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色歸讀
-
2 # 澹奕
霍金出生的那天是另一個科學巨匠伽利略的300週年祭日,而霍金去世的今天,正巧還是愛因斯坦的生日3月14日,有時候,歷史就是這麼驚人的巧合,只是偶然發生的主體,是兩位人類歷史上非常偉大的科學巨匠。
霍金被譽為愛因斯坦以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證明了愛因斯坦創立的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與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現象與無邊際的霍金宇宙模型。
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最偉大兩個基礎理論——愛因斯坦相對論與普朗克量子力學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1985年,這位科學巨匠第一次來到了中國,前往安徽省中國科技大學與北京師範大學進行訪問,在中科大水上演講廳進行了天體物理的學術報告。
1988年,霍金最著名的鉅著《時間簡史》正式發行,被翻譯成40多種文字行售全球,也被西方譽為“讀不懂的最暢銷書”。
2002年,霍金第二次來到了中國,先後到訪北京與杭州,作主題為《膜的新奇世界》的學術報告,為大家闡述關於天體物理的“M理論”。
2006年,霍金第三次來到中國,在香港科技大學舉辦“宇宙起源”的演講,轟動一時。之後又北上在人民大會堂進行《宇宙的起源》的公開演講。
霍金表示,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神,自己就是無神論者,宗教相信奇蹟,但是奇蹟不能夠與科學並存。
-
3 # 泥水勞人
矣乎矣!誰和誰的歲數多沒有聯絡。為什麼要牽強附會呢?76歲的人多了去了,有必要聯絡嗎?臺灣有學者說,木星行到那個宮度,美國總統有被刺的可能,他還舉了幾個例子。其實是牽強附會之論,因為刺殺總統與木星纏度毫無關係,那麼木星的宮度,對美國總統被刺有關,那麼其他在此時間沒被刺,與木星就沒有關係了嗎?難道木星偏偏是針對美國總統嗎?真是文人多事啊!
-
4 # 科學無止境
當然是巧合。霍金的原本表述保證在宇宙起源會有一個奇點,後來,他改變了他的主張,他表示,實際而言,宇宙最初不存在奇點,這是因為廣義相對論不是一個完整理論,在宇宙初始時期,早於普朗克時期,由於宇宙的尺寸非常微小,不能忽略量子力學的效應,只靠廣義相對論來證明奇點存在是不正確的,必需使用量子力學及廣義相對論合併而成的量子引力學理論來研究這論題。
霍金指在現在的宇宙膨脹相的開端,時空被高度地畸變,並且具有很小的曲率半徑。霍金與彭羅斯一起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
所以後來的霍金的研究方向已經不是相對論而是量子力學了。他在物理學已經不是愛因斯坦的追隨者了。在唯物辯證法的的世界觀中也沒有生死輪迴的根基。
實際上霍金的宇宙空間理論已經非常接近中國周易的萬物形成機制。
所以愛因斯坦和霍金享年都是76歲當然是巧合。更巧合的是他逝世的日期竟然是愛因斯坦的生日。
-
5 # 靜靜的弟弟明明呀
世上哪有這麼多巧合,他們的偉大是因為他們曾對這個世界做出的貢獻,而不是巧合。我們應該記住的也應該是他們的貢獻,而不是巧合!
世上哪來這麼多巧合,就因為兩個偉大的科學家都享年76歲而強行把他們捆綁在一起,這樣真的好麼。
愛因斯坦的生日和霍金的祭日相隔了一百多年,就因為都是3月14日而被賦予了神秘的色彩,這樣真的科學麼。要說愛因斯坦的祭日是霍金的生日,那我能接受這不是巧合的言論。
的確,有很多現象是科學無法解釋的,但也沒必要弄得這麼誇張,兩個不同時代的科學家被宿命聯絡在了一起,難道說科學的盡頭真的是神學?
不說以前,就說今天2018年3月14日,有太多的人出生,也有太多的人去世,這又能說明什麼?
讓我們記住兩位的偉大,而不是這種人為賦予的巧合!
-
6 # 小新影片
個人覺得是巧合。
不過上網查了一下,網上是這樣說的:
“霍金出生於1942年1月8日,那天是伽利略逝世300週年忌日 霍金逝世於2018年3月14日,這天是愛因斯坦誕辰139年”不是巧合,而是天意!偉大的歷史傳承!”
-
7 # 三叔小記
2018年3月14日,霍金逝世;1879年,3月14日,愛因斯坦出生;二人都是享年76歲,難道二人間存在著某種神秘故事?
1642年1月8日,伽利略逝世;1942年1月8日,霍金出生,二人相隔三百年,難道二人間存在某種神秘故事?
霍金逝世後不久,新生嬰兒出世,難道二人存在某種神秘故事?
世界上哪裡有神秘故事?如果有,這也是添油加醋,也是人為新增上幾分色彩罷了。
因此,有點超出你的預期,這只是一個巧合,一個偶然事件。
人家霍金也承認了,他說:
世界上並不存在神,自己是無神論者,宗教相信奇蹟,但是奇蹟不能和科學並存。別再糾結這個問題了,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物理學家頭銜外的霍金。
21歲的時候,霍金被診斷出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當時,醫生對他說,你只有兩年時光了。
可他依舊堅強地活了下來。跟被告知患有癌症的人不同,是不是?
後來,他患上了肺炎,以致於他自此與說話隔絕,這是“傷口上撒鹽”啊,痛上加痛!
但這根本就沒怎麼影響到他,他依舊活得好好的,之後還出版了被譽為“讀不來的暢銷書”的《時間簡史》。
不過,他的身體仍在惡化。
2005年,藉助通訊裝置,每分鐘能夠輸出約一個字。
之後,他仍然活得好好的。
直到2018年逝世,享年76歲。
正如他自己所言:
一個人如果身體有了殘疾,絕不能讓心靈也有殘疾。活著就有希望!最後,無論怎樣,這種精神值得學習,相比較,我們是幸福的!
-
8 # 小馬哥愛電影
這個肯定就是巧合了,享年76歲的人多了去了,還能都是命中註定的啊,只不過愛因斯坦和霍金兩個人的研究領域一樣,也都獲得了巨大成就,可以說是非常有影響力的成就,所以人們有意無意的給他倆製造聯絡。
不過我感覺他們兩人巧合的地方還挺多的,愛因斯坦的生日正是霍金的祭日,139年前的今天愛因斯坦的生日。
其實不光和愛因斯坦有巧合,還有一位偉大的天文學家伽利略也和霍金有著某種巧合,霍金的生日1月8日,正是伽利略的祭日,在伽利略逝世300週年整的那天,霍金出生了,這也是個很巧合的事情。
-
9 # 想遨遊的大鳥
作為一個科學家,還喜歡給自己整些神秘色彩,不要臉!還有點科學精神嗎?自己誇自己,自我陶醉!什麼玩意,看他的那些理論,臆想連篇,脫離實際,真搞不明白怎麼回有那麼多人迷信他!
-
10 # 星宇飄零2099
日期是挺巧合的,歲數就沒什麼奇怪的了,自然死亡一般都是55-90這個範圍內,低於和高於都很少,這個範圍也就只有35個選項,可能性也不是平均分佈的,76處於大致中間位置,這樣的壽命非常普通了。
相反霍金吹了一輩子的伽利略逝世300週年出生確實挺巧合的,這個機率比年齡那裡低多了,再到愛因斯坦出生日去世又是挺巧合的,我都懷疑他是不是故意選這一天結束生命的。。。。Ծ ̮ Ծ 據說之前他發表過支援安樂死的言論눈_눈
如果真的只是巧合那霍金真是一個傳奇。
-
11 # 晚楓拂揪
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一路走好。!!這些只是巧合!或許也是冥冥中註定!
-
12 # 亞下一撇尋秦
只說一句。霍金是有一套自己特殊的生命維持系統的!這套系統是在傾國家之力而打造的!那麼霍金說過,當我覺得對這個世界已經沒有太大貢獻的時候,我會選擇離開……那麼理論上來說,這套生命系統是隨時可以終止他生命的,只要他授意!所以,沒有什麼巧合,他只是選擇了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僅此而已!
-
13 # 使用者282785843
我兒子媳婦就喜歡和我們住在一起,愛吃我做的飯,我拿她就是親生女兒,她也對我是自己媽媽一樣。其實我們是不願意和兒子在一起的,可是沒辦法,現在孫女得有人帶,他們又都上班,晚上回來又那麼晚,在做飯那得啥時候才能休息呀,當老人的咋能看的過去嗎。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每家的情況不一樣,我婆婆話不多,不管閒事,能幫忙的就搭把手,主要她年事已高,我對她也沒要求,尊重她的生活習慣,住在一起彼此都有個照應,特別是這兩年年紀越大身體每況愈下,當然要住在身邊的好方法!
活了六十多年一直不明白什麼是彩禮。直到兒子結婚才知道是因為女方結婚了,就很少回家要在夫家孝順公婆,彩禮是對孃家的補貼。想想很有道理。毫不猶豫把我自已的養老錢幾十萬全給了媳婦。。。。。結果婚後兒媳把他爸媽接來一起住。。。。趁她們還沒小孩,搗鼓他們離婚。
我們只有一套房子,所以在一起住,家裡物業費水電費停車費,買菜都是婆婆公公得,我們甚麼也不用管,如果出去吃飯錢是我們淘,一天三頓飯婆婆做,我不喜歡進廚房,她也知道,所以從來也不說,所以還能好點。
其實要看人的,不是所有的老人都不好,我的爸爸媽媽公公婆婆都很好,我們都住一起,公婆很疼我,爸媽更疼老公,經常懷疑我是媳婦,老公是兒,我媽媽負責做飯家務,婆婆負責店裡生意的事,公公自己有事,也幫我看一下寶寶,爸爸主要忙店裡生意,老公在單位上班,我就負責在家看一看寶寶,店裡忙了幫一下!
-
14 # 歐陽蕭楓格
不是什麼巧合,而是科學巨匠的偉大的接力。這個接力當然是有安排的,一種神秘力量的安排。霍金接棒愛因斯坦,但是誰接棒霍金?2018年3月14日,霍金把該辦的事情都辦完了,安然的走了,然而,你知道,同一天,全世界又有多少個新生兒誕生嗎?恭喜2018年3月14日生孩子的家庭,已經安排好了,一個比霍金更偉大的科學家很可能就出自你們家!
回覆列表
這個應該是一種巧合,兩個物理學巨匠的巧合。
愛因斯坦曾以理性之劍對空間和時間這樣一些基本概念作了本質上的變革,揭示了物質和運動的統一性(質量和能量的相當性)愛因斯坦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是相對論、用引力和電磁的統一場論。
霍金作為當代最著名物理與宇宙學家,擔任劍橋大學理論宇宙學中心研究主任,雖罹患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長年全身癱瘓,無法說話,必須依賴語音合成器來與其他人通話。
但是不妨礙他最著名的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的創作,榮登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書排行榜達237周。生前霍金經常發表對生命、人類、核武和外星人等議題的個人看法,也時常引發網路熱議,可以說這位雖身體殘缺卻仍奮鬥不放棄的科學家,成為當代的科普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