複度高的專案環境中,逐漸忽略個人成長的真正方向。他們的自我學習能力變得越來越薄弱,只會機械化的做自己熟悉的程式碼或技能。總是覺得自己還年輕,現在薪水也還不錯。你會發現所有在35歲有嚴重職業危機的人,他們不僅在公司甚至在整個行業中,他們的職業技能都是缺乏稀缺性的!他們滿足於自己曾經的職業價值,“溫水煮青蛙”般在公司消磨著青春和鬥志。於是當體力和精力也不再成為競爭優勢時,缺乏職業價值競爭力的中年從業者,必然是公司裁員的首選物件。
2 那麼,我們該怎樣讓自己時刻保持旺盛的競爭力呢?那就需要我們真正做一份關於職場30年的職業規劃(將來退休年齡再延長,職業規劃時間也隨之增加)!職業規劃是一條清晰、明確的職場生存指南,再每一個年齡段區間能夠遇到的職業轉折點,我們都應提前考慮清晰。不管中間遇到怎樣的挫折和迷茫,只要我們最終的職業目標是堅定的,那麼總會有前行的方向的。回到題主的問題,35歲技術人員的職業迷茫該如何化解?
就需要我們做一份30年職業規劃的話,我們可以分為三個職業轉折階段:
A 25~35歲,大學畢業--公司入職--對自己本職崗位熟悉---找到自己核心職業價值精進。這第一個職場10年解決我們的職業定位問題。找到我們真正可以在公司體現職業價值的崗位技能。如果從業10年,你還沒有找到自己的“金剛鑽”,那隻能說明我們這10年都沒琢磨明白我們的職場價值在哪裡?那麼,被淘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沒必要怨天尤人!
B 35-45歲,這10年我們解決的是向中管/高管轉型或者精鑽某一項技術(或全能技術)成為某一領域技術專家得職業問題。你的技術能力一定是公司和行業內都搶手和有旺盛發展前景的。在這種職業價值突出的前提下,你一定不會是公司裁員的首選。相反會被公司積極留用,成為技術總監/專家。不管你是走管理路線還是技術路線,都是可以再走10-20年的!這就要求你能不滿足於現狀,對於職業技能的深入鑽研要有韌性和一顆謙卑的心。因為強中自有強中手,我們永遠不能保證公司會聘請一位精力和能力都比你優秀的年輕人,所以,我們需要向雄鷹學習如何長久生存!
步入中年的雄鷹一樣,忍痛磨掉自己的爪子、喙,拔掉曾經驕傲的羽毛。經歷成長和蛻變的痛苦後,長出全新的競爭武器—爪子、喙和新翅膀~!!這樣的脫胎換骨的雄鷹還是可以再活40年以上!!
即便,我們在這個年齡段選擇創業或轉型,我們都要有雄鷹這顆勇於生存的決心!何況對於網際網路和自媒體繁榮的今天,35歲以上技術人才的能力和價值有更加多元化的展現平臺,直播、自媒體、問答等都可以展示你過人的才華和獨特的行業觀點,你的職業價值會有更多公司看到,這也是“姜太公釣魚”的增值方式哦!
C 45-60歲,到了這個階段可以留下的基本都是公司高管、高階技術總監和職業經理人!他們用職業經歷、人生閱歷、技術強項、管理能力和對市場環境的精準把握,接近職場生涯最終的目標。到了這個職業階段的職場人士獲得薪水報酬和社會地位遠比前兩個階段要高,這是需要我們承擔更大的責任和付出等價交換的!所有能夠到終點的人都是嚴格遵循職業規劃路線執行和律己的!
他們一定具備一個共同的特性:他們永遠知道怎樣選擇才是接近自己最終職業目標的正確之路!即便選擇面臨痛苦和難以割捨、甚至是人生迷茫時想要放縱自己,他們也要承受常人不能承受的痛苦,堅持走下去,才有今天的自己!
說到這裡,35歲的職場朋友們,大家是否對於自己的職業規劃有了深入的體會呢?危機和機遇永遠是共存的!25歲時的驕傲和優勢絕大多數是來自於年齡和市場優勢,而35歲以後的職業能力才是我們被市場真正認可的、屬於我們個人職業標籤的職業價值!
----END----
-
5 # 轉世輪迴追夢人
單位指國營的沒有技術人員的概念,只有可用和不可用人才的概念,也就是說,應用第一,待遇第二,所以,要想玩技術人才關還是去德國吧。
-
6 # 食品測評人小雨
我是一名專業技術人員,35歲從體制內裸辭,當時是中級技術職稱,目前在一家比較大的第三方檢測公司做技術負責人和授權簽字人,2020年取得了高階實驗師和高階工程師職稱,雖然辛苦但是薪資待遇是和付出成正比的,比之前在體制內更有了屬於自己的舞臺和發展空間。
你問路在何方,其實路就在腳下,做技術的不怕沒有飯吃,如果你沒有專業職稱建議你去申評,當你取得中級職稱就有資格做一個企業的授權簽字人了,當你取得高階職稱就可以申請進入專家庫,可以向科技廳申報各級別課題領取課題經費從事研究工作,可以參評新建實驗室的資質認定和實驗室資質擴項工作(中級也可以),可以參與本地的評標工作,路很多,就看你如何選擇,如何去努力了!
-
7 # 房建老張
記得網紅大學校長鄭強說過一句活:一個人離開自已的專業,什麼都不是。這句話雖然說得有點絕對,但仔細想想確實很有道理。對於絕大多數人,不論從事的是什麼職業,不論高低貴賤,能在這個世界上有尊嚴的生活,混得好一點還能有點社會地位,有點名氣,靠的都是專業。專業是每個人的價值體現,是人的根基,絕不能丟。
35歲的專業技術人員,如果從上大學開始算起到如今在專業上也己經付出了十五六年的時間和辛苦,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應該是專家了。人生短短几十年,35歲的年紀是人生承上啟下的一個重要節點,此時總結過去,放眼未來很有必要。對於題主所提問題,我覺得在今後還是應該靜下心來繼續深耕自己的專業這塊田,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繼續奮鬥把自己的優勢特長髮揮到極至才是最明智之舉。
這裡只是說說我做為一個五十歲的過來人的真實想法,不做過多論述。
-
8 # 愛讀書的工程師
講講我自身的工作經歷,看看能不能給你一點建議。普通二流大學本科畢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工作後一直從事專業相關工作,純粹的IT技術人員。在小公司混過4、5年,搞過網站開發,網路裝置除錯,網路安全測試等各種雜七雜八的技術性工作。然後考到某事業單位,仍然是技術崗位,由於身份轉變,開始做甲方,慢慢開始脫離純技術性崗位,從事資訊系統專案管理類工作。
通常搞技術的人,在35歲之後有幾條路可選,以我熟悉的IT領域為例:
一是繼續搞技術,心中有那種對技術的強烈的熱愛。認識一個大學計算機系副教授,除了平時在學校講課,還自己開公司。因為工作中有不少接觸,這老哥沒別的愛好,就喜歡寫程式碼,很多下邊程式設計師解決不了的工作他全能搞定。如果一直搞技術,工作中不斷自我提升,可以做到系統架構師或者CTO等職位,一樣的前途光明。
二是轉型做售前或者售後工程師。因為是技術人員出身,對產品本身有著更深刻的理解,能夠在客戶面前更專業的對產品做出說明或介紹。身邊這種人很多,仍然以IT行業為例,無論寫程式碼還是熬身體,上了35歲都比不過那些30歲以下的年輕人,所以大部分軟體工程師都從開發崗位上退下來,從事售前或者售後工作,如果邏輯思維清晰,口才稍好,工資只比以前有增無減。
三是換換工作環境,去培訓學校當老師。35歲的技術工程師,通常積累了十幾年行業工作經驗,而各種技能培訓學校,缺少的就是一線教師。我曾經在某全國連鎖IT教育學校工作過一段時間,學校招聘教師的標準就是,有軟體開發工作經驗,能夠透過實際專案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有經驗的java開發教師、Android開發教師等依然炙手可熱,教書育人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途徑。
-
9 # 三農顧問
啥時候的專業技術人員,都得鑽研技術。
一個朋友,退休前幾千元工資,退休後被企業聘走,年薪40來萬。年齡不重要,技術水平最重要。只要你有高人一等的技術,前途廣闊。
-
10 # 天山不高
最近,你會發現,失業的人員不好找工作,有的人失業5個月,仍然沒有找到工作。
這部分人主要是35歲左右的年齡群體,網路有一個帖子這樣寫道:
35歲之後,人脈多地賣保險,人脈少的開滴滴,實在不行就送外賣。
招聘的過程中,很多公司招聘的初級崗位都是35歲以下, 連考公務員的年齡也是35歲以下。1)如果是年輕人,選擇職業,專業的時候就可以考慮一下,比如一些越老越吃香的職業,或者是國企,公務員
2)積累自己的技能,人脈,為以後的跳槽,創業打下基礎。
3)除了主業,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搞一些副業,積累更多的可能性。
35歲沒有什麼可怕的,可怕的是年輕的時候怕這怕那,做什麼都不成,成長的沒有能力,積累的沒有經驗,金錢,只有自己的年紀,那就不好辦。當然,只要你肯幹,生存是肯定沒有問題的。
技術員
-
11 # 設計製造迷
35歲以上的技術人員意味著什麼?
一、35歲意味著上有老、下有小,花錢如流水。
二、35歲意味著跳槽受限,將被一些公司拒之門外。
三、35歲意味著精力大不如前,不再適應高強度工作。
關於技術人員,我們有一種說法,叫“越老越吃香”,但我來告訴你,那也未必!
雖然年齡越大,代表經驗就越豐富,但是,現實當中還是有很多企業把35歲以上的技術人員拒之門外,拒絕你的原因令人扎心。
1、你吃不消高強度的加班工作。35歲,一般已成家立室,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中的鎖碎事越來越多,當然不能跟未結婚的小夥子比拼投入時間了。再者,35歲,身體很多機能已經開始降低,精力也不再像年輕小夥子,泡個泡麵就能幹通宵,35歲以上的你,加班到晚上九點,身體就各種不適了。
2、聘用你沒有成本優勢。35歲的技術人員,積累了十多年的工作經驗,你肯定不會只要求3000、4000塊的工資了,對公司而言,你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如果不是非你不可的核心技術,為什麼不請個經驗少的,工資要求低的年輕人呢?
3、你的可塑造性不高。35歲,人的性格、特點,包括知識結構已基本定型,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已逐漸降低,作為招聘單位,更樂於招一個年輕的、有活力的,經過公司培養後,可成為公司發展需要的人。
無數例子說明,35歲以後,你收穫了知識、經驗的同時,也會失去很多。比如說,有一些企業已經將35歲以上的技術人員拒之門外了,即使像某為、某的等大企業的技術人員,同樣面臨被清退的風險。所以35歲這個年齡,值得職場中的每一個人重視。
如果你未滿35歲,那麼應該值得慶幸,因為你還有時間好好規劃一下,利用剩餘的時間去追趕,否則,你35歲以後的職業生涯將變得一塌糊塗,你可能仍然在擠人才市場、在人才網上海投簡歷,甚至可能一失業就再難找到心儀的工作...,一個個現實問題將令你束手無策。
如果你已經35歲,此時就更加值得重視,那麼我建議你必須認真做好三件事。
一、打造與年齡匹配的能力
1、把自己打造成該行業的專家。作為技術人員,技術就是你最基本的謀生技能,到了35歲,技術上一定要獨當一面,讓自己成為該領域的專家,不再只有普通的工程師的能力,不再只配跟那些3、5年工作經驗的年輕小夥子搶飯碗,而應該具備更高一級的能力,比如資深工程師、高階工程師等等級別人員的能力,請自檢一下,哪裡不行就補哪裡,留給你的時間已不多。
2、把自己培養成一名中層管理者。35歲,除了具備專業技術能力,還要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因為沒有幾個做技術的人可以一條道走到底的,對於一名技術人員來說,技術能力可以作為我們職業生涯中的一個很好的資本,但是,絕對不能成為我們縱橫職場的唯一憑藉,因為這點微薄的能力在整個職場產生的效應太低了,是很難支撐你走完整個職場生涯的,所以,把自己培養成具有管理能力的技術人員,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打造個人專業品牌
如果35歲,還在跟年輕人一起擠人才市場、在網上海投簡歷,那麼就是你的失敗了。作為一名35歲的職場人士,就必須要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提高自己在行業領域內的影響力。
一個個人品牌好的技術人員,無論其年齡多大,都會是大家爭搶的物件,也無需再擠人才市場、無需再在網上海投簡歷,而是工作自動找上門,比如說,獵頭會推薦你、行業內的同行或前輩推薦你,用人公司的老闆會直接找你,一個個人品牌好的技術人員,面試往往只在喝茶、談笑之間就可談成,根本無需過五關斬六將。
三、找一家成長中的中型公司,伴隨其成長
可以告訴大家這件事也很重要,35歲請別再沉溺於外企、名企的舒適區,認為你的工作一定很穩定、風險一定很小,事實上,即使是像通用電氣、某為、某的等外企和名企,也同樣也會清退年齡大的技術人員。況且,在這些公司很容易觸及職業天花板,也很難有歸屬感,也難以成為公司高層,尤其是外企,所以更別指望在某家公司就可以幹至退休。
而找一家成長中的中型公司,你可以與公司共同成長,透過自己的努力,在成就了公司的同時,也可以成就你自己。因為成長中的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往往會裂變出很多有競爭力的職位,對人才的需求也更多,如果你有足夠的能力,並且對公司又有忠誠度,那麼,公司將會給你帶來豐厚的回報。
這就是我認為的35歲技術人員的出路!
-
12 # 職場升遷術
現實很殘酷,35歲不轉型,必然會遇到中年危機!
1、要知道,隨著年齡增長,你不可能在精力和體力上,比得上年輕人,加班你加不過他們,精力你比不過他們,你將會處在完全劣勢的情況。
2、35歲以後,你有家庭要養活,你的壓力大,你要高工資,然而剛畢業的年輕人則無所謂,幹同樣的工作,公司為什麼要給你高工資呢?
出路:
1、要麼轉管理,這個時候你要開始務虛了,這個時候透過經驗來做方向的把握和管理,這樣你才能從和年輕人的競爭中生出。
2、要麼積累資源,然後透過這些資源獲得收入,如果你不能積累資源,那麼你想著靠給你提工資,越往後越難,因為你乾的工作如果不是核心,別人也能幹成,既然可替代,為什麼要給你加工資呢,可能我給新人2000的工資,他都很高興,但是你卻絕對不會滿足的。
-
13 # 穩健投資有未來
快45了,從技術崗轉研發專案管理崗幹了10年,現讓位年輕人,繼續擔任專家職位,憑經驗十不停學習,年輕人遇到疑難問題長時間搞不定時出馬,略施小技指導一二,問題快速解決,受到年輕人尊重,成就感十足!
-
14 # 小葫蘆的爹爹
除了35達到強制退團年紀外,真不知道35還有什麼特殊的地方。聯合國對35的定義也屬於青年。到處宣揚青年就不行了到底意義是什麼?
35的技術人員應該正是職業發展的大好時期,經過職場的歷練,有理論又有經驗,正是出活的時候。
大家生活本來就不易,無論哪個年齡段都有自己的苦衷,又何苦每天製造這種無謂的焦慮,除了加大人們的心裡壓力外,真是看不出還有什麼價值。
-
15 # 鮮明11
35歲以後的專業技術人員,正是技術技能日臻完善和成熟的時期,正所謂堅持數年必有好處。在這個年齡段以後,就不要再去好高騖遠左右搖擺了,而是要充分去發揮自身已經掌握了的技術技能去為社會或企業服務,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其實,任何一種技術技能不單有著各自獨特的深奧之處,且還存在著內在的聯絡和相通之處,如果在立足本職的基礎之上還能夠發揚光大,那就更好了,即觸類旁通!在現代社會當中,的確存在著許多技術高超,技能全面的能工巧匠,他們已經成長為了企業的中流砥柱,還有許多知識分子也加入了其中,這才是我們國家企業發展的真正內動力。衡量一個技能型技工或工程技術人員的標準,光看紙上談兵是遠遠不夠的,主要還得看他們的真實水平如何?衡量他們的主要標準,必須建立在能夠製作實實在在的成品方面。國家應該大力提倡和鼓勵那些能工巧匠們去完成實實在在產品的製作,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和薪資待遇,這樣不但能夠從根本上緩解和扼制現行教育領域當中的內卷現象,而且還會從根本上促進工農業生產方面的發展活力,使大家各取所長,各司其職,心悅誠服,熱火朝天地去完成各自所承擔的工作任務!這就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最好的助推劑!國家或企事業單位都應該積極主動地去鼓勵和倡導這種比學趕幫超的良好社會氛圍!但願天空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
16 # 樂abrrt
35歲的專業技術人員應該是技術和思想比較成熟的時期,應根據自已的專業所長髮揮自己的長處入行,如改行可能較難,人生的路是自已選擇的,路在在自已心中,在自己的腳下。
-
17 # 真誠星空Er
我想說,路,就在腳下。雖然35歲以後瑣事增多,精力減退,熱情下降,但仍然可以開疆拓土闖出一片天地,做出顯著成就,甚至在50歲以後創業的也大有人在。
一方面,這個年紀的專業人員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業務更加熟練。俗話說,熟能生巧,運用到專業技術上就是精益求精,提高效率,提高質量,拓寬應用領域和技巧。
另一方面,這個年齡的專業人員都擁有了一定的人脈,更有利於開展業務。有人說,人脈是天人脈是地,我頂天立地;人脈是風人脈是雨,我呼風喚雨。把人際關係運用到業務中,肯定會給老闆帶來不錯的業績。
再一方面,這個年齡的專業人員都有了成熟的思想認識,也有了一定的生活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工作更加專注,責任心更強。兢兢業業,任勞任怨,踏踏實實,竭盡全力發揮餘熱,老闆放心,家人安心。
只要心不老,人就會年輕。"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為了事業有成就,為了家人不受累,努力吧,還有一拼。
-
18 # 不斷提升自我
還在堅持搞技術的就精心鑽研自己的技術,有本行能獨當一面的技能能提升你的價值和就業能力!就業的選擇面和待遇由你的技術能力而定。加油吧年輕人!
-
19 # 快樂南瓜騎士
35歲以後的技術人員一般應該都有相應技術職稱了,如果沒有,繼續熬。如果實在不想在技術口熬了,可以在擁有了一定的職稱(類似於高階工程師)和崗位(主管)後跳到營銷或技術支援類崗位,爭做複合型人才,另闢蹊徑。我個人不建議在技術沒幹幾年,什麼也沒混到,就跳來跳去,沒有意義,到了新的崗位你又是重新開始。
-
20 # S黃青松
謝謝邀請!人到了35歲、尢其是專業技術人員正是發揮專業技能知識的最佳年齡段。20多歲大學生才出校門,需要老的工程技術人員帶幾年,積累經驗後才能獨擋一面單幹。當然少數大學生在校期間就跟隨老師做實驗員、當專案助手了,已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大學一畢業當然能獨擋一面挑大樑。
工程技術人員有個繼續教育、繼續學習的問題。走上工作崗位後,根據工作需要繼續學習。我在大學期間雖然學的是工廠電氣自動化,工作以後有段時間從事迠築電氣設計,因此必須補充專業知識,經過短時間充電後,立馬能上手工作了。
35歲的工程技術人員必須結合工作、接受工程技術繼續教育,與時俱進補充專業知識。只有這樣,與年輕人競聘專業技術崗位時不落後。不學習、不補充專業知識是沒有前途的。
回覆列表
我是一名31歲的程式猿,做程式設計師也有9年時間,和你說的35歲差得也不大。
去年我想跳槽,於是去招聘網站上轉了一圈,看了很多職位,其中有一些公司的jd中加了一些對於程式猿年齡的限制條件,比如年齡要低於40,有的甚至都限制到了35歲,於是我向獵頭諮詢情況,結果她給我推薦的幾個崗位也要求工作年限要在10年以下,所以看來對於技術人員的年齡要求是每一個大齡技術人員的現在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了。
在我心裡就泛起了一個疑問,那些大齡程式設計師都去幹嘛了呢?
我回顧了我身邊的一些案例,大致如下幾種:
1,轉型到管理崗位,不在靠體力去和年輕人拼加班,拼擼程式碼了。
2,創業。到這個年齡的程式猿各方面的技術都比較成熟,知識面也廣,資源也豐富,如果有機會就會和同事,前同事一起另起爐灶,單獨幹,我身邊有好幾個前同事就是這樣,但是總是失敗的多,普通大眾對於IT創業的印象是一臺電腦就可以開幹,其實IT行業的成本已早已不是當初的那個樣子,IT創業需要追求速度,規模,流量,對人力的需求高,所以人力成本巨大,很多的創業專案都是早期融不到錢,還沒半年,或者一年就死掉了。
3,轉行了。我身邊有一個同事轉行做影視行業,後來溝通少,也不知道過得怎麼樣,但是這跨度大到亮瞎我這鈦合金狗眼。還有一個於前面回家接他老爸的班進了事業單位。
而更多的是像我這樣的普通人,一個公司管理崗位是有限的,呈現金字塔結構,升上去的希望渺茫,當時也沒有合適的機會,好的專案出去單幹,只能在公司裡,和一群年輕人拼體力。但到最後你會慢慢發現一個團隊裡面都是28歲以下的小夥子,處境真的很尷尬啊,IT公司成員年輕化是一個普遍現象,還是抓緊找出路啊。
最近一個熱門的事情是膜拜90後領導不忍心開除70後,80後態度散漫的程式設計師。哎,真是一聲嘆息呀,這也許就是職場老油條們最擔心的了吧。
我已經在去年底離職,轉行銷售行業,現在感覺還好。在此分享我的經歷,希望在此與各位久經職場磨礪的專業技術員們共勉,一起砥礪前行,不忘初心,一起走出職場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