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左丘丿流雨

     鏈式反應示意圖鏈式反應:有焰燃燒都存在鏈式反應。當某種可燃物受熱,它不僅會汽化,而且該可燃物的分子會發生熱烈解作用從而產生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種高度活潑的化學形態,能與其他的自由基和分子反應,而使燃燒持續進行下去,這就是燃燒的鏈式反應。

      在物理學中,鈾核裂變的假說一經提出,所有的物理實驗室立刻沸騰起來了,對這一現象展開了緊張的研究。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所發表的有關核裂變的科學論文,總共達一百多篇,這在物理史上是沒有前例的。在很短的時期內,不但搞清楚了核裂變的基本特性,並且揭示了這一發現的深刻意義。

      鈾核吸收一箇中子以後,按三十多種不同的方式發生裂變,生成的碎片又發生一系列的β衰變,因此,一共產生三十多種元素的近三百種同位素。難怪費米、伊倫·居里、哈恩等當時第一流的科學家都被這種現象迷惑了那麼長的時間。

      旁圖所示是鈾235裂變碎片的質量分佈曲線。從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分佈曲線有兩個峰,一個在質量數95附近,一個在質量數138附近。雙峰曲線表示,鈾核裂變時,絕大部分是不對稱裂變,對稱裂變的機率是很小的(質量數118附近)。這種不對稱裂變,在裂變現象發現後不久就透過各種實驗方法得到確證,但是在核理論已經取得巨大進展的今天,這種不對稱裂變的原因,依然是一個謎。

      鈾核裂變時,分裂成兩個碎片的情況是最常見的,也曾觀察到分裂成三個(甚至四個)碎片的情況,不過發生的機率很小,只有千分之幾。這種所謂“三裂變”現象,是中國著名核物理學家錢三強、何澤慧夫婦於1946年首先發現的。三裂變的機率雖然很小,但由於它能更清楚地說明裂變機制,所以目前仍在對它進行研究。

      核裂變所生成的碎片一般都是中子過剩的,它們以發射電子(β衰變)的方式逐漸將過剩的中子轉變成質子,即透過一連串的β衰變而到達穩定狀態。由於這個緣故,大多數裂變產物通常都是β放射性同位素。為什麼核裂變產生的碎片通常是中子過剩的呢?為什麼不是缺少中子或中子數與質子數正合適呢?

      我們知道,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統稱核子)組成的。核子之間存在一種很強的作用力,叫做核力,這種力是一種短程吸引力。在原子核內,這種作用力很強,在原子核外,迅速降到零,核子就是靠這種力保持在原子核內的。另外質子間還存在靜電斥力,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加,即隨著原子核內質子數的增加,靜電斥力也增大。因此,為維持核的穩定性,需要更多的過剩中子所產生的核力來平衡這一斥力。因而,穩定原子核的核內中子數和質子數的比值,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加而變大。例如輕元素碳、氧等的中子數與質子數之比為1,中等質量的元素溴、鋇等為1.3,而鈾、釷等重元素則增大到1.6。原子核的中子數和質子數之比若小於或大於相應的合適比值,都將是不穩定的。

      對於鈾核裂變的情況來說,鈾的中子數與質子數之比約為1.6,那麼,生成的碎片的中子數與質子數之比當然也是1.6左右。但是裂變生成的是中等質量的元素,它們在中子數與質子數之比為1.3左右時才是穩定的。顯然,這些碎片是中子過剩的,必然會以β衰變的方式,使中子數與質子數之比降到1.3左右,從而達到穩定狀態。

      不過由此也自然會產生這樣的問題:在鈾核裂變的過程中,是否會有一些過剩的中子不留在碎片內,而直接以自由中子的形式發射出來呢?這個重要問題曾由許多科學工作者加以研究,結果表明,鈾核裂變時確實會放出一些自由中子,這些中子通常叫做次級中子。在講述這一事實所蘊含的巨大意義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看另一個重要的事實:在鈾核裂變放出次級中子的同時,還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請看下面的計算:

      假定鈾235吸收一箇中子後,裂變成一個溴85核和一個鑭148核,同時放出三個中子。鈾235的質量為235.124,溴85的質量為84.938,鑭148的質量為147.96,中子的質量為1.009。

      因此裂變前的質量總和為:235.124+1.009=236.133;

      裂變後的質量總和為:147.96+84.938+3×1.009=235.925;

      裂變過程中質量的減少為:236.133-235.925=0.208。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人是如何鑑定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親生骨肉?